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師德學習材料:得罪與正氣
得罪的意思是使人不快或懷恨,冒犯、觸怒(還有作為客氣話,猶言對不起的意思,此文不在此意)等,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很少有想得罪人的,都是同事,好都來不及,哪里還想得罪人呢?只是工作或在做人處事中,有些人在有些時候做出不利學校、不利大家的事情,如果干部不管,教師不反對,那么,學校風氣就會慢慢變壞,學校就會走下坡路,學校全體教職工的整體利益就會蒙受損失。所以,使哪些人不快或懷恨,要冒犯、觸怒哪些人,是是否得罪的關鍵。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一所學校,如果工作突出的得不到表彰,對工作不利的不進行處罰鞭策,那么努力工作的人就會感到不快,就會在努力工作的人心目中受到傷害,“干與不干都一樣,有什么干頭?”,努力工作之人就會降低積極性;如果處罰鞭策了工作不力的人,那就會得罪這些人,并進而懷恨在心,在教干以后的管理中,有的人就會使絆子,造謠生事,或者亂發匿名信,打匿名電話,擾亂正常工作,就會在推選干部中投堅持正義人的反對票,并拉幫結伙的與教干對著干等等。所以,任何教干對批評、懲罰每個人都是十分謹慎的。一般情況下,個人利益蒙受損失的時候,個人都會以各種理由奮起抗爭,而學校蒙受損失的時候,在非優秀學校大多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因為,即便學校垮臺了,也能有事干,而且不努力工作的人,都有自己的一股勢力存在,或有高層關系罩著,或有一幫弟兄撐著,或已經形成了那種“惹不起”的性格,“就是那樣的人”,即便教干不怕得罪不努力工作的人,一旦與落后勢力作斗爭,正氣與邪氣的較量也是頗費周折,甚至是驚心動魄的。
問題擺在教干面前,要想把工作干好,必須獎勤罰懶,表彰先進,批評懲罰落后,而任何學校,都有先進和落后之分,那么,如何把工作做好,的確是頗費思量的。平常開玩笑說:“教干就是得罪人的活”,“千刀萬剮,不當一把”,“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也有“教干有什么難干的,誰干都一樣,”等俗語。但真正擔任了一官半職之后,“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期待,“干部干部,先干一步”的壓力,隨時都會出現的指責:“你當的什么干部?”卻有“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兒王”“為人不做官,做官不自在”的感慨和凄涼。
得罪人的活有兩種,一是對外,二是對內。對外來說,如果學校處在民風樸實的地方,對外的關系比較好處理,只要和黨委政府關系搞好了,黨委政府找學校事的時候不多,和教育局的關系應該比較好處理;如果學校處在民風強悍,基層領導素質比較薄弱的情況,那就很難處理了,如果村民修養低,則一會來停車,一會來拉水,一會來如廁,一會來撿廢料,一會來借東西用用,搞點建設會來擾亂,誰來管這事,都會得罪人,如果看到村民來拉水,就急忙幫助村民拉水,村民當時會說你很好(過后你制止同樣說你不好,因為賺別人便宜形成習慣的人心是無法滿足的),如果說不要來拉水了,那村民就會罵你,誰來得罪這些損害學校利益的村民?學校和家庭一樣,誰都不喜歡外來人員到家里來,當外來人毫無顧忌的在自己家里學校里直來直往的時候,那是家庭和學校衰敗的時候了。不顧學校利益諂媚外人獲得一點點小利益,是個人人品的褻瀆,如果學校的教職工支持這種行為,那學校一定會不成為學校了。做教干的勇氣就是保護以全體教職工組成的“家”---學校的權益,如果諂媚外人,損害學校權益,會被大家瞧不起的。
對內得罪人,大多時候是得罪一些工作不努力、成績不突出、思想比較狹窄、自私心比較重的教職工,少時候得罪面對名利一時想不開的教職工。成績突出的、樂觀大度的、勤奮敬業的、理性正直的老師,都能從自己積極的角度解讀學校制度、決策、文化,比較正確的判斷名利是非,比較客觀的評價教干的人品、能力、習慣、業績,不會輕易接受不懷好意的人的忽悠,謠言止于智者,即便有不同意見,也會在不耽誤工作的前提下,有秩序、有禮貌、有分寸的提出,還會提出建設性的建議,他們想的不僅僅是個人,更主要的是他們愛學校這個集體,他們有一種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校榮我榮校衰我恥”,愛護學校像愛護眼睛一樣,這是學校的中堅力量;一時對名利想不開的教職工,經過同事和逐級教干的解釋,也會慢慢理解諒解學校的做法,并會不斷成長為學校發展的有生力量;比較難辦的是工作成績較差、思想比較狹窄、自私心比較重的教職工,這些人在工作的時候拈輕怕重,有名利的時候沖鋒陷陣,在他們眼里,沒有學校榮譽的概念,學校差了他們更高興,教干工作進行不下去的時候,是他www.dewk.cn們最得意的時候,學校垮臺的時候,是他們作為預言家的時候:“學校早該垮臺了!”但是,當他們把學校搞亂了且喜形于色的時候,自己也老了,回過頭來看,他們什么也沒有得到,連在兒孫面前炫耀的資本都沒有,做了既不利己又不利人,把好細胞用在歪勁上的傻事。
如何做到既能干好工作又不得罪人呢?首先要有一種標準要牢記,那就是孔子說的,做一個好人的標準是“讓好人說好,壞人說孬”。不要奢望讓每一個人都說好,而是堅持原則與靈活性的深度掌控,既把握好上級指示精神,又要把本單位實際情況把好脈,既讓好人得到實惠,又讓較差的人得到鞭策。第二,要有一種正氣,正氣凜然說的是當你堅持正氣的時候,會散發出一種強大的力量,對不好的事情要敢于批評,敢于碰硬。任何時候邪不壓正,只要自己公正公平公開,只要自己為大家為學校為集體著想,即便有點差錯,也會得到大家的理解并擁護。第三,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作出的損壞學校利益或他人利益的情況要準確把握,對參與個人進行換位思考,進行科學分析,按照民主程序進行解決,要能夠提出別人想不到且讓大家信服的思路和決策。
要有預防出現問題、形成積極向上文化氛圍的方案,用制度約束人規范人,用文化提升人。要有自己的骨干力量,形成干工作的強力團隊。第四,建立民主和諧的團隊文化。環境能成就人,環境能改變人,要在團隊成員心里種上什么叫得罪人的概念:糾正心胸狹窄的人、處罰成績較差的人、批評私心較重的人都不是得罪他,而是幫助他;不讓村民來學校偷東西,那是把他當做正常人看待的,不是得罪他。如果說是得罪,那就是他們得罪學校,由于個人利益沒有實現而越級*導致學校聲譽受損害,教職工集體形象受小看,同樣是得罪了大家。看看那些工作不努力,私心較重的人,結交的朋友也是差不多的人,外面的形象也不是多光榮,這樣形成了什么叫得罪人的共識,消極落后的觀念就會改變,一時想不開的人會慢慢改變,即便是心胸狹窄、私心較重的人也會慢慢
改變的:沒有責任心的人在合理的制度面前會加強責任心;心眼小的人會在大度人的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私心重的人會在團隊的氛圍中減少私心出現的次數;懶惰的人也會在眾人面前勤快一回。五,要恪守勝利的信念,堅持堅持再堅持,任何時候不氣餒,不灰心,堅信自己能夠成功。要知道,工作不努力是沒有市場的,成績不突出沒有佩服的,思想狹窄沒有緊跟的,私心較重的沒有支持的,處處占上風的沒有說好的。盡管在你堅持正義的時候,看起來支持你的人很少,但是,他們的沉默有時候就是對你堅持正氣的支持。工作不努力的人心虛,成績不突出的人膽虛,心胸狹窄的人怕陽光,私心較重的人怕衡量;當他們懈怠工作的時候,要讓敬業勤奮的人與他比較,當他們成績拖后腿的時候,讓接班成功的人和他PK,當他們斤斤計較名利的時候,讓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感化他們,當他們損害學校聲譽的時候,讓他們理智的思考,這樣對他們有什么好處?人都是有長處的,要多看長處,多用長處,多想長處,即便對工作不努力、名利較重的人,也同樣如此對待,沒有感化不了的冰雪,沒有滴不透的頑石,只要心底無私,多做有利于學校發展的事情,多做為大家有利的事情,每個人都會變好的,得罪的意思也就將成為客氣話而存在了。
篇2:學校學師德學習培訓制度
學校學師德學習培訓制度
一、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黨支部書記、副校長為副組長,各組處領導為組員的教師職業道德培訓領導小組。
二、學校堅持每月舉行一次全體教職工職業道德集體學習,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教育政策法規及文件或講話精神。
三、每周以教研組為單位由組長牽頭進行教育政策法規集體學習。
四、要求全體教職員工每學期政治筆記不少于2次,每次要求1000字左右。
五、學校不定期邀請上級主管部門領導為教師進行師德培訓,努力提高教師政治思想素質。
六、要法全體教職員工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師德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新世紀的人才。
篇3:教師師德學習心得
教師師德學習心得
經過師德學習我深有體會,雖然做一名職業教師也多年了,可每每讀到“教師道德”這一詞語,都不免會驚醒端坐,如芒刺在背,不敢有些許的懈怠。我愈發地感到了這一詞語的深重,乃至感覺到--神圣!!
不斷地捫心自問,還是覺得“良心如枕”,來形容我的境界比較恰當,清白的良心如同一方溫柔的枕頭,伴我教書,還有育人......
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
教育是一方充滿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飽含情感的空間。
姑且從理想境界的高度,來談師德的高尚要求:
1、師品,德高為師 。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
2、師智,學高為師。要培養高水平的學生,要求教師學識淵博,學業精深。個性鮮明的教育教學風格,把握教育問題的高超藝術,和諧感人的師生關系,無不閃現著現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3、師能,技高為師。一是要有科學的施教知識,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使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高度完整地統一起來。二是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操作和應用。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方式,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使教學知識傳授與創新思維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三要有創新的精神。積極開展教育和科學研究,探索新的科學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寬視野,在執教中提煉師藝,升華師技,。
4、師表,身正為師。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國漢代哲學家楊雄說:“師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不僅要有這種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還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和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正如奧地利教育哲學家馬丁.布貝爾所說:“教師只能以他的整個人,以他的全部自發性才足以對學生的整個人起真實的影響”。教師應把言傳和身教完美結合起來,以身作則,行為示范;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儀表端莊、舉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
“高山仰上,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