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溫、濕度監測管理制度
目的:建立倉庫溫、濕度的監測管理的有關制度。
范圍:倉庫的溫、濕度監測。
責任者:倉庫人員。
程序:
1、倉庫要安裝必要的設備、設施,進行溫、濕度的調控,并在合適的位置安放溫、濕度監測設施。
2、倉庫要隨時檢查庫區的溫、濕度監測設施是否準確,若發現有偏差,應立即進行更換或維修。
3、庫區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狀態,并隨氣候的變化,做好防凍保暖,防暑降溫及除濕工作,以保證物料和產品在適宜的溫、濕度下貯存。
4、對環境沒有特殊要求的物料或成品存放在一般庫區,其環境要求為溫度18℃—26℃,相對濕度45%—65%。當溫、濕度超過規定范圍時,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其恢復到規定的范圍內。
5、空心膠囊等需要恒溫恒濕的原輔料和產品須貯存在恒溫恒濕庫中,保證其貯存條件的滿足。
6、每天至少進行兩次溫、濕度的檢查記錄,一般于9:00和15:00各記錄一次,填寫好記錄,并簽字。
篇2:學院疫情期間學生健康監測制度
附件七:
學院疫情期間學生健康監測制度
為做好暴發性傳染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根據傳染病的明顯外部體征對全體學生進行健康監測。實施方案如下:
1.以宿舍為單位,每個宿舍指定專人負責,填寫《學生健康監測登記表》,每天上午將前一天的監測結果以宿舍為單位逐級上學工部。
2.監測中如發現異常者,要迅速向本系輔導員或相關老師報告。各系要立即將情況報學工部或報學院防控辦公室。
3.各系要做好學生的動員工作,教育引導學生本著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態度,認真做好健康監測。
4.各系要確保信息暢通,出現瞞報、漏報、報告不及時現象要逐級追究責任。各系要安排好節假日、休息時間的值班工作,同時向學生公布24小時值班電話,并確保線路暢通。
5.各系要以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為主組成學生健康監測工作督察小組,采取適當方式,督促檢查此項工作的落實。
篇3:校園森林草原防火監測預警措施
校園森林草原防火監測預警措施
一、目的
為了及時發現和有效控制學校森林草原火災,確保師生員工的人身財產安全,維護校園的和諧穩定,特制定本監測預警措施。
二、監測預警范圍
1.對校園內及周邊地區的森林草原進行監測預警,特別是易發生火災的區域。
2.對火源進行監測預警,特別是對違規用火行為進行及時發現和制止。
3.對氣象條件進行監測預警,特別是對大風、干燥等易導致火災的氣象條件進行預警。
4.對可燃物進行監測預警,特別是對堆積的垃圾、枯枝落葉等進行及時清理和處置。
三、監測預警措施
1.建立防火監測預警機制,明確監測預警責任人、工作流程和信息報告制度。
2.在校園內及周邊地區設置火情觀測點,配備專業的觀測設備和人員,對火情進行及時發現和報告。
3.建立火源管控機制,對校園內及周邊的火源進行登記和管理,對違規用火行為進行及時發現和制止。
4.與當地氣象部門建立聯系,及時獲取氣象信息,對大風、干燥等易導致火災的氣象條件進行預警。
5.定期對校園內及周邊的可燃物進行清理和處置,防止因可燃物堆積而引發火災。
6.建立應急響應機制,一旦發生火災,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人員進行救援和處置。
四、責任追究
1.對違反本監測預警措施的行為要進行嚴肅處理,對直接責任人進行相應的紀律處分。
2.對于因違規行為引起的火災事故,要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3.對于因失職導致火災事故的人員,要追究其相應的責任。
五、宣傳教育
1.學校將定期開展防火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體師生的防火意識和技能。
2.在防火宣傳教育活動中,將重點宣傳森林草原火災的危害、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理方法,增強師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六、培訓與演練
1.學校將定期組織師生進行森林草原防火的培訓和演練,提高他們的應急響應能力。
2.培訓內容包括防火知識、應急處理技能、火場自救互救等,以提高師生的自我保護和救援能力。
3.演練將模擬火災發生時的應急響應過程,包括火情報告、應急處置、人員疏散等環節,以檢驗學校的應急響應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
七、值守與巡查
1.學校將設立專門的防火值班室,安排專人值班,隨時監控火情動態。
2.值班人員要加強對校園內及周邊地區的巡查力度,及時發現和排除火災隱患。
3.在重點時段和易發火災區域,值班人員要增加巡查頻次,確保及時發現火情。
八、信息共享與溝通
1.學校將與當地政府、消防部門、氣象部門等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獲取有關森林草原防火的信息和預警。
2.學校將建立內部的信息溝通機制,確保火情信息能夠及時傳遞給相關人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置。
3.學校將定期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防火工作進展和火情動態,以便于及時指導和協調相關工作。
九、物資儲備與設備維護
1.學校將儲備必要的防火物資和設備,如滅火器、消防栓、防火服等,以確保火災發生時的應急救援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2.學校將定期對防火物資和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其完好有效,滿足應急救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