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檢查宣教
1、血常規、血生化檢查:患者于晚上12點開始禁食水次晨6-7點鐘由護士抽取靜脈血送檢。
2、尿常規:患者于晨起第一次排尿,留取中段尿,(女性患者在月經期內暫不做尿常規,以免影響檢查結果)
3、糞便常規:患者晨起排便后,將大便放入便器盒,放到科室指定地點,由化驗室統一收集送檢。
4、影像學檢查:由外勤護士陪送病人做檢查。肝膽B超需禁食水8小時。
猩紅熱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環境、值班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猩紅熱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炎、全身彌散性鮮紅色皮疹,恢復期成片狀脫屑;少數病人病后可出現變態反應及心、腎、關節并發癥。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增加,中性粒細胞增多。
咽拭子涂片:可發現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咽分泌物培養:可有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生長。咽拭子涂片或培養,是從咽部及扁桃體采取分泌物作免疫熒光檢測或細菌培養
【飲食宣教】
高熱時給予高熱量、易消化的飲食,多飲水、多食水果,避免進食海產品等易導致過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皮疹。
【用藥指導】
對癥治療:高熱者可酌情給予退熱藥如肌注安痛定。
抗菌治療:A族溶血性鏈球菌對青霉素較敏感,常首選青霉素治療,療程7—10天,有過敏史者可用其他藥物。
【隔離和預防知識指導】
1.一旦發現猩紅熱病人或可疑者應立即隔離,應用青霉素治療7-10天或經咽試子培養3次陰性時,方可解除隔離;
2.本病經呼吸道傳染,患兒發病前24小時至發病高峰期傳染性最強,故接觸患兒時要戴口罩;
3.隔離期間避免與兒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接觸。
4.本病流行期間,應盡量避免兒童聚會或到公共場所;
5.必要時家庭可用食醋熏蒸,進行空氣消毒。
6.出現皮疹瘙癢時,囑其不要抓撓,以免皮膚破損,引起感染。每日可用溫水擦浴,以減輕皮膚瘙癢,要穿純棉內衣,并保持清潔,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三、出院指導
鼓勵患兒增加戶外活動,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流行性腮腺炎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環境、值班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于兒童,病毒通過病人的唾液、鼻咽分泌物等傳播。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腮腺腫脹等,兒童易并發腦膜腦炎,成人易并發睪丸炎等。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和尿常規檢查一般正常,有睪丸炎者白細胞可增高,90%患者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
【飲食指導】
發熱時給予高熱量、易消化、高維生素的飲食,多食水果、多飲水。腮腺腫脹、張口困難時,可進半流質和軟食,避免進食酸性、粗糙、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激腮腺分泌,加重腮腺腫脹。嚴禁暴飲、暴食,以免引起腮腺炎發生。
【用藥指導】
對癥治療:頭痛或腮腺腫痛明顯者可予口服去痛片,高熱者可予安痛定肌注。
抗病毒治療:常用抗病毒三氮唑核苷,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副作用為偶有血清膽紅素升高及致畸作用,孕婦忌用。
【隔離知識指導】
1.隔離期限為自發病之日起至第10天,如果癥狀未消失,隔離時間應適當延長;
2.病人用過的毛巾、餐具等,可用開水煮沸消毒,被褥和其他不能煮沸的物品可在陽光下曝曬;
3.學校和托兒所大意接觸過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兒童,應進行檢疫,檢疫期為3周;
4.患過流行性腮腺炎或受過隱性感染的人,可以獲得終生免疫。
三、出院指導
加強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
霍亂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環境、值班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消化道疾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以夏秋季多見,患者和帶菌者為主要傳染源,通過污染的水和食物傳播,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病理為霍亂弧菌寄生于小腸產生大量毒素致病。臨床表現為劇烈吐瀉大量米泔樣排泄物、脫水、肌肉痙攣,嚴重者導致周圍循環衰竭和急性腎功能衰竭。屬甲類傳染病,它可以引起流行、暴發,危害極大,故對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必須上報防疫管理部門。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及生化檢查:紅細胞技術和白細胞計數均升高,尿素氮、肌酐升高,而碳酸離子下降。
尿常規:可有少量蛋白鏡檢有少許紅細胞白細胞和管型。糞便常規:可見粘液和少許紅白細胞。
血清學檢查:抗凝集素抗體雙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診斷意義
【飲食指導】
有劇烈吐瀉者應禁食。輕度吐瀉者可給流食,但不宜食用豆類、奶類等不易消化,有易致腹脹的食物。恢復期給半流質飲食,需少量多餐,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
【藥療指導】
1、補液療法:
(1)靜脈補液:輸液的量和速度,視病情輕重、脫水程度、血壓脈搏、尿量及血漿比重等來決定。成人開始以生理鹽水作快速靜脈滴注,待血壓回升后可改用541液(每升含氯化鈉5g、碳酸氫鈉4g、氯化鉀1g,另加50%葡萄糖20ml)或3:2:1液(葡萄糖3份,生理鹽水2份,等滲堿液1份)。24小時補液量依輕、中、重型分別為3000-4000ml、4000-8000ml、8000-12000ml。兒童入院后24小時的總補液兩量依輕、中、重型分別按每公斤體重100-150ml、150-200ml、200-250ml計算。在脫水糾正且有排尿時,可給予氯化鉀注射液加入上述溶液中滴注,劑量按每公斤體重0.1-0.3g計算,濃度不超過0.3%。大劑量輸液時,應給予保暖。
(2)口服補液:對輕、中型病人可給予口服補液,重癥病人經過靜脈補液情況改善、血壓回升、嘔吐停止后,也可改用口服補液。口服補液配方為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目的:保證液體及電解質的攝入。
2、常用抗菌藥物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可任選其中一種,以防止合并其它腸道細菌感染。其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較為常見,靜脈輸液對血管有刺激性。
【隔離和預防保健知識指導】
1、隔離治療到癥狀消失,大便培養隔日一次,連續3次陰性。
2、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飲水食物要消毒。
3、接觸霍亂患者的人應檢疫5日。
4、管理水源,加強飲食消毒及滅蠅工作。
三、出院指導
出院后要加強營養,食量要逐漸增加,勿暴飲、暴食,使胃腸功能逐漸恢復。
流行性感冒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環境、值班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呼吸道疾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傳播速度快,可在人群中引起流行,主要通過飛沫傳播。臨床主要表現為急起高熱、明顯頭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癥狀,而呼吸道癥狀輕微。嬰兒、老年人和一些慢性病患者易引起較嚴重的并發癥。可分為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甲型極易變異,可引起反復流行或大流行。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驗血象:白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少數可增多,但中性粒細胞不增多。病毒分離、血清學檢驗、免疫熒光法檢測抗原多不作常規檢查。
胸部*線檢查:肺炎型兩肺可見散在的絮狀或結節狀陰影,由肺門向四周擴散。
【藥療指導】
1、對癥治療:高熱者頭痛者可與阿司匹林,咳痰甚少或無痰者可予咳必清,痰多者予必嗽平。
2、抗病毒治療:可給予病毒唑或奧司他韋。
【飲食指導】
1、病人宜臥床休息,多飲水,并注意口腔衛生。
2、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如粥、面條、蛋羹等。
【預防保健知識指導】
1、流行期間應加強個人防護,少在流行區或公共場所逗留,必要時戴口罩。
2、室內應經常通風透光,必要時空氣消毒,乳酸或食醋3-4ml/m3熏蒸消毒。
3、藥物預防:流行期間可酌情服用抗病毒藥或中藥預防
4、免疫預防:接種流感疫苗。
三、出院指導
1、加強營養,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應遮住口鼻。
細菌性痢疾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環境、值班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腸道疾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志賀氏菌屬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全年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兩季多見。患者和帶菌者為傳染源,常通過污染的手、生活接觸、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蒼蠅傳播等方式,經口感染。人群普遍易感,病后無持久免疫。志賀氏菌主要侵犯結腸,粘膜化膿性潰瘍性炎癥為其基本病變。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粘液膿血便。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急性菌痢白細胞總數可輕至中度增多,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慢性病人可有貧血表現。
大便常規:鏡檢可見白細胞、成堆膿細胞、紅細胞
大便培養:糞便培養出痢疾桿菌可以確診。
注意事項:注意采集新鮮標本取膿血部分送檢
【飲食指導】
急性期給予低脂流食,如果汁、藕粉、脫脂奶等,少量多餐。嘔吐不能進食者,可靜脈補液。病情好轉后改半流食,如米粥、面條等,輔以少量青菜。糞便正常后,逐漸恢復正常飲食,禁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便后清洗臀部,保持局部清潔干燥,大便頻繁者,肛周涂以凡士林,防止糜爛,
【藥療指導】
1、對癥治療:電解質丟失者口服補液鹽溶液,失水嚴重者靜脈補液,以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發熱患者酌用退熱劑,如肌注安痛定。腹痛者可予顛茄片。
2、抗菌治療:口服黃連素或氟哌酸,也可靜脈滴注喹諾酮類藥,如環丙沙星等,引起刺激血管,需緩慢靜滴。還可遵醫囑使用其他類抗生素。
【預防保健知識指導】
1、消化道隔離治療。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環境衛生、飲食衛生的管理,消滅蒼蠅。
3、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變質食物。
三、出院指導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營養
水痘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環境、值班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呼吸道和接觸性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包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以發熱及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征,該病全年散發,冬春較多,病人及帶毒者是傳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血液和皰疹液中,通過飛沫與皮損直接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以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多見,病后免疫力持久,第二次感染發病者極少見,但以后可發生帶狀皰疹。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增高。
皰疹刮片:刮去新鮮皰疹液送檢。
【飲食指導】
食營養、富含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出疹期間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藥療指導】
對癥治療:避免搔抓皰疹處以免繼發感染,皮膚瘙癢者可用爐甘石洗劑涂擦,皰疹破裂后可涂甲紫或抗生素軟膏。
抗病毒治療:早期應用阿昔洛韋有一定療效,如出疹24小時內應用,能控制皮疹發展加速病情恢復。
【護理與預防】
1、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
2、呼吸道隔離治療到全部皰疹結痂。
3、物品和用具可用煮沸或日曬等消毒。
4、減少疫源接觸,提倡疫苗接種。
三、出院指導
增加營養,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
病毒性肝炎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環境、值班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消化道和接觸性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損害為主的的一組全身性傳染病。目前按病原學明確分類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種肝炎病毒。各型肝炎病毒臨床表現相似,以疲乏、食欲減退、厭油肝功能異常為主,部分病例出現黃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現為急性感染,經糞口途徑傳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現慢性感染,少數病例可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細胞癌,主要經血液、體液等胃腸外途徑傳播。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急性肝炎初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略增高,黃疸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偶可見異型淋巴細胞。重型肝炎時白細胞可升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可下降。肝硬化伴脾功能亢進者可有血小板、紅細胞、白細胞減少的“三少‘現象。肝功能檢查。
尿常規:尿膽紅素和尿膽原的檢測有助于黃疸的鑒別診斷。
甲胎蛋白(AFP):檢測AFP含量是早期診斷原發性肝癌的常規方法。
影像學檢查:彩超有助于鑒別阻塞性黃疸、脂肪肝及肝內占位性病變。做彩超前需禁食水8小時。
【藥療指導】
護肝藥:維生素C,維生素B,肝泰樂
免疫調節類:胸腺肽或轉移因子等,通常會出現發熱反應,屬正常反應,不作處理,體溫過高時可通知醫生對癥處理。
抗病毒治療:干擾素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治療前、治療中應檢查生化指標、血常規、病毒學標志等
【飲食指導】
合理營養:進高蛋白質、低脂肪、適量糖類和熱量的飲食。
(1)肥胖者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限制熱能,控制飲食。
(2)血氨增高、有肝性腦病傾向或癥狀時,給予低蛋白飲食,嚴重肝性腦病時嚴格限制蛋白質。
(3)要多給予易消化吸收的脂肪,如全奶、奶油、黃油及各種植物油等。黃疸期給低脂肪食物,少量多餐。
(4)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纖維含量豐富的食品,食物越雜越好,要注意選擇富含氨基酸的事物。多吃魚、蝦、牛奶、黃豆、玉米、小紅棗等支鏈氨基酸含量豐富的食品,少吃豬肉、羊肉、牛肉等含芳香族氨基酸多的食物,多吃菜花、圓白菜等可以補充體內維生素K。
【預防保健知識指導】
3、注意個人隔離
4、甲型和戊型肝炎注意搞好個人和環境衛生,加強糞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衛生、餐具消毒等工作。乙、丙、丁型肝炎: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血制品管理,HBV標志陽性者不宜從事飲食業及服務業。
5、提倡疫苗接種。
三、出院指導
1、注意休息,避免過勞,加強營養。
2、避免損害肝臟的藥物和食物,戒煙酒。
麻疹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環境、值班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為最多。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其鼻、咽和眼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隨飛沫排出體外,在潛伏期末及1-3天傳染性最強,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人對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以兒童多發。病后有持久免疫力。臨床表現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結合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皮膚斑丘疹。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血清學檢查、病原學檢查一般不作常規檢查
【藥療指導】
對癥治療:高熱可酌情用小劑量解熱藥物如苯巴比妥肌注。咳嗽可與咳必清
止咳。皮疹癢者可予爐甘石洗劑外擦。
【飲食指導】
多飲白開水,給易消化、富有營養的流食或半流食,不宜過食油膩及燥熱食品。
【護理和預防保健知識指導】
1、隔離治療至出疹前后各5日,有并發癥者隔離至出疹后10日。
2、病室要溫暖,空氣流通,但避免冷風直吹。
3、注意皮膚、口腔、鼻、眼、耳的清潔。
4、流行期間避免疫區接觸。
5、提倡疫苗接種。
三、出院指導
增強營養,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
手足口病標準健康教育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環境、值班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腸道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介紹便民措施,進行個人和財產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手、足、口病主要是柯薩奇A16感染所致的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當患兒的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病原體進入機體導致該病而出現癥狀[4]。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和A組柯薩奇病毒(Co*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癥病例的比例較大,腸道病毒傳染性強,易引起暴發或流行。手足口病無明顯地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該病流行期間,可發生幼兒園和托兒所集體感染和家庭聚集發病現象。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在短時間內可造成大范圍流行,疫情控制難度大。重癥病例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膜炎、腦水腫、循環障礙等并發癥。
【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
影像學檢查:胸部*片或CT有肺炎征象,心肌酶水平可有增高。護士向家屬講解檢查的重要性,使患兒積極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檢查。
【心理指導】
由于手、足、口皰疹的疼痛刺激,使患兒產生緊張恐懼心理,常表現為哭鬧不安,不能安靜地接受治療。因此醫護人員態度要親切、熱情、和藹,要以自己的言行取得患兒的信任,減輕緊張心理。做治療時采取鼓勵表揚法,使患兒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哭鬧,保證患兒充足的休息與睡眠。
【飲食指導】
使患兒保持情緒穩定,宜進營養豐富、刺激性小、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雞蛋湯、菜粥等。要保持營養均衡,食物宜溫涼、清淡、可口,少吃零食,忌食肥甘、油膩、冰冷、辛辣、過咸等刺激性食物。因口腔疼痛,咀嚼吞咽困難,唾液經常流出,引起消化液流失,要囑患兒咽下唾液。
【隔離知識指導】
隔離室內應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溫度適宜每日紫外線照射1-2小時,患兒的糞便、剩余食品、玩具等應徹底消毒,一般常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h后處置;衣服、被褥暴曬6h;接觸過患兒的醫護人員被污染的手用肥皂清洗后再用“84”消毒液泡手.隔離時間為癥狀消失后約2周
【用藥指導】
普通病例
1、對癥治療:發熱患者可用退熱藥,如布洛芬10-15mg/kg.次,一日三次或尼美舒利5mg/kg.日,分2次口服。
2、抗病毒藥:利巴韋林10-15mg/kg.日,分3次口服;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貧血、乏力等,停藥后即消失。也可選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藥如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
【護理方法指導】
1、皮膚
衣著應寬大、柔軟、經常更換,床單、被褥要清潔,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剪斷患兒指甲,防止抓破皮膚;臀部有皮疹的嬰兒,應隨時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皰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
%龍膽紫或抗菌藥軟膏。
2、發熱
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無需特殊處理,對于體溫在37.5℃~38.5℃之間的患兒,可給予多喝溫水,
如體溫超過38.5℃,可行物理降溫或服用小兒退熱藥。
【預防保健知識指導】
1、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2、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
3、飯前便后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4、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5、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三、出院指導
進食易消化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多喝白開水,注意個人衛生。
篇2:初中(學校)學生安全健康教育宣傳計劃
初級中學(學校)學生安全健康教育宣傳計劃
“預防是最好的治療”。加強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是預防學生意外傷害事故最好的方法。所以醫務室計劃多形式、多途徑地開展安全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以達到預防、減少和杜絕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維護學生個人人身安全的目的。
一、宣傳教育目標:
1、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和保健能力,從根本上預防減少和杜絕學生意外傷害的發生;
2、學會常用的自我保護技能,盡可能將意外傷害事故所造成的身體傷害降到最低。
二、傳教育方式方法:
1、課堂講授安全健康知識:在初中各年級的《健康》課中專門安排課時,講授提高自我保護和保健能力,預防意外傷害的知識。做到有計劃、有課時、有課本、有教學進度安排、有教案等,使安全教育落到實處。
2、黑板報和廣播宣傳:每學年在學校健康教育宣傳活動中,各專門安排2-4周期,進行安全教育宣傳,并及時將當時出現的傳染病和流行病的預防治療知識傳達給學生,以達到保護學生安全的目的,并形成制度,長抓不懈。
3、向全校學生下發安全健康教育宣傳小報:每學年出1-2期,專門對學生進行專題性的安全健康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4、配合學校“紅十字”會活動進行全校范圍的較大型安全教育活動,營造學校的人人講安全的環境氛圍,切實提高學生對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
5、配合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個一”工程,做好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機制,預防由于心理疾患而影響學生的健康和安全。我校“五個一”工程即一份小報---《心晴島》,向學生介紹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維護常識,推薦成功個案,通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進展:一部電話---“溫馨熱線”,專門接聽學生來電,解除心理困惑。電話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學生一旦有了煩惱,能及時得到排解。一個信箱---“憂樂有約”,為學生提供書面表達喜、怒、哀、樂的途徑,做到有疑必解,有問必答,及時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創造一個環境---心理輔導室,安排心理輔導員在下午放學后值班,熱情接待、耐心輔導有心理困惑的學生,輔導室設備完善,環境優雅舒適,是進行學生心理問題輔導的理想場所。一張卡片---師生聯系卡。
6、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初中各年級的《健康》課堂中,專門做計劃進行系統教育;。
三、學生安全健康教育主要內容:
1、安全的概念和樹立安全意識的必要性;
2、中學生常見的學校內外安全事故的主要類型:如機動車事故、家庭事故、社會事故、工作學習中的意外傷害事故等;
3、校內外各類不安全隱患的種類和預防:
(1)校內需要預防意外傷害事故的有:飲食飲水、體育運動、文具、手工、勞技、實驗課、課室內外的活動、游戲、打架、勞動、校園內的通行、電器、洗手間、及各類意外災害、學校施工等一系列不安全隱患。
(2)校外需要預防意外傷害事故的有:交通、各類體育運動、家庭日常生活、外出吃飯、外出旅游及娛樂等過程中發生的意外事故等不安全隱患;
4、培養自我保健的能力,掌握自我保護的技能:
i.熟悉人體八大系統的結構與健康標志、異常表現和常見疾病知識,學會維護自身器官的健康:
ii.懂得一般就醫和用藥的常識;
iii.懂得常見運動損傷的種類和處理原則;
iv.懂得常用的急救知識,以及懂得“120”醫療急救電話的使用和一般求助求救方法;
v.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方法;
vi.維護飲食安全的方法和常見消化道傳染病的預防方法;
vii.預防學生疲勞對人體引發的傷害;
5、如何維護心理健康、預防心理疾患及常見心理疾患的矯治等。
篇3:z中移動分公司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年度)
z中移動分公司20**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為了進一步推進移動公司系統健康教育工作,按照縣創衛辦和愛衛會的要求,現制定如下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一、加強健康教育的組織領導
為加強我公司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由**總經理同志擔任組長,**副經理擔任副組長,各部門經理為成員的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健康教育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
二、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與任務
今年我公司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是大力傳播健康知識,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病健康教育活動,努力提高系統職工的健康意識和身體素質,促進移動事業的快速發展。
三、加大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
(一)充分利用宣傳欄、移動簡報、移動信息網等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將利用“視力保護宣傳周”、“3.3愛耳日”、“5.31世界無煙日”、“6.6愛眼日”、“9.20全國愛牙日”、“12.1世界愛滋病日”等特定宣傳日進行有關衛生知識宣傳。
(二)利用電視電話會議、圖片等形式對職工及家屬進行艾滋病預防及禁毒教育、自我保健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教育、飲食衛生、保健等教育。
(三)利用宣傳欄、健康教育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呼吸道、腸道傳染病的預防知識宣傳教育,及時印發預防“乙類和丙類傳染病”等健康教育系列資料,提高職工對“甲類、乙類和丙類傳染病”的認識,增強自我防范意識。
四、開展衛生創建與檢查評比活動
(一)以創建省級衛生縣城為契機,優化美化公司內辦公和生活環境。
(二)進一步健全衛生管理制度,責任到各部門,充分發揮衛生管理網絡的作用,加強檢查、監督。
(三)繼續開展衛生“創五無”活動,對全公司各部門、中心辦公區、進行健康教育、控煙活動考核。
(四)積極開展“愛國衛生活動”,堅持一日兩掃,經常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每月對辦公室和門前的衛生進行檢查,使公司衛生面貌達到徹底改觀。
五、加強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將除害防病工作作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強化開展除“四害”工作,按照“政府組織、地方負責、部門協調、群眾動手、科學治理、社會監督”的原則,普及科學的病媒生物防治知識,建立除害防害的長效管理和運行機制。春夏季每周消殺蚊子、蟑螂、老鼠和蒼蠅不少于兩次,從而進一步改善辦公和生活環境,為創建衛生縣城奠定良好基礎。
zz縣移動公司
二〇**年五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