大廈鋼結構的焊接要點
1 編制鋼結構焊接順序圖(詳見下圖)
1)根據試驗厚度為30 毫米的鋼板用焊縫等強連接時,會產生2~3 毫米的收縮,因此編制鋼結構焊接順序要的同時編制焊縫予留焊接收縮量。
2)鋼結構的焊接順序是從建筑物平面的中心往四周擴展焊接,這種焊接順序焊縫焊完后產生的焊接收縮變形和殘余應力減到最小。
3)在施工中必須嚴格按照焊接順序圖規定的焊接順序施焊。
4)柱-梁混合連接接頭先終擰腹板的高強螺栓,再焊接翼板焊縫,即用先栓后焊的工藝。
5)一節柱的整體焊縫的焊接順序(鋼結構立面總體焊接順序)是:
(1)二層:主梁-壓型鋼板支托-壓型鋼板點焊。
(2)一層:主梁-壓型鋼板支托-壓型鋼板點焊。
(4)柱-柱接頭焊縫(上層壓型鋼板已鋪完)。
(5)其他焊縫。
柱-柱接頭焊縫,柱-主梁接頭焊縫要百分之百進行超聲波探傷自檢,初檢合格率要不低于98%,終檢合格率要達到100%。
2 焊接工藝
本工程高層鋼結構安裝的焊接工藝,采用手工電弧焊。
鋼結構焊接工作開始前進行焊工考試和焊接工藝試驗,焊工藝試驗的項目為:柱-柱接頭焊接工藝試驗,柱-梁接頭焊接工藝試驗。
1)電焊工考試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鋼結構焊接規程》和有關規定進行理論及實際操作訓練,要得中厚鋼板9 毫米,厚鋼板25 毫米的平焊、立焊、橫焊和仰焊的合格證。
在焊接工作開始前,還要在現場進行柱一柱接頭1:1 實樣焊接練習。合格后進入焊接崗位。
2)焊接工藝試驗
柱鋼板最厚50 毫米,梁鋼板最厚34 毫米。根據現場施焊的實際條件進行:
(1)定位點焊。
(2)焊縫焊接(焊條直徑、焊接電流、焊接順序、焊前予熱、焊后保溫)。
(3)允許停焊的部位。
(4)層間溫度的控制。
(5)焊縫冷卻后的收縮變形和殘余應力測試等工藝試驗。
(6)每個柱子的柱的柱接頭焊縫由兩個焊工在對面同時進行焊接。
(7)焊接工作時,設專人調整電流,不同位置的焊縫和不同直經的焊條,要隨時調整電流,打底焊縫,中間焊縫,蓋面焊縫,用不同的焊條和電流。
3)環境溫度低于攝氏零度以下時,母材厚度大于40mm 時,焊前要預熱到150 度。焊后后熱并保溫。
(1)清理坡口,用氣割炬清理,鋼板厚度為≥40mm 時,環境溫度在正溫度時把鋼板子熱到60℃。
(2)打底:用Φ4 焊條把墊板和鋼柱母材焊牢,焊完后進行清渣。起始焊接時焊接電流要稍高保證焊縫和母材的熔深熔透。
(3)焊第一遍:用Φ5 或Φ6 焊條,兩人再對面同時按逆時針方向焊接,焊完4 遍再在另一面焊8 遍進行焊接,直至焊完一個柱接頭。
(4)每一遍焊完后都要認真清渣,焊縫焊至厚度為15 毫米(或母材厚度的1/2 以后上可以停息(吃飯、喝水、吸煙、解手等)。
(5)裝飾焊縫,焊最后一遍,為了使焊縫外觀比較美觀,用焊條直徑中Φ4 仔細焊好。
4)焊縫有時因調正柱的標高而增大間隙,這時上柱和下柱靠臨時耳板支承著。為了使和連接的柱焊縫有良好的質量,先用Φ4 焊條把間隙焊滿,并把藥皮清理干凈后,再按正常焊接工藝施焊。
5)為了保證柱子接頭焊縫的質量和柱子的安裝標高,柱接頭焊縫的焊肉厚度達到15mm 或母材厚度的l/3 時才允許割掉柱-柱臨時連接的耳板。
6)安裝時,由于各種因素,柱子位置校正正確后,造成梁頭緊靠柱面達不到梁上下翼緣設計要求焊透留的間隙8 毫米,這時先用氣割垂直切一條5 毫米的間隙,再在柱面上靠上一塊3 毫米厚的鋼板以保護柱面,再用氣割切割斜面。最后用角向砂輪磨光。
7)柱與梁的焊縫有上、下兩條,先焊下翼焊縫,再焊上翼緣焊縫。柱子和主梁的連接,有一根柱子與主梁的三個梁頭、兩個梁頭連接的,不管同時有多少焊工進行焊接,焊接順序在一根梁的兩頭,不同時進行焊接。即梁的一頭的焊接完冷卻收縮完成后,再焊另一頭,這是減少結構因焊縫收縮引起的變形和殘余應力的措施之一。
8)焊縫焊完后,施焊焊工要打上自己的鋼印。
9)焊后24 小時進行超聲波探傷檢查。檢查不合格的焊縫要制定返修工藝,由焊接技術高的焊工按返修工藝返修合格。
篇2:辦公樓鋼結構焊接施工工藝
辦公樓鋼結構焊接施工工藝
1、鋼結構制作和安裝的切割、焊接設備,其使用性能應滿足選定工藝的要求。
2、火焰切割前應將鋼材表面距切割邊緣50MM范圍內的銹斑、油污等清除干凈。切割宜采用精密切割,氧氣純度應達到99.5%-99.8%,丙烷達到國家標準純度。氧、乙炔、丙烷切割工藝應符合參數規定。
3、焊接坡口可用火焰切割或機械加工,但加工后的坡口型式與尺寸應符合要求。火焰切割時,切口上不得產生裂紋,并不宜有大于1.0MM的缺棱,切割后應清除邊緣上的氧化物、熔瘤和飛濺物等。
機械加工時,加工表面不應出現臺階。
4、焊條、焊絲、焊劑和粉芯焊絲均應儲存在干燥、通風良好的地方,并設專人保管。焊條、焊劑和粉芯焊絲在使用前,必須按產品說明書及有關工藝文件規定的技術要求進行烘干。低氫型焊條烘干后必須存放在保溫箱(筒)內,隨用隨取。焊條由保溫箱(筒)取出到施焊的時間不宜超過2h(酸性焊條不宜超過4h)。不符上述要求時,應重新烘干后再用,但焊條烘干次數不宜超過2次。焊絲宜采用表面鍍銅,非鍍銅焊絲使用前應清除浮銹、油污。
5、雨雪天氣時,禁止露天焊接。構件焊區表面潮濕或有冰雪時,必須清除干凈方可施焊。在四級以上風力焊接時,應采取防風措施。
6、不應在焊縫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
7、定位點焊,必須由持焊工合格證的工人施焊。點焊用的焊接材料,應與正式施焊用的材料相同,點焊高度不宜超過設計焊縫厚度的2/3,點焊長度宜大于40MM,間距宜為500-600MM,并應填滿弧坑。如發現點焊上有氣孔或裂紋,必須清除干凈后重焊。
8、T型接頭角焊縫和對接接頭的平焊縫,其兩端必須配置引弧板和引出板,其材質和坡口型式應與被焊工件相同。手工焊引弧板和引出板長度,應大于或等于60MM,寬度應大于或等于50MM;焊縫引出長度應大于或等于25MM。自動焊引弧板和引出板長度,應大于或等于150MM,寬度應大于或等于80MM;焊縫引出長度應大于或等于80MM。焊接完畢后,必須用火焰切除被焊工件上的引弧、引出板和其它卡具,并沿受力方向修磨平整,嚴禁用錘擊落。
篇3:鋼結構焊接變形控制校正
鋼結構焊接變形控制及校正
1、材料控制
為保證鋼結構構件焊成品的幾何尺寸符合圖紙要求,對所采購的鋼管均要從看貨、采購、裝車、運輸、卸車到加工車間全過程實行質量控制,要做到變形鋼管不采購,裝車、卸車要文明裝卸,不摔、不軋、不砸,保證每根鋼管的有效利用。在下料加工中做到變形鋼管不下料。
2、拼裝控制
在構件拼裝過程中要認真消化設計圖紙,在拼裝工作平臺上要精確放樣,核對無誤后將零件固定于平臺上,各約束點均應固定可靠,夾緊,再行點焊定位。
對焊縫分布不對稱的構件可和用反變形法定位,正確估計反變形量,使焊后構件焊縫收縮后達到圖紙要求。
3、焊接操作控制見第五節
4、構件變形的校正
對焊成后變形超差的構件應予校正,對超差較少的構件可用人工校正,人工校正由經驗豐富的操作工執行,必要時應加墊木校正,避免對構件造成塑性變形。
對超差較大的構件可采用火焰校正,采用火焰校正時應根據構件的變形方向合理選擇加熱點和加熱區域,火焰加熱時應嚴格觀察火焰顏色,把加熱溫度控制在600℃-800℃之間,防止加熱過燒,根據變形量正確掌握加熱溫度和冷卻時機,把構件變形調整到允差范圍內。
施焊時應先焊對接焊縫,后焊腹桿焊縫。先焊受力較大的焊縫,后焊受力小的焊縫。對長條桁架應從中間向兩端自由端運動,使應力有釋放空間,對已焊完的構件可采用錘擊焊縫法降低應力。錘擊應保持均勻適度,避免錘擊過重而產生裂紋。
也可在焊縫兩側局部加熱法消除應力,這樣可使加熱的伸長變形補償焊縫收縮變形以消除收縮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