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高中美術專業課《色彩》教學計劃
課程內容:色彩
授課班級:高中美術專業學生
授課時間:200課時
制定:天印高中美術組
一、課程簡介
(一)課程教學目的與任務:色彩是美術專業學習的必修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基本上掌握色彩的審美原理,規律及表現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使學生具有較完整和獨立的創造能力,提高藝術修養并為順利進入高等藝術院校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課程教學的總體要求:通過課程理論講授、教師示范技法演示及個別指導訓練,使學生掌握水粉畫的理論,工具材料的性能,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熟練地運用水粉畫的作畫方法與步驟:并能夠運用色彩知識,掌握水粉畫的顏料性能,以及干、濕變化的畫面控制和畫面基底肌理處理等技法,自如地進行靜物寫生,表現出對象的形體結構,質感,光感,體積感,空間感,最終能夠獨立的完成水粉畫的藝術創作。
(三)課程的基本內容:色彩基本原理理論:視覺世界的色彩:水粉畫的材料和技法:靜物寫生:色彩常見問題分析:色彩人物寫生(視具體情況定)。
二、課程教學總體安排
(一)學時分配建議表
學時分配建議表
課程內容 各教學環節的學時分配 備注
色彩基本理論 4課時 高二下學期完成
視覺世界的色彩 4課時 高二下學期完成
水粉畫的材料和技法 8課時 高二下學期完成
靜物臨摹寫生 150課時 高二下學期高三上學期完成
色彩常見問題分析 36課時
總計(課時) 200課時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適當調整課時
(二)檢驗學生方法:
考試方法:水粉靜物組合寫生、默寫。
成績構成:構圖30%形體20%塑造20%色調20%
三、課程教學內容及基本要求
(一)色彩的基本理論(4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
了解色彩在現實生活中的變化規律和色彩的一些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知和判斷能力,更好的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2、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色彩三要素。
(2)教學難點:色彩的混合
3、教學方法:課堂講述
4、教學主要內容:
(1)光和色的關系
(2)色彩的調和
(3)色彩的三要素
(4)色彩的冷暖感覺
5、作業練習:小稿色彩色調練習8張
(二)視覺世界的色彩(4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
大自然的色彩千變萬化,每時每刻都在變動之中,我們要描繪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就必須了解其變化規律,掌握影響色彩變化的各種條件和方法。
2、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光源色,固有色,環境色。
(2)教學難點:色彩的觀察方法。
3、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結合具體的圖例分析,課堂講授、示范與實例訓練相結合。
4、教學內容
(1)光源色,固有色,環境色。
(2)色彩寫生的觀察方法。
(3)色彩的夸張和表現。
5、作業練習:小幅色彩感覺訓練 20張。
(三)水粉畫的材料和技法(8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
工具材料是區分畫種的主要依據,我們學習使用這些材料和技法,對于更好的發揮水粉畫的特點,掌握其色彩表現規律有著重要的作用。
2、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工具材料的介紹使用。
(2)教學難點:顏色的運用及表現。
3、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結合具體的圖例分析,課堂講授、示范與實例訓練相結合。
4、教學內容
(1)水粉畫的工具材料
(2)水粉畫的表現技法(厚薄法,干濕法,點擦法,掃、拖、勾)
5、作業練習:用厚、薄、干、濕等技法,各完成靜物寫生14張。
(四)靜物寫生(150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
靜物寫生時學習色彩知識,研究色彩規律掌握色彩寫生基本方法的最主要學習途徑,它有利于從容地觀察,分析,研究和進行寫生練習,更牢固的掌握色彩各方面的知識。
2、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靜物寫生的步驟。
(2)教學難點:靜物質感的表達。
3、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結合具體的圖例分析,課堂講授、示范與實例訓練相結合。
4、教學內容
(1)靜物的配置,組合擺放。
(2)靜物質感特點的分類
(3)水粉畫靜物寫生步驟
5、作業練習:水粉靜物臨摹30張、寫生40張、默寫20張。
(五)色彩寫生常見問題分析(36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出這些發生在色彩關系和素描基礎上的問題,糾正學生錯誤的表現技法,更好的打好學生的美術基礎。
2、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色彩中常見問題現象。
(2)教學難點:解決常見問題的方法。
3、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結合具體的圖例分析,課堂講授、示范與實例訓練相結合。
4、教學內容
(1)灰和臟
(2)生與火
(3)焦與黑
(4)粉與白
(5)花而亂
(6)膩而悶
5、作業練習:針對自己以往的作業,找出其中問題并進行修改。
篇2:學年第二學期四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學年第二學期四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一、學期教學目標:
本學期總的教學目標是立足于面向全體學生,以素質教育為基本出發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調趣味性的美術教學,設計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循序漸進的傳授"大綱"規定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義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
(一):基礎知識目標:
(1):了解作品的深刻內涵。
(2):了解了解基礎的繪畫技能技巧。
(3):繪畫的構圖和色彩知識。
(二):基本技能目標:
(1):掌握繪畫技能技巧。
(2):掌握繪畫的色彩知識和技能,合理的組織畫面。
(3):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2):培養學生愛美、審美、創造美的興趣,體驗美的創造美的樂趣。
二、 學生基本情況:
四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素質教育的階段,學生對美術正逐步深入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多數同學對美術興趣濃厚,有較強的求知欲和教強的創新力,學生的美術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本年級學生有三個班,學生的情況不一,現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以分析:
(一):優等生:
優等生數量約占全班總人數的20%,這些同學學習態度端正,美術學習的興趣濃厚,接受能力強,具有良好的美術素質,在完成作業及集體作品中展現突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今后的教學中,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多了解一些美術其他門類,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知識面。
(二):中等生:
中等生數量約占全班人數的70%,這些同學對美術課學習興趣濃厚,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的美術知識與技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還存在不少可塑之材,今后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及動手操作能力和動腦思維能力的培養,對這些學生還應加強直觀演示教學,讓他們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差等生:
差等生約占全班總人數的10%,通過以前的學習,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有所提高,但總的來說,這部分同學素質較為低下,老師不能歧視他們,要從日常的美術活動中發現他們的長處,并對他們進行個別指導,加強直觀演示教學,增強學好美術的自信心,端正學習態度,循序漸進,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美術知識,力爭達到中等生水平。
三、教材分析:
A: 本冊教材為小學美術課本第七冊。
內容包括:欣賞、彩畫、手工制作、粘貼等,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知識面寬,通過學習,學生可以學到許多美術知識與基本技能。
(一)、欣賞課:
主要是要學生欣賞范畫。主要學習欣賞新鮮的、有趣的畫面,并以見聞為內容畫記憶畫,再者了解年畫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二)、手工制作課:
主要是讓學生運用瓜子殼、鉛筆花粘貼漂亮的裝飾畫,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手工技能技巧。
(三)、繪畫課:
主要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形式畫畫。目的是訓練繪畫想象力、創新力。
(四)、水墨畫:
主要是讓學生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水墨知識進行制作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總之,在結構上,以美術的形式語言集中劃分單元,淡化不同類型之間的區別,再循序漸進的傳授"大綱"規定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意象性的教學要求,兼顧了學生的發展。
B、教學策略:
根據教材特點,學情分析及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如下措施 。
1、 首先,教師應樹立強的事業心、責任心、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樹立自信心,加強業務理論學習,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能力。
2、 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因材施教,輔導好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 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堅持實施愉快的教育,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4、 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做好優生優培工作,并且發揮優生的傳、幫、帶的作用。做好教師的得力助手。
5、 鼓勵學生積極進取,掌握好技能技巧,使他們具有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6、 鼓勵學生養成愛觀察的好習慣,在生活中進行創造美。
C、教學研究的重點,難點:
(1)、手工制作的技能技巧。
(2)、泥塑的制作。
(3)、美術作品的欣賞。
D、教改專題:積極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新力。
篇3:學年第一學期五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計劃
學年第一學期五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河北版五年級教科書本著以促進美術素養的形成為核心,探究性美術實踐活動為主線,人文性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征的理念,力爭體現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的教育理念,選擇符合五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形成了新的美術教材新體系。本冊教材共安排了16課,其中有欣賞課、繪畫課、工藝美術課。本冊繪畫課中,記憶畫和寫生創作畫為主;工藝課中安排了表現和制作。
二、學期重點、難點
(一)重點:
1、用繪畫和制作表現看到和想象的事物。
2、通過寫生,認識一些透視現象。
3、學習淺顯的色彩知識和一些簡易圖案的設計。
4、學習淺顯常見美術字的寫法。
5、學習手工的基本制作方法。
(二)難點:
1、培養學生提高觀察力、形象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2、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的感受力。
3、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來的文化,對中國的傳統繪畫有一定的了解。
4、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三、學期總體目標
(一)繪畫
1、觀察、認識立方體和圓柱體的透視現象。
2、學習人物面部表情畫法,進行寫生練習。
3、把生活或想象中某個有意思的情節表現出來。
(二)工藝
1、學習單線體、黑體、變體美術字的寫法。
2、學習簡單的構成知識,進行構成練習。
3、用剪、折、粘貼等方法制作簡單的立體紙工模型。
(三)欣賞
1、觀賞家鄉自然風光。
2、欣賞中國畫。
3、欣賞中外優秀美術作品。
四、學生分析:
該年級段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身心健康的不斷的發展,學生在對美術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五年級的學習興趣不如二、三年級,想象力也隨之下降,他們更多的追求現實的、真實的東西或喜歡目前流行的"動漫",對此進行大批量的臨摹,在繪畫技巧上也顯得成熟,線條也十分的流暢,但畫風呆板,表現欲下降,已經不具備兒童性的繪畫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缺少童趣,沒有想象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對教材的內容做一些適當的調整,安排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課題穿插教學。
五、教學進度
第二周 巧置換2課時
第三周 自畫漫畫像1課時
第四周 漫畫與生活2課時
第五周身邊的風景2課時
第六周 (放假)
第七周從不同的視角表現2課時
第八周 操場上2課時
第九周 盤泥條1課時
第十周 瓶子巧裝飾2課時
第十一周 以墨代色1課時
第十二周 看大戲2課時
第十三周 搭座橋2課時
第十四周 喂,你好2課時
第十五周 電子賀卡1課時
第十六周 木版年畫2課時
第十七周 我們愛讀書1課時
第十八周 多彩的民族服飾2課時
六、教學模式
結合美術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在本期的教學活動中,以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室內和室外教學相結合,知識講解與實際操作技能相結合,想像與寫實相結合,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七、教學評價
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期末考核評定。
八、教學措施
(一)繼續發揚優點:
1、加強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使評價方式趨于更完善,從而體現以人為本,使評價人人參與,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2、不斷地改變教法,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培養。
3、創設空間,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二)克服的缺點:
1、重點研究探究式學習模式,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如:搜集資料的能力、小組探究合作的能力等。
2、加強學生基本功的培養。正確地處理好雙基與創造力的關系。
3、努力改變教法,大力發揮師生的作用,使美術學習成為一種文化學習。
4、教師要及時地進行學習,了解更廣泛地的探究性學習。
5、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教師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