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沖數字》課程改革及評價方案
一、課程主要內容和任務
《脈沖數字》是電子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本課程的任務是對電子類專業的學生進行基本數字邏輯電路的功能、特點、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數字集成電路應用等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對數字邏輯電路的分析能力和實驗技能,為后續課程學習打好基礎。主要內容包括數字邏輯基礎(含數制轉換和邏輯代數)、門電路(含TTL、MOS集成邏輯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脈沖信號的產生與整形、數/模(D/A)及模/數(A/D)轉換、半導體存儲器及可編程邏輯器件簡介。
二、學生現狀
學習本課程之前,學生已學習過《電工基礎》、《計算機基礎》,同時在學習《電子電路》等相關課程,所以對本課程的知識已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我校學生畢竟是從初中升上來的中專生,對專業的認識并不深刻,相關課程的知識掌握得并不牢固,對電子技術基本概念的了解及學習方法的掌握都很欠缺,教材上的內容對他們來說理論性過強,實用性相對教少,因此為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使本課程的教學與企業實際緊密聯系,課程改革工作勢在必行。
三、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達到以下幾方面的能力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應明確脈沖與數字電路在電子工程中的重要性,學會分析各種邏輯門電路,掌握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及其設計方法,掌握存儲信息的基本單元——觸發器及其組成的時序邏輯電路,對常用中規模集成組合邏輯器件及其應用有一定的了解。本課程各節內容的具體要求如下:
第一章數字電路基礎
(1)二、八、十六、十進制計數體制及其相互轉換。
(2)掌握邏輯變量與邏輯函數、基本邏輯運算、邏輯函數的最簡表達式、真值表、邏輯函數的最小項、邏輯函數的最小項表達式及卡諾圖的基本概念。
(3)理解邏輯函數的基本公式、常用公式和定理。
(4)會用公式化簡法和卡諾圖化簡法將邏輯函數化簡為最簡與或表達式
第二章邏輯門電路
(1)分立元件門電路的組成。
(2)理解與門、或門、非門、與非門、或非門、異或門、與或非門、三態門等門電路的符號、表達式、真值表、功能及波形圖。
(3)了解CMOS和TTL集成電路的特點,常用集成電路系列產品及其特性。
第三章組合邏輯電路
(1)了解組合邏輯電路的特點,掌握基本分析與設計方法。
(2)了解加法器、比較器、編碼器、譯碼器、數據選擇器、數據分配器的基本原理、邏輯符號、真值表和邏輯功能。
(3)掌握加法器、編碼器、譯碼器等組合邏輯數字集成電路的使用方法。
(4)使用基本邏輯門電路、數據選擇器等小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組合邏輯電路。
第四章觸發器
(1)了解觸發器的分類、基本RS觸發器、同步RS觸發器、主從結構的觸發器和維持阻塞等邊沿觸發器的電路結構、工作原理和動作特點。
(2)理解同步RS觸發器、D觸發器、T(T′)觸發器、JK觸發器的邏輯功能和描述方法、各種觸發器之間的相互轉換。
(3)能應用各種觸發器構成簡單的邏輯電路。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應用數字邏輯電路的能力,包括:完成數字邏輯電路驗證實驗能力,綜合應用數字邏輯電路知識完成一個數字邏輯電路產品制作、調試的能力。
3、德育目標: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德育修養,不僅要求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而且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包括工作態度、質量及安全意識等。特別是安全生產的意識,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觀念。
4.其它目標:在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還將注意對學生其它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如:
(1)學生的口頭表達及人際交往能力。
(2)學生的自學能力。
這些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而且對學生將來的繼續發展會有很大幫助。
四、教學手段
(一).進行本課程的教學時,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程度、思想認識程度及今后就業狀況等,對教材做大膽刪減,盡量將貼近學生今后工作崗位的,比較冷僻的、深奧的理論內容從簡或完全刪去。
(二)各章節內容具體的教學要求
第一章數字電路基礎
1.邏輯代數是分析和設計數字電路的基礎,學好邏輯代數對于數字電路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學中要注意指導學生理解和記憶與、或、非三種基本邏輯關系和運算及由它們復合而成的與非、或非、與或非、異或邏輯運算。
3.在邏輯代數公式、定理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那些與普通代數不同的特殊公式、定理,要求學生特別注意記憶摩根定理、同一律、還原律等。
4.邏輯函數卡諾圖圖形化簡法簡單、直觀,步驟明確,初學者易于掌握。教學中應加強練習和指導。
5.邏輯函數的五種表示方法各有特點,本質相通,可以互換。真值表、函數式、邏輯圖的相互轉換,對于數字電路的分析、設計,極為重要,要求學生熟練掌握。
第二章邏輯門電路
1.通過分立元件與門、或門、反相器的教學,具體地體會與、或、非三種邏輯運算與半導體電子電路的聯系。
2.集成門電路是教學的重點。對于CMOS和TTL集成門電路著重說明它們的外部特性——邏輯功能和電氣特性。
第三章組合邏輯電路(由于電路圖較復雜,盡可能采用多媒體教學)
1.本章教學重點是組合邏輯電路的特點和分析、設計方法,組合邏輯電路分析、設計方法的應用要貫穿本章教學的始終。
2.將組合邏輯電路中的競爭冒險提前講授,便于引起學生對此問題的關注。
3.對于加法器、數據選擇器、數據分配器、數值比較器可以采用組合邏輯電路分析的方法進行教學,即先給出實際邏輯電路,然后分析說明電路的功能。
4.對于編碼器、譯碼器可以用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方法進行教學。
5.通過實驗加強對各種組合邏輯電路的理解,提高應用邏輯代數和門電路知識實現各種組合邏輯電路的能力。
第四章觸發器
1.本章教學的重點是觸發器的邏輯功能及表示方法。
2.從電路結構上說明基本觸發器、鐘控觸發器、主從觸發器和邊沿觸發器。
3.從邏輯功能上說明RS觸發器、D觸發器、JK觸發器和T(T′)觸發器。
(三)布置相關資料的查閱
1、觸發器廣泛應用于哪些電子部件?
2、常用中規模集成組合邏輯器件有哪些?
(四)定期撰寫學習小記
1、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的異同點
2、對每一章重點進行總結,提出一些未能掌握的內容。
五、評價方案
項目說明
所占比例
德育 課堂及課后的行為規范,上課遲到、講話、睡覺、玩手機、衣冠不整等,酌情扣分;若有特殊較好表現的,可額外加分。 10%
筆記 含教師板書筆記和書本上的記號筆記,若有預習筆記,可額外加分。學期檢查兩次以上。 10%
作業 要求按時完成,若有特殊情況,須在下一次補齊。 15%
學習小記 每章結束寫一篇學習小記,總結相關的學習方法及心得。 10%
電路設計
1、布置相關的電路設計課題。
2、根據學過的電路分析及設計方法,設計出相應的邏輯電路圖。
10% 筆試
四次階段測驗,加權平均。階段測驗可開卷進行。
45%
六、材料留存
1.學生較有創意的電路設計。
2.對教材進行改編,完成校本教材。
周萍
20**.02.18
篇2:《新課程評價》讀后感
《新課程評價》讀后感
怎樣的評價才能真正激活課堂,激勵學生學習,一直是教師們在課改實驗中探索的問題。廣大的學生和家長也熱切的盼望著評價能公平、公正。暑假里我通讀了《新課程評價》一書,從書中了解到要做到公正、公平必須從實踐出發,本著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原則出發,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只有真正關注學生的需要,真正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評價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評價,才是真正對學生起促進作用的評價,才是以人為本的評價。這樣的評價,可以成為他們進步的起點,可以給學生帶來一個廣闊的未來空間。
一 、了解學生是評價的基礎和起點。
教師對所教的學生首先要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包括了解他們思維的特點,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和習慣,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基礎。在這三個方面,學生之間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要根據每一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給出恰當的評價。
對學生基本情況的了解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可以運用觀察、談話、問卷等方式了解學生,并作適當的記錄。只有學生喜歡的評價方式,他們才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則評價才能真正發揮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比如,新學年開始,我讓每個同學當一回小老師,思考“假如我是老師,數學課上,我想……” 說出自己喜歡的老師和數學課。比如,一位女同學說:“如果我是老師,對那些膽小的同學就會多給一些機會,也不會他們答錯了就批評他們…”據此我在以后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那些想說又不敢說的同學,及時的鼓勵。對于那些不能認真細心思考的,我引導他們比一比,看誰的答案更有新意。后來我還建立了老師信箱,及時了解學生的需要和變化,以便調整自己的授課計劃。
二 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學生的發展是一個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樣要經歷一個過程。注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對學生發展全過程的不斷關注,而不只是在學生發展過程終了時對學生發展的結果進行評價。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考察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于與同學進行交流與合作、是否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克服困難的精神,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開端。在評價的過程中應強調評價的診斷功能和促進功能,更注重學生發展進程,重點放在縱向評價,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著重于學生成績和素質的增值,不是簡單地分等排序,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例如,在“探索長、正方形面積”一節中,我讓學生通過動手拼圖探索,有的基礎差一些的同學對拼圖熱情很高,想出了很多拼法,我就抓住這一點大加表揚,讓他們www.dewk.cn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幫他樹立起學數學的信心。
三、重視對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評價——鼓勵個性表現,以評促創。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要注意考查學生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否愿意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們應經常布置開放性、實踐性、觀察性、發現性的作業。鼓勵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形式把自己發現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表現出來。
1、數學問題銀行。學生把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整理在自己設計的問題銀行里,并把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展示出來。
2、數學醫院。學生把平時在生活中發現的而自己又不懂解決數學問題整理到數學醫院里,并展示在班級的數學園地上,讓學生一起思考問題解決的辦法。
3、數學日記。學生把自己生活中有關學數學的過程或者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生動地描述出來,記錄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及自己學數學的情感、態度等。可以讓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及時幫助、鼓勵學生樹立學習的數學的信心。
4、數學實驗。學生在生活中發現一些數學問題,通過自己的探究,終于發現里面蘊涵的數學奧秘。學生就在“數學問題交流課”上,當小老師做實驗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在趣味性的實驗中收獲知識,提高能力。
五 給予學生二次評價、多次評價的機會。
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和素質的不同,學生之間在發展上必然存在差異,我們應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再達到目標。為此我對部分學生的評價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允許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再接受二次評價或者多次評價。在平時階段測試中,如果學生對自己的測查成績不滿意,覺得自己有測得更好的愿望和能力,我積極鼓勵學生提出申請,通過自己的努力,再重新測試(主要針對學生先前錯誤的地方再出題)。當學生再次測試進步時,我給予學生二次評價,并送給學生一段鼓勵性的評語。這種推遲判斷性的評價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展。特別是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而言,這種“二次評價”“多次評價”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
篇3:新課程標準小學生評價方案
新課程標準小學生評價方案
課改前,對學生評價存在的重要問題是: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促進學生發展功能;評價指標單一,基本以書本知識為中心,忽視對實際能力、學習態度的綜合考查;評價方法多采用紙筆方式,過于注重量化,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地位;評價技術落后,過分關注對結果的評價,忽視對過程的評價等。這些問題嚴重地制約了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改的進程。現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學生評價方案,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的和諧發展的目的。
一、指導思想
貫徹實施新的課程標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的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單純通過書面測驗,考試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術掌握的情況,轉變為運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
二、評價原則
一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二是重視定性評價;三是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四是看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五是讓學生、家長都來參與評價;六是注重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
三、評價的內容
評價的內容包括一般性發展目標:思想道德、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探究性學習和創新精神,學科發展目標,學科發展目標以各科課程標準為依據,并提出了相應的評價建議。
四、學生評價的工具——學生成長檔案的形成
成長檔案主要是收集學生作品的樣本以展示學習上的進步,讓學生或教師了解學生的發展過程,了解學生在每一個階段掌握了什么,努力方向又是什么,它對于學生的自主性、反思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學生成長檔案的內容
1、學生基本情況,真實記錄學生原有的各方面情況,用表格式記錄。
2、學生的各科學習檔案是學生成長檔案主要內容,包括:①本學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興趣。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②目前最佳作品展觀,包含生成過程。③實踐創新活動的參與程度。④同學之間的觀察和評價。⑤教師觀察、評價及剖析.⑥來自社會、家長的反饋信息。⑦星級學生評雪以上各項均設計為表格形式。
(二)學生成長檔案的收集方法
1、學科考試以成績為基礎的評價。
2、學生學習,工作樣例。
3、對學生行為表現的觀察,訪談與調查。
這些資料不但應涵蓋學生發展的優勢領域,也應涵蓋被認為是學生發展不足的領域,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發展建立全面、客觀的資料檔案,清晰描繪出學生成長、發展的曲線。
五、學生評價的實施——“四心”評語
(一)新課程評價以立足過程,促其發展為宗旨,對于評價過程,強調多元主體參與評價。
1、老師心中的我:根據學生各個時期的求知過程、探究過程和努力過程,形成多元智力評價,以及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
2、自己心中的我:提高了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地位,將評價變成了學生交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對學生終生的發展都有益處。
3、同學心中的我: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們積極展開討論,使學生之間在相互溝通協商的過程中,增進了雙方的了解和理解,形成積www.dewk.cn極、友好、平等的同學關系。
4、家長心中的我:使家長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評價過程,形成家庭、學校相結合的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在評價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評價主體互動化。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給學生反饋信息,使學生通過信息比較,認識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實現評價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商,使學生最大程度地接受評價。
2、評價內容多元化.注意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尤其是對個體獨特“質”的考查,只有將“質”性的評價方法和量化評價方法相結合、才可以有效地描述學生全面發展的狀況。
六、學生評價工作的管理——目標管理
分類教學工作在我校全面開展,學校要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分類教學的學科教學,思想教育和特長發展的總目標,并逐級把目標分解,層層落實到各年級、班級、任課教師。充分發揮分類施教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保證分類教學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