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
——學習培訓總結
貴州省納雍縣化作鄉衛生院
崔玲
根據衛計局有關文件精神要求,本著加強規范化管理,改善醫務人員服務態度,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改進醫德醫風,努力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全面提升了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的要求,20**年9月7日由我院醫務部對本院醫、護、藥、各科室工作人員進行相關質量與安全培訓。現將培訓總結如下:
一、對核心制度進行培訓學習
1、加強“核心制度”內容培訓學習,促進各項制度的落實。
根據年初制定的計劃著重從核心制度落實、病案質量管理與科室自身建設等方面不斷深入培訓學習。牢記及落實首診責任制、三級醫師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危重患者搶救、會診、死亡病例討論、交接班等核心制度,督促檢查護理人員在崗及崗位職責履行情況,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及時給予糾正處理。堅持定期召開科室質量與安全小組會議,分析在核心制度執行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監督措施的執行,以確保醫療質量與安全的不斷改善與提高。及時對入院患者進行病情評估,根據病情評估制定診療方案;及時進行醫患溝通;一年來未發生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提高了醫療質量,保證了患者安全。
2、規范病歷管理、護理文件的書寫,提高病歷書寫質量
規范培訓學習落實《病歷書寫基本規范》。每周抽查運行病歷,在運行病病歷方面重點督查病歷書寫及時性、三級查房的書寫質量、治療計劃的合理性、病情告知的有效性等方面。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更正。終末病例的抽查中,重點強調病歷書寫的高質量和完整性、疑難病歷、死亡病歷和危重病歷的書寫質量,檢查護理病歷書寫質量,各種同意書書寫質量,大型設備申請,二線抗菌藥物申請、醫囑執行記錄等。定期分析病歷書寫存在的問題,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通過嚴抓病歷質量和各項規章制度落實病歷甲級率逐漸提高,未出現丙級病歷,保證了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3、加強抗菌藥物的管理
深入學習貫徹《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加強醫院臨床藥物管理。認真學習《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并進行培訓,力爭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堅決杜絕濫用抗菌藥物現象發生。
4、加強處方管理,提高處方質量。
根據《處方管理辦法》,對門診醫生進行培訓,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高處方合格率,處方書寫工整規范。
通過對“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項”的認真學習和培訓,各科室人員應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力求做到:在實施任何有創診療活動以前,實施者要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完成關鍵流程識別措施。嚴格執行在特殊情況下醫務人員之間有效溝通的程序,做到正確執行醫囑。嚴格執行洗手衛生規范,落實醫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洗手的依從性和正確性都有了顯著提高。建立病房藥物柜內的藥品存放、使用、限額、定期檢查的規范制度;存放劇毒、麻醉藥品有嚴格的管理和登記制度,符合法規要求。組織全院人員對實驗室危急值進行專項培訓和考試,提高了醫務人員對危急值的認識,能做到接受危急值后及時處理,并在病程中體現,定期檢查危急值報告執行情況,分析原因,作出整改。認真實施跌倒防范制度,建立跌倒報告與傷情認定制度,做好基礎護理。認真實施有效的壓瘡防范制度與措施,落實壓瘡診療與保護規范實施措施,定期檢查并持續改進。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并對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主動邀請患者參與醫療管理。藥物治療時,告知患者用藥目的與可能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提供真實病情和真實信息的重要性。護士在進行護理和必要的的心理服務時,告知患者如何配合及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
通過本次培訓學習,醫、護、藥等各科室的工作人員對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各項規章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知,更加規范了日常醫療工作。大家積極地擺正了作為醫生的政治站位,切實提高了人民醫生的核心素養:安全大于天,責任重于山!!
篇2:區醫院醫療文件質量控制制度
區醫院醫療文件質量控制制度
一、醫院建立以護理副院長為組長,護理部主任為副組長,以及臨床科室業務骨干,病歷質量管理員為組員的院質量控制小組,負責全院病歷質量管理。
二、各科室應嚴格按照浙江省醫療機構《病歷書寫規范》書寫。
三、各科室病歷質檢員在病歷歸檔前必須對每項份病歷進行質檢評分,評分細則參照《護理病歷檢查評分方法》。
四、醫院病歷質檢員對全院病歷進行抽查評分,發現及時糾正。
五、病歷質量管理小組每季末進行一次測量,總結病案質量檢查情況,指出整改措施。
篇3:醫療質量控制干事崗位職責
醫療質量控制干事崗位職責
1.利用醫院質量管理網絡開展質量控制活動。不斷完善院級質量控制方案。
2.協助科主任制訂醫療質量標準,建設醫療質量標準化體系。
3.協助組織開展全院性醫療質量教育,貫徹落實全面醫療質量管理思想。
4.經常不斷地對各項醫療工作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反饋,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落實,確保基本醫療質量。
5.對重點患者實施監控,督促科室或診療組加強診療護理措施,及時檢查治療效果。
6.及時了解并掌握在臨床中暴露出的醫技質量缺陷,在投訴和滿意度調查中發現的質量缺陷,應深刻剖析,并及時整改。
7.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相關文件為依據,檢查、落實服務質量,確保患者權利。
8.加強對病歷、輸血、麻醉、急診、手術、介術、其他有創操作、重癥監護、會診等過程質量的管理。對新技術、新方法、新藥的開展與應用實施監控。
9.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學習醫療質量控制新技術、新方法,總結醫療質量管理的經驗與教訓,提高醫療質量管理水平。
10.完成科室主任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