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特級教師風采展示活動學習心得
上個周末我們學校八人有幸到煉油廠參加了全國特級教師風采展示活動,這次活動我們學校輪流去的,我在會上呆了兩天,聆聽了八位全國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精彩課例和課后講評,這次的收獲和感受都非常大非常深刻。
一、敬佩
第一個讓我敬佩的是邱學華老師,他是全國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津貼,嘗試教學法的創始人。這位老人已經74歲高齡了,站在講臺上,盡管有點老態龍鐘,可是老人敬業的精神感動了我,他講了一節計算教學課,這節課他以教材為藍本,讓孩子小組合作,讓孩子當小老師,這節課盡管感覺教法比較老,可是我記得最清楚的一點就是這節課孩子們計算題目達到30道左右,可以說練習的數量很大,應該說教學的課堂效果是不錯的。但是里面的創新不是很多,不能吸引學生和聽課老師的興趣,感覺比較枯燥。可是老人這么大年紀,仍然站在講臺上,正如他所說小學數學界站到講臺上上課的他是年紀最大的,這也是一種魄力,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很大的,也是讓我們所敬佩的。
第二個讓我敬佩的是吳正憲老師,每次聽她的課就是一種享受,從她的課上孩子們不僅學到知識,還能讓孩子品嘗喜悅,正如孩子們在課后所反映的:老師我覺得我們還很有能力啊;老師我們越來越喜歡數學了;老師數學很有趣;數學很簡單這些話語讓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羨慕不已,嘖嘖稱贊。她上的是一節復習課,數學老師們都知道因數和倍數這個單元概念比較多,而且易混淆。上課伊始吳老師把一大堆概念放到黑板上,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是讓老師幫大家整理呢還是同學們自己整理呢?孩子們主動要求自己探索,老師及時引導方法,你們小組認為有關聯的把它放到一起,孩子們開始小組交流討論,孩子們剛開始的整理有一定的混亂,在老師們不經意的指點中孩子們豁然開朗,逐步整理的有條有理。在這節課上還有個小插曲,有一組概念整理完畢,另一個小組也用到了這個概念,這時候需要連線,老師引導前一個組怎么辦呢?孩子們說讓一讓它,把線從另一個方向連過來,這時老師很巧妙的一句話,你看這個孩子多好啊,退一步,孩子們都接著說海闊天空,老師接著說是啊生活中何嘗不是呢!很簡單的一句話,讓孩子們悟到的不僅僅是點滴的知識,更讓孩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真是潤物細無聲啊!
第三個讓我敬佩的老師是上海特級教師潘曉明老師,他為我們帶來的是一節解決問題,在這節課上,隨著潘老師的引導,課堂上的孩子們,包括我們下面聽課的老師都在認真的思考著,探索著,當在潘老師引導之下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時,孩子們驚呼,我們這些聽課的老師也在驚嘆,這節課我們大家都入神了,當下課鈴聲想起來的時候,我們還沉浸在收獲成功的喜悅之中,潘老師的功底不得不讓我們折服。
還有其他的老師讓我也敬佩不已。從他們每個人的課例中,每個人的課例反思中,我無不為他們精益求精,嚴謹治學的精神所感動。
二、反思
我一直在想這些名家的教案拿過來我們為什么上不出味道,不僅上不出味道,有時還會變味兒,甚至出現很多問題,在這次學習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問題的答案。記得黃愛華老師說他的這節課,課堂上生成的東西那么多,就是三個游戲貫穿了整個一堂課,可是讓我們拿過來根本把握不了,為什么,對于孩子們在課堂上會怎樣我們無法預設,可是黃老師說這節課a4紙他整整備了6頁,對于孩子們出現的各種情況他都作了精心預設,孩子們怎么出現狀況,黃老師了如指掌,所以一節課感覺是那么輕松,孩子們學的是那么有興趣,可是老師是真的很累,他下課后就說自己是最累的,中間的串詞引導是多么的到位。從這兒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必須真正想孩子所想,為孩子服務。華應龍老師在課后為我們展示了為這一節課他在課前做實驗,就是為了真正去探索可能性,它展示的實驗次數我無法記清楚,只記得他說他扔啤酒瓶蓋累了,他老婆繼續,他的學生繼續,就是為了追求知識的精確度,用事實說話,這種求實的精神也讓我反思自我。總覺得人家名家的一節課那么好,可是人家背后付出的是什么我們無從得知,我想如果我們一學期真正的去研究一節課,這樣日積月累,我們也會收獲多多。我還記得馬剛老師說過他負責小學數學教研,很多老師準備出課,首先說的是這節課我準備怎么上,準備哪幾個環節,至于對這節課你準備達到什么目標,你對這節課的理解是什么,很多老師都不是很明白,從這一點上我也有所反思。所以我們老師備教材備學生不能僅僅是一句話,而要真正的落實是很難的。但是如果真正做到了這一點,我們也就真正的學到了很多。
總之通過兩天的學習,感受多多,收獲多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自己的所學充分運用起來,豐富自我,提升自我!
篇2:市實驗小學課內比教學暨同課異構風采展示活動方案
市實驗小學“課內比教學暨同課異構風采展示”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提高校本研修的實效性和教師自身業務素質,培養青年骨干教師梯隊,打造一支“善思考、勤動筆、肯鉆研”的會講、會評、會寫的骨干教師群體,持續深入地開展“課內比教學”及“草根課例研究”活動,錘煉教師基本功,展示教師個人風采,形成樂學、鉆研的學術研討氛圍。
二、活動要求
1、以備課組為單位,凡年齡在50歲以下的所有課任教師都必須參加“同課異構風采展示”活動,抽簽決定講課順序。
2、語文、數學學科在同一周進行,時間分別是周二和周三全天,語數教師協調上課,保證按時全天候參與活動,實行簽到制。
3、所有聽課教師在講課完畢后參與“研討、評課”活動。評課分為兩個環節:(一)執教者談教后反思(重點說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二)先同教研組教師評課,后學科教師自由發言。
4、教師個人的反思和評課稿都要形成文字材料,要有鮮明的主題,立足點小,文筆流暢。在每周五下午上交,不得下載和抄襲。
5、所有教師賽課時,鼓勵非本學科教師到場觀摩,可不參與評課活動。
三、活動安排
講課教師 授課內容 授課時間 講課地點 備注
五語(z) 3.19 周二 遠程教室 抽簽決定講課順序
四數(zz) 3.20 周三 遠程教室
綜合(zz) 3.26 周二 遠程教室
一語(z) 4.16 周二 遠程教室
二數(z) 4.17 周三 遠程教室
綜合(z) 4.23 周二 遠程教室
四語(z) 5.14 周二 遠程教室
六數(z) 5.15 周三 遠程教室
綜合(z) 5.21 周二 遠程教室
四、學科指導小組分工
語文:z
數學:z
綜合學科:z
五、學科指導小組職責
1、組織本教研組教師按時參加活動,積極開展評課研討,認真撰寫評課稿和教學反思。
2、依據市教研室下發的《課內比教學課堂量化評比表》,公平、公正的給每一個參賽教師打分,教師個人取得的成績將作為校級教學能手評比的依據。
3、對每一次活動中本學科教師上交的反思和評課稿進行評獎,評選出一等獎10名(反思2份,評課稿8份)。所有獲得一等獎的教師要把文章打印下來,上傳到校園網供教師參閱學習。
4、所選講課內容要密切結合本學科研究專題,扎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收集整理好各項資料。
5、培養選定一批勤學上進的年輕教師,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每學月完成一篇質量較高的論文或案例(反思、隨筆)。
篇3:全國特級教師風采展示活動學習心得
全國特級教師風采展示活動學習心得
上個周末我們學校八人有幸到煉油廠參加了全國特級教師風采展示活動,這次活動我們學校輪流去的,我在會上呆了兩天,聆聽了八位全國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精彩課例和課后講評,這次的收獲和感受都非常大非常深刻。
一、敬佩
第一個讓我敬佩的是邱學華老師,他是全國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津貼,嘗試教學法的創始人。這位老人已經74歲高齡了,站在講臺上,盡管有點老態龍鐘,可是老人敬業的精神感動了我,他講了一節計算教學課,這節課他以教材為藍本,讓孩子小組合作,讓孩子當小老師,這節課盡管感覺教法比較老,可是我記得最清楚的一點就是這節課孩子們計算題目達到30道左右,可以說練習的數量很大,應該說教學的課堂效果是不錯的。但是里面的創新不是很多,不能吸引學生和聽課老師的興趣,感覺比較枯燥。可是老人這么大年紀,仍然站在講臺上,正如他所說小學數學界站到講臺上上課的他是年紀最大的,這也是一種魄力,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很大的,也是讓我們所敬佩的。
第二個讓我敬佩的是吳正憲老師,每次聽她的課就是一種享受,從她的課上孩子們不僅學到知識,還能讓孩子品嘗喜悅,正如孩子們在課后所反映的:老師我覺得我們還很有能力啊;老師我們越來越喜歡數學了;老師數學很有趣;數學很簡單這些話語讓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羨慕不已,嘖嘖稱贊。她上的是一節復習課,數學老師們都知道因數和倍數這個單元概念比較多,而且易混淆。上課伊始吳老師把一大堆概念放到黑板上,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是讓老師幫大家整理呢還是同學們自己整理呢?孩子們主動要求自己探索,老師及時引導方法,你們小組認為有關聯的把它放到一起,孩子們開始小組交流討論,孩子們剛開始的整理有一定的混亂,在老師們不經意的指點中孩子們豁然開朗,逐步整理的有條有理。在這節課上還有個小插曲,有一組概念整理完畢,另一個小組也用到了這個概念,這時候需要連線,老師引導前一個組怎么辦呢?孩子們說讓一讓它,把線從另一個方向連過來,這時老師很巧妙的一句話,你看這個孩子多好啊,退一步,孩子們都接著說海闊天空,老師接著說是啊生活中何嘗不是呢!很簡單的一句話,讓孩子們悟到的不僅僅是點滴的知識,更讓孩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真是潤物細無聲啊!
第三個讓我敬佩的老師是上海特級教師潘曉明老師,他為我們帶來的是一節解決問題,在這節課上,隨著潘老師的引導,課堂上的孩子們,包括我們下面聽課的老師都在認真的思考著,探索著,當在潘老師引導之下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時,孩子們驚呼,我們這些聽課的老師也在驚嘆,這節課我們大家都入神了,當下課鈴聲想起來的時候,我們還沉浸在收獲成功的喜悅之中,潘老師的功底不得不讓我們折服。
還有其他的老師讓我也敬佩不已。從他們每個人的課例中,每個人的課例反思中,我無不為他們精益求精,嚴謹治學的精神所感動。
二、反思
我一直在想這些名家的教案拿過來我們為什么上不出味道,不僅上不出味道,有時還會變味兒,甚至出現很多問題,在這次學習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問題的答案。記得黃愛華老師說他的這節課,課堂上生成的東西那么多,就是三個游戲貫穿了整個一堂課,可是讓我們拿過來根本把握不了,為什么,對于孩子們在課堂上會怎樣我們無法預設,可是黃老師說這節課a4紙他整整備了6頁,對于孩子們出現的各種情況他都作了精心預設,孩子們怎么出現狀況,黃老師了如指掌,所以一節課感覺是那么輕松,孩子們學的是那么有興趣,可是老師是真的很累,他下課后就說自己是最累的,中間的串詞引導是多么的到位。從這兒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必須真正想孩子所想,為孩子服務。華應龍老師在課后為我們展示了為這一節課他在課前做實驗,就是為了真正去探索可能性,它展示的實驗次數我無法記清楚,只記得他說他扔啤酒瓶蓋累了,他老婆繼續,他的學生繼續,就是為了追求知識的精確度,用事實說話,這種求實的精神也讓我反思自我。總覺得人家名家的一節課那么好,可是人家背后付出的是什么我們無從得知,我想如果我們一學期真正的去研究一節課,這樣日積月累,我們也會收獲多多。我還記得馬剛老師說過他負責小學數學教研,很多老師準備出課,首先說的是這節課我準備怎么上,準備哪幾個環節,至于對這節課你準備達到什么目標,你對這節課的理解是什么,很多老師都不是很明白,從這一點上我也有所反思。所以我們老師備教材備學生不能僅僅是一句話,而要真正的落實是很難的。但是如果真正做到了這一點,我們也就真正的學到了很多。
總之通過兩天的學習,感受多多,收獲多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自己的所學充分運用起來,豐富自我,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