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文件
z安辦〔20**〕45 號
市預防工貿行業安全事故相關措施方案
各縣(市、區)安委會、市直安委會成員單位:
z市20**以來,在各地政府、部門、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工貿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從省安委辦《關于印發<20**年全省冶金等工貿行業生產安全事故分析報告>的通知》(粵安辦[20**]19號)<以下簡稱分析報告>中得出,全省范圍內部分地區、部分工貿行業領域仍有重特大事故發生,暴露出當前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安全投入嚴重不足,基層執法力度偏弱、安全監管聯動機制尚未有效形成等問題,在我市工貿行業企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反映出當前我市工貿行業安全生產工作不可掉以輕心。為深刻吸取外地事故教訓,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根據省安委辦《分析報告》的要求,以省安全監管局《20**年全省冶金等工貿行業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為指引,結合我市工貿行業安全生產實際情況,特制訂z市20**年預防工貿行業安全事故相關措施,請各地認真貫徹執行。
一、落實"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制度,強化基層基礎工作
落實行業主管部門安全管理責任。要建立安全監管聯動機制,明晰政府相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職責,強化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督促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發證、誰負責"原則,全面落實專業指導、行業管理的責任,依法加強對本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符合行業特點的安全生產制度、措施和管理辦法,促進企業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督促工貿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以企業主要負責人為核心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企業對安全文化建設、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指導。不斷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完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足夠的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加強安全生產的計劃、組織、控制、協調等管理工作,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安全管控。加強教育培訓,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強化作業現場和外來施工隊伍的管理,統一協調管理安全生產工作。
加強工貿行業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督促冶金等工貿行業生產經營單位按照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行業安全標準規范,確保安全生產投入,配備必要的安全設施、設備、器材和勞動防護用品,改善工作場所勞動條件。督促企業加大安全隱患治理力度,確保隱患跟蹤整改及隱患排查資金、責任、時限、措施、預案"五落實"全部到位,促進企業全面強化安全生產基礎條件。
二、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要督促、檢查有關成員單位制定年度執法檢查計劃,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溝通、配合,組織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對照《工貿行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查找企業存在的重大事故隱患,對重大隱患要及時掛牌督辦,加大查處力度,堅決打擊工貿行業企業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各成員單位要組織全面徹底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對排查出的隱患和問題,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指定專人盯防,并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做到責任、措施、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對存在重大隱患、不能保證安全生產的,要堅決停產整頓。對非法違法組織生產經營建設的,要堅決予以取締、關閉。對停產停業整頓的企業,要加強督促檢查、嚴格驗收,隱患不消除、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恢復生產;經限期整改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要堅決依法予以關閉。通過嚴格處罰和通報曝光一批存在嚴重隱患的企業,起到警示的作用,推動工貿行業企業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及時排查、整改、消除事故隱患,嚴防各類事故發生。
三、加強日常安全監管,防范集中發生的事故類型
根據《分析報告》,全省工貿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比較集中發生在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機械、建材等生產環境比較復雜的行業,事故起數占91.5%;事故類型多為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和觸電,事故起數占61.9%;事故發生企業經濟類型主要發生在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兩類企業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和死亡人數約占總數85.9%。要針對集中發生事故的行業領域、事故類型、經濟類型,加強本市相關工貿行業企業的日常安全監管,開展隱患排查治理行動,全面消除此類事故隱患。
根據《分析報告》中全省各地工貿行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原因數據統計,引發事故的原因較為集中,我市要加強對這些隱患的監管力度:
1、是否配備必要的安全設施、設備、器材和個人防護用品;
2、員工是否遵守操作規程和勞動紀律;
3、企業是否已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規程;
4、設備設施工具是否符合法律、行業標準要求并定期維護保養;
5、生產場所環境是否符合條件;
6、特殊作
業現場是否有專人進行安全監督檢查;7、是否依法依規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員工是否掌握安全操作知識;
各單位在監管行動中發現上述事故隱患,應立即責令整改,并跟蹤企業整改落實情況,切實消除工貿行業企業事故隱患主要引發因素。
四、突出開展重點行業專項治理,預防主要工貿行業生產安全事故
z市涉氨制冷、涉粉塵、涉有限空間作業企業相對集中,不少企業安全隱患問題突出。近年來國內相關行業領域接連發生了6.3吉林禽業公司爆炸、8.2昆山工廠粉塵爆炸、6.27臺灣新北市粉塵爆炸等事故,事故損失極為慘重。為深刻吸取事故教訓、舉一反三,我市將按照省安委辦《20**年全省冶金等工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工作要點》要求,突出開展液氨使用、涉粉塵防爆、有限空間作業等"三項治理"工作,結合本地區安全生產工作實際和《工貿行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深化專項治理、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隱患,預防我市重點工貿行業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一)深化涉氨制冷企業液氨使用專項治理
要充分利用20**年專家隱患診斷咨詢服務行動成果,結合專家組出具的隱患整改意見書,督促被服務企業認真抓好隱患整改。同時,借鑒專家診斷的活動經驗,持續組織本市的涉氨制冷專家,針對本次活動中發現的突出隱患和典型問題,對全市其他涉氨制冷企業開展全面的隱患診斷咨詢活動,以推進我市涉氨制冷企業隱患排查治理專項治理行動深入開展。在專項治理行動中,要對以下隱患進行重點排查:
1、國家、省、市、區督查發現的隱患和問題是否整改徹底;
2、包裝間、分割間、產品整理間等人員較多場所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保持通暢、疏散標識清晰、應急照明有效;
3、快速凍結裝置是否設置在單獨作業間內,制冷機房貯氨器及快速凍結裝置出口處上方是否安裝氨氣濃度檢測報警裝置,并與事故風機開啟聯動;
4、特種作業人員是否持證上崗;
5、是否制定完善氨泄漏事故應急預案及現場處置方案,配備應急防護裝備,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6、在作業場所是否采用氨直接蒸發制冷空調系統;
7、氨壓縮機房、生產車間是否符合《建筑防火設計規范》;
8、氨壓縮機房的電纜溝(槽)是否符合安全規范標準,是否潮濕。
(二)深入開展粉塵爆炸危險行業領域防爆專項整治
要認真貫徹落實《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安全生產八條規定》(國家安全監管局令第72號)和《廣東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工貿行業企業粉塵爆炸危害治理工作的通知》(粵安辦〔20**〕20號)等文件精神,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圍繞專項治理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深入分析本地區工貿行業粉塵爆炸危險企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重點對我市機械加工、木質加工、飼料加工、紡織生產等涉塵防爆企業開展專項治理行動。要研究采取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堅持以查設計、查設備、查制度、查管理、查整改、查落實為重點,進一步深化粉塵爆炸危險企業危害專項治理,有效防范粉塵爆炸事故發生。在專項治理行動中,要對以下隱患進行重點排查:
1.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建(構)筑物為多層廠房時,是否設置符合要求的泄爆口的;
2.粉塵爆炸危險場所是否設置在居民區內的;
3.粉塵爆炸危險場所內是否設置有會議室、更衣室、休息室的;
4.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除塵系統是否按工藝分片(分區)獨立設置;
5.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除塵系統是否按照可燃性粉塵爆炸特性采取預防和控制粉塵爆炸措施的;
6.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除塵系統是否選用干式電除塵器或正壓送風除塵的;
7.粉塵爆炸危險場所設備設施是否采取可靠的防雷、防靜電接地措施的;
9.是否制定粉塵清掃制度,對作業現場及設備內部積塵未進行及時規范清理的;
10.遇濕易自燃的鋁、鎂等金屬粉塵的生產、收集、貯存,是否采取防止粉料自燃措施或未配備防水防潮設施的。
(三)持續推進有限空間作業專項治理
要認真吸取各地有限空間作業的事故教訓,結合我市涉及有限空間作業企業實際情況,切實把《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條件確認工作的通知》(安監總廳管四〔20**〕37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造紙和醬腌菜牛產企業有限空間作業條件確認重點工作專項檢查的通知》(安監總廳管四函〔20**) 142 號)的要求落實到位,進一步督促我市工貿企業落實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切實預防涉及有限空間作業生產安全事故。在專項治理行動中,要對以下隱患進行重點排查:
1、企業貫徹落實《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和《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是否到位;
2、是否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并嚴格落實;
3、是否依法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管理人員;
4、是否為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含檢測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防護用品和設備;
5、是否在有限空間進入點附近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并告知作業者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經許可人員進入作業現場;
6、實施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是否保持空氣流通,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
7、委托承包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的,企業是否進行安全交底,與承包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約定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
8、企業是否對有限空間進行辨識,有限空間作業是否采取作業票和監護制度等。
對工貿行業"三項治理"行動中發現的問題,一律當場發出整改指令,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限期整改;不符合安全條件的,堅決停產整頓。對非法違法嚴重的,嚴格按照"四個一律"要求,上限處罰、頂格問責,切實消除涉液氨使用、涉粉塵防爆、有限空間作業企業突出存在的安全隱患。
五、扎實開展培訓工作,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依法加強對工貿行業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等"三項崗位"安全教育培訓。同時,要按照分級屬地監管原則,分級組織開展轄區內涉液氨使用、粉塵防爆、有限空間作業有關人員專題安全培訓,確保作業人員掌握特殊崗位安全知識
和應急救援方法。各地要督促企業落實"三級"和全員安全教育培訓制度,使從業人員具備熟悉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促進工貿企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從業人員操作風險,切實提高我市預防工貿行業生產安全事故的能力。z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20**年2月25日
公開方式:不公開
抄送:省安委辦,z常委、常務副市長,z副秘書長,市府辦。
校對人:z
篇2:礦山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現場處置措施
礦山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現場處置措施
為做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控制事故擴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損失,減少人員傷害。根據本項目作業生產中可能存在的觸電、機械傷害及砂堆高懸塌滑等事故,制定如下現場處置措施:
1、 觸電事故現場處置措施:
發生人員觸電時,現場作業人員應首先將電源切斷,然后對觸電人員采取應急救護措施。如發現傷員昏迷不醒,應立即采取人工呼吸進行搶救,待蘇醒后將傷員送往附近醫院治療。
2、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措施:
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時,現場作業人員應立即按下停機開關,并向現場負責人報告。現場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有關人員迅速趕往事故地點,根據傷害情況開展事故處置,先要為人員進行止血包扎,然后將傷員送往附近醫院。如在事故處置時需要外援時,應最近車間或分公司請求支援,包括人員、救援工具、車輛等。
3、砂堆高懸塌滑事故現場處置措施:
發生砂堆高懸塌滑事故時,將車輛或人員埋在砂里,現場作業人員應立即并向現場負責人報告。現場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有關人員迅速趕往事故地點,根據情況調集鏟車開展清砂處置,但要必須保證不能傷害到人。在鏟砂接近人員時,要停止鏟車作業,采用人工進行清理。處置過程中要時刻注意砂堆上部活動變化情況,要指專人負責觀察,及時向應急處置人員報告情況。被埋人員獲救后,應根據傷員傷情,現場進行簡單的救護處理后,送往附近醫院。如在事故處置時需要外援時,應最近車間或分公司請求支援,包括人員、救援工具、救護車輛、鏟車等救援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