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老師先進事跡材料:孜孜不倦育人才
z,37歲,江西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碩士學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參加工作十幾年來,黃老師一直擔任班主任和兩個班的教學任務. 始終工作在教學一線,崇尚師德,為人師表,不僅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靈活,還非常關心熱愛學生,深受學生喜愛。她為人正直,樸實大方,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深得同事尊重,樹立了良好的教書育人形象。
黃老師在教學工作中,孜孜不倦,兢兢業業。“面向全體學生,重視習慣養成,尊重個性差異,培養創新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是黃老師的座右銘。她積極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教學中她采取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從能學、會學到樂學,使語文課堂成為實踐語言,發展能力的樂園。教學中除注重基礎知識和重難點的突破外,還十分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寫作水平的提高,積極指導學生進行一材多體的不同形式、風格的寫作訓練。為適應教學改革要求,不斷豐富她的課堂,她堅持學習和進修培養, 20**年考入江西師范大學在職教育碩士,為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多年的班主任,黃老師在班級建設中,注重做人教育,21世紀的學生不僅要有知識,會做事,更主要的是做人,一切徹底的失敗是做人的失敗,一切徹底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成才必先成人。她著力培養學生尋求良好的做事方法,以良好誠實的做事態度,去盡個人所能,去做個人應做之事。她相信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開展多種活動,設立多種崗位,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發揮個人優勢,培養學生充滿自信、展現自我的能力。她用學生的點滴進步去激勵每一個學生。她灌輸學生這樣的理念:競爭與合作共存,合作能力就是競爭能力,個人價值在集體中才能體現,教育學生學會合作、共事、寬容、協作,班級形成了互幫互助,敢于爭先,共同發展的www.dewk.cn良好風氣。她引導學生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尋找學習方法,查找學習材料,擴大知識面。她注重做好班級家長的工作,召開師生家長會,通過家訪,訪談,電話談等方式,爭取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了教育的合力。班級學習成績走在年級前列,各項工作勇于爭先,每學期都能評上校流動紅旗和衛生之家,20**年至20**年被評為新余市骨干教師。
黃老師還是一位科研型的教師,在教學之余,勤于筆耕,近年來有十余篇論文獲獎或發表。其中她撰寫的《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口才訓練探究》于20**年 1月發表在《中學生學習方法報》上;論文《讓辯論在語文課中飛揚》發表在《新余教育》20**年第4期上;《淺談辯論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于20**年6月 獲 國家二等獎;《談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創新能力》于20**年8月獲國家三等獎;《在教讀課中怎樣學習語言》于20**年12月獲江西省三等獎;《楊絳筆下的〈老王〉教學隨筆》于20**年12月獲新余市一等獎;《家訪手記——一次含淚的家訪》于20**年12月獲市二等獎;《淺談運用多媒體輔助中學語言教學》于20** 年12月獲 市三等獎。
黃老師的教育理念是;“當老師,就應深愛這一份職業;就應該盡職盡責”。她的教學理念是;“到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品味生活”。她認真履行教師職責,全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在年度教學業績考評中獲得優秀。“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黃老師在付出的同時也得到了許多收獲:
20**年新余市第二屆中學語文教師基本功競賽中獲一等獎;20**年新余市初中語文優質課評比中,課題《信客》獲一等獎;20**年新余市首屆中學生作文大賽中,指導學生范珂君榮獲一等獎;20**年新余市“衛崗杯”中學生作文競賽中,指導學生范珂君榮獲一等獎;20**年舉辦的全市第三屆中學生作文大賽暨“仙女湖杯”作文大賽中,指導學生易銘昆獲二等獎;20**年新余市第四屆中學作文大賽暨第二屆“仙女湖杯”作文大賽中,指導學生龔哲宏獲二等獎;20**年在全市少年兒童環保知識答題活動中,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20**年第四屆全國優秀小記者評選大賽新余分賽區榮獲優秀輔導老師獎。20**年新余市“月亮灣杯”誠信征文大賽中指導的《小議誠信》獲三等獎。20**年在第二屆全國語文規范化知識大賽中榮獲教師組優勝獎。
“教育是一項奉獻的工作”,她將不斷追求,一如既往地將愛和真誠奉獻給學生,以自己認真負責的態度,承擔起這神圣的職責,使之無愧于學生、家長和社會。
篇2:中學優秀園丁語文老師先進事跡:甘灑心血育桃李
中學優秀園丁語文老師先進事跡:甘灑心血育桃李
z1988年畢業于宜春師專,現已獲本科學歷。中教高級。畢業以來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不覺已在教學園地上走過了二十二個春秋,青春全部貢獻給了教育事業,一路走來,飽嘗了酸甜苦辣咸,也采擷了不少秋天美麗的碩果。雖然只有兩次被評為校級先進教師,但她22年如一日,勤勤懇懇,無私奉獻,以一名教師對信仰的忠誠,把對學生的無私關愛,把對工作的高度負責精神,全部傾注在她所愛的事業上。
20多年來,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鑄就了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向往成就了她與時俱進、勤奮好學的品格;對名人大家風范的效仿培養了她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氣度;對學生的關愛與培養人才的責任敞開了她對三尺講臺一往情深的胸懷。教育事業融進了她的理想、她的追求、她的心血、她的汗水,更融進了她兩袖清風的師德師魂。是教育這片沃土給了她施展抱負的舞臺;是學生這群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生命使她激情無限;更是新鋼中學這個充滿拼搏、進取、團結和關愛的集體,讓她成就了事業,使的她人生大放光彩。
"愛生,就要讓學生的心靈微笑;樂教,就要讓學生的家長放心。" 從教22年來,她一直以此為主旋律,敬業愛生、開拓創新,努力爭做一個"學習型、科研型"的教師……所撰寫的論文1篇獲市級一等獎,2篇獲二等獎,2篇獲三等獎;1篇發表于江西師范大學編輯出版的《讀寫月報》,1篇發表于新余高專的校刊,還參與了市課題研究。
參加工作以來,z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兼班主任工作,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為此,課下,她翻閱了大量的教育教學書籍,請教了許多有經驗的教師,向專家學習,向前輩學習;在教學中,她堅持實踐與反思相結合,認真領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宗旨,把握課程標準傳達的新理念,新視角,新要求。牢固樹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語文觀,加強語文與學生生活,與其它學科的聯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優化教學內容的整合,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
z同志在教書的同時不忘育人,冰心的話說的好:情在左,愛在右,隨時撒播,隨時開花。每個孩子都是班級的一份子,他們的心靈就像沙漠的綠洲,每個人都需要陽光和雨露,需要關懷與溫暖。所以她認為,愛是最好的教育,而表達愛的最好方式就是喜歡、鼓勵和贊賞。為此,她學會了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學會了接納孩子們的不同觀點;學會了接納孩子們的不同觀點;學會了欣賞、肯定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學會了蹲下身和孩子們交流。
教學中,z同志深知教師的表率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哪怕是一言一行或者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也都應該時刻注意在學生中可能產生的影響。為了使教師的形象對學生形成積極的影響并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z嚴于律已,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她首先做到,每次上課都提前到教室候課,認真組織學生上好每一節語文課。
而作為班主任,晏老師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關心愛護,是學生們的良師益友。不使一個學生掉隊,是她當班主任的準則。學生最忌諱、最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的是教師對學生的不公平對待,特別是親好疏差的表現,因而要她求自己必須熱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因為只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育的作用才能真正地發揮。她每接一個班,總是堅持與學生一起學習、生活,及時了解、分析全班情況,制定教育計劃,尤其是在轉化“單差”和“雙差”的后進生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工作方法:發現后進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用愛心去感動差生。所以,她所教的班級的學生沒有一個中途輟學的。
晏老師對班級的投入,對工作的付出,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也得到身邊同事的好評。
z老師說,教書育人的工作是繁瑣、辛苦的,但是在與純真的孩子們相處的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那種童趣和快樂。我們喜歡并甘愿在教育的園地上播撒我們的愛心,一步一個腳印,永不停輟。
篇3:中學語文老師先進事跡:永不言棄
中學語文教師先進事跡:永不言棄
“教學是一門藝術,其中有酸澀,更多的是甜蜜;有荊棘,更多的是桃李。”回顧自己的教學生涯,新鋼中學高中教師z如是說。22年來,她始終堅守在中學語文教學第一線,追求“敬業”“精業” 的最佳境界,辛勤耕耘,矢志不渝。
z老師常常說教育教學要取得好的成績,要得到學生、家長、同事乃至社會的認可,必須花大力氣,刻苦鉆研業務,兢兢業業地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從做語文教師的那一天起,始終心存“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信念,她就是最刻苦的那一群教師中的一個。朱老師備課十分認真,有時為了一個詞的解釋,一句話的含義,常常要查找很多的資料,摘錄很多卡片。有時只是為了一篇講讀課的導讀,她都要設計多種方案。比如講授《竇娥冤》,一是從元雜劇的知識入手,引導學生體會和理解戲劇藝術的感染力所在,教給學生戲劇鑒賞的方法;二是在“導中有練,練中求思”的基礎上,擴大教與學的容量。對傳統的篇目,她也力求講出新意。
長期擔任高中奧賽班、重點班教學的z老師,用一支粉筆,為學生描繪大千世界;在三尺講臺,為學生演繹美妙人生。她的教學處處滲透著人文關懷。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形成了滲透、兼容、互動、開放的良好氛圍。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她摸索出了一套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注意處理好一個關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抓好一個中心(課堂教學以思維訓練為中心),突出一個獲得(一課一得)。這為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適應發展的需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z老師一方面在教學實踐中敬業樂教,嚴謹教學,另一方面她用自己的教學和教研實踐詮釋著一個教師精益求精、永不言棄的精神內涵。
為找準培養學生語文素質教育的最好途徑和最佳突破口,她和本組的語文老師們大膽進行了教改探索,承擔省級課題《有效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實施的研究》的活動,嘗試“定標導學,精講質疑,反饋鞏固”的高三教學模式,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多次承擔市級公開教學課如《失街亭》《我若為王》及高三復習研討課,在教學思路、授課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有價值的思考和探索。她深知“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新理念新經驗,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她憑著堅韌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硬是在20**年獲得了語文在職教育碩士的學位。近年來她撰寫的《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淺談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等教學論文獲得全國一等獎。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在教育工作中,一切是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的,我們的教育力量,只能是從教師的活的人格當中來。朱老師有近16年班主任工作經歷,始終堅守師德,嚴格自律。去年8月底,婆婆突然去世,朱老師匆匆趕去四川料理完喪事,在家人的理解支持下,她又匆匆趕回了新鋼中學,硬是沒落下新高三的課。她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用愛心與智慧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今年高考前,她度過了一個個難眠之夜,研究考題,和本組老師商討應考對策。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找學生談心交流,與本班老師共同對學生家訪,期待他們在高考中能取得好成績。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收獲得好,須耕耘得好。”z老師在她走過的教學實踐之路上,留下了辛勤耕耘的腳步。在學校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績,她也因此獲得了新余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新余市教學能手的光榮稱號。如今新的一輪沖刺又將開始,朱老師仍將一如既往,勤勉工作,永不言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