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中文創新人才試驗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
按照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充分發揮我校作為省基礎教育優質語文師資培養基地的作用,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培育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適應我國基礎教育中文優異人才培養的規律與途徑,使我院成為全省高等師范院校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引領者。
適應國家中部崛起戰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和z“8+1城市圈”建設等形勢,按照教育部普通高?!坝⒉庞媱潯焙蛕省普通高?!鞍渭鈩撔氯瞬排嘤龑嶒炗媱潯币?,合理定位、凝練文學院中文專業辦學特色:服務基礎教育,培養金牌優質基礎教育師資,特別是高中碩士師資,努力把文學院打造為省基礎教育理論研究中心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培養一批理想遠大、思想敏銳、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博大深厚人文關懷;專業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與創新能力,具備成為未來基礎教育語文學科領軍人物和能準確分析并有效解決基礎教育實際問題的優異人才。
二、試驗班所在學科專業基礎與工作條件
1、專業特色: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為教育部特色專業立項建設點,z省品牌專業。
2、學科優勢與碩士點:中國語言文學為省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校級重點學科。文藝學為省級優勢學科,漢語言文字學為省級重點學科。
3、人文基地:語言學研究中心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4、師資隊伍:具有雙高優勢、梯隊優良、科研與教學水平高的教師隊伍,教授17人,副教授20人,博士26人(含在讀)。
5、外部環境: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對口支援,與武漢大學文學院的良好合作歷史與前景。
6、人才培養:38年來,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基礎教育語文師資與各業拔尖人才,1986年以來不間斷培養碩士研究生,許多畢業生成為博士、教授,其中不乏學術名家。
7、精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與現代漢語為省級精品課程,校精品課程四門。
8、教改成果:20**至今,本專業共承擔省級以上教研項目10項,院級教研項目15項,獲省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兩項, 二、三等獎多項。連續承擔了“國培計劃”培訓農村初中語文教師。
9、教學條件:擁有語言室、非編實驗室、報編實驗室等。
三、試驗班建設理念與原則
1、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抓住機遇,促進文學院建設上新臺階。
2、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新機制,繼續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全面提升科研實力與水平,促進科研與教學高效互動。
3、堅持“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重創新”的培養目標,“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4、兩個統一:注重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5、三個能力的培養: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
四、試驗方案
1、學生遴選
面向文學院20**級漢語言文學和對外漢語專業優秀本科生;名額:40人。文理學院中文系10人。其中新生入學高考成績(參照總分和英語、語文成績)前20名直接入選,其余考試選拔。
2、教師配備
首席教授負責制:文學院院長教授z博士擔任試驗班首席教授,全面負責學生專業指導與思想品德教育。
雙導師制:全部學生一對一配備導師。聘請師德高尚、科教研水平突出的本校教授、副教授或博士擔任。到四年級,另 外聘請省內基礎教育名師任兼職導師,指導學生基礎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任課教師均為高水平專家,包括華中師大、武漢大學老師。
3、培養模式
2+2模式:前兩年通識教育,培養學生深厚的人文基礎知識,與多樣化能力素質。后兩年根據特長與興趣,選擇相應專業方向,積累豐富系統的專業知識,訓練科研與創新能力。培養過程實行動態淘汰制。二年級期末考核淘汰部分學生;同時吸納班外優秀學生。
實現目標:試驗班畢業時,學生部分考入211重點大學碩士研究生,部分報考對口支援湖師重點大學研究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部分推免直升我校研究生。部分到省內外重點中學、政府部門及重點企事業單位就業。
4、培養方案
(1)制定個性化培養,鼓勵個性發展,創新多樣化、個性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展每個學生的優勢潛能。
(2)教學方式:
A.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
B.研究性學習,導師吸納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項目。
學生開展初步科研,積極申請各類項目,積極參加各類競賽活動。學生科研成果、參賽獲獎等可沖抵學分。
C.開放式學習:充分利用校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尤其是對口支援單位華中師大等重點高校以及省內外重點中學的優質教育資源,聯合培養拔尖人才。
D.游學制:條件成熟時,學生分批到華中師大文學院等重點大學相關院系交流學習一段時間。
(3)課程與教材
開設課程:借鑒北大、復旦等一流文學院方案,并選用其教材。
課程設計原則:兩個結合。中華原典精讀等基礎課程與當代人文學術前沿理論課程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專題性、開放式、前沿性討論會與學術沙龍等結合。
(4)社會實踐:知行合一,鼓勵并創造條件讓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5、氛圍與條件
定期舉辦高水平人文學術講座,邀請國內外一流專家訪問講學;人文重點基地資源、學校圖書館教師閱覽室、文學院資料室等向試驗班開放。
提供專用教室(21a603)開展活動和自習。爭取學校加大投入,提供優良的硬件設施與先進教學設備。
創辦內部學生科研刊物,并為學生開展創新活動與科研,提供相應支持。
6、制度創新
試驗班實行獨立的培養方案;體現大人文理念,爭取實現學生自主選課,享受全校優質教學資源;學生評價以能力評價為主。
五、工作措施與保障
成立由文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教學委員會成員、知名教授等參加的“中文創新試驗班”工作領導小組,集全院之力辦好試驗班,并以此作為全面推動文學院工作的突破口。領導小組名單:
六、項目負責人
組 長:z
副組長:z
成 員: z z
項目負責人、首席教授:z博士
電話:z
文學院
篇2:文學院中文創新人才試驗班實施方案
文學院中文創新人才試驗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
按照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充分發揮我校作為省基礎教育優質語文師資培養基地的作用,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培育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適應我國基礎教育中文優異人才培養的規律與途徑,使我院成為全省高等師范院校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引領者。
適應國家中部崛起戰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和z“8+1城市圈”建設等形勢,按照教育部普通高?!坝⒉庞媱潯焙蛕省普通高?!鞍渭鈩撔氯瞬排嘤龑嶒炗媱潯币?,合理定位、凝練文學院中文專業辦學特色:服務基礎教育,培養金牌優質基礎教育師資,特別是高中碩士師資,努力把文學院打造為省基礎教育理論研究中心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培養一批理想遠大、思想敏銳、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博大深厚人文關懷;專業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與創新能力,具備成為未來基礎教育語文學科領軍人物和能準確分析并有效解決基礎教育實際問題的優異人才。
二、試驗班所在學科專業基礎與工作條件
1、專業特色: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為教育部特色專業立項建設點,z省品牌專業。
2、學科優勢與碩士點:中國語言文學為省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校級重點學科。文藝學為省級優勢學科,漢語言文字學為省級重點學科。
3、人文基地:語言學研究中心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4、師資隊伍:具有雙高優勢、梯隊優良、科研與教學水平高的教師隊伍,教授17人,副教授20人,博士26人(含在讀)。
5、外部環境: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對口支援,與武漢大學文學院的良好合作歷史與前景。
6、人才培養:38年來,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基礎教育語文師資與各業拔尖人才,1986年以來不間斷培養碩士研究生,許多畢業生成為博士、教授,其中不乏學術名家。
7、精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與現代漢語為省級精品課程,校精品課程四門。
8、教改成果:20**至今,本專業共承擔省級以上教研項目10項,院級教研項目15項,獲省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兩項, 二、三等獎多項。連續承擔了“國培計劃”培訓農村初中語文教師。
9、教學條件:擁有語言室、非編實驗室、報編實驗室等。
三、試驗班建設理念與原則
1、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抓住機遇,促進文學院建設上新臺階。
2、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新機制,繼續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全面提升科研實力與水平,促進科研與教學高效互動。
3、堅持“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重創新”的培養目標,“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4、兩個統一:注重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5、三個能力的培養: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
四、試驗方案
1、學生遴選
面向文學院20**級漢語言文學和對外漢語專業優秀本科生;名額:40人。文理學院中文系10人。其中新生入學高考成績(參照總分和英語、語文成績)前20名直接入選,其余考試選拔。
2、教師配備
首席教授負責制:文學院院長教授z博士擔任試驗班首席教授,全面負責學生專業指導與思想品德教育。
雙導師制:全部學生一對一配備導師。聘請師德高尚、科教研水平突出的本校教授、副教授或博士擔任。到四年級,另 外聘請省內基礎教育名師任兼職導師,指導學生基礎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任課教師均為高水平專家,包括華中師大、武漢大學老師。
3、培養模式
2+2模式:前兩年通識教育,培養學生深厚的人文基礎知識,與多樣化能力素質。后兩年根據特長與興趣,選擇相應專業方向,積累豐富系統的專業知識,訓練科研與創新能力。培養過程實行動態淘汰制。二年級期末考核淘汰部分學生;同時吸納班外優秀學生。
實現目標:試驗班畢業時,學生部分考入211重點大學碩士研究生,部分報考對口支援湖師重點大學研究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部分推免直升我校研究生。部分到省內外重點中學、政府部門及重點企事業單位就業。
4、培養方案
(1)制定個性化培養,鼓勵個性發展,創新多樣化、個性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展每個學生的優勢潛能。
(2)教學方式:
A.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
B.研究性學習,導師吸納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項目。
學生開展初步科研,積極申請各類項目,積極參加各類競賽活動。學生科研成果、參賽獲獎等可沖抵學分。
C.開放式學習:充分利用校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尤其是對口支援單位華中師大等重點高校以及省內外重點中學的優質教育資源,聯合培養拔尖人才。
D.游學制:條件成熟時,學生分批到華中師大文學院等重點大學相關院系交流學習一段時間。
(3)課程與教材
開設課程:借鑒北大、復旦等一流文學院方案,并選用其教材。
課程設計原則:兩個結合。中華原典精讀等基礎課程與當代人文學術前沿理論課程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專題性、開放式、前沿性討論會與學術沙龍等結合。
(4)社會實踐:知行合一,鼓勵并創造條件讓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5、氛圍與條件
定期舉辦高水平人文學術講座,邀請國內外一流專家訪問講學;人文重點基地資源、學校圖書館教師閱覽室、文學院資料室等向試驗班開放。
提供專用教室(21a603)開展活動和自習。爭取學校加大投入,提供優良的硬件設施與先進教學設備。
創辦內部學生科研刊物,并為學生開展創新活動與科研,提供相應支持。
6、制度創新
試驗班實行獨立的培養方案;體現大人文理念,爭取實現學生自主選課,享受全校優質教學資源;學生評價以能力評價為主。
五、工作措施與保障
成立由文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教學委員會成員、知名教授等參加的“中文創新試驗班”工作領導小組,集全院之力辦好試驗班,并以此作為全面推動文學院工作的突破口。領導小組名單:
六、項目負責人
組 長:z
副組長:z
成 員: z z
項目負責人、首席教授:z博士
電話:z
文學院
篇3:房地產中介:培養人才 樹立品牌形象最關鍵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進一步搞活和興旺,房地產中介也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為盤活樓市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特別是隨著我國加入WTO的臨近,國外一些房地產中介機構的滲入,房地產中介行業的競爭,將呈白熱化狀態。對此,不少房地產中介公司都在想著一個同樣的問題——路該怎樣走? 從近幾年深圳市房地產中介行業的發展狀況來看,中介公司要想立足市場,最關鍵的是要樹立自身的品牌形象。
一、中介不是單一為房地產開發商服務
當前地產中介行業,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不少地產中介公司在自身定位上,產生了偏差。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對開發商負責,不對市場負責。一些中介代理公司為簽下一個項目,一切以開發商為中心。這種做法并非絕對的錯誤,如果開發商的出發點,或者面對市場的觀點是健康的,這種合作便可以錦上添花,如果一旦開發商的思想不健康,那消費者便極容易上當受騙。
事實上,地產中介公司在充當“中間人”這一角色上,不單要對開發商負責,更多要對消費者,即購房者負責。只有購房者的意識得到認可,這個樓盤才可成功銷售出去,地產中介公司和開發商才可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二、中介要注重規范有序的操作
地產中介由于在實踐中不斷地推陳出新,給樓市注入了不少生機和活力,但隨著房地產中介的迅猛發展,房地產中介行業中魚龍混雜的現象也日漸突出,最明顯地表現在房地產三級市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房地產糾紛,有一半以上來自三級市場,不少地產中介在交易過程中的違規操作,使買賣雙方蒙受經濟損失。也因為如此,不少消費者便從當初的任意選擇中介公司,轉而選擇品牌好、在市場上有良好信譽和口碑的中介代理公司。隨著這種思想的成熟,中介公司今后要想更好地立足市場取信于消費者。就必須進行規范操作。
這種規范有序的操作,至少包含了以下3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公開承諾制度;二是服務要公開、公平和公正;三是提供關聯服務。一個好的中介公司不單要做交易服務,還要提供關聯服務,像室內裝修,中介公司在交易服務時,可以向購房者建議幾種不同的裝修方案,并能為購房者推薦幾家質量可靠價格又好的裝修公司供選擇,同時跟催或過問下一步事項,可加深客戶對經紀人及中介公司的良好印象,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中介公司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三、人才的培養,是致勝之本
中介公司在一程度上給人的感覺是不穩定的。地產中介有項目做才有錢賺,如果沒有項目,可想而知,中介公司的生存便會受到影響。因而,拿下一個項目是中介公司最基本,也是最大的一件事情。不過,拿下一個項目也絕非易事,從市場研究、市場拓展到市場策劃,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報告都必須比其他中介公司做得更具特色,更具說服力,否則,便難以取得房地產開發商的信任。而要做到這些,中介公司就必須注重人才的培養。因此,中介行業的競爭,更表現為人才的競爭。
四、企業文化是打造品牌的助催劑
正因為中介公司打得是人才戰,因此,企業文化是中介公司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地產中介公司可根據公司的經濟狀況,展開一系列有特色的文化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公司內部員工的凝聚力得到加強,創造力得到提高,工作效率發揮到最大限度,另一方面也使公司的品牌建設逐步得到外界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