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伦理三级-欧美伦理三级在线播放影院-欧美伦理片在线-欧美伦理片在线观看-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物業經理人

內蒙古自治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辦法

1738

  內蒙古自治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積極支持解決“三農”問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逐步構建市場化農業(種植業、養殖業,下同)生產風險保障體系,提高大宗農作物災后恢復生產的能力,調動廣大農戶的養殖積極性,促進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國家和自治區支持在全區范圍內建立農業保險制度。根據財政部《中央財政種植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辦法》(財金[20**]26號)、《中央財政養殖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辦法》(財金[20**]27號)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治區20**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實施方案的通知》(內政辦發[20**]44號)精神,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是指財政部門對政府引導農業保險經營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開展的特定農作物的種植業保險業務、特定品種的養殖業保險業務,按照保費的一定比例,為投保的農戶、種植業龍頭企業、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供補貼。

  第三條自治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基本原則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

  政府引導是指財政部門通過保費補貼等調控手段,協同農業、水利、氣象、宣傳等部門,引導和鼓勵農戶、種植業龍頭企業、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參加保險,積極推動農業保險業務的開展,調動多方力量共同投入,增強農業生產的抗風險能力。

  市場運作是指財政投入要與市場經濟規律相適應,農業保險業務以經辦機構的市場化經營為依托,經辦機構要重視業務經營風險,建立風險預警管控機制,積極運用市場化手段防范和化解風險。

  自主自愿是指農戶、種植業龍頭企業、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辦機構、盟市級及旗縣級財政部門(以下簡稱地方財政部門)等有關各方的參與都要堅持自主自愿。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各地可因地制宜制定相關支持政策。

  協同推進是指保費補貼政策要同農業信貸、其他支農惠農政策有機結合,以發揮財政政策的綜合效應。農業、水利、氣象、宣傳、地方財政部門等有關各方應對經辦機構的承保、查勘、定損、理賠、防災防損等各項工作給予積極支持。

  第二章補貼范圍

  第四條保險標的范圍。

  一、財政部門提供保費補貼的種植業險種(以下簡稱補貼險種)的保險標的為種植面廣,對促進“三農”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大宗農作物,包括:

  (一)玉米、小麥;

  (二)大豆、花生、葵花籽、油菜籽等油料作物;

  (三)根據國家和自治區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確定的其他農作物。

  在上述補貼險種以外,各盟市可根據本地財力狀況和農業特色,自主選擇其他種植業險種予以支持。

  二、財政部門提供保費補貼的養殖業險種(以下簡稱補貼險種)的保險標的為飼養量大,對保障人民生活、增加農戶收入具有重要意義的養殖業品種,包括:

  (一)能繁母豬、奶牛;

  (二)根據國家和自治區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確定的其他養殖品種。

  在上述補貼險種以外,各盟市可根據本地財力狀況和農業特色,自主選擇其他養殖業險種予以支持。

  第五條保險責任范圍

  一、種植業補貼險種的保險責任為因人力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包括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內澇、風災、雹災、凍災、旱災等,對投保農作物造成的損失。

  根據本地氣象特點,各盟市可在上述自然災害以外,選擇其他災害作為附加險保險責任予以支持,由此產生的保費,可由地方財政部門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費補貼。

  二、養殖業補貼險種的保險責任為重大病害、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導致的投保個體直接死亡。

  (一)重大病害包括:

  1、能繁母豬:豬丹毒、豬肺疫、豬水泡病、豬鏈球菌、豬乙型腦炎、附紅細胞體病、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支原體肺炎、旋毛蟲病、豬囊尾蚴病、豬副傷寒、豬圓環病毒病、豬傳染性胃腸炎、豬魏氏梭菌病,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藍耳病及其強制免疫副反應;

  2、奶牛: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牛結核病、牛焦蟲病、炭疽、偽狂犬病、副結核病、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牛出血性敗血病、日本血吸蟲病。

  (二)自然災害包括: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風災、雷擊、地震、冰雹、凍災。

  (三)意外事故包括:泥石流、山體滑坡、火災、爆炸、建筑物倒塌、空中運行物體墜落。

  根據本地氣象特點,各盟市可在上述重大病害、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之外,選擇其他重大病害、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作為附加險保險責任予以支持,由此產生的保費,可由地方財政部門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費補貼。

  當發生高傳染性疫病政府實施強制撲殺時,經辦機構應對投保農戶進行賠償,并可從賠償金額中相應扣減政府撲殺專項補貼金額。

  第六條保障水平的確定

  一、種植業補貼險種按“低保障、廣覆蓋”來確定保障水平,以保障農戶災后恢復生產為出發點。保險金額原則上為保險標的生長期內所發生的直接物化成本(以國家權威部門公開的數據為標準),包括種子成本、化肥成本、農藥成本、灌溉成本、機耕成本和地膜成本。

  根據本地農戶的支付能力,各盟市可以適當提高或降低保障水平,提高保障水平增加的保費補貼由當地財政承擔。

  二、養殖業補貼險種的保險金額參照投保個體的生理價值(包括購買價格和飼養成本,下同)確定。

  第七條保險費率的確定

  一、種植業補貼險種的保險費率應根據保險責任、保險標的多年平均損失情況、地區風險水平等因素確定。

  二、養殖業補貼險種的保險費率以投保個體的生理價值為基礎,參照多年發生的平均損失率,測算保險費率。

  第八條保費補貼標準

  一、種植業補貼險種:財政部補貼35%;自治區財政安排補貼55%,其中:25%由自治區本級以專項資金的方式補貼,其余30%通過一般轉移支付下達給旗縣,由旗縣財政予以補貼;農戶或者農戶與龍頭企業等共同承擔10%保費。

  二、養殖業補貼險種:

  (一)能繁母豬保險,財政部補貼50%;自治區本級財政補貼20%;盟市、旗縣級財政各補貼10%保費;其余10%保費由農戶承擔,或者由農戶與養殖企業共同承擔。

  (二)奶牛保險,財政部補貼30%;自治區財政安排補貼50%,其中:20%由自治區本級以專項資金的方式補貼,其余30%通過一般轉移支付下達給旗縣,由旗縣財政予以補貼;農戶或者農戶與養殖企業等共同承擔20%保費。

  三、海拉爾、大興安嶺等農(牧)場管理局及自治區直屬部門下屬農(牧)場的種植業保險保費,財政部補貼35%,自治區財政補貼55%;奶牛保險保費,財政部補貼30%,自治區財政補貼50%;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財政部補貼50%,自治區財政補貼20%。除財政部及自治區財政廳承擔的保費補貼外,其余保費由農場或農戶承擔。

  四、投保農戶或種養企業必須根據應該承擔的比例繳納保費,政府部門及經辦保險機構不得代繳。

  第三章保障措施

  第九條農業保險技術性強、參與面廣、難度大,各盟市及有關旗縣對此應高度重視,結合本地財政狀況、農戶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費補貼實施方案和相關推動措施。各盟市財政部門應將上述事項報自治區財政廳備案。

  第十條各盟市及有關旗縣財政部門要認真做好保費補貼資金的籌集、撥付、管理、結算等各項工作,并會同農業、水利、氣象、宣傳等部門,相互配合,認真履行職責,共同把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落到實處。

  第十一條各盟市及經辦機構要嚴格按照自治區制定的查勘、定損、理賠工作標準執行。查勘、定損、理賠工作標準另行下發。

  第十二條各盟市及有關旗縣要因地制宜選擇切實可行的投保模式,堅持尊重農戶意愿與提高組織程度相結合,采取多種形式組織農戶統一投保、集中投保。要充分發揮種植業龍頭企業、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基層農業服務機構,基層村級組織對農戶的組織和服務功能,動員和帶動農戶投保。

  第十三條各盟市及有關旗縣應采取有力措施推動農業保險業務的開展,將保費補貼政策與其他支農惠農政策有機結合,積極引導農戶投保,保證保費補貼資金發揮效用。

  第十四條各盟市及有關旗縣要科學運用保險手段,防范農業生產風險。一方面,要穩步擴大保險覆蓋面,充分發揮大數法則效應,另一方面,要合理確定保險范圍,盡量減少逆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發生。

  第四章資金預算編制管理

  第十五條財政部和自治區財政廳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分別列入年度中央財政預算和自治區本級財政預算。盟市級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由盟市級財政部門預算安排,旗縣財政部門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由盟市級財政部門負責監督落實。

  第十六條各盟市及有關旗縣財政部門應認真管理保費補貼資金。保費補貼資金實行專項管理、分賬核算。

  第十七條各盟市財政部門,海拉爾、大興安嶺等農(牧)場管理局及自治區直屬部門下屬農(牧)場應根據本地區補貼險種的投保規模、保險費率、保險金額和保費補貼比例,測算下年度財政部、自治區財政廳和盟市、旗縣財政、本農場應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編制保費補貼年度計劃,于每年8月中旬向自治區財政廳提出下年度預算申請。財政廳審核后,安排自治區本級財政應承擔的下年度保費補貼資金預算,并向財政部提出下年度中央財政保費補貼預算申請。

  第十八條自治區財政廳于每年5月底以前下達本年度保費補貼資金預算。

  第十九條自治區各級財政部門應隨時掌握保費補貼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年度執行中,如因投保面積超過預計數而出現保費補貼資金不足時,屬于財政部和省級財政應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部分,由自治區財政廳及時安排補足,并在下年度向財政部申請彌補財政部應承擔部分;屬于盟市級及旗縣級應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部分,由盟市級財政部門及時安排補足,并在下年度向有關旗縣收取旗縣級財政應承擔的部分。

  第二十條各級財政部門安排的保費補貼資金應專款專用,當年如有結余,抵減下年度預算。

  第五章資金預算執行及監控管理

  第二十一條保費補貼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各級財政部門主管保費補貼工作的業務處(科、室)負責代編資金支付用款計劃,根據預算執行進度向同級財政國庫部門提出財政直接支付申請。

  自治區財政部門需通過中央專項資金財政零余額賬戶、中央專項資金特設專戶,將保費補貼資金支付到經辦機構。具體辦法按照《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轉發財政部關于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國庫集中支付有關事項的通知》(內財庫[20**]895號)執行。

  第二十二條尚未開設中央專項資金特設專戶的地方,應當參照《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印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央專項資金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庫[20**]23號)等財政國庫管理制度關于中央專項資金特設專戶的有關要求,辦理賬戶開設和信息備案手續。

  第二十三條盟市、旗縣財政部門承擔的本年度保費補貼資金應于每年4月底前全部落實,并根據經辦機構的承保進度及簽單情況,及時向經辦機構撥付,不得拖欠。財政部及自治區本級財政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由自治區財政廳根據承保進度及時向盟市、旗險縣財政及相關經辦機構撥付。撥付補貼資金結余時,農業保險經辦機構須將結余的保費補貼資金全部上繳自治區財政部門。

  第二十四條海拉爾、大興安嶺等農(牧)場管理局及自治區直屬部門下屬農(牧)場承擔的保費,應根據經辦機構的承保進度及簽單情況,及時向經辦機構支付,不得拖欠。自治區財政廳根據簽單和保費支付情況,及時將財政部及自治區本級財政(包括轉移支付部分)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撥付到相關經辦機構。撥付補貼資金如有結余,農業保險經辦機構須將結余的保費補貼資金全部上繳自治區財政廳。

  第二十五條盟市財政部門和海拉爾、大興安嶺等農(牧)場管理局及自治區直屬部門下屬農(牧)場應于年度終了后15個工作日內對上年度的保費補貼資金進行結算,編制保費補貼資金年度決算。

  第二十六條財政部通過財政國庫動態監控系統,對保費補貼資金支付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各級財政國庫部門簽發財政直接支付指令需載明的信息,以及向財政部反饋的動態監控信息,按照財政廳轉發《財政部關于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國庫集中支付有關事項的通知》(內財庫[20**]895號)等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機構管理

  第二十七條農業保險經辦機構由自治區統一選擇,通過適度引入競爭機制,主要根據保險服務水平,避免惡性價格競爭,按“優勝劣汰”評選確定。

  第二十八條補貼險種經辦機構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已得到保險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可以經營農業保險業務;

  (二)具備專門的技術人才和相關業務管理經驗,能夠做好條款設計、風險評估、費率厘定、賠償處理等相關工作;

  (三)機構網絡設置健全,能夠深入農村基層開展業務;

  (四)具備一定資金實力,能夠承受相關經營風險。

  第二十九條經辦機構可以采取自營、與地方政府聯辦等模式開展業務。

  第三十條各盟市、旗縣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對農業保險經辦機構的展業、承保、查勘定損、理賠、防災防損等工作給予積極支持。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可采取以險養險等措施,支持經辦機構開展業務,開展農業保險業務要與其他惠農政策和農業信貸政策有機結合起來。

  第三十一條經辦機構要增強社會責任感,要從服務“三農”的全局出發,積極穩妥地做好各項工作。要充分發揮經辦機構的網絡、人才、管理、服務等專業優勢,為農戶提供全方位服務。要不斷加強業務宣傳和人才培訓,使農戶了解保費補貼政策、保險條款等內容。要按照預防為主、防賠結合的方針,幫助農戶防災防損。要合理公正、公開透明、按照保險條款規定,迅速及時地做好災后理賠工作。

  第三十二條經辦機構應注重經營風險的防范和化解,量力而行,確保農業保險工作穩步推進、健康持續發展。要積極利用再保險等市場化機制,努力分散經營風險。對于種植業保險,經辦機構應按補貼險種當年保費收入25%的比例計提巨災風險準備金,逐年滾存,逐步建立應對巨災風險的長效機制。

  第三十三條各盟市、旗縣要成立由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組長,財政、農業、氣象、金融辦、保險經辦機構及其他相關單位參加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領導小組,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協調有關部門及單位間的工作,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第三十四條各盟市、旗縣要結合本地財政狀況、農業生產情況和農民承受能力,制定具體的保費補貼實施方案、農業保險推動措施和相關配套管理辦法,科學確定保險責任和補貼比例,穩步擴大農業保險的覆蓋面。盟市政府要將上述事項報自治區財政廳備案。

  第七章監督檢查

  第三十五條盟市財政部門和海拉爾、大興安嶺等農(牧)場管理局及自治區直屬部門下屬農(牧)場應編制保費補貼資金使用情況表及財務報告,上報自治區財政廳,每季度上報養殖業的報告,每半年上報種植業的報告,由財政廳匯總上報財政部。

  盟市財政部門和海拉爾、大興安嶺等農(牧)場管理局及自治區直屬部門下屬農(牧)場應于每年1月20日前就上年度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的開展情況向自治區財政廳做出專題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承保規模、投保率、風險狀況、經營結果等。

  對于保費補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盟市財政部門應及時向自治區財政廳報告。

  第三十六條自治區財政廳將會同有關部門,不定期對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的使用情況及效果進行檢查和評價,并作為下一年度調整保費補貼額度的依據。

  第三十七條經辦機構應將巨災風險準備金的提取和使用情況于每年度終了后1個月內報送自治區財政廳。

  第三十八條對于補貼險種經辦機構以及盟市、旗縣財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騙取保費補貼資金的,自治區財政廳將追回相應補貼資金,并按《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三十九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原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關于印發〈內蒙古自治區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內財金[20**]421號)和《轉發財政部關于〈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內財金[20**]757號)同時廢止。

篇2:內蒙古自治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辦法

  內蒙古自治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積極支持解決“三農”問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逐步構建市場化農業(種植業、養殖業,下同)生產風險保障體系,提高大宗農作物災后恢復生產的能力,調動廣大農戶的養殖積極性,促進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國家和自治區支持在全區范圍內建立農業保險制度。根據財政部《中央財政種植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辦法》(財金[20**]26號)、《中央財政養殖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辦法》(財金[20**]27號)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治區20**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實施方案的通知》(內政辦發[20**]44號)精神,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是指財政部門對政府引導農業保險經營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開展的特定農作物的種植業保險業務、特定品種的養殖業保險業務,按照保費的一定比例,為投保的農戶、種植業龍頭企業、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供補貼。

  第三條自治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基本原則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

  政府引導是指財政部門通過保費補貼等調控手段,協同農業、水利、氣象、宣傳等部門,引導和鼓勵農戶、種植業龍頭企業、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參加保險,積極推動農業保險業務的開展,調動多方力量共同投入,增強農業生產的抗風險能力。

  市場運作是指財政投入要與市場經濟規律相適應,農業保險業務以經辦機構的市場化經營為依托,經辦機構要重視業務經營風險,建立風險預警管控機制,積極運用市場化手段防范和化解風險。

  自主自愿是指農戶、種植業龍頭企業、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辦機構、盟市級及旗縣級財政部門(以下簡稱地方財政部門)等有關各方的參與都要堅持自主自愿。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各地可因地制宜制定相關支持政策。

  協同推進是指保費補貼政策要同農業信貸、其他支農惠農政策有機結合,以發揮財政政策的綜合效應。農業、水利、氣象、宣傳、地方財政部門等有關各方應對經辦機構的承保、查勘、定損、理賠、防災防損等各項工作給予積極支持。

  第二章補貼范圍

  第四條保險標的范圍。

  一、財政部門提供保費補貼的種植業險種(以下簡稱補貼險種)的保險標的為種植面廣,對促進“三農”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大宗農作物,包括:

  (一)玉米、小麥;

  (二)大豆、花生、葵花籽、油菜籽等油料作物;

  (三)根據國家和自治區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確定的其他農作物。

  在上述補貼險種以外,各盟市可根據本地財力狀況和農業特色,自主選擇其他種植業險種予以支持。

  二、財政部門提供保費補貼的養殖業險種(以下簡稱補貼險種)的保險標的為飼養量大,對保障人民生活、增加農戶收入具有重要意義的養殖業品種,包括:

  (一)能繁母豬、奶牛;

  (二)根據國家和自治區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確定的其他養殖品種。

  在上述補貼險種以外,各盟市可根據本地財力狀況和農業特色,自主選擇其他養殖業險種予以支持。

  第五條保險責任范圍

  一、種植業補貼險種的保險責任為因人力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包括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內澇、風災、雹災、凍災、旱災等,對投保農作物造成的損失。

  根據本地氣象特點,各盟市可在上述自然災害以外,選擇其他災害作為附加險保險責任予以支持,由此產生的保費,可由地方財政部門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費補貼。

  二、養殖業補貼險種的保險責任為重大病害、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導致的投保個體直接死亡。

  (一)重大病害包括:

  1、能繁母豬:豬丹毒、豬肺疫、豬水泡病、豬鏈球菌、豬乙型腦炎、附紅細胞體病、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支原體肺炎、旋毛蟲病、豬囊尾蚴病、豬副傷寒、豬圓環病毒病、豬傳染性胃腸炎、豬魏氏梭菌病,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藍耳病及其強制免疫副反應;

  2、奶牛: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牛結核病、牛焦蟲病、炭疽、偽狂犬病、副結核病、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牛出血性敗血病、日本血吸蟲病。

  (二)自然災害包括: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風災、雷擊、地震、冰雹、凍災。

  (三)意外事故包括:泥石流、山體滑坡、火災、爆炸、建筑物倒塌、空中運行物體墜落。

  根據本地氣象特點,各盟市可在上述重大病害、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之外,選擇其他重大病害、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作為附加險保險責任予以支持,由此產生的保費,可由地方財政部門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費補貼。

  當發生高傳染性疫病政府實施強制撲殺時,經辦機構應對投保農戶進行賠償,并可從賠償金額中相應扣減政府撲殺專項補貼金額。

  第六條保障水平的確定

  一、種植業補貼險種按“低保障、廣覆蓋”來確定保障水平,以保障農戶災后恢復生產為出發點。保險金額原則上為保險標的生長期內所發生的直接物化成本(以國家權威部門公開的數據為標準),包括種子成本、化肥成本、農藥成本、灌溉成本、機耕成本和地膜成本。

  根據本地農戶的支付能力,各盟市可以適當提高或降低保障水平,提高保障水平增加的保費補貼由當地財政承擔。

  二、養殖業補貼險種的保險金額參照投保個體的生理價值(包括購買價格和飼養成本,下同)確定。

  第七條保險費率的確定

  一、種植業補貼險種的保險費率應根據保險責任、保險標的多年平均損失情況、地區風險水平等因素確定。

  二、養殖業補貼險種的保險費率以投保個體的生理價值為基礎,參照多年發生的平均損失率,測算保險費率。

  第八條保費補貼標準

  一、種植業補貼險種:財政部補貼35%;自治區財政安排補貼55%,其中:25%由自治區本級以專項資金的方式補貼,其余30%通過一般轉移支付下達給旗縣,由旗縣財政予以補貼;農戶或者農戶與龍頭企業等共同承擔10%保費。

  二、養殖業補貼險種:

  (一)能繁母豬保險,財政部補貼50%;自治區本級財政補貼20%;盟市、旗縣級財政各補貼10%保費;其余10%保費由農戶承擔,或者由農戶與養殖企業共同承擔。

  (二)奶牛保險,財政部補貼30%;自治區財政安排補貼50%,其中:20%由自治區本級以專項資金的方式補貼,其余30%通過一般轉移支付下達給旗縣,由旗縣財政予以補貼;農戶或者農戶與養殖企業等共同承擔20%保費。

  三、海拉爾、大興安嶺等農(牧)場管理局及自治區直屬部門下屬農(牧)場的種植業保險保費,財政部補貼35%,自治區財政補貼55%;奶牛保險保費,財政部補貼30%,自治區財政補貼50%;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財政部補貼50%,自治區財政補貼20%。除財政部及自治區財政廳承擔的保費補貼外,其余保費由農場或農戶承擔。

  四、投保農戶或種養企業必須根據應該承擔的比例繳納保費,政府部門及經辦保險機構不得代繳。

  第三章保障措施

  第九條農業保險技術性強、參與面廣、難度大,各盟市及有關旗縣對此應高度重視,結合本地財政狀況、農戶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費補貼實施方案和相關推動措施。各盟市財政部門應將上述事項報自治區財政廳備案。

  第十條各盟市及有關旗縣財政部門要認真做好保費補貼資金的籌集、撥付、管理、結算等各項工作,并會同農業、水利、氣象、宣傳等部門,相互配合,認真履行職責,共同把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落到實處。

  第十一條各盟市及經辦機構要嚴格按照自治區制定的查勘、定損、理賠工作標準執行。查勘、定損、理賠工作標準另行下發。

  第十二條各盟市及有關旗縣要因地制宜選擇切實可行的投保模式,堅持尊重農戶意愿與提高組織程度相結合,采取多種形式組織農戶統一投保、集中投保。要充分發揮種植業龍頭企業、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基層農業服務機構,基層村級組織對農戶的組織和服務功能,動員和帶動農戶投保。

  第十三條各盟市及有關旗縣應采取有力措施推動農業保險業務的開展,將保費補貼政策與其他支農惠農政策有機結合,積極引導農戶投保,保證保費補貼資金發揮效用。

  第十四條各盟市及有關旗縣要科學運用保險手段,防范農業生產風險。一方面,要穩步擴大保險覆蓋面,充分發揮大數法則效應,另一方面,要合理確定保險范圍,盡量減少逆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發生。

  第四章資金預算編制管理

  第十五條財政部和自治區財政廳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分別列入年度中央財政預算和自治區本級財政預算。盟市級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由盟市級財政部門預算安排,旗縣財政部門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由盟市級財政部門負責監督落實。

  第十六條各盟市及有關旗縣財政部門應認真管理保費補貼資金。保費補貼資金實行專項管理、分賬核算。

  第十七條各盟市財政部門,海拉爾、大興安嶺等農(牧)場管理局及自治區直屬部門下屬農(牧)場應根據本地區補貼險種的投保規模、保險費率、保險金額和保費補貼比例,測算下年度財政部、自治區財政廳和盟市、旗縣財政、本農場應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編制保費補貼年度計劃,于每年8月中旬向自治區財政廳提出下年度預算申請。財政廳審核后,安排自治區本級財政應承擔的下年度保費補貼資金預算,并向財政部提出下年度中央財政保費補貼預算申請。

  第十八條自治區財政廳于每年5月底以前下達本年度保費補貼資金預算。

  第十九條自治區各級財政部門應隨時掌握保費補貼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年度執行中,如因投保面積超過預計數而出現保費補貼資金不足時,屬于財政部和省級財政應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部分,由自治區財政廳及時安排補足,并在下年度向財政部申請彌補財政部應承擔部分;屬于盟市級及旗縣級應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部分,由盟市級財政部門及時安排補足,并在下年度向有關旗縣收取旗縣級財政應承擔的部分。

  第二十條各級財政部門安排的保費補貼資金應專款專用,當年如有結余,抵減下年度預算。

  第五章資金預算執行及監控管理

  第二十一條保費補貼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各級財政部門主管保費補貼工作的業務處(科、室)負責代編資金支付用款計劃,根據預算執行進度向同級財政國庫部門提出財政直接支付申請。

  自治區財政部門需通過中央專項資金財政零余額賬戶、中央專項資金特設專戶,將保費補貼資金支付到經辦機構。具體辦法按照《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轉發財政部關于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國庫集中支付有關事項的通知》(內財庫[20**]895號)執行。

  第二十二條尚未開設中央專項資金特設專戶的地方,應當參照《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印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央專項資金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庫[20**]23號)等財政國庫管理制度關于中央專項資金特設專戶的有關要求,辦理賬戶開設和信息備案手續。

  第二十三條盟市、旗縣財政部門承擔的本年度保費補貼資金應于每年4月底前全部落實,并根據經辦機構的承保進度及簽單情況,及時向經辦機構撥付,不得拖欠。財政部及自治區本級財政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由自治區財政廳根據承保進度及時向盟市、旗險縣財政及相關經辦機構撥付。撥付補貼資金結余時,農業保險經辦機構須將結余的保費補貼資金全部上繳自治區財政部門。

  第二十四條海拉爾、大興安嶺等農(牧)場管理局及自治區直屬部門下屬農(牧)場承擔的保費,應根據經辦機構的承保進度及簽單情況,及時向經辦機構支付,不得拖欠。自治區財政廳根據簽單和保費支付情況,及時將財政部及自治區本級財政(包括轉移支付部分)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撥付到相關經辦機構。撥付補貼資金如有結余,農業保險經辦機構須將結余的保費補貼資金全部上繳自治區財政廳。

  第二十五條盟市財政部門和海拉爾、大興安嶺等農(牧)場管理局及自治區直屬部門下屬農(牧)場應于年度終了后15個工作日內對上年度的保費補貼資金進行結算,編制保費補貼資金年度決算。

  第二十六條財政部通過財政國庫動態監控系統,對保費補貼資金支付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各級財政國庫部門簽發財政直接支付指令需載明的信息,以及向財政部反饋的動態監控信息,按照財政廳轉發《財政部關于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國庫集中支付有關事項的通知》(內財庫[20**]895號)等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機構管理

  第二十七條農業保險經辦機構由自治區統一選擇,通過適度引入競爭機制,主要根據保險服務水平,避免惡性價格競爭,按“優勝劣汰”評選確定。

  第二十八條補貼險種經辦機構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已得到保險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可以經營農業保險業務;

  (二)具備專門的技術人才和相關業務管理經驗,能夠做好條款設計、風險評估、費率厘定、賠償處理等相關工作;

  (三)機構網絡設置健全,能夠深入農村基層開展業務;

  (四)具備一定資金實力,能夠承受相關經營風險。

  第二十九條經辦機構可以采取自營、與地方政府聯辦等模式開展業務。

  第三十條各盟市、旗縣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對農業保險經辦機構的展業、承保、查勘定損、理賠、防災防損等工作給予積極支持。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可采取以險養險等措施,支持經辦機構開展業務,開展農業保險業務要與其他惠農政策和農業信貸政策有機結合起來。

  第三十一條經辦機構要增強社會責任感,要從服務“三農”的全局出發,積極穩妥地做好各項工作。要充分發揮經辦機構的網絡、人才、管理、服務等專業優勢,為農戶提供全方位服務。要不斷加強業務宣傳和人才培訓,使農戶了解保費補貼政策、保險條款等內容。要按照預防為主、防賠結合的方針,幫助農戶防災防損。要合理公正、公開透明、按照保險條款規定,迅速及時地做好災后理賠工作。

  第三十二條經辦機構應注重經營風險的防范和化解,量力而行,確保農業保險工作穩步推進、健康持續發展。要積極利用再保險等市場化機制,努力分散經營風險。對于種植業保險,經辦機構應按補貼險種當年保費收入25%的比例計提巨災風險準備金,逐年滾存,逐步建立應對巨災風險的長效機制。

  第三十三條各盟市、旗縣要成立由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組長,財政、農業、氣象、金融辦、保險經辦機構及其他相關單位參加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領導小組,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協調有關部門及單位間的工作,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第三十四條各盟市、旗縣要結合本地財政狀況、農業生產情況和農民承受能力,制定具體的保費補貼實施方案、農業保險推動措施和相關配套管理辦法,科學確定保險責任和補貼比例,穩步擴大農業保險的覆蓋面。盟市政府要將上述事項報自治區財政廳備案。

  第七章監督檢查

  第三十五條盟市財政部門和海拉爾、大興安嶺等農(牧)場管理局及自治區直屬部門下屬農(牧)場應編制保費補貼資金使用情況表及財務報告,上報自治區財政廳,每季度上報養殖業的報告,每半年上報種植業的報告,由財政廳匯總上報財政部。

  盟市財政部門和海拉爾、大興安嶺等農(牧)場管理局及自治區直屬部門下屬農(牧)場應于每年1月20日前就上年度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的開展情況向自治區財政廳做出專題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承保規模、投保率、風險狀況、經營結果等。

  對于保費補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盟市財政部門應及時向自治區財政廳報告。

  第三十六條自治區財政廳將會同有關部門,不定期對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的使用情況及效果進行檢查和評價,并作為下一年度調整保費補貼額度的依據。

  第三十七條經辦機構應將巨災風險準備金的提取和使用情況于每年度終了后1個月內報送自治區財政廳。

  第三十八條對于補貼險種經辦機構以及盟市、旗縣財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騙取保費補貼資金的,自治區財政廳將追回相應補貼資金,并按《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三十九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原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關于印發〈內蒙古自治區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內財金[20**]421號)和《轉發財政部關于〈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內財金[20**]757號)同時廢止。

篇3:物業秩序維護部員工補貼及福利方案

  物業秩序維護部員工補貼及福利方案

  為貫徹落實公司以人為本、關愛員工的用人理念,完善秩序維護人員保障體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適用范圍:物業系統全體保安隊長(領班)及保安員。

  二、地區劃分: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為一線城市,除此之外的劃為二、三線城市。

  三、內容構成:除正常工資外,公司額外提供員工補貼及福利。

  四、員工補貼:主要由項目補貼、在職年限補貼、形象崗補貼組成,具體如下:

  (一)項目補貼:

  1、目前兩班次崗位標準:一線城市按照每人每月200元起,二、三線城市按150元起為標準,根據實際出勤天數發放補貼;其中,公司定位的高端樓盤(如華府)、甲級寫字樓、經審批的特殊樓盤(如啟東威尼斯水城等偏遠艱苦地區),經物業管理中心直管副總裁審批可適當提高標準。

  2、目前三班次崗位標準(恒大中心、廣州金碧華府及恒大御府等):僅向公司定位的高端樓盤、甲級寫字樓及經審批的特殊項目(如啟東威尼斯水城等偏遠艱苦地區),發放項目補貼,標準為:

  一線城市每人每月150元起(廣州金碧華府及恒大中心500元/月),二、三線城市每人每月100元起,根據實際出勤天數發放補貼;超過起點金額的補貼方案,須經物業管理中心直管副總裁審批執行。

  (二)在職年限補貼:員工在職滿一年的,按每人每月100元發放補貼;每增加一年,補貼每人每月增加100元,300元封頂。

  (三)形象崗補貼:

  形象崗指樓盤在售期間及個別高端樓盤開發完畢后,安排的形象禮儀崗(一般在正門及銷售中心入口處),按照一線城市按照每月300元,二、三線城市按照每月200元標準,根據人員實際出勤發放補貼。

  注明:考勤天數是指除去休假日(含帶薪假)外,每月應出勤工作天數。

  五、員工福利:保安人員福利主要由員工保障、食宿管理、員工關懷、技能提升、團隊建設、員工激勵等組成。

  (一)員工保障

  1、按照集團制度、國家法律及地方政府規定執行,包括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個人自愿購買)、法定節假日及帶薪假期等。

  2、每月除正常休假日外,保安人員可額外享受2天帶薪休假,具體休假時間在滿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由員工自行選擇。

  3、當保安人員及其直系親屬發生重大意外或疾病時,由各地物業公司行政人事部負責核實其情況并發起“員工互助愛心計劃”,視情況對困難員工予以資助,必要時發起專項捐款活動。

  4、公司在辦公區配置應急藥箱,免費為保安人員提供應急服務。

  (二)食宿管理

  1、保安人員宿舍租房以方便工作、安全舒適、設施齊全為原則,一線城市按照每人每月500元,二、三線城市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標準租房(均為含稅價),租房數量及面積根據人員數量決定;原則不得租賃地下室,優先考慮公司自己的樓盤。

  2、租房生活設施需包括:電(燃氣優先考慮)熱水淋浴器、洗衣機、空調、電視等,北方需有暖氣設施;未配置寬帶的,以房東名義安裝,并配置網絡機頂盒及無線WIFI;暖氣費、網費、燃氣費由公司另行承擔。

  3、除每日正常餐補外,值夜班的保安人員一線城市按每人每天8元,二、三線城市按每人每天5元標準,根據員工實際出勤情況,額外發放餐費補貼。

  (三)員工關懷

  1、春節、中秋、元旦等傳統佳節,公司向全體保安員工發送節日問候及應節禮品;禮品原則按集團標準執行,集團無標準的按入職工作滿一年,禮品標準為50元/人,每增一年標準提高50元/人,150元封頂執行。

  2、保安人員在結婚、子女出生等重大喜事,公司向保安人員送上祝福和小禮品,標準按照上條執行。

  3、每年1、2、7、8月嚴寒、酷暑時節,公司按每人每月100元標準購置并發放季節性勞保用品。

  4、保安人員生日當天可享受一天帶薪假期,適逢休假日不再提前、順延或補休(2月29日生日的員工可提前申請享受)。

  5、生病住院超過3天的保安人員,公司按200元標準采購禮品予以慰問。

  (四)技能提升

  鼓勵保安人員積極考取公司業務所需的各類職業資格證書(如消防員證),獲取證書且入職滿2年的可報銷部分費用,具體實施方案公司另行規定。

  (五)團隊建設

  為增進員工感情、團結同事、激發活力,每季度按每人100元標準,開展部門活動(如體育活動或聚餐等),當季有效,不作累計;活動開展后,憑有效發票和3張以上活動照片報銷相關費用。

  (六)員工激勵

  1、在職滿三年的保安人員每年可享受一次健康體檢,標準統一按照地產集團或當地地產公司標準執行。

  2、公司每年將組織優秀骨干保安人員帶薪出國旅游。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秒播无毒不卡 | 成人午夜毛片在线看 | 最新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美女被爆免费视频软件 | 亚洲国产大片 | 91香蕉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 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欧美成人精品大片免费流量 |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 最新更新国内自拍视频 | a级片在线观看 | 久操福利视频 |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不卡一 |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 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521a久久九九久久精品 | 97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 一区二区网站 | 国产成人黄网在线免 | 毛片免费在线播放 | tom影院亚洲国产日本一区 | 日韩一级生活片 | 国产dvd毛片在线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fc2ppv在线播放 | 国产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成人一区视频 |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综合二区 | 99热久久免费精品首页 | 国产精品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 91九色成人| 欧美特黄一级高清免费的香蕉 | 成人三级做爰在线视频 | 久久aa毛片免费播放嗯啊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 亚洲欧美卡通动漫丝袜美腿 | 97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