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后感
上個月,我認真閱讀了《吳正憲與小學數學》一書。看完此書,心中有許多感慨,感慨吳特對教學工作的投入,感慨吳特教學理念的新穎,感慨吳特對學生的寬容……
一、感受教師職業生命的價值
吳老師16歲走上講臺,懷著做一名優秀教師的愿望,全身心的投入,勤勤懇懇的工作,以為這樣就能勝任“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天職。但教師的職業生涯并非一帆風順的,包括象吳老師這樣的全國特級教師。終于有一天,她發現:課堂上孩子學生變得越來越麻木,目光有些呆滯,語言有些貧乏,思維有些滯后……當時的吳老師不知所措。但是,很快內心凝聚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促使她探索一條新的教學之路。開始拜師學習、苦練內功、不斷積累……功夫不負有心人,吳老師成功了,她的課堂教學、她的教學理念成為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二、和學生一起走進數學樂園 ,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數學教育
全書自始至終,我都感覺到吳老師積極投身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實踐,處處以學生為中心。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迫切需要既會動腦,又會動手的人才。吳老師指出:過去的教學更多注重的是教師“教”的過程,而忽視學生“學”的過程,課堂上要么是教師演示,學生觀察,要么是學生在老師的指令下演示操作,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讓學生學會學習正是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在數學課堂上自由地探索、發現、創造。現在數學課程改革,很強調讓孩子們親自動手做數學,應該在豐富有趣的數學學習中讓孩子主動地去觀察、實驗、操作、猜測、驗證和推理,從而發現規律獲取知識。
看到這里,我想我平時在課堂上是不是應該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和諧寬松的環境下滿懷信心地參加數www.dewk.cn學教學實驗活動,使孩子們的思維閃爍出創造的火花。正象吳老師所說的:智慧就在孩子們的手上。
另外,吳老師對學生情感的關注,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喜歡數學的態度,也讓我深有感受。她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與孩子產生共鳴。例如:有一次,教學“帶小括號的計算”。問題是這樣的:李師傅上午工作4小時,下午工作3小時,平均每小時做12個零件。李師傅一天一共做了多少個零件?要求列綜合算式解答。一位學生這樣列式:12×3+4。在交流中,大家意識到要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這與運算順序不符。于是提出了“小括號”。
大家都覺得小括號“了不起”。可偏偏王同學不同意。他是個個性極強的學生。他站起來理直氣壯地說:“沒有小括號的存在,照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他這么列式:12×4+12×3。雖然老師說“希望能夠接受這個可愛的小括號”,但王同學仍小聲嘀咕著:反正我不喜歡小括號。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學生情感上不樂意接受小括號怎么辦?我們看看吳老師是怎么處理的,吳老師非常在意,靈機一動,提了一個新問題:王紅同學積極支援災區。他有92本課外讀物,自己留下32本后,把剩下的書送給了5個小朋友,平均每個小朋友得到幾本?要解決這個問題,是一定要用到小括號的。王同學認識到這一點后,不好意思的說了句“小括號挺好的”。吳老師對一個小細節這么關注,不正能體現她對學生的關愛嗎?
三、大家眼中的吳老師
無論是張梅玲教授還是拜吳正憲老師為師的小學教師們,從他們的言談中我不難感覺到,同樣是數學老師教給小學生數學知識,吳老師的課卻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并且能讓學生真正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不正是我們所有小學數學老師所追求的目標嗎?
吳老師每個教學的細節,都有她與學生情感的交融。難怪,不僅孩子們喜歡吳老師的課,成千上萬的小學數學老師也喜歡聽吳老師講課。我希望大家都來讀一讀《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感受吳老師的教學魅力!
篇2:某小學數學教學常規補充規定
> 小學數學教學常規補充規定備課
1、要緊靠教學策略,課型要齊全。
2、態度端正,書寫認真。
3、工作5年內的青年教師,寫詳案;工作滿5年及以上的教師采用書頭備課加卡片的形式,但至少寫20個精案;年齡滿50歲的老教師,采用書頭備課,但至少寫20個精案。帶雙頭的教師,每個年級至少寫10個精案。
4、突出科學性,實效性。力避備課、上課兩張皮的現象。
作業
1、認真填寫、填齊作業封面。
2、作業量適中。
3、作業次數不得少于60次,每周作業次數為3-4次。
4、作業批改要認真及時。評語要有針對性。(指出錯誤原因和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
周記
1、書寫要認真。
2、內容要與生活實踐相聯系。
3、每周一次。
4、一學期不少于16次。
單元試卷
1、要認真組織。
2、批改認真、及時。
3、一律實行等級評價,不得出現分數。
4、學生錯誤的地方,一定有訂正的正確的答案。
5、有補償性的作業題。
伴你成長(基礎訓練)
1、要用好,教師經常檢查、指導。
2、不得有空題,不得有亂涂亂畫的現象。
小學教研室
20**年2月
篇3:縣中心小學學生數學作業管理規定
縣中心小學學生數學作業管理規定
一、作業布置
l、課堂作業內容要精選。教師要按照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分層布置作業,提高作業針對性,不布置或少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更不能把做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2、課堂書面作業要有統一的作業本,作業本封面一律用鋼筆清晰填寫校名、班級、姓名。封面封底不得亂涂亂寫,保持整潔。一本作業本一定要用一種色筆書寫;、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三~六年級學生畫好分數格。長3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對分,后面寫好日期。每次作業與上次作業中間空1行,同一次作業中的兩題之間空1行。
3、作業難易要適度。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選取作業題,合理搭配,由易到難,難易適度。對作業規范、完成時間等要提出明確要求,對作業中的難點和疑點要進行必要的提示。控制作業量,平衡作業負擔。布置作業要有全局觀念,
4、作業總量要適當。要控制課堂作業總量,突出重點,精選精練,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時間安排在8-10分鐘,每次作業的量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少,要能起到鞏固和檢測的作用。
二、學生作業要求
1、每次作業中的書寫力求端正,字跡清楚:每題前都應寫上該題的題號。每次作業應書寫清楚,字體規范,大小勻稱。一般數學要寫在橫格三分之二位置上(偏向下方,上面空出三分之一)。漢字或數字均應靠近下邊的橫線。高年級進行分數四則計算時,分數應占兩格(即分數線在橫線上),同時等號、運算符號也相應移動;但在其它情況中出現分數的書寫(如填空)與一般的數字相同,只占一格即可。
2、在進行脫式計算時,算式不要頂格寫,等號要頂格寫并且上下對齊,不要出現同一行中有兩個或以上的等號的現象;在解方程時,要先“解”字,再求解,不要出現連等的現象。式題,橫式抄題一般前空兩個字位置,如算式較長需換行時必須把整個數字連同運算符號一起換行,不能將數字分開寫;豎式計算一般列在橫式下面居中位置,如驗算可將豎式位置適當移向左邊,驗算豎式必須并列在算式豎式的右邊,豎式中的較長橫線要求用直尺劃。作圖必須使用工具,作線段也應用直尺。
3、應用題的單位名稱、最后答語要書寫完整。
4、有錯題需訂正:若在面批時有錯,則只要將原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即可;若在其它情況下需訂正,在教師批語下一行寫上“訂正”,另起一行訂正。
5、關于作業本中有錯時,面批的可以讓學生將原來的錯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也可以在教師規定的地方訂正,但一定要寫上題號。
三、作業批改
1、作業批改必須認真、規范,批改符號要規范美觀,要用紅筆逐道批改,不要打大而長的對和錯號。
2、評定等級“甲、乙、丙、”和“優秀、良好”及鼓勵性的批語一定要寫規范字。
3、批改日期,當天作業,當天批改。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低年級作業批改日期寫在作業等第的右下方。中、高年級將等第寫入分數格。
4、訂正要求
當學生作業有錯誤,時,應換行頂格寫上“訂正:”,提醒并督促學生及時訂正。再次批改時,如訂正正確,要在正確的解法上打上“√”;
若訂正后仍舊錯,則請學生在剛才訂正的地方重新訂正。對學生作業要有規范化要求,嚴格訓練。書寫要工整,作業要整潔,格式要規范。不合規范的要求重做,未做的要求補做、補交。
5、作業必須教師親自批改,不能讓學生代教師批改,不能聘請
別人代批。學生數學課堂作業次數不少于所上課時數的80%,補充習題全批全改,《與課堂同行》或《練習與測試》不少于所做作業的60%,
例:
練習×
1、解方程
一個數的4.6倍比9與0.3的積多4.2,求這個數?
解:設這個數為*
4.6*-9×0.3=4.2
4.6*-2.7=4.2
4.6*=2.7+4.2
4.6*=6.9
*=1.5
2、 脫式計算
[0.84+(3.8-7.7÷2.5)]×4.5 12.56-7.8+8.44-2.2
=[0.84+( 3.8-3.08)]×4.5 =(12.56+8.44)-( 7.8+2.2)
=( 0.84+0.72)×4.5 =21-10
=1.56×4.5 =11
=7.02
3、 .問題解決。(題目省略)
解 C=(a+b)×2 解 S=ab
=(4.4+2.5)×2 =4.4×2.5
=6.9×2 =11(cm2)
=13.8(cm)
答:長方形的周長是13.8厘米,面積是11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