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中心校校本科研工作體會
本年度我校校本科研工作以“農村小學生個性化學習策略研究”為主題,堅持教科研工作以學校發展為宗旨,堅持“以科研促教學,教學科研相長”的原則,在“科研為先導”的旗幟下,進一步加強學習與研究,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緊緊圍繞新的課程標準,將教研、科研、校本培訓融為一體,提升學校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在學校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下,經過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盡力創新和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培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校本教研工作有了一定的進步。
一、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學習培訓,提高科研能力
1、觀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效果。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研究意識和科研觀念,本學期的教育科研專題培訓仍然以學科學年為單位進行培訓學習。開學初,學校既制定確立了教育科研專題培訓計劃、方案、學習內容、學習時間等,以學校確立的“小學生個性化學習策略研究”這一大課題為統領,本著各個學年學科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專題學習內容。要求各個學科學年組按照計劃方案中規定的時間內容自行組織安排學習,分管學年的領導、組長負責組織安排,要求對專題培訓內容進行分析性學習,有不同的觀點和疑問可在組內及時進行解決,同時對照平時的教育教學,進行討論研究,記好學習筆記。
2、除了進行教育科研專題培訓之外,學校仍然為教師訂閱了相關的教學專刊。如:吉林教育,延邊學刊,青年教師,小學語文教師,小學數學教師等。把這些教學專刊按學年學科組進行分配,利用業務時間進行集中學習研討。
3、利用組內集體備課時間開展科研專題研討活動。要求組內的骨干教師帶頭,把自己的教學體會心得,經驗做法,在集體備課中進行交流學習。通過這樣的形式,促進教師的研究積極性,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
4、通過遠程教育資源,組織教師觀看遠程課堂教學實例。一邊觀看一邊研討,結合自己的教學,對比反思,提升能力。
通過學習、培訓和實踐,提高了全校教師教科研業務水平,使大家深刻認識到教科研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的發展和個人的提高都必須要有教科研來支撐。觀念的轉變體現在教師的工作實踐中,使教師注重了在教育教學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著眼于自身教育教學素質提高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并圍繞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認真進行反思,及時撰寫教學隨筆
二、加強課題研究,規范過程管理,發揮組內優勢
1、制訂組內科研計劃,規范組內研究行為
本年度,要求各組以學校的主體研究課題為方向,研究制定了本組的科研計劃方案,系統地規范了各個研究小組的出課內容,時間,人員。課題的提出都是根據本組人員的詳細研究討論而確立的。意在科研****與教學,服務于教學,將課題研究工作進一步加以推廣。
2、以各種活動為載體,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本著求真務實的原則,我們精心策劃、周密組織各項教科研活動,為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創設條件、搭建舞臺。本學期,除了組內自行的研究活動之外,學校還精心策劃了首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講課大賽”活動。每學年學科選拔本組最年輕的教師參加比賽,要求各個學年學科組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幫助本組教師備好課,上好課。此次大賽,各個學科學年組充分顯示了集體的優勢,精心準備,周密策劃,認真研究,高度重視。各個學年學科出課的教師也積極努力探索,認真鉆研,開拓創新,大賽的課堂上精彩紛呈,即彰顯了集體的研究能力,又體現了個人的鉆研精神。
4、為了有效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本學期我們還開展了分管領導“跟班課”、行政領導“推門課”、青年教師“競賽課”、外出學習教師“匯報課”等多種教研活動,要求每位教師相互聽課不少于16節,領導聽課不少于60節。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的教學工作,加強了教師間的相互聽課,取長補短,讓教師們實踐中不斷磨練,不斷進步。
5、以研培基地為依托,為教師搭建展示交流平臺
**年11月13日市東片小學研培協作體在基地的三所學校分別開展了語文,英語,音樂三個學科的研討活動,作為基地校我校承擔了語文學科的研討活動。學校有三名教師分別出了研討課。一年級的曲金媛老師出了一節語文課,題為:“小小的船”。音樂組的張嘵敏老師出了一節音樂課,題為:“洗手絹”,英語組的黃啟香老師出了一節英語課。在這次活動中,出課的三名教師在前期準備中,精心構思,認真鉆研,精益求精,圍繞“個性化課堂教學策略研究”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在他們的背后,更有著一個團結協作的集體,本學科組的全體人員集中全力,幫助他們出謀劃策,獻計獻策,從課前設想,到教案設計,試驗模擬,再到課后反思,無不凝聚著本組人員集體的智慧,使他們在活動中,課堂上游刃有余,質樸實用,扎實有效。
篇2:X中心校校本科研工作體會
X中心校校本科研工作體會
本年度我校校本科研工作以“農村小學生個性化學習策略研究”為主題,堅持教科研工作以學校發展為宗旨,堅持“以科研促教學,教學科研相長”的原則,在“科研為先導”的旗幟下,進一步加強學習與研究,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緊緊圍繞新的課程標準,將教研、科研、校本培訓融為一體,提升學校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在學校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下,經過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盡力創新和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培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校本教研工作有了一定的進步。
一、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學習培訓,提高科研能力
1、觀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效果。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研究意識和科研觀念,本學期的教育科研專題培訓仍然以學科學年為單位進行培訓學習。開學初,學校既制定確立了教育科研專題培訓計劃、方案、學習內容、學習時間等,以學校確立的“小學生個性化學習策略研究”這一大課題為統領,本著各個學年學科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專題學習內容。要求各個學科學年組按照計劃方案中規定的時間內容自行組織安排學習,分管學年的領導、組長負責組織安排,要求對專題培訓內容進行分析性學習,有不同的觀點和疑問可在組內及時進行解決,同時對照平時的教育教學,進行討論研究,記好學習筆記。
2、除了進行教育科研專題培訓之外,學校仍然為教師訂閱了相關的教學專刊。如:吉林教育,延邊學刊,青年教師,小學語文教師,小學數學教師等。把這些教學專刊按學年學科組進行分配,利用業務時間進行集中學習研討。
3、利用組內集體備課時間開展科研專題研討活動。要求組內的骨干教師帶頭,把自己的教學體會心得,經驗做法,在集體備課中進行交流學習。通過這樣的形式,促進教師的研究積極性,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
4、通過遠程教育資源,組織教師觀看遠程課堂教學實例。一邊觀看一邊研討,結合自己的教學,對比反思,提升能力。
通過學習、培訓和實踐,提高了全校教師教科研業務水平,使大家深刻認識到教科研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的發展和個人的提高都必須要有教科研來支撐。觀念的轉變體現在教師的工作實踐中,使教師注重了在教育教學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著眼于自身教育教學素質提高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并圍繞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認真進行反思,及時撰寫教學隨筆
二、加強課題研究,規范過程管理,發揮組內優勢
1、制訂組內科研計劃,規范組內研究行為
本年度,要求各組以學校的主體研究課題為方向,研究制定了本組的科研計劃方案,系統地規范了各個研究小組的出課內容,時間,人員。課題的提出都是根據本組人員的詳細研究討論而確立的。意在科研****與教學,服務于教學,將課題研究工作進一步加以推廣。
2、以各種活動為載體,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本著求真務實的原則,我們精心策劃、周密組織各項教科研活動,為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創設條件、搭建舞臺。本學期,除了組內自行的研究活動之外,學校還精心策劃了首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講課大賽”活動。每學年學科選拔本組最年輕的教師參加比賽,要求各個學年學科組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幫助本組教師備好課,上好課。此次大賽,各個學科學年組充分顯示了集體的優勢,精心準備,周密策劃,認真研究,高度重視。各個學年學科出課的教師也積極努力探索,認真鉆研,開拓創新,大賽的課堂上精彩紛呈,即彰顯了集體的研究能力,又體現了個人的鉆研精神。
4、為了有效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本學期我們還開展了分管領導“跟班課”、行政領導“推門課”、青年教師“競賽課”、外出學習教師“匯報課”等多種教研活動,要求每位教師相互聽課不少于16節,領導聽課不少于60節。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的教學工作,加強了教師間的相互聽課,取長補短,讓教師們實踐中不斷磨練,不斷進步。
5、以研培基地為依托,為教師搭建展示交流平臺
**年11月13日市東片小學研培協作體在基地的三所學校分別開展了語文,英語,音樂三個學科的研討活動,作為基地校我校承擔了語文學科的研討活動。學校有三名教師分別出了研討課。一年級的曲金媛老師出了一節語文課,題為:“小小的船”。音樂組的張嘵敏老師出了一節音樂課,題為:“洗手絹”,英語組的黃啟香老師出了一節英語課。在這次活動中,出課的三名教師在前期準備中,精心構思,認真鉆研,精益求精,圍繞“個性化課堂教學策略研究”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在他們的背后,更有著一個團結協作的集體,本學科組的全體人員集中全力,幫助他們出謀劃策,獻計獻策,從課前設想,到教案設計,試驗模擬,再到課后反思,無不凝聚著本組人員集體的智慧,使他們在活動中,課堂上游刃有余,質樸實用,扎實有效。
篇3: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3月29日是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那天,幾個警察叔叔來到我們學校,為我們帶來了“交通安全小冊子”、“交通安全視頻資料”等,目的是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有關“交通安全”的知識。
了解了知識,看了視頻,我切實領會了安全的重要性。前幾天我上網時曾看到過一條非常驚駭的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如: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殺等,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說每天將有一個班級的學生在“消失”。
前幾天,我和媽媽在馬路上見到一位四十左右的男子,在成功走過來來往往的車輛間的“羊腸小道”后,走到護欄前,右手往欄桿上一撐,兩只腳先后蹬上了欄桿,然后往下一跳,就跨過了“障礙物”,繼續迎接對面車道的“挑戰”。幸好最后他“安全”到達馬路對面,沒出什么事,可剛才的驚險一幕讓我為他捏了一把汗。我朝四處看了看,發現人行道就在不遠處,他怎么就沒看見呢!?這樣跨過護欄多危險啊!怎么能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呢?
我還曾看見一個婦女拉著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過馬路,眼前就有一輛車臨近了,婦女一看拉著老人和小孩就跑了過去,也是幸好,沒有撞著。呵,這難度也太高了,完全沒有顧及到自己的安危。萬一那司機沒留神,突然一看前面有人來不及踩剎車就撞上了。司機要賠償不說,他們的生命也受到了威脅,這不是害人又害己嗎?
生命,不存在僥幸。昨天沒事,今天也湊巧,明天就說不定了。我們知道,沒什么比生命更珍貴,更值得珍惜的東西了,因為生命是無價的。不要靠僥幸來避免危險,要意識到生命很寶貴,我們應該保護自己的安危才是,請大家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時刻遵守交通法規,做個“安全小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