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家長助教計劃
1、
早餐及餐后活動(8:00-8:40)
活動一、打紙牌算算數
活動材料:紙牌1-10
活動規則:每個人出一張牌,計算兩張牌的數字相加的和比賽,計算快而且準的小朋友獲得紙牌,最終誰得到紙牌最多的就是winner.
活動二、搖色子算算數
活動材料:兩個骰子1-6,J-K的紙牌若干
活動規則:計算扔到兩個骰子的數字相加的和,計算快而準的小朋友獲得紙牌,最終誰得到紙牌最多的就是winner.
活動三、幼兒園有的其它益智類游戲,如拼圖、積木等
二、做早操(8:40-9:00)
做好上課前準備,包括換衣服,汗巾,上洗手間及喝水
三、
教學活動《看病去》(9:00-9:30)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去醫院看病的主要流程。
2、了解醫生看病時常用的工具及作用
,懂得應該怎樣配合醫生檢查。
(二)教具:醫院相關的標記牌,聽診器,體溫計,壓舌板,五官鏡,手電筒,針筒,模具娃娃。
(三)看圖片-大家要認真看哦,等下我會邀請最認真最安靜的小朋友來回答我的問題。
(1)
掛號-引導幼兒看他人掛號。
提問:你看到他們在干什么!為什么要掛號呢?(知道掛號能使病人按次序看病,不同的病到不同的科室看)
(2)醫生給病人看病
結合圖片提問:醫生在給病人看病的時候會問什么?醫生使用了哪些工具?這些工具名稱叫什么?這些工具有什么用?
體溫計——檢查有沒有發燒;
壓舌板——檢查喉嚨有沒有發炎
五官鏡——檢查鼻子情況;
聽診器——檢查心臟跳動是否正常和呼吸時的聲音是否正常
(3)
取藥-提問:剛才病人是到哪里取藥的?
(4)
打針--誰給病人掛針?打針時注意什么?
小結看病過程:
病人到醫院看病,先掛號,然后找醫生看病。醫生通過問話,對病人進行身體檢查,了解病情,最后開處方,交費,取藥。病人安要求吃藥打針,病就會好了。
延伸提問:怎樣預防生病?
小結:經常煅煉身體,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時小朋友們還要多注意飲食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要用自己的毛巾的杯子,不能咬手指,經常剪指甲,更不能在外面的小攤子上買零食吃。
四、
戶外活動(9:30-10:30)
(活動前換衣服、汗巾,上洗手間及喝水)。
(一)
集體游戲(09:30—10:00)
吸紙跑:分四隊,請幼兒兩人一組手拉手在起跑線上站好,將報紙貼在胸前,聽到信號后快速跑到終點線,要求保證速度快的同時,報紙不要掉下來。若報紙掉下來時,把報紙撿起放好再跑。
(二)分組自選游戲(10:00—10:30)
活動一、頭頂沙包走
活動二、跳繩
活動三、拍球
五、教學活動:快樂數學算一算(10:30-11:00)
活動目標:1、能做10以內的加法運算。
2、感受合作與競爭的氛圍,體驗數學的魅力。
活動材料:計算卡片,趣味貼紙若干個。
活動過程
:
一、分組
組織幼兒分成三個方隊,紅隊,黃隊,綠隊。
二、活動過程:
第一關:開火車-小朋友一個一個回答。
第二關:我來說你來算
第三關:搶答題。
五、
午餐活動(11:00-11:30)
吃完午餐的小朋友可以進行閱讀,洗漱,準備午休。
篇2:幼兒園小班家長助教活動方案
幼兒園小班“家長助教”活動方案
一、活動宗旨
為了更好地拉近幼兒園與家庭的距離,有效地利用家長資源,開闊幼兒的眼界,拓寬幼兒的思維,使家長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實現家庭與幼兒園更為平等、更為廣泛的教育互動,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我們邀請班級家長走進課堂,直接參與、組織教育活動,協助教師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標。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家長助教活動,豐富幼兒園教育內容,開闊幼兒的學習視野。
2.增進家園間的聯系,增強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參與性。
三、活動時間
20**年4月26日(周五)下午2:30
四、活動地點:
各班活動室
五、活動準備
1.各班教師利用校信通和班級博客發活動邀請函,家長自主報名。
2.每班選兩名家長助教,活動前與家長約好時間,預先共同設定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準備教案。活動要有教案和活動小結,教案內容要完整,寫明家長姓名、家長助教活動名稱、內容、過程等。
3.活動要求本班幼兒及幼兒家長全員參加。
六、具體活動流程:
1.觀看ppt課件《各行各業》,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職業。
2.主持人邀請家長助教代表介紹自己的職業,并請幼兒掌聲歡迎**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和我們一起做游戲。
3.兩名家長助教分別組織活動。
4.教師簡單小結,結束活動。
篇3:大(3)班家長助教活動方案:我會泡茶
大(3)班家長助教活動方案--我會泡茶
班級:大(3)班日期:10月31日
主題:秋天的童話
實施方案:
活動內容:活動內容:我會泡茶
活動目標:
1、認識茶葉,觀察泡茶時茶葉的變化。
2、樂意交流泡茶的經驗,了解泡茶的常識。
3、通過對茶的認識,了解中國茶的由來,產生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1、事事先聯系好家長,寫好相應的教案。
2、茶具一套,茶葉、開水。
3、每位幼兒一個小杯子。
活動過程:
一、認識茶。
1、茶葉:特征、來源、起源。
(1)出示剛泡的一杯茶:小朋友看,這是什么飲料?它是用什么泡的?
(2)你知道茶葉長在哪里嗎?茶園里的茶葉需要茶農把它采下來,讓我們一起學一學。(聽音樂做采茶動作)
(3)老師:你們知道,是哪個國家的人第一個發現了茶葉?
小結: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中國的神農氏第一個發現了茶樹上的葉子可以泡著喝,于是,茶農們就把茶樹上的葉子采下來制成了茶葉。我們中國人聰明嗎?
二、觀察茶葉,了解茶葉的特征。
讓幼兒觀察茶葉,引導幼兒觀察茶葉的外形、顏色,聞聞干茶葉的味道。展示準備好的一套茶具,介紹茶具的用途。
*這是什么?他們可以用來干什么?在你們家誰喜歡喝茶?
*你和過茶嗎?為什么爸爸媽媽一般不讓你們喝茶?
*爸爸媽媽在家是怎樣泡茶的?茶壺用來干什么?茶杯呢?
分組活動:請幼兒每人拿一點茶葉放在茶杯里,教師在孩子的茶杯里倒上熱水泡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茶水的顏色是如何變化的?
幼兒和教師一起品嘗茶水。
比較干茶葉和濕茶葉。
了解茶葉的用處。世界上喜歡喝茶的人可多了,小朋友知道人們為什么要喝茶嗎?喝茶對我們人體有什么用呢?
小結:茶的作用可多了,不但可以解渴,有的茶還可以治病、減肥呢!茶的作用可真多!
家長的話:
應該說這是一堂成功的課,從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來看,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非常地高,能很有興趣地觀察和探索茶的形狀、顏色、味道。在欣賞茶具的時候,他們能夠從茶具的色彩、造型、圖案等各方面來談論自己的見解,體驗茶具所表現出來的美。他們感受到了中國茶文化所帶來的美,體驗到了茶文化的魅力。本次活動也在欣賞茶道表演中達到了高潮。在課結束的時候,孩子們還意猶未盡,
教師反思:
今天的活動家長老師通過讓小朋友親手摸摸,聞聞,嘗嘗了解茶葉在泡茶過程中的變化,讓幼兒直觀的了解了泡茶的過程,認識了各種茶具,知道了喝茶的好處,品嘗的各種茶水的味道。課后還有許多小朋友自己拿起茶葉泡起了茶喝。給幼兒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過這次助教活動,讓我看到了家長參與的熱情及家長參與教學的可能性。家長有能力參與助教活動。通過活動,家長更理解老師的工作,老師與家長成了更好的教育合作伙伴。但愿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助教活動中來。有家長的支持,幼兒園的活動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有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家長的教子會更加科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