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進步一點點讀后感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在激烈的競爭中,人們走著不同的人生之路,品味著不同的人生之果,從而有了“平庸”與“卓越”之分,有了成功與失敗之別。這種差別并不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而是后天努力決定的。
成功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可成功不會從天而降,它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積累才能獲得。一個人想要比別人強一點點,比別人多收獲一點點,就要比別人多做一點點。一個人的成功其實就體現在那一點點的小事上。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每天進步一點點”重在“每天進步”四個字。所謂“每天進步”就是永不停止向前邁進的腳步,而不是今天進步大一點,明天后天就可以歇歇了。足球場上那些一領先就不思進取、消極防守的球隊,往往是最后的失敗者,這一點曾在中國隊身上屢屢應驗。有句俗語叫“不怕慢,就怕站”。為什么“不怕慢”呢?因為再慢,只要一直保持前進的態勢,就一定有到達目標的時候。滴水之所以能穿石,不在于它的力量有多大,而在于它的堅持不懈;為什么“就怕站”呢?因為一個人有再大的本事,有再快的速度,如果具有兔子的心態,陶醉在良好的自我感覺中睡大覺,十有*會輸給平時不起眼“烏龜”們,更不要說實現什么宏大的目標了。
“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價值還在于對“一點點”的珍視上。阻礙一個人成功的通常不是那些顯而易見的大問題,而是一些平時不注意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不用心解決掉,就能無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天下難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就象書中的法國銀行大王恰科一樣,當初在銀行界謀職時曾遭到52次拒絕。當他第52次失魂落魄地走出一家銀行的大門時,看見大門前的地面上有一根大頭針,他彎腰把大頭針拾了起來,以免傷人。就是這一個小小的動作,恰好被銀行的董事長看見了。董事長認為在如此糟糕的心境下還這樣細心的人,一定適合當銀行職員,于是改變注意雇傭了他。也正是依靠這種不放過每一個小事的精神,恰科才得以在法國銀行界平步青云。不凡見于細微,永恒藏于瞬間,一個人的境界就體現在那“一點點”的小事上。做好了“一點點”,成功自然會水到渠成。
“每天進步一點點”體現了進取精神與持久精神的統一。“每天進步一點點”不是消極,不是懶惰,而是一種正視現實的積極進取精神。“每天進步一大塊”固然更誘人,但那不過是脫離現實的幻想。暴漲者必暴跌,這就是“泡沫效應”。“每天進步一點點”貴在現實,貴在進取,更貴在持久,做到了“每天進步”與“一點點”的結合,也就是進取與持久精神的統一。誠如池田大作所說,無論陰天雨天,不論冬天夏天,日復一日,太陽都升起來。人生也是要盡全力度過每一天,能忍受得起反復的人會獲得最終的勝利。不論今天如何,人生的勝負是以一生來決定的。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做些什么,每天都在堅持,每天都“在自己應走的軌道上前進”。
每天進步一點點。它具有無窮的威力。只是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力,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復著去做。每天進步一點點是簡單的,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做些簡單而重復的事情。因為越簡單,越容易的事情,人們也越容易不去做它。競爭對手常常不是我們打敗的,是他們自己忘記了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者不是比我們聰明,而是他比我們每天多進步一點點。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的感受是:不論每個人的能力怎樣?只要你每天能堅持進步一點點,成功的喜悅就會慢慢滋潤我們的生命,
好書就是良藥,壞書就是毒藥。一本好書能受益一生,一本壞書能把人教壞。要抽擠時間認真閱讀這本好書,每天讀一點點,每天勤奮一點點、每天完美一點點、每天主動一點點、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創造一點點……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并堅持不懈,十天之后、100天之后、一年之后就進步很多了。我相信未來的生活將更美好!也定能由平凡跨向卓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可見,一點點進步都是來之不易的,任何偉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對于這句古語,在我讀了《每天進步一點點》后理解的更為透徹。
文中通過列舉牛頓、德邁斯特、卡爾華爾德、愛爾斯金、斯瓦布以及一些普通平凡的人成功的例子,說明了“成大事者需積累”的真諦。是的,偉大的成就通常是一些平凡的人們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而取得的,他們注重細節,每天懂得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就前進一大步。對那些勇于開拓的人而言,生活總會給他提供足夠的機會和不斷進步的空間。人類的幸福就在于沿著己有的道路不斷開拓進取,永不停息。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就是最成功的人。
西方有一句格言:“時間和耐心能把桑葉變成云霞般的彩錦。”每天勤奮一點點、每天完美一點點、每天主動一點點、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創造一點點……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并堅持不懈,那么有一天你就會驚奇地發現,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在同事中脫穎而出,具備了承擔責任的能力;每天多做一道題、多背一個單詞、每天多反思一點,你會發現你進步了不少。我堅信,只要這樣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切都會同量變轉化為質變,只要這樣你就會從現實的此岸邁向成功的彼岸!
我們并不期待看過這本書就能夠從中發現大徹大悟的哲理,只希望能夠借著這本書的智慧啟迪和思想滲透,戰勝挫折,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實現從平凡到卓越的飛躍。
篇2:物業員工《禮儀金說》讀后感
物業員工《禮儀金說》讀后感
禮儀是現代人的處世根本;禮儀是成功者的潛在資本。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是一種為時代共識的行為準則或規范,即大家認可的,可以用語言、文字和動作進行準確描述和規定的行為準則,并成為人們自覺學習和遵守的行為規范。
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禮儀是一種潛在資本,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人們就能取得豐碩的成就。“大行不忘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若禮儀不當,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別人看作是“烏合之眾”!
與一般禮儀類圖書最大的區別是,本書的風格幽默、風趣,非常生活化,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對不同行業的讀者均有較大的參考價值。本書的目的就是給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值得參考的讀本,直接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錯誤部分,進而用規范禮儀約束自己,成為一個有尊嚴、有教養現代公民。
讀完全書,對問候、握手、介紹、交談、待客、拜訪、溝通、裝束、儀表等諸多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有的禮儀更了解,并且會做得更規范。在日常生活與商界往來中,更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社交氛圍,促進雙方了解,塑造自己和公司的良好形象。
“中國人,便后請沖水”,“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國--法國、德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當大批游客成為中國的最新出口品時,“中國人”卻成了不文明、粗魯的代名詞。近幾年來,一些中國公民的旅游陋習,嚴重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和批評。中央文明辦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增強國家的“軟實力”。
我覺得整本書可以用幾句話來概括,就是交往中,一定要以對方為中心,多換位思考,多替別人著想,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同時,對別人的尊重要通過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 這也是很重要的。
就這點來說,我覺得對于象我們這樣的服務業來說尤其顯得重要,我們的所提供的良好服務也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禮儀上的,如故光有好的服務而不重視禮儀,那我們服務的結果勢必會大打折扣,在觀看了《禮儀金說》之后,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禮儀對于我們的工作、生活是多么的重要而又無處不在,同時覺得在今后有必要更多的學習禮儀,使自己的修養能更上一層。
篇3:《向解放軍學習》讀后感:創建高效率組織
《向解放軍學習》讀后感:創建高效率組織
很多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的時候,隨著人數的增多、機構的增加,基于工作流程的效率卻越來越低,對市場的應變能力也就越來越慢,如何使組織高效運轉,已成為很多企業的一大困擾的一大難題。
解放軍有80多年的軍史,是中國最有效率的一個組織。向解放軍學習,成為現今企業界比較流行的一句話。聯想的柳偉志、海爾的張瑞敏、華為的任正非、華潤集團的寧高寧、杉杉集團的鄭永剛等等,他們都是中國優秀的企業家,都出自解放軍,他們都用軍隊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從市場、競爭、制度建設、傳承、員工忠誠等方面進行了創造性的模仿與復制,提高組織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加速組織的成長,創建了中國最有效率的企業。
那么,如何才能創建高效率組織呢?讀完《向解放軍學習》,體會如下
1、有效溝通
“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宣傳隊”。從紅軍到八路軍、新四軍,再到解放軍,每戰必作思想動員,是這支軍隊由少到多,由弱到強的一個重要保證。政治思想工作是部隊各級軍政主官必會的一項工作。“下部隊”就是軍隊各級領導深入基層,了解真實情況、傾聽廣大基層官兵心聲的一個好制度和方式。
對于企業來說,當今年代是個溝通的時代,溝通是組織賴以生存的重要過程。一個企業要實現高速運轉,要讓企業充滿生機和活力,有賴于下情能為上知,上意能迅速下達,有賴于部門之間互通信息、同甘共苦、協同作戰。良好的溝通能讓員工感覺到企業對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從而產生極大的責任感、認同感和歸屬感,促使員工以強烈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為企業工作.
2、建立健全競爭機制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在軍隊里面,除去一般性、日常性的競爭,還設計了“大練兵”、“大比武”、紅藍軍對抗和實戰演習等等科目,在部隊中不僅同年兵在競爭,而且班與班、連與連、團與團之間都有競爭,以此來帶動官兵的訓練熱情和士氣,在對抗性演練中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生存能力和處突應變能力。從組織管理策略上說,在企業內部制造“鯰魚效應”,進行自己人與自己人競爭,有時候其實比自由市場競爭更能符合公司利益。對企業來說,能夠形成一個內部競爭的戰略布局,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可以培養企業內的一種良性競爭的氛圍,夯實企業的“內功”,在市場上才更有競爭力。在成功的企業中都有內部展開競爭的辦法和途徑。海爾的“賽馬不相馬”,是海爾人力資源戰略成功的一個標志。競爭沒有身份的貴賤、年齡的大小、資歷的長短之說,只有技能、能力、活力、創造精神、奉獻精神之比。
3、完善激勵機制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在解放軍組織中具有現實意義。在部隊中按照規定,要懸掛張思德、雷鋒、黃繼光、董存瑞等我們能耳熟能詳的英雄模范的照片。解放軍這個組織深信,只要有了模范,就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有了規范--這是組織最有效、最好的激勵。
在現代軍隊管理中,精神激勵占有主要地位,物質激勵只起輔助作用。精神激勵還包括滿足官兵的情感需要,鼓勵他們參與管理,增加他們的工作興趣等內容。工作目標是工作激勵的主要源泉。工作目標告訴員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作出多大的努力。具體化的工作目標可以使員工預期自己行為的目的和結果,減少行為的盲目性,提高員工自我控制的程度。如果工作目標的設定超出了員工個人的能力水平,則會令員工產生挫折感,喪失信心;如果過于簡單,又會缺乏挑戰性。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表揚和鼓勵。在組織中,對待自覺性比較差的員工,無須一味地為他們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去幫助他,并不一定非讓他們感受到“胡蘿卜”的重要,有時還離不開“大棒”的威脅。偶爾利用你的權威對他們進行“威脅”式的激勵,會及時制止他們消極散漫的心態,激發他們發揮出自身的潛力。自覺性強的員工也有滿足、停滯、消沉的時候,也有依賴性,適當的批評和懲罰能夠幫他們認清自我,重新激發新的工作斗志。
4、監督檢查機制
組織的效率來自組織的執行能力。執行力的具體表現就是“服從命令聽指揮” ,解放軍的執行力更源于督促與檢查形成了制度。部隊團以上的司令部、政治部、聯勤部和裝備部四大機關,主要職責之一是對所屬部隊執行命令、軍官履行職務進行督促、檢查,表現在對所有工作的落實上。做得好的部隊希望通過上級首長、機關的檢查,對工作有一個肯定;首長、機關也希望通過督促檢查,發現問題,為指導部隊改進工作提供依據。
在企業外部,是市場配置資源;在企業內部,則主要是計劃配置資源。由于這個特性,在企業內部,強調了一致和統一,強調了服從。在企業中,不是你愿意做什么,更多的是企業需要你做什么。海爾在總結自己的經驗時,張瑞敏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之所以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因為比別人更有效的通過上層對下層的有效介入--監督檢查。因為人們通常不做你所希望的,他只做你檢查的,你布置了什么,就要檢查什么,不檢查就等于不重視。現代企業管理者往往通過監督和檢查來實現對企業的控制。
需要闡明的是:《向解放軍學習》指明了組織必須根據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斷地及時調整組織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以組織與其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對任何組織來說,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最好的管理方法。管理的秘訣在于管理者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采取合理的行動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