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課心得體會
在如今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期,各大高校都在如火如荼的開設創業創新課程,當然我們學校也不例外。而在我們的創新創業課程接近尾聲時也讓我頗有收獲。通過這個課程讓我對“創業”這個概念有了不一樣的看法,我認為創業并不等同于賺錢,而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鍛煉自我能力并從中獲取經驗的一個過程。在創新創業課上,老師講課非常通俗易懂,而且她還會與我們交流互動讓我們從游戲中知道如何去創新。此外,我記得老師在課上讓我們辯論“創業是否可教”這一辯題,而在我看來,“創業”是可教的。當然我這里說的是教我們去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并了解創業所需了解的基本內容,所以我很喜歡上創業創新課。通過創業創新課我了解到我們創業需要具備以下三個因素:
1.團隊
在創業過程中,團隊是非常重要的,團隊的成員之間要性格互補,知識互補最重要的是志同道合。就好比《西游記》中的取經四人組一樣,他們各有各的性格,像唐僧的盲目無知但又不乏、孫悟空的嫉惡如仇但又不乏神通廣大、豬八戒的好吃懶做但又不乏知錯能改、沙僧的憨厚老實但又不乏堅持不懈,正是因為他們師徒四人都有著同一個目標-----去西天取得真經,這就使得他們這個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得以提高。
2.商機
商機我認為就是市場需求,因此我們要學會去把握商機,而往往把握住商機就要以顧客為中心去滿足顧客的需求。
3.資金
資金是決定創業能否進行的基本保障,如果我們光有團隊光有技術而沒有資金的投入的話可能就會喪失良好的商機。
在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紀錄片《造夢者》讓我印象很深,這是一部關于馬云創業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就很好的解釋了創業的三要素:團隊、商機、資金。馬云1942年畢業于杭州師范學院英語專業,在1994年的時候,馬云去美國出差首次接觸互聯網,回國后就創辦了黃頁并在1999年創建了阿里巴巴。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讓阿里巴巴網站成為一種商業機會,馬云及其創業團隊就立即把握住這一商機。在1999年10月低馬云就獲取了兩輪融資。此時馬云創業的三要素都基本已經具備。而后馬云就在20**年推出了全球最大的個人交易網站-----淘寶網。在20**年雙十一的時候阿里巴巴的總交易額就達到了912億,而在最近的20**年雙十一阿里巴巴的總交易額甚至達到了1682億,我們可以看到馬云的創業是非常成功的。
盡管我們缺乏社會實踐和團隊管理的經驗,更沒有經過市場的風雨考驗,但是我們有知識,有夢想。我知道創業的道路是艱辛的,所以我要去努力提高自我的創業能力與素質,與此同時更要去注重想法上的創新。我相信只有不斷去完善自己,才能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篇2:大學生村官之創業項目觀摩心得體會
大學生村官之創業項目觀摩心得體會
為進一步開闊大學生村官工作和創業視野,用身邊成功范例鼓勵引導大學生村官投身創業和創新工作,促進大學生村官更好地成長成才。11月2日上午8:50,丁嘴鎮黨委組織青年到仰化鎮、陸集鎮、大興鎮參觀大學生村官創業示范園。我們主要參觀:仰化鎮金成電子廠、板材廠,陸集鎮宿遷市余娟食品有限公司,及大興鎮宿遷市羚之木家具有限公司。此次活動我們去參觀的地方都是我們宿豫區大學生村官自己創業出來的企業公司,并且他們都是已頗具規模的較為成功的,是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典型代表。
這樣的觀摩讓人倍受鼓舞,也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只要真心想創業就會有希望、有盼頭,但是僅僅停留在想上是永遠不會成功的。此次的丁嘴鎮青年之行讓自己在我們村官創業的道路上有了更深的認識。
首先是對村官創業模式方面的認知。
一直以來思想中都存在著一種很不成熟的想法,總是自認為我們村官要創業就必須要有足夠多的資金,而我們宿豫區的村官同仁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即使沒有很多的資金依然可以把創業搞的紅紅火火。創業絕非是我們某一個人自身的事情,我們有朋友、有同事、更有我們廣大的農民群眾,沒有資金我們可以提供所需的技術、銷售信息渠道、扶持政策等等,聯合我們所在村的種植養殖或者其他方面的大戶,通過走訪與調研實施符合當地的項目。我們還可以采用同一鄉鎮、同一片區村官集體創業的模式,正所謂集思廣益,集體的力量不可忽視。
其次是對我們創業動力的理性認知。
我們村官創業一方面的確是為自身的將來作考慮,但最重要的還是我們村官身上賦予的社會責任感。在廣闊的農村,仍有很多群眾處于困難中,而我們年輕一代的村官投身于這片天地,奮斗的宗旨就是要將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轉化成帶領我們的廣大群眾脫貧致富這一實實在在的行動上,而創業是根本的途徑。創業是艱辛的,漫長的,甚至是最終失敗的,但在為群眾做實事的路上沒有“放棄”兩個字。
第三是對我們創業持久性的把握。
可以大膽的說,我們創業并不是一種手段也不是一種目的,不是謀求自己經濟利益的手段,不是試圖高升的目的。創業不是做給誰看的,而是需要持久性,需要給當地群眾長期帶來效益,早日脫貧致富,我們已經創業和即將創業的村官在自己的項目上依然需要慎重,創業不慎不僅自身負擔加重還會給關心我們的領導添加難處,甚至還可能給周圍的群眾帶去失去信心、對我們失去信任等消極的影響。千里之行,始于腳下,創業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認識和經驗基礎,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中我們打的是“持久戰”。
克服創業過程中的種種困難需要我們永不放棄和堅持不懈的信念,在創業的過程中我們不打準備不足的“仗”。加強自己對創業方面知識的學習,多虛心向身邊的成功生意人請教,多和村官同事們交流心得,多深入基層了解現實情況,創業之初,我們要先做好的還有很多。
有了創業想法、方法和信念的同時,我們應及時了解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政府出臺鼓勵創業的政策,我們應該積極學好政策,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為我們創業成功爭取有力的支持。作為大學生村官,創業這條路對我們來說不僅僅只是為了響應黨的號召,也是目前形勢為我們村官提供的大好機會,更是我們鍛煉自己,實現自我的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讓自己的青春充滿奮斗和拼搏的印跡,我們更需要把成功看成一次旅途,努力去看到更多美麗的風景。
篇3:創業服務個人心得體會
20**年創業服務年個人心得體會
20**年初,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提出在全省開展創業服務年活動,這是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月5日,黃鶴局長在局“創業服務年”活動動員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從統一思想認識,突出工作重點,加強組織領導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轉變工作作風,服務產業發展,努力推進我省新聞出版業又好又快發展。
我認真學習了實施方案和黃鶴局長的重要講話。認識到作為了一個黨員干部必須具備四種“作為”。
一要“想作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是干事創業的“能量源”。黨員干部首先要有“作為”的意識,在思想上引起重視,克服“在崗在位混日子,無事無為每一天”的消極思想和狹隘心里。要時刻想到自己的崗位來之不易,崗位來自黨和人民的重托,來自組織和領導的信任,常懷感恩之心,長存報國之志,把每一件工作都干得出色,不但要“成事”,而且更要“成效”。
二要“能作為”。能力決定成效。能力體現素質水平。一個想干事、想作為的人必須還要有“能力”去作為,必須具備崗位水平,滿足崗位職責要求。能力來自哪里?來自學習。要向書本學習,向領導學習,向先進學習,向實踐學習。既要學習黨的政策理論,把握宏觀大局,又要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解題”本領;既要學習國家法律法規,把準人生航向,又要學習單位規章制度,定準工作坐標,做到不偏不離,窮己所能,盡力而為。
三要“會作為”。會作為反映了干部和職工的領導和干事水平。會作為就是以人力、財力、物力、時間的“低成本”獲得最大、最好的成效。會作為體現了科學發展、行政生態理念和服務作為的理念。會作為要在干事創業中始終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瞻前顧后的思維,注重運行成本,注重方式方法,注重社會價值,真正實現“創新、創優、創大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四要“有作為”。有作為,簡而言之就是干成事。有作為是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最終體現。是黨員干部“愛崗敬業”、“崗位建功”的現實寫照。每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都應做到“有作為”,出成效,真正樹立崗位意識、服務意識、績效意識。同時,各級各部門還應發現和培養真正“想作為、能作為、會作為、有作為”的黨員干部,做到在崗位上重用,榮譽上重獎,提拔上重點考慮。唯此,更能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創新、創優、創大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