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一小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276個學生,全體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于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二、 教材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兒童期,這一階段是兒童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他們剛剛進入“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這一冊的教育內容應當是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打基礎的教育,是學生由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自然銜接。
本冊教材在“我在成長”教育主題統領之下,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需要和不斷擴大的認知范圍,用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社會環境三條主線,貫穿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家鄉)等四個不同范疇,并使四個范疇形成彼此互動的關系。
三、總目標要求:
1、發展自我意識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認同、自我悅納的態度,積極進行自我概念與人格的建構。
2、通過這個年齡段同學之間經常發生的各種活生生的事例,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發展理解,體諒他人的社會認知能力和情感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個同學都有學得好的經驗,體驗和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悅;知道成功的學習與個人多種良好素質的關系;獲得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做學習小主人的經驗與體會;體驗時間的寶貴,逐步養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懂得學習不僅僅是學校中的學習,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做事進行學習,學習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初步養成多問、多想的思維習慣。
5、感知各類社會性活動中存在規則,初步體會規則的雙重作用,經驗規則的制定與修改過程,初步樹立公民意識與民主觀念。
6、知道常見的交通信號、標志和標線的意義,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規會給自己、家人、他人和公眾帶來傷害,樹立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7、學習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電、火、煤氣等的意識,養成相應的行為習慣,遠離危險,珍愛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長。
8、提高分辨能力,不上當受騙,遇事多動腦筋,學會自護自救。不迷戀游戲廳、網吧,不進入對兒童有危險、有傷害的場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結構),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長輩的一些禮節。
10、體會家庭親情,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和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學會關心和了解父母,以恰當的方式孝敬父母長輩。
11、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長輩)的養育。
12、了解家庭的發展變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記和事件,感受家庭的傳統與價值,體會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發展變化的關系。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篇2:高三年級班主任座談會活動報告
高三年級班主任座談會活動報告
一、籌劃階段
(一)計劃安排:
1.時間: 20**年1月21日下午4:30
2.地點:學校一號會議室
3.參加人員:高三年級班主任、年級部主任、書記及邀請的學校領導;
4.主持:z、記錄:z
5.座談會議程:
(1)座談會的召開目的:
交流思想、群策群力,共建高三教育教學新局面(多媒體展示)
(2)座談會上計劃座談的具體問題:
①作為班主任,如何做好高三沖刺階段學生的思想動員工作?
②自主探究班(尖子班)各班學生的學習狀態怎樣?班主任該做好
哪些重點工作?
③對基礎提升班、能力提升班(平行班)而言,為進一步提高學生
成績等方面,我們班主任有哪些可以推廣的辦法?
④在距高考130多天內,年級部通過怎樣的操作性較強的辦法能使
學生成績有最大限度的提高?
⑤補習班的班級管理經驗交流;
⑥各位班主任對年級部、支部工作有哪些好的建議和具體要求?
3.座談會開始(安排好人員做好記錄工作)班主任發言并進行交流;
4.年級部主任、學校領導講話;
5.主持人作總結;
6.座談會上的意見整理及座談會總結(孔令杰、劉文龍)。
(二)會前準備
1.先期調研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情況,做好動員工作;
2.制作會議相關課件
3.購買會議所需水果等物品
(三)會場布置
布置會場時運用多媒體手段以及音樂、水果等物品,盡力營造輕松和諧的會議氛圍,使老師們可以暢所欲言。
二、會議內容整理階段
高三年級班主任座談會紀要
——交流思想,群策群力,共建高三教育教學新局面
(一)班級管理,學生教育方面:
1.關注、關心學生,用愛心與學生交流,解決實際問題;
2.高三學生思想壓力大,要多鼓勵,幫助樹立信心;
3.發揮學校心理輔導課的作用,加強對高三學生的心理疏導;
4.加強學校、老師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重視、關注后進生的生活、學習過程,達到家長和老師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
5.勤跟班、抓細節。關注學生當天的思想動態、情緒變化,有問題及時反映、交流,解決問題;
6.正確解決學生對高考的認識,消除心理障礙,提高學習積極性,如z老師的“門票理論”,z老師的“小聰明”原理;
7.處理學生的早戀問題。z老師認為“讓早戀學生轉學”是一種解決辦法,可減少對班級的負面影響;
8.抓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特別是遲到等問題,解決辦法有:
(1)及時交流,了解原因,采取適當懲戒措施,如一人遲到,班主任和全部同學一起罰跑;
(2)學生遲到后,班主任向家長詢問、溝通,引起家長的重視;
(3)“面子原理”:在班級內部展開教育,遲到后向大家鞠躬道歉。
(4)讓班級最受信任的同學作考勤記錄;
(5)實行班級分組管理,分組簽到,家長會上向家長公布結果;
9.高三后期學生應較少的參加活動,以保證有充足學習時間;
10.建議體音美學生獨www.dewk.cn立建班,單獨管理;
11.輔優補差工作的得失總結,想辦法,找點子,繼續做好此項工作;
12.學校、教務、政教方面對學生的管理要表揚有力、罰之有據,讓學生知道問題所在。
(二)教育學方面、學生學習方面
1.z老師:要求學生及時回家,與家長電話聯系,家長督促學生學習;
2.z老師:各科老師加強溝通,形成團隊凝聚力,做好學生的復習工作,特別是作業的布置,讓學生每天有作業且作業量適中;學生學習上單打獨斗多,沒有形成合力,應建立學習小組,發揮群力,共同進步;
3.z老師:重視第一輪復習中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訓練;
4.z老師:作業的布置實行班干部詳細記錄并由班主任簽字,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以便家長會上言之有據;
5.z老師:平行班學生復習求全,不太適合,建議學校、年級部組織相關經驗豐富的老師,整理一些常考題,有重點的進行復習;
6.z老師:讓學生信任的同學擔任班干部,檢查作業,統計收交作業等情況,學生會信服,不會有太大的怨氣;
7.z老師:學生明確目標,做好人生規劃,對學生以理服人。
三、會議總結反饋階段
與會領導認真傾聽教師發言
(二)整個活動中,各位高三班主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暢所欲言,既談到了工作中成績,又反應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與會領導在廣泛聽取教師們的發言后,于班主任的工作成績予以肯定,同時又與各位班主任就提出的問題一起探討解決的方法,將一些問題及時向校領導反饋,以期更加實效及時的解決問題,在交流思想的同時,群策群力,共建高三教育教學新局面,努力使E市一中走向明天更燦爛的輝煌。
(一)會議過程剪影
篇3:初中三年級化學基本概念教學體會
初中三年級化學基本概念教學體會
一、通過實驗讓學生形成概念
初三化學緒言部分的演示實驗,既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又是使學生形成“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騰,引導學生觀察水由靜態轉化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態水,師生總結出變化特點,僅僅是物質狀態上變化,無其他物質生成。演示“鎂帶燃燒”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發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體。這個變化特點是鎂帶轉變為不同于鎂的白色物質——氧化鎂。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如水的沸騰,硫酸銅晶體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如鎂帶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再如“催化劑”、“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實驗現象分析、引導、歸納得出其概念。
二、通過計算推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如在“原子量”概念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講述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質量極小,運用起來很不方便,指出“原子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導學生閱讀原子量概念,然后提出問題,依據課本中定義進行推算。
(1)原子量的標準是什么?(學生計算):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1.993*10-26千克*1/12≈ 1.66*10-27千克(2)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
(學生計算):
氧原子絕對量(千克)
氧的原子量:-------------------
原子量標準
如果學生只注意背原子量概念,盡管多次記憶仍一知半解。通過這樣計算,學生便能直觀地準確地理解“原子量”的概念,而且還較容易地把握原子量只是一個比值,一個沒有單位的相對量。
三、通過反例,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www.dewk.cn掌握概念,教學中指導學生在正面認識概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反面或側面去剖析,使學生從不同層次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例如酸的定義:“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問,硫酸氫鈉電離生成H十,它也是一種酸嗎?學生容易看出其陽離子除H十外,還有Na十,所以它不是酸。這樣,從側面理解定義中“全部”的含義,更能準確地掌握酸的概念。
四、找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對概念進行對比在新課教學或階段性復習的過程中,對有關概念進行有目的地比較,讓學生辨別其區別與聯系很有必要。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與原子,還有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溶解度與百分比濃度等。通過對比,既有益于學生準確、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啟發學生積極地抽象思維活動。
五、多角度地對概念進行練習鞏固
例如:質量百分比濃度的概念“用溶質的質量占全部溶液質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濃度叫做質量百分比濃度。”數量表達式為:質量百分比濃度溶質濃度 = ------------------------------ *100%溶液質量(或溶劑質量+溶質質量)這個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難,難的是質量百分比濃度的具體運用。所以在建立這個概念之后,通過下列練習,討論:
(1)10克食鹽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濃度是多少?
(2)20克食鹽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濃度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鹽,它的百分比濃度為20%,對不對,為什么?
(4)20%的食鹽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鹽水后,剩下溶液的濃度變成10%,對不對,為什么?
(5)KNO3在20℃時溶解度為31.6克,則20℃KNO3的飽和溶液的百分比濃度為31.6%,對不對,為什么?
以上思考與練習從溶質、溶劑量變化對溶液百分比濃度的影響,使學生較準確地掌握質量百分比濃度概念,這對后面運用百分比濃度進行有關計算也有很大幫助。
總之,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依據初三學生認知特點和思維能力,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和事實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并把基本概念運用到解題和生活實踐中,這樣就能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