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協(xié)同,科學銜接心得體會
幼兒寶寶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小學生的轉(zhuǎn)變,能否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那么在科學領域要怎么做好幼小協(xié)同,科學銜接呢?在幼小銜接階段課程的實施上,教師要敏感地把科學教育融于幼兒一日生活中,并與其他領域的教育有機結合。也就是說,教師要有隨機教育的意識,能隨時隨地激發(fā)幼兒的科學興趣,并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要四能)幾方面進行:
一、加強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為規(guī)范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可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小學里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jié)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么,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系等。使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個小學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為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游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那么孩子進入小學后,不會有學習負擔地重的反應,每項學習任務都能輕、愉快地完成。
孩子入學后,也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huán)境了。
二、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后,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于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能很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融入集體中,與小伙伴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與同伴之間發(fā)生矛盾和沖突,若處理不當,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而老師和家長應特別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嘩,不與小伙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于創(chuàng)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于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三、培養(yǎng)幼兒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yǎng)幼兒講述故事、復述故事的能力,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可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讀物,組織集體朗讀,并進行耐心指導,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家長應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閱讀,不久孩子就會自行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再就是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面游戲,如搭難度較大的裝拆積木、看連環(huán)畫、下跳棋、折紙、畫畫等。適當減少游戲時間。例如,讓孩子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阿拉伯數(shù)學、中文數(shù)學以及簡單的詞匯,每天做幾道算術題和簡單應用題。
四、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許多事情全由父母包辦,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學后,許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辦,而且要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學習、勞動等任務。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適應小學的需要。例如:讓他們自己疊衣服,自己吃飯、穿衣,自己整理東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學具,整理書包等等。自理能力有所增強,孩子在入小學后也就能很快適應小學的集體生活。
五、要尊重幼兒個體間的差異,承認和保持幼兒個體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注意有區(qū)別的對待,尊重幼兒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科學活動以探究為核心,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幼兒的收獲是多方面的,既可以獲取科學知識體驗,感受學習科學的樂趣,也可以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
六、要注重科學的方法,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幼兒通過好奇、好問、好探索,并大膽實踐、嘗試,由此獲得直接經(jīng)驗來認識、了解事物。而相對貧乏的知識經(jīng)驗和粗淺的認知水平,又決定了幼兒不能客觀地解釋自然事物和現(xiàn)象及其關系。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要注重科學方法、行為、習慣的引導,鼓勵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來獲得正確的科學知識,在實踐中感悟科學知識的樂趣,嘗試利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幼兒進行積極、自覺的探究活動。
七、要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游戲是幼兒極為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在小學科學活動中也可以恰當?shù)氖褂眠@樣的一個教學形式,這樣無論從生理還是從心理方面都有利于幫助幼兒順利渡過幼小銜接的過渡期,使幼兒更加健康地成長。在大班后期,除了游戲外,還應該融入小學課堂中學習知識的模式,讓幼兒提前適應或者說是感受小學的教學方式,然后再滲透游戲,如此,來縮小幼小銜接的跨度。
此外,要使幼兒在心理上做好當小學生的積極準備。
大多數(shù)幼兒都比較向往小學生的生活,他們很愿意成為一名小學生。他們以為上學“很好玩“,背上書包“很神奇“,缺乏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的隨機應變能力。家長應幫助幼兒調(diào)整情緒,做好當小學生的心理準備。
總之,做好幼小協(xié)同,科學銜接工作既要老師和家長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diào)整好心態(tài)。讓幼兒即愿意上學,又喜歡上學,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還要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園與小學的相互銜接應注意科學課程目標、課程內(nèi)容、課程實施這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更好地關注這一時期幼兒的特殊需要,有效而科學地幫助他們平穩(wěn)順利由幼兒園到小學過渡,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生。
篇2: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小學密切聯(lián)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也明確指出:“幼兒園以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為了體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精神,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銜接,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前兒童入小學適應性教育,我園特制定幼小銜接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為指導,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fā)展。針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f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教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等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二、活動時間
活動時間:20**年2月—7月
三、活動目標
1.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任務意識。
2.有入小學的愿望和興趣,向往小學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3.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共同為幼兒入小學做準備。
四、具體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與啟動階段(20**年2月—3月)
1.成立幼小銜接工作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到人。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
**
**
2.加強教師“幼小銜接”的理論學習通過培訓等形式,了解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小學的教育目標及要求。
3.發(fā)放《幼小銜接倡議書》,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并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第二階段:實施與調(diào)整階段(20**年3月—6月)
為幼小銜接活動能有效開展,我園結合《指南》、《綱要》精神,將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具體活動如下:
活動一:專家專題講座
邀請專家來園開展有關幼兒小銜接的專題講座,在家長會上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的目的和意義,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并能積極有效的配合我們的工作,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活動二:家長咨詢活動
針對我園所處城鄉(xiāng)結合的特殊地理位置,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為了讓家長更清楚入小學的要求,能為幼兒提前做好入小學的準備工作,特邀請小學校長來園針對入學問題,開展現(xiàn)場咨詢活動。
活動三:背著書包上學堂
結合幼兒園《離園倒計時》、《走近小學》等主題活動,請幼兒學提前做“小學生”,每天背書包來園,同時培養(yǎng)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刨鉛筆和其它學習工具;培養(yǎng)幼兒學習習慣:在日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讀書、握筆姿勢;培養(yǎng)幼兒獨立的意識: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活動四:參觀小學活動
為了讓大班的孩子能更進一步感受小學的生活,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與責任意識,我們將組織他們?nèi)ンw驗生活,觀看小學的升旗儀式和廣播體操;參觀小學的環(huán)境,包括操場、教室、圖書室、廁所等地方,邊看邊比較與幼兒園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級的課堂與小學生同上一節(jié)課,了解小學生是怎樣上課、怎樣舉手、怎樣做作業(yè)的,使幼兒對小學產(chǎn)生向往,激發(fā)他們上小學的愿望。
活動五:調(diào)整作息時間
為了讓幼兒能夠較快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生生活,我們將采取適當延長幼兒學習時間、減少游戲時間,同時適當縮短幼兒的午睡時間,從原來的2個半小時調(diào)整至2個小時。
活動六:幼小教師相互觀摩交流活動
邀請小學低段教師來園聽大班老師的教學活動,大班老師去聽一年級的活動,使雙方教育有效了解,實現(xiàn)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無縫鏈接,使幼兒園生活與小學生活的完美過渡。
活動七:畢業(yè)匯報演出活動
通過畢業(yè)匯報演出,幼兒表達即將與幼兒園老師和同伴告別的不舍,體驗畢業(yè)離園時的惜別之情,同時萌生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第三階段:總結與分析階段(20**年7月)
結合本學期幼小銜接系列活動進行總結分析,對好的部分在下一學年進行保留,對效果不盡人意的部分進行調(diào)整,讓幼小銜接活動成為可持續(xù)、可發(fā)展的活動內(nèi)容,對幼兒、家長真正起到積極作用。
附件一: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實施具體安排表
時間
活動主題
活動內(nèi)容
負責人
2—3月
1.初步完成幼小銜接方案草案。
成立幼小銜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制定活動方案
2.組織大班教師學習理解幼兒銜接的教育理念。
共同探討幼兒在進入小學前,教師應做哪些工作,并使幼兒平穩(wěn)過渡。
3.向家長發(fā)放《幼小銜接倡議書》
向小學教師了解,孩子剛進入小學時的狀況(包括行為、習慣、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
4.
家長學校活動(一)——幼小銜接專題家長會
邀請專家來園做“幼小銜接”知識講座
5月
1.背著書包上學堂活動
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培養(yǎng)獨立意識
2.
家長學校活動(二)家長咨詢活動
邀請小學校長來園解答家長困惑
3.
幼小教師相互觀摩交流活動
大班及小學一年級教師相互聽課
4.畢業(yè)匯報演出排練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節(jié)目排練。
6月
1.拍畢業(yè)照
以班級為單位拍攝畢業(yè)照。
2.參觀小學
參觀小學
3.畢業(yè)匯報演出
主題“快樂起航
健康成長”畢業(yè)匯報演出,展示幼兒的全面素質(zhì)。
篇3:大班幼小銜接方案
大班幼小銜接活動方案
(20**年3月——7月)
為了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銜接,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前兒童進行入小學適應性教育,特制定此計劃。
一、指導思想
1.幫助學前兒童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wěn)過渡,讓幼兒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樂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諧發(fā)展。
2.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開展活動,并體現(xiàn)后繼學習和未來社會對兒童發(fā)展的要求。
3.幼小銜接活動與小學“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做到有機結合,活動組織充分體現(xiàn)科學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與幼兒園的課程實施有機結合。
二、活動目標
1.有入小學的愿望和興趣,向往小學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2.初步了解小學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guī)范,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任務意識。
三、重點內(nèi)容
1.入學愿望:喜歡學校生活,有入小學的愿望和積極、自信的情感體驗。
2.學習興趣: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對學習活動感興趣。(強化語言、數(shù)學、動手課程,進行動口和動手的技能練習。加強普通話口語的練習,通過早期閱讀、看圖講述、散文誦讀等活動來提高幼兒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進行前書寫練習,用袖珍畫的方式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掌握字的簡單結構。)
3.學習習慣:有傾聽、專心閱讀的習慣,有初步的任務意識。(掌握正確的看書、寫字、握筆姿勢,讀書做到“五個要”:身子要挺直,書本要平放,眼睛要看著,小手要指著,聲音要響亮。書寫做到“三個一”:眼離課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桌面一拳遠;書本整潔,無折痕)
4.生活習慣:會整理自己的物品,有自我服務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有初步的時間概念。(通過開展值日生工作、自己收拾書包、衣服等,有完成任務的習慣。)
5.行為習慣:能初步辨別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的好壞,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懂得自覺遵守紀律和各項常規(guī)、規(guī)則,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有責任感,能夠承受小挫折,有集體榮譽感,愿意為集體做事,學會獨立解決簡單的問題和困難。)
6.交往能力:愿意與同伴、老師和周圍的人交往,對人有禮貌,能友好相處。
四、活動安排
時間
管理篇
教師篇
幼兒篇
家長篇
三月份
1.完成幼小銜接方案草案,并組織大班教師討論草案。
2.完成幼小銜接方案試行稿。組織大班教師學習方案內(nèi)容,理解幼兒銜接的教育理念。
3.組織家長沙龍:介紹幼小銜接方案。
1.討論幼小銜接方案草案。
2.全面實施方案,圍繞3點(我想、我知、我會)開展工作。
3.主題:小書包(我和書包做朋友、各種小文具、比一比誰的書包最整齊)
活動目的:熟悉、了解如何愛護和正確使用學習用品;逐步學習并習慣獨立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用品。
4.年級組專項研討:請小學教師講座。了解小學生學習特點和教學方法;了解小學生生活、教育的基本行為習慣和要求。
5.爭星活動:準時來園
我想:有入學的愿望和興趣,向往小學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我知:了解小學活動特點和課堂規(guī)范,對各類學習活動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會: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任務意識。
具體活動項目:
1.每天記錄自己的來園時間。
2.天天背書包上幼兒園
1.全面了解我園幼小銜接方案。
2.家長為孩子準備好書包和必要的學習用品,每天背書包上幼兒園。
3.家長幫助幼兒養(yǎng)成合理的生活作息間。(早睡早起,早上7:50入園)
四月份
1.制定“參觀小學”活動方案。
2.組織家長沙龍:為孩子入小學準備什么?(由小學教師進行講座)
1.主題:參觀小學(不一樣的學校、小學生的生活、我的課程表、采訪小學生)
活動目的:了解小學的環(huán)境、小學生的學習和活動特點,對小學的生活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向往當個小學生。
2.年級組專項研討:確定畢業(yè)典禮內(nèi)容
3.爭星活動:團結友愛好伙伴
4.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共享墻:我想、我知、我會(記錄幼兒的點滴成長)。“我要上小學”角:記錄孩子每月的爭星活動。
1.制定春游計劃----我的春游我做主(小組結伴、完成任務、自己準備物品)。
2.參觀小學:了解小學生的活動
3.制定雙休日計劃書
4.去小學生家做客
1.在春游活動中配合班級教師要求:我的春游我做主(培養(yǎng)幼兒的任務意識、自我服務)
2.帶幼兒參觀附近的小學、去小學生家做客。
3.和孩子共同制定雙休日活動方案并實施。
五月份
1.調(diào)整一日作息時間的安排。(幼兒午睡時間縮短為10分鐘。上課時間延長到40分鐘)
2.制定“小課堂活動方案
1.主題:小課堂(下課十分鐘、班級公約、我的課間活動設計、一分鐘有多長)
活動目的:在模擬小學的生活中,感受小學生的學習活動特點;形成初步的任務意識和目的意識。
2.爭星活動:文明禮儀好習慣
3.布置袖珍畫展板
1.小小辯論會:上課常規(guī)我知道
2.自主活動:我的課間我做主
3.體驗一分鐘有多長,在一分鐘內(nèi)可以干什么。
4.了解小學生的班級公約
5.練習袖珍畫,初步了解字的結構
1.督促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學習任務。
2.檢查幼兒完成作業(yè)情況,并給予積極鼓勵。
六月份
1.繼續(xù)調(diào)整一日作息時間的安排。(幼兒午睡時間再縮短為15分鐘。上課時間延長到45分鐘)
2.組織排練畢業(yè)典禮、照畢業(yè)照。
3.家園論壇:怎樣做好幼兒入小學的思想準備(小學教師)
1.主題:小學在等我
活動目的: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入學愿望。
2.爭星活動:認真聽講我最棒
3.排練畢業(yè)典禮
4.組織小學生和小朋友聯(lián)歡
5.組織“我心目中的小學”演講比賽。
6.布置“我喜愛的數(shù)學活動”展覽
7.“我心目中的小學”建筑(玩具)圖片展。
1.積極參加畢業(yè)典禮的排練。
2.積極參加“我心目中的小學演講”比賽。
3.在聯(lián)歡會上大膽展示自己的才藝。
4.會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保持作業(yè)干凈整潔。
1.和孩子一起寫演講稿,并指導孩子熟悉講稿內(nèi)容,鼓勵孩子大膽講述。
2.幫助孩子確定才藝展示內(nèi)容。
3.關注“我喜愛的數(shù)學活動”
展,了解孩子書寫及完成作業(yè)的情況
七月份
1. 設計幼兒畢業(yè)冊。
2.組織大班畢業(yè)典禮。
1.主題:夢想從這里起飛
1.填寫畢業(yè)留言,對大班幼兒發(fā)展水平進行總體評價。
2.組織畢業(yè)典禮。
1.小朋友互相留言
2.依依惜別
家委會成員協(xié)助教師組織畢業(yè)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