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伦理三级-欧美伦理三级在线播放影院-欧美伦理片在线-欧美伦理片在线观看-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物業經理人

房地產建筑基礎知識

4758

房地產市場的三級劃分與各級市場的參與人:
(1)一級市場:指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市場。
(2)二級市場:指開發商向個人出售商品房
(3)三級市場:指買了房子的人再將其售出去,即再交易

二、房屋分類:
1.根據產權關系分類:
①商品房
②福利房(對政府職員:主體較特殊)
③集資房(單位建)
④農民房(宅基地)等等
2.根據功能分類:
①住宅
②辦公
③商業
④工業用房
住宅用地:
純住宅70年 商業40年
商住兩用50年 工業50年
教科文衛體50年
三、登記的形式:
1.初始登記(總登記)
2.轉移登記
3.變更登記(變更姓名)
4.抵押登記(對銀行)
四、崗前專業知識培訓
相關名詞解釋
1、房地產:是房產和地產的合稱,它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著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離的部分,以及附帶的各種權益(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房地產又稱不動產或物業。
2、房地產開發經營:是指在依法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房屋建設的行為,并轉讓房地產開發項目或者銷售、出租商品房的行為。
3、房地產交易:是指房地產轉讓、房地產抵押和房屋租賃。
(1)房地產轉讓:是指房地產權利人通過買賣、贈與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將其房地產轉移給他人的行為。
(2)房地產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產以不轉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權人提供債務履行擔保的行為。
(3)房屋租賃:是指房屋所有權人作為出租人將其房屋出租給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為。
4、商品房: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開發建設中專門用作商品銷售的住宅與其他房屋。
5、商品房的銷售:是指商品房現銷和商品房預售。
(1)商品房現銷: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將竣工驗收合格的商品房出售給買受人,并由買受人支付房屋價款的行為。
(2)商品房預售: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正在建設中的商品房預先出售給買受人,并由買受人支付定金或房屋價款的行為。
6、安居房:又稱經濟實用房。它是指以中低檔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戶為提供對象。并按國家住宅建設標準(不包括別墅、高級公寓、外銷住宅)修建的經濟適用性普通住宅。土地是由政府無償劃撥,住戶只擁有使用權。
7、三通一平:是指水通、電通、路通及場地平整。
8、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一定土地出讓金的行為。它可采取拍賣、招標或者雙方協議的方式進行。
9、建筑容積率:它又稱建筑面積毛密度,簡稱容積率,這是指每公頃(100畝)居住小區用地范圍內擁有的各類建筑面積(m2/ha)。
即:建筑總面積÷總用地面積=建筑容積率(%)
10、建筑密度:是指居住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建筑的基底總面積與居住小區總用地面積的比率(%)。
一般情況下,容積率越高,建筑總面積就越大,土地利用率高,經濟效益好,但周邊環境受影響。在相同的容積率下,建筑密度越低,說明小區內建筑物平均層數高,地面空間大,綠地率高,居住環境好。
11、綠地率,它是指居住小區內所有綠地總面積占居住小區總用地面積的比率(%),綠地率是衡量一個小區環境優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綠地率越高,說明環境就越優美舒適,接建設部規定,居住小區的綠地率一般不得少于25%。
12、采光:它是指光線、日照的明亮程度。
采光系數:它是指房屋窗戶洞口面積與該房屋地面面積的比率(%)。
13、標準層:它是指平面布置完全相同的樓層。
14、錯層:通過橫向和縱向剖面可以看出,每一樓層幾個部分之間的樓地面高低錯開(通常是3、5、7步梯),不占兩個完整的樓層空間,俗稱小復式。
15、躍層(欲稱樓中樓):又稱復式結構,它是一套住宅占有兩個完整的樓層,上下兩層有內部樓梯連接。錯層、躍層是現代住宅發展的一種趨勢,最大的優點是住宅內部實行了動靜分區。
16、臥室:主要是用來作休息之用,它的設計應該是房屋的開間,進深要有利于布置家具。
17、起居室:我們習慣上稱之為廳,它包括客廳和餐廳,用于就餐的叫餐廳,用于會客、休閑和娛樂的叫客廳,對于餐廳和客廳來說有的設計是將二者合而為一,有的設計又是單獨分開,從住宅的發展來看,二者的分開有利于日常生活,按建設部的規定,起居室的凈面積不得少于12m2。
18、門斗:又稱玄關,它位于住宅的入戶處,主要作用是用于戶外與戶內空間的過渡連接,以提高住宅的私密性程度。
19、過道:它是指一套住宅內的水平交通空間。

20、走廊:它是指住宅外部的水平交通空間。
21、層高:它是指相鄰兩個樓面之間的垂直距離,接建設部規定,一般應為3m。
22、凈高:又稱內空,它是指本樓面或地面至上一樓樓板底面的垂直距離(一般為2.8m)。
23、住宅的私密性;它是指住宅內住戶生活的隱密性,一般是用動靜分區、軟硬隔斷、棟距分隔來進行保護。
24、住宅的通風:它是指自然空氣的來源、去路。
25、住宅的朝向:它是指一個房屋大門的面對方向(傳統觀念上,中國住宅多為座南朝北)。
26、棟距:是指建筑物與建筑物之間的水平距離。
27、陽臺:是指上方設有遮蓋物的位于居室外的活動空間,它有外挑式陽臺和內藏式陽臺兩種(按房屋測量規定:封閉陽臺計算全面積、半封閉陽臺計算半面積)。
28、露臺:是指其上方未設任何遮蓋物的居室外部活動空間,一般不計算面積。
29、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以下簡稱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出讓金的行為。方式:拍賣、招標、協議用地、歷史用地。出讓最高年期由國務院規定。出讓合同由市、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距合約規定的動工開發日滿一年未動工開發者,征出讓金20%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二年未動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不可抗力或政府行為命令除外)。
30、房地產轉讓--是指合法擁有土地使用權及土地上建筑物、附著物所有權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買賣、交換、贈與將房地產轉移給他人的法律行為。
31、建筑面積──指建筑物各層外墻(或外柱)外圍以內水平投影面積之和。每戶(或)擁有的建筑面積叫分戶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包括:使用面積和公共面積二個部分。
32、銷售面積--是指商品房權利人實際使用的自有建筑面積與該權利人應分攤的公用面積的和。
33、套內面積--即套內建筑面積,包括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及套內陽臺建筑面積。
34、使用面積──指包括墻體結構在內的直接為辦公、經營或生活使用的面積和輔助用房的廚房、廁所或衛生間,以及壁框、戶內過道、戶內樓梯、陽臺、地下室、附層(夾層)2.2M以上的閣(暗)樓(指建筑層高含2.2M以上)等的面積。在計算分戶建筑面積時,如:兩戶共有(即共墻)其所屬面積由兩戶平均的分攤。
35、公共面積──建筑物之主體內,戶門以外可使用的面積,包括層高超過2.2米的單車庫,設備層或技術層,內外樓梯懸挑平內外廊、門廳、電梯及機房、門斗、有柱兩面三刀蓬,突出屋面有護結構的樓梯間、小箱、電梯機房等。
36、公共設施--指物業管理區域內,由業主和使用人公共使用的道路、綠地、停車場、照明路燈、排水管道、化糞池、垃圾箱(房)等設施。
37、入伙日--交房日
38、起價--最低成交價
39、實用率--公攤率
40、實用面積--套內面積
41、層高--下層地板面或上(下)表面到相鄰上層樓板面或下(上)表面的尺寸。
42、開間--指一間房屋內一面墻的定位軸線到另一面墻的定位軸線之間的實際距離。
43、進深--在建筑學中是指一間獨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筑內從前墻的定位軸線到后墻的定位軸線之間的實際長度。
44、凈高=層高-樓層板厚度
計算公式:
1.容積率=總建筑面積÷占地面積
2.綠化率=綠地面積÷占地面積(生態環保達70%以上,一般至40%以上)
4.使用率=非公攤÷(公攤+非公攤)*100%
公攤部分包括:設備間、電梯間、變電間、垃圾屋等
不應納入公攤部分:陽臺的維護部分、地下獨立的閣樓、防空設計的地下室、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面積。
5.建筑密度= 建筑物基底總面積 /建設用地總面積
公用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套內)
6.公攤系數=套內建筑面積之和
(套內建筑面積之和=凈面積+陽臺+外墻體面積+內墻中軸線)
7.公攤率=公用建筑面積/ 總建筑面積

(一)、房地產面積測算基本方法
1、房地產測算的一般規定
(1)房產面積測算的內容
面積測算是指水平面積測算。它分為房屋面積和用地面積測算兩類。其中房屋面積測算包括房屋建筑面積,共有建筑面積、產權面積、使用面積等測算。
(2)房屋的建筑面積
房屋的建筑面積是指房屋外墻(柱)勒腳以上

各層的外圍水平投影面積,包括陽臺、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且具備有上蓋,結構牢固,層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筑。
(3)房屋的使用面積
房屋使用面積是指房屋戶內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間面積,按房屋的內墻面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4)房屋產權面積
房屋產權面積是指產權主依法擁有房屋所有權的房屋建筑面積。房屋產權面積由直轄市、市、縣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確權認定。
(5)房屋共有建筑面積
房屋共有建筑面積是指各產權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積(也稱公攤)。
(6)面積測算的基本要求
各類面積測算必須獨立測算兩次,其比較差應在規定的限差內,取中數作為最后結果。面積以平方米為計量單位,取至0.01m2(即小數點后兩位)。
(2)房屋建筑面積測算的有關規定
(1)計算全部建筑面積的范圍
①永久性結構的單層房屋,按一層計算建筑面積;多層房屋按各層建筑面積的總和計算。
②房屋內的夾層、插層、技術層及其梯間、電梯間等其高度在2.20m以上部位計算建筑面積。
③穿過房屋的通道,房屋內的門廳、大廳,均按一層計算面積。門廳、大廳內的回廊部分,層高在2.20m以上,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④樓梯間、電梯(觀光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均按房屋自然層計算面積。
⑤房屋天面上,屬永久性建筑,層高在2.20m以上的樓梯間、水箱間、電梯機房及斜面結構屋頂高度在2.20m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圍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⑥挑樓、全封閉的陽臺按其外圍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⑦屬永久性結構且有上蓋的室外樓梯,按各層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⑧與房屋相連的有柱走廊,兩房屋間有上蓋和柱的走廊,均按其柱的外圍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⑨房屋間永久性的封閉架空通廊,按外圍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⑩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其相應出入口,層高在2.20m以上的,按其外墻(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層及圍護墻)外圍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⑾有柱或有圍護結構的門廊、門斗,按其柱或圍護結構面外圍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⑿用玻璃幕墻等作為房屋外墻的,按其外圍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⒀屬永久性建筑有柱的車棚、貨棚等按柱的外圍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⒁依坡地建筑的房屋,利用吊腳做架空層,有圍護結構的,按其高度在2.20m以上部位的外圍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⒂有伸縮的房屋,若其與室內相通的,伸縮縫計算建筑面積。
(2)計算一半建筑面積的范圍
①與房屋相連有上蓋無柱的走廊、檐廊,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
②獨立柱、單排柱的門廊、車棚、貨棚等屬永久性建筑的,按其上蓋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
③未封閉的陽臺、挑廊,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
④無頂蓋的室外樓梯按各層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
⑤有頂蓋不封閉的永久性的架空通廊,按外圍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
(3)不計算建筑面積的范圍
①層高小于2.20m以下的夾層、插層、技術層和層高小于2.20m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②突出房屋墻面的構件、配件、裝飾柱、裝飾性的玻璃幕墻、垛、勒腳、臺階、無柱雨篷等。
③房屋之間無上蓋的架空通廊。
④房屋的天面、挑臺、天面上的花園、泳池。
⑤建筑物內的操作平臺、上料平臺及利用建筑物的空間安置箱、罐的平臺。
⑥騎墻、過街樓的底層用作道路街巷通行的部分。
⑦利用引橋、高架路、高架橋、路面作為頂蓋建造的房屋。
⑧活動房屋、臨時房屋、簡易房屋。
⑨獨立煙囪、亭、塔、罐、池、地下人防干、支線。
⑩與房屋室內不相通的房屋間伸縮縫。

3、成套房屋建筑面積的測算
(1)成套房屋的建筑面積
成套房屋的套內建筑面積由套內房屋的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套內陽臺建筑面積三部分組成。
(2)套內房屋使用面積
套內房屋使用面積為套內房屋使用空間的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按以下規定計算:
①套內使用面積為套內臥室、起居室、過廳、過道、廚房、衛生間、貯藏室、壁柜等空間面積的總和。
②套內樓梯按自然層的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
③不包括在結構積內的套內煙囪、通風道、管道井均計入使用面積。
④內墻面裝飾厚度計入使用面積。
(3)套內墻體面積
套內墻體面積是套內使用空間周圍的圍護或承重墻體或其他承重支撐體所占的面積,其中各套之間的分隔墻和套與公共建筑空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圍(包括山墻)等共有墻,均按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入套內墻體面積。套內自有墻體接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套內墻體面積,外墻拆半,內墻全算。
(4)套內陽臺建筑面積
套內陽

臺建筑面積均按陽臺外圍與房屋外墻之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其中封閉的陽臺按水平投影全部計算建筑面積,未封閉的陽臺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計算建筑面積。

4、共有共用面積的處理
(1)共有共用面積的內容
共有共用面積包括共有的房屋建筑面積和共用的房屋用地面積。
(2)共有共用面積的處理原則
①產權各方有合法權屬分割文件或協議的,按文件或協議規定執行。
②無產權分割文件或協議的,可按相關房屋的建筑面積按比例進行分攤。

5、共有建筑面積的分攤
(1)共有建筑面積的內容
共有建筑面積的內容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樓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共有建筑面積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筑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包括山墻)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筑面積。
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樓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以及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能計入共有建筑面積。
(2)共有建筑面積的計算方法
整幢建筑物的建筑面積扣除整幢建筑物各套套內建筑面積之和。并扣除已作為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樓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以及人防工程等建筑面積,即為整幢建筑物的共有建筑面積。
(3)共有建筑面積的分攤方法
①住宅樓共有建筑面積的分攤方法
分攤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分攤系數
分攤系數=共有建筑面積總和÷整幢樓的套內建筑面積之和×100%
②商住樓共有建筑面積的分攤方法
首先根據住宅和商業等的不同使用功能按各自的建筑面積將全幢樓的共有建筑面積分攤成住宅和商業兩部分。即住宅部分分攤得到的全幢樓共有建筑面積和商業部分攤得到的全幢共有建筑面積。然后住宅和商業部分將所分::得的分攤面積再各自進行分攤。
住宅部分:將分攤得到的整幢共有建筑面積,加上住宅部分本身的共有建筑面積,按各套的套內建筑面積分攤計算各套房屋應分攤的分攤面積。
商業部分:將分攤得到的整幢共有建筑面積,加上商業部分本身的共有建筑面積,按各層套內的建筑面積依比例分攤至各層,作為各層共有建筑面積的一部分,加至各層本身的共有建筑面積中,得到各層總的共有建筑面積,然后再根據層內各套房屋的套內建筑面積,按比例分攤至各套,求得各套房屋分攤得到的共有建筑面積。

篇2:物業知識教材:高層建筑防排煙管理

  物業知訓教材:高層建筑防排煙管理

  一、設置防煙、排煙設施的必要性

  現代化的高層民用建筑,可燃的裝修、陳設較多,還有相當多的高層建筑使用了大量的塑料裝修、化纖地毯和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家具。這些可燃物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氣和熱,同量要消耗大量的氧氣。

  據日本、英國對火災中造成人員傷亡的原因統計表明,由于CO中毒窒息死亡或被其它有毒煙氣熏死者,一般占火災總死亡人數的40%~50%,最高達65%以上;而被火燒死的人當中,多數是先中毒窒息暈倒后被燒死的。如日本“千日”百貨大樓火災,死亡的118人中就有93人是被煙熏死的。

  據測定分析,煙氣中含有CO、、CO2、HF、HC1等多種有毒成分,高溫缺氧又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同時,煙氣有遮光作用,使人的能見度下降。這對疏散和救援活動造成很大的障礙。

  為了及時排除有害煙氣,保障高層建筑內人員的安全疏散和有利于消防撲救,在高層建筑中設置防煙、排煙設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層建筑防煙、排煙設施設置的范圍

  凡建筑高度超過24m的新建、擴建和改建的高層民用建筑(不包括單層主體建筑高度超過24m的體育館、會堂、劇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層民用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及其相連的且高度不超過24m的裙房設有防煙樓梯及消防電梯,均應進行防煙、排煙設計。

  需要設置防煙、排煙的部位有:(1)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或兩者合用前室。(2)一類建筑和高度超過32m的二類建筑的下列部位:①長度超過20m的內走道;②面積超過100㎡,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房間;③封閉避難層;④室內中庭。(3)總面積超過200㎡或一個房面積超過100㎡并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地下室房間。

  防火的目的,是防止火災的發生與蔓延,以及有利于撲滅火災;防、排煙的目的,是將火災產生的大量煙氣及時予以排除,以及阻止煙氣向防煙分區以外擴散,以確保建筑物內人員的順利疏散、安全避難和為消防隊員創造有利的撲救條件。因此,防、排煙是進行安全疏散的必要手段。如隨著火勢的猛烈擴大,當火災區域內溫度達到280℃時,人員疏散完畢或疏散無法進行時,排煙設備在其所屬的防火分區內應部分停止運行,以防風助火勢。

  防、排煙的設計理論,就是對煙氣控制的理論。從煙氣控制的理論分析:對于一幢建筑物,當內部某個房間或部位發生火災時,應迅速采取必要的防、排煙措施,對火災區域實行排煙控制,使火災產生的煙氣和熱量能迅速排除,以利于人員的疏散和撲救;對非火災區域的空氣壓力,阻止煙氣的侵入,控制火勢的蔓延。如美國“西雅圖大樓”的防、排煙系統,采用了計算機控制,當收到煙氣或熱感應器發出的信號時,計算機立即命令空調系統進入火警狀態,火災區域的風機立即停止運行,空調系統轉而進入排煙運作;同時,非火災區域的空調系統繼續送風,并停止回風和排風,使非火災區處于正壓狀態,以阻止煙氣侵入。這種防、排煙系統,對減少火災的損失是很有效的。但是,這種系統的控制和運行,需要先進的控制設備及技術管理水平,投資比較高,目前我國的經濟技術條件較難達到。

  從當前我國國情出發,《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設置防煙、排煙設施的范圍作出規定。具體可按以下兩個部分考慮:(1)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封閉避難層按條件設置防煙設施;(2)走廊、房間及室內中庭等按條件設置機械排煙設施或采用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措施。

  三、高層建筑防煙、排煙的設計程序

  進行防、排煙設計時,首先要了解清楚建筑物的防火分區,并且合理劃分防煙分區。防煙分區應在同一防火分區內,其建筑面積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500㎡。然后,再確定合理的防、排煙方式和進一步選擇合理的防、排煙系統,繼而確定送風道、排風道、排煙口、防火閥等位置。

  四、高層建筑自然排煙

  自然排煙,是在自然力作用下,使室內外空氣對流進行排煙。自然力包括火災時可燃物燃燒產生的熱量使室內空氣溫度升高,由于室內外空氣容重的不同產生熱壓;室外空氣流動產生的風壓,隨作用于建筑物位置的不同而變化,在建筑物的迎風面產生正壓,背風面產生負壓。當火災房間處在迎風面時,由于排煙口受到風壓作用,煙氣很難排出,甚至把煙氣吹進走廊和其它房間,引起煙氣在建筑物內擴散;當火災房間處于背風面時,煙氣才能較順利地排至室外。這種排煙方式經濟、簡單、易操作,不需使用動力及專用設備。

  自然排煙的方式可分為:(1)利用可開啟的外窗進行自然排煙,如4-8-18所示。(2)利用室外陽臺或凹廊進行自然排煙。

  需要說明的是,對于無窗房間、內走道和前室,設置專用排煙豎井、排煙口的自然排煙方式已被取消。其原煙在于,原參照日本建筑基本法的排煙豎井的截面規定要占有較大的建筑面積,很不經濟,一般情況下很難被設計人員所接受。我國一些新建的高層民用建筑中采用專用自然排煙方式,其豎井截面及排煙口截面積與日本規定相比小得很多,但目前又尚無法肯定國內采用的豎井和排煙口的截面能否有良好的排煙效果。為了保證安全和擴大建筑的利用面積,從《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已取消了設置專用豎井的自然排煙方式。

  (一)自然排煙存在的問題

  自然排煙方式結構簡單、經濟,不使用動力及專用設備,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當采用自然排煙方式時,應結合建筑物特性進行充分的研究。自然排煙存在下列問題:

  1.對建筑設計的制約

  由于自然排煙的煙氣是通過靠外墻上可開啟的外窗直接排至室外,所以需要排煙的房間必須面對室外,而且進深不能太大,按自然排煙設計條件還需要有一定的開窗面積。這樣,即使有明確要求作分隔的房間,也必須設置外窗,所以對隔音、防塵等帶來困難。

  2.具有火勢蔓延至上層的危險性

  利用外部開口進行排煙時,若火災房間的溫度很高,煙氣中又含有多量未燃燒的氣體,則煙氣排出后就會形成火焰,這將會引起火勢向上蔓延。

  3.影響自然排煙的因素多

  由于自然排煙的效果是靠煙氣的浮力作用的,假使由于某種原因使煙氣冷卻而失掉浮力,則煙氣就失去排出的能力。此外,當室外風力很強,而排煙窗處在迎風面時,則會引起煙氣倒灌,反而使煙氣蔓延。不僅如此,對于高層建筑中由于室內外溫差引起的熱壓作用,經常使其存在著上下層之間的壓力差,從理論上講,一般中和面大致在建筑高度的1/2附近,如果在中和面以下的外墻上開口,當冬季發生火災時,不僅不能從開口部向外排煙,相反還會從開口處吸入室外空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防煙分區沒有妥善安排,則會通過樓梯井、電梯井助長煙氣的傳播。同樣,在夏季時建筑物內產生的下降氣流,將會招致煙氣向下層傳播。

  綜上所述,在自然排煙方式中,排煙效果的許多不穩定因素,對自然排煙設計范圍要有一定的限制。下列條件下的建筑物各部位,不應采取自然排煙措施:

  (1)建筑高度超過50m的一類公共建筑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及兩者合用的前室,不宜采用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措施。當建筑物高度超過100m時,這些部位不應采用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措施。

  (2)凈空高度超過12m的室內中廳。

  (3)長度超過60m的內走道。

  (二)自然排煙設計條件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采用自然排煙方式的部位,應滿足下列條件:

  (1)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兩者合用的前室,利用可開啟外窗進行自然排煙時,這些部位可開啟外窗的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防煙樓梯間每五層內平均有可開啟外窗面積不小于2㎡。

 ?、诜罒煒翘蓍g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有可開啟外窗面積不小于2㎡,合用前室不小于3㎡。

  (2)當防煙樓梯間前室和合用前室利用陽臺、凹廊或有兩個不同朝向的可開啟外窗時,且開窗面積前室不少于2㎡,合用前室不小于3㎡,該樓梯間可不再設防煙、排煙措施。

  (3)需要排煙的房間、內走道,有可開啟外窗面積不小于該房間、走道地面積的2%。

  (4)室內中庭有可開啟的天窗或高側窗,且面積不小于地面積的5%。

  (三)自然排煙設計

  自然排煙設計是與建筑專業共同研究的設計問題。根據自然排煙設計條件,需要對排煙部位的有效可開啟的外窗面積,進行校核計算。為了使煙氣能順利排出,自然排煙的設計還應考慮以下幾點:

  (1)可開啟的天窗,應盡量設置在上方,并有能方便開啟的裝置。

  (2)為了減少室外風壓對自然排煙的影響,排煙口部位宜盡量設置與建筑物型體一致的擋風措施,如圖4-8-21所示。

  (3)內走道與房間的排煙窗,應盡量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并且不同朝向。

  五、高層建筑機械加壓送風防煙

  設置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的目的,是為了在建筑物發生火災時提供不受煙氣干擾的疏散路線和避難場所。因此,加壓部位必須使關閉的門對著火樓層保持一定的壓力差,同時應保證在打開加壓部位的門時,在門洞斷面處有足夠大的氣流速度,能有效地阻止煙氣的入侵,保證人員安全疏散與避難。

  (一)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的組成

  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由下列三部分組成:

  1.對加壓空間的送風

  通常是依靠通風機通過風道分配給加壓空間中必要的地方。這種空氣必須吸自室外,并不應受到煙氣的污染。加壓空氣不需要作過濾、消聲或加熱等任何處理。

  2.加壓空間的漏風

  任何建筑物空間的圍護物,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不嚴密的漏風途徑,如門縫、窗縫等。因此,加壓空間和相鄰空間之間的壓力差,必然會造成從高壓側到低壓側的滲漏。加壓空間與相鄰空間之間的嚴密程度,將決定滲漏風量的大小。

  3.非加壓部分的排泄

  空氣由加壓空間滲入相鄰的非加壓部分,必須使空氣與煙氣順利地流至建筑物外。如果沒有設置必要的排泄途徑,則加壓空間和相鄰部分之間,將難以維持正常的壓力差。一般由機械排煙系統或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系統相配合。

  (二)機械加壓送風防煙部位的確定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高層民用建筑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兩者合用前室,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或設有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措施?!钡罒煒翘蓍g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兩者合用前室之間,各自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與采用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兩種防、排煙方式是不同的,兩種方式絕不能共用。

  1.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

  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如圖4-8-22所示。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樓梯間及其前室,采用可開啟外窗自然排煙。

  2.樓梯間的前室

  當樓梯間設有可開啟的排煙窗能自然排煙,而其前室不靠外墻時,可對樓梯間的前室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

  3.消防電梯前室

  當消防電梯前室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時,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

  4.合用前室

  合用前室受樓梯井和消防電梯井煙囪效應的影響,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當樓梯間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時,考慮到樓梯間與合用前室之間的壓差保持及風量分配,合用前室應設置獨立的機械加壓系統;當與樓梯間共用一個系統時,應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風管上設置壓差自動控制裝置。

  5.封閉式避難層

  封閉式避難層應設置獨立的機械加壓送風系統。

  由引可見,對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由于各部位采用機械加壓送風與可開啟外窗自然排煙這兩種方式的組合不同,需要根據不同的組合情況,確定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設施的部位。

  (三)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的設計

  1.正壓值

  正壓值是機械加壓送風系統設計中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對加壓送風量的計算、風機余壓的選擇等,均起著關鍵的作用。

  正壓值的確定,是為了保證與加壓部位相通的門在關閉的情況下,在熱壓、風壓、浮力、膨脹力等因素聯合作用下,足以阻止著火層的煙氣進入加壓部位;同時,正壓值又不致過高,造成人們推不開通向疏散通道門。為了促使加壓空氣的流動,提高疏散入口處空氣對煙氣的排斥作用,要求樓梯間的正壓值略高于前室,取50Pa;前室的正壓值略高于走廊,取25Pa。

  2.加壓送風量

  高層建筑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電梯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量應由計算確定,或按表4-8-5至表4-8-6的規定確定。當計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時,應按兩者中的較大值確定。

  3.送風口

  防煙樓梯間的加壓送風口,宜每隔二至三層設一個;前室的加壓送風口,應每層設一個。機械加壓送風口的風速不宜大于7m/s。

  4.機械加壓送風機

  機械加壓送風機可采用軸流風機或中、低壓離心風機,風機位置應根據供電條件、風量分配均衡、新風入口不受火煙威脅等因素確定。

  六、高層建筑機械排煙

  機械排煙,就是使用排風機進行強制排煙。它由擋煙壁(活動式或固定式擋煙壁)、排煙口(或帶有排煙閥的排煙口)、防火排煙閥門、排煙道、排煙風機和排煙出口組成。

  據有關資料介紹,一個設計優良的機械排煙系統在火災時能排出80%的熱量,使火災溫度大大降低,從而對人員安全疏散和撲救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確保機械排煙系統在火災時能有效地發揮作用,設計時應對機械排煙部位的確定、防煙分區的劃分、排煙口的位置、風道的設計等,進行認真地考慮與分析。

  (一)機械排煙設置部位的確定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對一類建筑和高層超過32m的二類建筑的下列走道和房間設置機械排煙設施:

  (1)長度超過20m,且無直接天然采光或設固定窗的內走道。

  (2)雖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風,但長度超過60m的內走道

  (3)面積超過100㎡及高度在12m以下,并且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室內中庭。

  (4)地下室各房間總面積超過200㎡或一個房間面積超過100㎡,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房間。但設有窗井等采用可開窗自然排煙措施的房間除外。

  (二)機械排煙方式與防煙分區的劃分

  1.機械排煙方式

  機械排煙可分為局部排煙和集中排煙兩種方式。局部排煙方式,是在每個需要排煙的部位,設置獨立的排煙風機,直接進行排煙;集中排煙方式,是將建筑物劃分為若干個區,在每個區內設置排煙風機,通過排煙風道排煙。

  局部排煙方式投資大,而且排煙風機分散,維修管理麻煩,所以很少采用。采用時,一般與通風換氣要求相結合,即平時可兼作通風排氣使用。

  2.防煙分區的劃分

  劃分防煙分區的目的,是防止煙氣的擴散。防煙分區的劃分,主要是采用擋煙垂壁、擋煙梁或者擋煙隔墻等措施來實現,以滿足人員安全疏散和消防撲救的需要,避免造成不應有的傷亡事故。劃分防煙分區應注意以下幾點:

  (1)凡需要設置排煙設施的走道、房間(不包括凈空高度超過6m的房間)、應采用擋煙垂壁、隔墻或從頂棚下突出不小于50cm的梁劃分防煙分區。

  (2)每個防煙分區的面積不宜超過500㎡,且防煙分區不應跨越防火分區。

  (3)防煙分區面積的計算。

 ?、僮叩腊匆幎ㄐ枰O排煙設施,而房間(包括地下室)不設,且房間與走道相通的門為防火門時,可只按走道面積劃分防煙分區;如房間與走道相通的門不是防火門時,防煙分區面積的劃分包括房間的面積。

 ?、诜块g(包括地下室)按規定設排煙設施而走道不設,并且房間與走道相通的門是防火門時,可只按房間的面積劃分防煙分區;如房間與走道相通的門不是防火門,則防煙分區面積的劃分應包括走道的面積。

 ?、圩叩篮头块g(包括地下室)按規定均設排煙設施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分設或合設排煙設施,按分設或合設排煙設施的情況劃分防煙分區。

  (4)當建筑面積較大時,可將每個防煙分區劃分成幾個排煙系統,并將豎風道分散布置在相應防煙分區之內,以便盡量縮短水平風道。這樣,不僅排煙效果好,而且經濟。

  3.擋煙壁

  設置排煙的房間、走道和地下室,應用隔墻和從頂棚下突出不小于50m(地下室不小于80cm的擋煙垂壁、梁劃分防煙分區。

  擋煙垂壁起阻擋煙氣的作用,同時可以增強防煙分區排煙口的吸煙效果。擋煙垂壁應用非燃材料制作,如鋼板、夾絲玻璃、鋼化玻璃等。擋煙垂壁可采用固定或活動式的,當建筑物凈空較高時,可采用固定式的,將擋煙垂壁長期固定在頂棚上,如圖4-8-23(a)所示;當建筑物凈空較低時,宜采用活動式的擋煙垂壁。

  活動擋煙垂壁應由感煙控測器控制,或與排煙口聯動,或受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但同時應能就地手動控制?;顒訐鯚煷贡诼湎聲r,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應大于1.8m。從擋煙效果看,擋煙隔墻比擋煙垂壁的效果要好些。因此,要求在成為安全區域的場所,宜采用擋煙隔墻,如圖4-8-24所示。

  有條件的建筑物,可利用鋼筋混凝土梁或鋼梁作擋煙梁進行擋煙。

  當頂棚為非燃燒材料或難燃材料時,則擋煙垂壁或擋煙隔墻只緊貼頂棚平面即可,不必完全隔斷,如圖4-8-26所示;當頂棚為可燃材料時,則擋煙垂壁或擋煙隔墻要穿過頂棚平面,并緊貼非燃燒體樓板或頂板。

  (三)機械排煙量的計算

  1.機械排煙系統的設計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排煙量的計算按如下要求進行:

  (1)當排煙風機擔負一個防煙分區時(包括不劃分防煙分區的大空間房間),應按該防煙分區面積每1㎡不小于60m3/h計算;當擔負兩個或兩個以上防煙分區時,應按最大防煙分區面積每1㎡不小于120m3/h計算。一個排煙系統可以擔負幾個防煙分區,其最大排煙量為60000m3/h;最小排煙量為720**/h。

  (2)室內中庭的排煙量以其體積大小,按4~6次換氣計算。當室內中庭體積大于17000m3時,其排煙量按其體積的4次換氣計算;當室內中庭體積小于17000m3時,其排煙量按其體積的6次換氣計算。但必須注意,按規定計算出來的總風量,不應小于相鄰檔次按其最大體積計算出來的總風量。

  (3)帶裙房的高層建筑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當裙房以上部分能采用可開啟外窗自然排煙措施時,其裙房以內部分如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應設置局部機械排煙設施,其排煙量按每1m3不小于60m3/h計算。

  選擇排煙風機,應附加漏風系數,一般采用10%~30%。排煙系統的管道,應按系統最不利的條件考慮,也就是按最遠兩個排煙口同時開啟的條件計算。

  2.排煙系統的布置

  (1)走道與房間的排煙系統宜分開設置,走道的排煙系統宜豎向布置,房間的排煙系統宜按防煙分區布置。

  (2)排煙氣流應與機械加壓送風的氣流合理組織,并盡量考慮與疏散人流方向相反。

  (3)機械排煙系統與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宜分開獨立設置。當有條件利用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進行排煙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如設有在火災時能將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自動切換為排煙系統的裝置。

  (4)為防止風機超負荷運轉,排煙系統豎直方向可分成數個系統,但是不能采用將上層煙氣引向下層風道的布置方式。

  (5)每個排煙系統設有排煙口的數量不宜超過30個。

  (6)獨立設置的機械排煙系統可兼作平時通風排氣使用。

  (7)需要排煙的地下室房間,應同時設有進風系統(機械進風或自然進風),進風量不宜小于排煙量的50%,并應組織合理的氣流使煙氣順利排出。

  (8)凈空高度超過12m的室內中廳,豎向的排煙口應按2至3層設一排煙口或者分段設置。

  3.排煙口

  (1)當用隔墻或擋煙垂壁劃分防煙分區時,每個防煙分區應分別設置排煙口。

  (2)排煙口應盡量設在防煙分區的中心部位,排煙口至該防煙分區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超過30m。(3)排煙口必須設置在距頂棚800mm以內的高度上。對于頂棚高度超過3m的建筑物,排煙口可設在距地面2.1m的高度上,或者設置在地面與頂棚之間1/2以上高度的墻面上。

  (4)為防止頂部排煙口處的煙氣外溢,可在排煙口一側的上部裝設防煙幕墻。

  (5)排煙口的尺寸,可根據煙氣通過排煙口有效斷面時的速度不小于10m/s進行計算。排煙速度越高,排出氣體中空氣所占的比率越大,因此排煙口的最小面積一般不應小于0.04㎡。

  (6)同一分區內設置數個排煙口時,要求做到所有排煙口能同時開啟,排煙量應等于各排煙口排煙量的總和。

  (7)排煙口均設有手動開啟裝置,或與感煙器連鎖的自動開啟裝置,或消防控制中心遠距離控制的開啟裝置等。除開啟裝置將其打開外,平時需要一直保持閉鎖狀態。

  手動開啟裝置宜設在墻面上,距地板面0.8~1.5m處,或從頂棚下垂時,距地面宜為1.8m處。

  4.排煙風道

  (1)排煙風道不應穿越防火分區。豎直穿越各層的豎風道應用耐火材料制成,并宜設在管道井內或用混凝土風道。

  (2)排煙風道因排出火災時煙氣溫度較高,除應采用金屬板、混凝土等非金屬非燃燒材料制作外,還應安裝牢固,排煙時溫度升高不變形、不脫落,并應具有良好的氣密性。

  (3)排煙道構造和施工要求:

 ?、倩炷疗鰤K等非金屬材料排煙道,灰縫必須飽滿,防止漏煙。通過悶頂的部分,必須勾縫或抹水泥砂漿。

 ?、谂艧燂L道外表面與木質等可燃構件的距離不應小于15cm,或在排煙道外表面包有厚度不小于10cm的保溫材料進行隔熱。

  ③排煙道穿過擋煙墻時,風道與擋煙隔墻之間的空隙,應用水泥砂漿等非燃材料嚴密填塞。

 ?、芘艧燂L道與排煙風機的連接,宜采用法蘭連接,或采用非燃的軟性連接。

  ⑤需隔熱的金屬排煙道,必須采用非燃保溫材料,如礦棉、玻璃棉、巖棉、硅酸鋁等材料。

  (4)煙氣排出口:

  ①煙氣排出口的材料,可采用1.5mm厚鋼板或用具有同等耐火性能的材料制作。

 ?、跓煔馀懦隹诘脑O置,應根據建筑物所處的條件(風向、風速、周圍建筑物以及道路等情況)考慮確定,既不能將排出的煙氣直接吹在其它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建筑物上,也不能防礙人員避難和滅火活動的進行,更不能讓排出的煙氣再被通風或空調設備等吸入。此外,必須避開有燃燒危險的部位。

 ?、郛敓煔馀懦隹谠O在室外時,應防止雨水、蟲鳥等侵入,并要求在排煙時堅固而不脫落。

篇3:物業知識教材:高層建筑通風與排煙系統管理

  物業知識教材:高層建筑通風與排煙系統管理

  第一節 通風方式及選擇

  一、通風的概念和方式

  (一)通風的概念

  通風是改善室內空氣環境的一種重要手段。

  把建筑物室內污濁的空氣直接或凈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鮮的空氣補充進來,從而保持室內的空氣環境符合衛生標準的需要。這一過程,就叫“通風”。

  由此可見,通風包括從室內排除污濁的空氣和向室內補充新鮮的空氣兩個方面。其中,前者稱為“排風”,后者稱為“送風”或“進風”。為實現排風或送風而采用的一系列設備、裝置的總體,稱為“通風系統”。

  (二)通風方式

  根據空氣流動的動力不同,通風方式可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所謂自然通風,就是依靠室內外空氣所產生的熱壓和風壓作用而進行的通風;所謂機械通風,就是依靠風機作用而進行的通風。

  二、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是借助于室內外空氣自然的壓力--風壓和熱壓作用促使空氣流動的。

  風壓作用下的自然通風,是利用室外空氣流動(風力)的一種作用壓力造成的室內外空氣交換。在它的作用下,室外空氣通過建筑物迎風面上的門、窗、孔口進入室內,室內空氣則通過背風面上的門、窗、孔口排出,如圖4-8-1所示。

  熱壓作用下的自然通風,是利用室內外空氣溫度的不同而形成的容重壓力差造成的室內外空氣交換。當室內空氣的溫度高于室外時,室外空氣的容重較大,便從房屋下部的門、窗、孔口進入室內,室內空氣則從上部的窗口排出。

  管道式自然通風,是依靠熱壓通過管道輸送空氣的另一種有組織的自然通風方式。集中采暖地區的民用和公共建筑,常用這種方式作為寒冷季節里的自然排風措施,或做成熱風采暖系統,如圖4-8-3所示。同時,利用風壓和熱壓,以及無風時只利用熱壓進行全面換氣,是對高溫車間防暑降溫的一種最經濟有效的通風措施,如圖4-8-4所示。

  自然通風不消耗電能,比較經濟,使用管理也比較簡單,而且往往可以獲得巨大的換氣量,因此應優先采用這一種通風方式。

  三、機械通風

  機械通風是依靠風機所產生的壓力而強制空氣流動的。根據通風系統的作用范圍不同,機械通風可劃分為局部通風和全面通風兩種。

  (一)局部通風

  局部通風系統的作用范圍,僅限于個別地點或局部區域,它包括了局部送風系統和局部排風系統兩種。

  局部排風系統,是指在局部工作地點將污濁空氣就地排除,以防止其擴散的排風系統。它由局部排風罩、排風管道、空氣凈化裝置、排風機、排風帽等部分組成,如圖4-8-5所示。

  局部送風系統,是指向局部地點送入新鮮空氣或經過處理的空氣,以改善該局部區域的空氣環境的系統。它又分為系統式和分散式兩種。系統式局部送風系統,可以對送出的空氣進行加熱或冷卻處理,如圖4-8-6所示;分散式局部送風,一般采用循環的軸流風扇或噴霧風扇。

  (二)全面通風

  全面通風系統是對整個房間進行通風換氣,用新鮮空氣把整個房間的有害物濃度沖淡到最高允許濃度以下,或改變房間內的溫度、濕度。全面通風所需的風量大大超過局部通風,相應的設備也較龐大。

  全面通風分為全面送風、全面排風和進風與排風都有的聯合通風三大類。

  全面機械進風系統由進風百葉窗、過濾器、空氣加熱器(冷卻器)、通風機、送風管道和送風口等組成,通常把進風過濾器、加熱設備或冷卻設備與通風機集中設于一個專用的房間內,稱為“通風室”。這種系統適用于有害物發生源比較分散,并且需要保護的面積比較大的建筑物。

  全面機械排風系統由排風口、排風管道、空氣凈化設備、風機等組成,適用于污染源比較分散的場合,如圖4-8-8所示。

  聯合通風,是指機械通風和自然通風相結合的通風方式。

  四、通風方式的選擇

  散發熱、蒸汽或有害物質的建筑物,宜采用局部排風。當局部排風達不到衛生要求時,應輔以全面排風或采用全面排風。設計局部排風或全面排風時,宜采用自然通風。當自然通風達不到衛生或生產要求時,應采用機械通風或自然與機械的聯合通風。

  民用建筑的廚房、廁所、盥洗室和浴室等,宜設置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進行局部排風或全面換氣。普通民用建筑的居住、辦公用房等,宜采用自然通風;當其位于嚴寒地區或寒冷地區時,尚應設置可開啟的氣窗進行定期換氣。

  設置機械通風的民用建筑和生產廠房以及輔助建筑中要求清潔的房間,當其周圍空氣環境較差時,室內應保持正壓;當室內的有害氣體和粉塵有可能污染相鄰房間時,室內應保持負壓。設置集中采暖且有排風的建筑物,應考慮自然補風(包括利用相鄰房間的清潔空氣)的可能性。當自然補風達不到室內衛生條件、生產要求或技術經濟不合理時,宜設置機械送風系統。

  可能突然散發大量有害氣體或有爆炸危險氣體的生產廠房,應設置事故排風裝置。

  第一節 通風方式及選擇

  一、通風的概念和方式

  (一)通風的概念

  通風是改善室內空氣環境的一種重要手段。

  把建筑物室內污濁的空氣直接或凈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鮮的空氣補充進來,從而保持室內的空氣環境符合衛生標準的需要。這一過程,就叫“通風”。

  由此可見,通風包括從室內排除污濁的空氣和向室內補充新鮮的空氣兩個方面。其中,前者稱為“排風”,后者稱為“送風”或“進風”。為實現排風或送風而采用的一系列設備、裝置的總體,稱為“通風系統”。

  (二)通風方式

  根據空氣流動的動力不同,通風方式可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所謂自然通風,就是依靠室內外空氣所產生的熱壓和風壓作用而進行的通風;所謂機械通風,就是依靠風機作用而進行的通風。

  二、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是借助于室內外空氣自然的壓力--風壓和熱壓作用促使空氣流動的。

  風壓作用下的自然通風,是利用室外空氣流動(風力)的一種作用壓力造成的室內外空氣交換。在它的作用下,室外空氣通過建筑物迎風面上的門、窗、孔口進入室內,室內空氣則通過背風面上的門、窗、孔口排出,如圖4-8-1所示。

  熱壓作用下的自然通風,是利用室內外空氣溫度的不同而形成的容重壓力差造成的室內外空氣交換。當室內空氣的溫度高于室外時,室外空氣的容重較大,便從房屋下部的門、窗、孔口進入室內,室內空氣則從上部的窗口排出。

  管道式自然通風,是依靠熱壓通過管道輸送空氣的另一種有組織的自然通風方式。集中采暖地區的民用和公共建筑,常用這種方式作為寒冷季節里的自然排風措施,或做成熱風采暖系統,如圖4-8-3所示。同時,利用風壓和熱壓,以及無風時只利用熱壓進行全面換氣,是對高溫車間防暑降溫的一種最經濟有效的通風措施,如圖4-8-4所示。

  自然通風不消耗電能,比較經濟,使用管理也比較簡單,而且往往可以獲得巨大的換氣量,因此應優先采用這一種通風方式。

  三、機械通風

  機械通風是依靠風機所產生的壓力而強制空氣流動的。根據通風系統的作用范圍不同,機械通風可劃分為局部通風和全面通風兩種。

  (一)局部通風

  局部通風系統的作用范圍,僅限于個別地點或局部區域,它包括了局部送風系統和局部排風系統兩種。

  局部排風系統,是指在局部工作地點將污濁空氣就地排除,以防止其擴散的排風系統。它由局部排風罩、排風管道、空氣凈化裝置、排風機、排風帽等部分組成,如圖4-8-5所示。

  局部送風系統,是指向局部地點送入新鮮空氣或經過處理的空氣,以改善該局部區域的空氣環境的系統。它又分為系統式和分散式兩種。系統式局部送風系統,可以對送出的空氣進行加熱或冷卻處理,如圖4-8-6所示;分散式局部送風,一般采用循環的軸流風扇或噴霧風扇。

  (二)全面通風

  全面通風系統是對整個房間進行通風換氣,用新鮮空氣把整個房間的有害物濃度沖淡到最高允許濃度以下,或改變房間內的溫度、濕度。全面通風所需的風量大大超過局部通風,相應的設備也較龐大。

  全面通風分為全面送風、全面排風和進風與排風都有的聯合通風三大類。

  全面機械進風系統由進風百葉窗、過濾器、空氣加熱器(冷卻器)、通風機、送風管道和送風口等組成,如圖4-8-7所示。通常把進風過濾器、加熱設備或冷卻設備與通風機集中設于一個專用的房間內,稱為“通風室”。這種系統適用于有害物發生源比較分散,并且需要保護的面積比較大的建筑物。

  全面機械排風系統由排風口、排風管道、空氣凈化設備、風機等組成,適用于污染源比較分散的場合,如圖4-8-8所示。

  聯合通風,是指機械通風和自然通風相結合的通風方式。

  四、通風方式的選擇

  散發熱、蒸汽或有害物質的建筑物,宜采用局部排風。當局部排風達不到衛生要求時,應輔以全面排風或采用全面排風。設計局部排風或全面排風時,宜采用自然通風。當自然通風達不到衛生或生產要求時,應采用機械通風或自然與機械的聯合通風。

  民用建筑的廚房、廁所、盥洗室和浴室等,宜設置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進行局部排風或全面換氣。普通民用建筑的居住、辦公用房等,宜采用自然通風;當其位于嚴寒地區或寒冷地區時,尚應設置可開啟的氣窗進行定期換氣。

  設置機械通風的民用建筑和生產廠房以及輔助建筑中要求清潔的房間,當其周圍空氣環境較差時,室內應保持正壓;當室內的有害氣體和粉塵有可能污染相鄰房間時,室內應保持負壓。設置集中采暖且有排風的建筑物,應考慮自然補風(包括利用相鄰房間的清潔空氣)的可能性。當自然補風達不到室內衛生條件、生產要求或技術經濟不合理時,宜設置機械送風系統。

  可能突然散發大量有害氣體或有爆炸危險氣體的生產廠房,應設置事故排風裝置。

  第二節 主要設備及構件

  一、室內送、排風口

  室內送風口是送風系統中的風道末端裝置,由送風道輸送來的空氣,通過送風口以適當的速度分配到各個指定的送風地點。

  構造最簡單的兩種送風口,孔口直接開設在風管上,用于側向或下向送風。其中,圖(a)為風管測送風口,除風口本身外,沒有任何調節裝置;圖(b)為插板式風口,設有插板,這種風口雖可調節送風量,但不能控制氣流的方向。

  常用的一種性能較好的百葉式風口,可以在風管上、風管末端或墻上安裝。其中,雙層百葉式風口不但可以調節出口氣流速度,而且可以調節氣流的角度。

  室內排風口是全面排風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室內被污染的空氣經由排風口進入排風管道。排風口的種類較少,通常做成百葉式。此外,圖4-8-9所示的送風口,也可以用于排風系統,當作排風口使用。

  室內送、排風口的布置情況,是決定通風氣流方向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氣方向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全面通風的效果。

  在組織通風氣流時,應將新鮮空氣直接送到工作地點或潔凈區域,而排風口則要根據有害物的分布規律設在室內濃度最大的地方。具體做法如下:

  (1)排除余熱和余濕時,采取下送上排的氣流組織方式。即將新鮮空氣送到車間下部的工作地帶,吸收余熱和余濕后流向車間上部,由設在上部的排風口排出。

  (2)利用全面通風排除有害氣體時,排風口的位置應根據下列不同的情況來確定:發散的氣體比空氣輕時,應從上部排出;發散的氣體比空氣重時,宜從上部和下部同時排出,但氣體的溫度較高或受車間散熱影響而產生上升氣流時,宜從上部排出;當揮發性物質蒸發后使周圍空氣冷卻下降,或經常有揮發性物質灑落地面時,應從上部和下部同時排出。

  至于送風,則不論上述哪一種情況,都應一律送至作業地帶。

  (3)對于用局部排風排除粉塵和有害氣體而又沒有大量余熱的車間,用以補償局部排風的機械送風系統,宜將新鮮空氣送至上部地帶。

  二、風道(風管)

  (一)風道材料和風道截面積的確定

  制作風道的材料很多,工業通風系統常使用薄鋼板制作風道,截面呈圓形或矩形,根據用途(一般通風系統、除塵系統)及截面尺寸(D=100~200mm)的不同,鋼板厚度為0.5~3mm。輸送腐蝕性氣體的通風系統,如采用涂刷防腐油漆的鋼板風道仍不能滿足要求時,可用硬聚氯乙烯塑料板制作,截面也可做成圓形或矩形,厚度為2~8mm。埋在地下的風道,通常用混凝土做底,兩邊砌磚,內表面抹光,上面再用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板做頂,如地下水位較高,尚需做防水層。

  在民用和公共建筑中,為節省鋼材和便于裝飾,除鋼板風道外,也常使用矩形截面的磚砌風道、礦渣石膏板或礦渣混凝土板風道,以及圓形或矩形截面的預制石棉水泥風道等。另外,由于近年來玻璃鋼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得到了改善,玻璃鋼風管的使用也日趨廣泛。

  顯然,在確定風道的截面積時,必須事先擬定其中的流速值。對于機械通風系統,如果流速取得較大,固然可以減小風道截面積,從而降低通風系統的造價和減少風道占用的空間,但卻增大了空氣流動的阻力,增加風機消耗的電能,并且氣流流動的噪聲也隨之增大。如果流速取得偏低,則與上述情況相反,將增加系統的造價和降低運行費用。因此,對流速的選定,應該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其原則是使通風系統的初投資和運行費用的總和最經濟,同時也要兼顧噪聲和布置方面的一些因素。

  除塵系統中的空氣流速,應根據避免粉塵沉積,以及盡可能減少流動阻力和對系統磨損的原則來確定。根據粉塵的不同,一般在12~23m/s范圍內。

  順便指出,無論在工業通風或空氣調節系統中,風道的截面積一般都比較大,這和供暖以及室內給排水工程的情況不大相同。為了實現通風空調工程風管的工廠化施工,即施工企業在預制加工廠按統一規格制作出大量的風管和配件,供現場安裝時選用。用鋼板或塑料板制作的風管,應按統一規格標準確定風管的斷面尺寸。目前,通風管道和配件的統一規格標準,有圓形風管統一規格(見表4-8-2)、矩形風管統一規格(見表4-8-3)、圓形風管法蘭統一規格、矩形風管法蘭統一規格等。通風、空調系統應采用基本系列,除塵系統可采用基本系列或輔助系列,但應首先采用基本系列。矩形風管長邊與短邊之比,一般應不大于4:1。

  (二)風道的布置

  在居住和公共建筑中,垂直的磚風道最好砌筑在墻內,但為避免結露和影響自然通風的作用壓力,一般不允許設在外墻中而應設在間壁墻里。相鄰兩個排風或進風豎風道的間距不能小于1/2磚,排風與進風豎風道的間距應不小于1磚。

  各樓層內性質相同的一些房間的豎向排風道,可以在頂部(閣樓里或最上層的走廊及房間頂棚下)匯合在一起。對于高層建筑,尚需符合防火規范的規定。

  工業通風系統在地面以上的風道,通常采用明裝,風道用支架支承,沿墻壁及柱子敷設,或者用吊架吊在樓板或桁架下面(風道距墻較遠時)。布置時,應力求縮短風道的長度,但應以不影響生產過程和各種工藝設備不相沖突為前提。此外,對于大型風道,還應盡量避免影響采光。

  敷設在地下的風道,應避免與工藝設備及建筑物的基礎相沖突,并應與其它各種地下管道和電纜的敷設相配合。此外,尚需設置必要的檢查口。

  (三)風管保溫

  為了減少空氣在風管輸送過程中的冷、熱量損失,以及防止低溫的風管表面在溫度較高的非空調房間內或空間結露,空調工程的風管都要保溫。

  目前,保溫材料使用的種類很多。如軟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超細玻璃棉、聚氨酯泡沫塑料和石板等。

  對于敷設在非空調房間或空間的風道,一般保溫層厚度取30mm,風道表面刷瀝青后與軟木(或石板)相粘貼(聚苯乙烯板材也可采用膠合劑粘結),聚氨酯泡沫塑料和超細玻璃棉等柔性材料可直接包扎。保溫材料外面一般常以玻璃布或塑料薄膜包扎,或覆以復合鋁箔作防潮隔氣層。

  三、室外進、排風裝置

  機械送風系統和管道式自然送風系統的室外進風裝置,應設在室外空氣比較潔凈的地點,在水平和豎直方向上都要盡量遠離和避開污染源。

  進風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進風口處應設置用木板、薄鋼板或鋁合金制作的百葉窗。

  是進風裝置的兩種構造形式。其中,圖(a)是貼附于建筑物的外墻外;圖(b)是做成離開建筑物而獨立的構筑物。

  如果在屋頂上部吸入室外空氣,進風口應高出屋面0.5m以上,以免吸入屋面上的灰塵或冬季被積雪堵塞。

  機械送風系統的進風室常設在地下室或底層,在工業廠房里為減少占地面積也可設在平臺上。圖4-8-12和圖4-8-13分別為布置在地下室和平臺上的進風室示意圖。

  管道式自然排風系統通過屋頂向室外排風。排風裝置的構造形式與進風裝置相同,如圖4-8-14(a)所示。排風口應高出屋面0.5m以上,若附近設有進風裝置,則應比進風口至少高出2m。

  機械排風系統一般也從屋頂排風,以減輕對附近環境的污染。為保證排風效果,往往在排風口上加設一個風帽,如圖4-8-14(b)所示。當從屋頂排風不便時,也可從墻上排出,如圖4-8-15所示。

  四、風機

  在民用建筑中,下列部位如采用自然通風達不到安全衛生及生產要求時,應采用機械通風或自然與機械的聯合通風:(1)沒有設空調系統的地下室房間;(2)廚房、衛生間、盥洗室及浴室等;(3)散發余熱、余濕、粉塵、抽煙、有毒氣體、腐蝕性氣體及易燃易爆氣體等有害物的房間。

  為實現上述的通風過程,必須由風機提供通風的動力。在通風和空調工程中,常用的風機有離心式和軸流式兩種類型。以下介紹幾種常用風機的使用和安裝。

  (一)衛生間通風器

  衛生間應盡量采用自然通風方式。但對于內廁所又無法設集中排風者,則一般用軸流式通風機或交流式排氣扇,安裝在外墻上或管道上進行排風,也可以用斜流式管道風機進行排風。對于多層和高層建筑,衛生間豎向布置集中、整齊,一般設專門的排風豎井,在每個衛生間的吊頂上安裝一臺自帶止回裝置的衛生間通風器,用短管與豎井相連接,再在豎井頂部的屋面上設集中排風機。衛生間的門上開一個小百葉窗,靠負壓補充新風。通風器的安裝,如圖4-8-15所示。

  (二)離心式通風機

  離心式通風機作為送風和排風的主要設備,常安裝在室內地面上、平臺上,也可以安裝在屋面上,但一般下面都有減振基座和減振器組成的減振體系。減振體系放在土建做好的凸臺上即可,不需特殊固定。如果放在屋面上,要注意做好凸臺與屋面接縫處的防雨措施。風機機號在5號以下者,還常用鋼支架安裝在磚墻或磚柱上。離心式通風機安裝,如圖4-8-16所示。圖中尺寸A、B、C,根據不同的風機規格由設計人確定。

  (三)屋頂通風機

  屋頂通風機最適合于位于頂層房間的室內排風和設專門排風豎井頂部的屋面上集中排風。

  第三節 高層建筑防煙、排煙

  一、設置防煙、排煙設施的必要性

  現代化的高層民用建筑,可燃的裝修、陳設較多,還有相當多的高層建筑使用了大量的塑料裝修、化纖地毯和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家具。這些可燃物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氣和熱,同量要消耗大量的氧氣。

  據日本、英國對火災中造成人員傷亡的原因統計表明,由于CO中毒窒息死亡或被其它有毒煙氣熏死者,一般占火災總死亡人數的40%~50%,最高達65%以上;而被火燒死的人當中,多數是先中毒窒息暈倒后被燒死的。如日本“千日”百貨大樓火災,死亡的118人中就有93人是被煙熏死的。

  據測定分析,煙氣中含有CO、、CO2、HF、HC1等多種有毒成分,高溫缺氧又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同時,煙氣有遮光作用,使人的能見度下降。這對疏散和救援活動造成很大的障礙。

  為了及時排除有害煙氣,保障高層建筑內人員的安全疏散和有利于消防撲救,在高層建筑中設置防煙、排煙設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層建筑防煙、排煙設施設置的范圍

  凡建筑高度超過24m的新建、擴建和改建的高層民用建筑(不包括單層主體建筑高度超過24m的體育館、會堂、劇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層民用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及其相連的且高度不超過24m的裙房設有防煙樓梯及消防電梯,均應進行防煙、排煙設計。

  需要設置防煙、排煙的部位有:(1)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或兩者合用前室。(2)一類建筑和高度超過32m的二類建筑的下列部位:①長度超過20m的內走道;②面積超過100㎡,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房間;③封閉避難層;④室內中庭。(3)總面積超過200㎡或一個房面積超過100㎡并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地下室房間。

  防火的目的,是防止火災的發生與蔓延,以及有利于撲滅火災;防、排煙的目的,是將火災產生的大量煙氣及時予以排除,以及阻止煙氣向防煙分區以外擴散,以確保建筑物內人員的順利疏散、安全避難和為消防隊員創造有利的撲救條件。因此,防、排煙是進行安全疏散的必要手段。如隨著火勢的猛烈擴大,當火災區域內溫度達到280℃時,人員疏散完畢或疏散無法進行時,排煙設備在其所屬的防火分區內應部分停止運行,以防風助火勢。

  防、排煙的設計理論,就是對煙氣控制的理論。從煙氣控制的理論分析:對于一幢建筑物,當內部某個房間或部位發生火災時,應迅速采取必要的防、排煙措施,對火災區域實行排煙控制,使火災產生的煙氣和熱量能迅速排除,以利于人員的疏散和撲救;對非火災區域的空氣壓力,阻止煙氣的侵入,控制火勢的蔓延。如美國“西雅圖大樓”的防、排煙系統,采用了計算機控制,當收到煙氣或熱感應器發出的信號時,計算機立即命令空調系統進入火警狀態,火災區域的風機立即停止運行,空調系統轉而進入排煙運作;同時,非火災區域的空調系統繼續送風,并停止回風和排風,使非火災區處于正壓狀態,以阻止煙氣侵入。這種防、排煙系統,對減少火災的損失是很有效的。但是,這種系統的控制和運行,需要先進的控制設備及技術管理水平,投資比較高,目前我國的經濟技術條件較難達到。

  從當前我國國情出發,《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設置防煙、排煙設施的范圍作出規定。具體可按以下兩個部分考慮:(1)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封閉避難層按條件設置防煙設施;(2)走廊、房間及室內中庭等按條件設置機械排煙設施或采用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措施。

  三、高層建筑防煙、排煙的設計程序

  進行防、排煙設計時,首先要了解清楚建筑物的防火分區,并且合理劃分防煙分區。防煙分區應在同一防火分區內,其建筑面積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500㎡。然后,再確定合理的防、排煙方式和進一步選擇合理的防、排煙系統,繼而確定送風道、排風道、排煙口、防火閥等位置。

  四、高層建筑自然排煙

  自然排煙,是在自然力作用下,使室內外空氣對流進行排煙。自然力包括火災時可燃物燃燒產生的熱量使室內空氣溫度升高,由于室內外空氣容重的不同產生熱壓;室外空氣流動產生的風壓,隨作用于建筑物位置的不同而變化,在建筑物的迎風面產生正壓,背風面產生負壓。當火災房間處在迎風面時,由于排煙口受到風壓作用,煙氣很難排出,甚至把煙氣吹進走廊和其它房間,引起煙氣在建筑物內擴散;當火災房間處于背風面時,煙氣才能較順利地排至室外。這種排煙方式經濟、簡單、易操作,不需使用動力及專用設備。

  自然排煙的方式可分為:(1)利用可開啟的外窗進行自然排煙,(2)利用室外陽臺或凹廊進行自然排煙。

  需要說明的是,對于無窗房間、內走道和前室,設置專用排煙豎井、排煙口的自然排煙方式已被取消。其原煙在于,原參照日本建筑基本法的排煙豎井的截面規定要占有較大的建筑面積,很不經濟,一般情況下很難被設計人員所接受。我國一些新建的高層民用建筑中采用專用自然排煙方式,其豎井截面及排煙口截面積與日本規定相比小得很多,但目前又尚無法肯定國內采用的豎井和排煙口的截面能否有良好的排煙效果。為了保證安全和擴大建筑的利用面積,從《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已取消了設置專用豎井的自然排煙方式。

  (一)自然排煙存在的問題

  自然排煙方式結構簡單、經濟,不使用動力及專用設備,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當采用自然排煙方式時,應結合建筑物特性進行充分的研究。自然排煙存在下列問題:

  1.對建筑設計的制約

  由于自然排煙的煙氣是通過靠外墻上可開啟的外窗直接排至室外,所以需要排煙的房間必須面對室外,而且進深不能太大,按自然排煙設計條件還需要有一定的開窗面積。這樣,即使有明確要求作分隔的房間,也必須設置外窗,所以對隔音、防塵等帶來困難。

  2.具有火勢蔓延至上層的危險性

  利用外部開口進行排煙時,若火災房間的溫度很高,煙氣中又含有多量未燃燒的氣體,則煙氣排出后就會形成火焰,這將會引起火勢向上蔓延。

  3.影響自然排煙的因素多

  由于自然排煙的效果是靠煙氣的浮力作用的,假使由于某種原因使煙氣冷卻而失掉浮力,則煙氣就失去排出的能力。此外,當室外風力很強,而排煙窗處在迎風面時,則會引起煙氣倒灌,反而使煙氣蔓延。不僅如此,對于高層建筑中由于室內外溫差引起的熱壓作用,經常使其存在著上下層之間的壓力差,從理論上講,一般中和面大致在建筑高度的1/2附近,如果在中和面以下的外墻上開口,當冬季發生火災時,不僅不能從開口部向外排煙,相反還會從開口處吸入室外空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防煙分區沒有妥善安排,則會通過樓梯井、電梯井助長煙氣的傳播。同樣,在夏季時建筑物內產生的下降氣流,將會招致煙氣向下層傳播。

  綜上所述,在自然排煙方式中,排煙效果的許多不穩定因素,對自然排煙設計范圍要有一定的限制。下列條件下的建筑物各部位,不應采取自然排煙措施:

  (1)建筑高度超過50m的一類公共建筑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及兩者合用的前室,不宜采用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措施。當建筑物高度超過100m時,這些部位不應采用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措施。

  (2)凈空高度超過12m的室內中廳。

  (3)長度超過60m的內走道。

  (二)自然排煙設計條件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采用自然排煙方式的部位,應滿足下列條件:

  (1)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兩者合用的前室,利用可開啟外窗進行自然排煙時,這些部位可開啟外窗的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俜罒煒翘蓍g每五層內平均有可開啟外窗面積不小于2㎡。

  ②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有可開啟外窗面積不小于2㎡,合用前室不小于3㎡。

  (2)當防煙樓梯間前室和合用前室利用陽臺、凹廊或有兩個不同朝向的可開啟外窗時,且開窗面積前室不少于2㎡,合用前室不小于3㎡,該樓梯間可不再設防煙、排煙措施。

  (3)需要排煙的房間、內走道,有可開啟外窗面積不小于該房間、走道地面積的2%。

  (4)室內中庭有可開啟的天窗或高側窗,且面積不小于地面積的5%。

  (三)自然排煙設計

  自然排煙設計是與建筑專業共同研究的設計問題。根據自然排煙設計條件,需要對排煙部位的有效可開啟的外窗面積,進行校核計算。為了使煙氣能順利排出,自然排煙的設計還應考慮以下幾點:

  (1)可開啟的天窗,應盡量設置在上方,并有能方便開啟的裝置。

  (2)為了減少室外風壓對自然排煙的影響,排煙口部位宜盡量設置與建筑物型體一致的擋風措施。

  (3)內走道與房間的排煙窗,應盡量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并且不同朝向。

  五、高層建筑機械加壓送風防煙

  設置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的目的,是為了在建筑物發生火災時提供不受煙氣干擾的疏散路線和避難場所。因此,加壓部位必須使關閉的門對著火樓層保持一定的壓力差,同時應保證在打開加壓部位的門時,在門洞斷面處有足夠大的氣流速度,能有效地阻止煙氣的入侵,保證人員安全疏散與避難。

  (一)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的組成

  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由下列三部分組成:

  1.對加壓空間的送風

  通常是依靠通風機通過風道分配給加壓空間中必要的地方。這種空氣必須吸自室外,并不應受到煙氣的污染。加壓空氣不需要作過濾、消聲或加熱等任何處理。

  2.加壓空間的漏風

  任何建筑物空間的圍護物,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不嚴密的漏風途徑,如門縫、窗縫等。因此,加壓空間和相鄰空間之間的壓力差,必然會造成從高壓側到低壓側的滲漏。加壓空間與相鄰空間之間的嚴密程度,將決定滲漏風量的大小。

  3.非加壓部分的排泄

  空氣由加壓空間滲入相鄰的非加壓部分,必須使空氣與煙氣順利地流至建筑物外。如果沒有設置必要的排泄途徑,則加壓空間和相鄰部分之間,將難以維持正常的壓力差。一般由機械排煙系統或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系統相配合。

  (二)機械加壓送風防煙部位的確定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高層民用建筑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兩者合用前室,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或設有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措施?!钡罒煒翘蓍g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兩者合用前室之間,各自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與采用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兩種防、排煙方式是不同的,兩種方式絕不能共用。

  1.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

  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如圖4-8-22所示。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樓梯間及其前室,采用可開啟外窗自然排煙。

  2.樓梯間的前室

  當樓梯間設有可開啟的排煙窗能自然排煙,而其前室不靠外墻時,可對樓梯間的前室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

  3.消防電梯前室

  當消防電梯前室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時,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

  4.合用前室

  合用前室受樓梯井和消防電梯井煙囪效應的影響,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當樓梯間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時,考慮到樓梯間與合用前室之間的壓差保持及風量分配,合用前室應設置獨立的機械加壓系統;當與樓梯間共用一個系統時,應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風管上設置壓差自動控制裝置。

  5.封閉式避難層

  封閉式避難層應設置獨立的機械加壓送風系統。

  由引可見,對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由于各部位采用機械加壓送風與可開啟外窗自然排煙這兩種方式的組合不同,需要根據不同的組合情況,確定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設施的部位。

  (三)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的設計

  1.正壓值

  正壓值是機械加壓送風系統設計中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對加壓送風量的計算、風機余壓的選擇等,均起著關鍵的作用。

  正壓值的確定,是為了保證與加壓部位相通的門在關閉的情況下,在熱壓、風壓、浮力、膨脹力等因素聯合作用下,足以阻止著火層的煙氣進入加壓部位;同時,正壓值又不致過高,造成人們推不開通向疏散通道門。為了促使加壓空氣的流動,提高疏散入口處空氣對煙氣的排斥作用,要求樓梯間的正壓值略高于前室,取50Pa;前室的正壓值略高于走廊,取25Pa。

  2.加壓送風量

  高層建筑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電梯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量應由計算確定,或按表4-8-5至表4-8-6的規定確定。當計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時,應按兩者中的較大值確定。

  3.送風口

  防煙樓梯間的加壓送風口,宜每隔二至三層設一個;前室的加壓送風口,應每層設一個。機械加壓送風口的風速不宜大于7m/s。

  4.機械加壓送風機

  機械加壓送風機可采用軸流風機或中、低壓離心風機,風機位置應根據供電條件、風量分配均衡、新風入口不受火煙威脅等因素確定。

  六、高層建筑機械排煙

  機械排煙,就是使用排風機進行強制排煙。它由擋煙壁(活動式或固定式擋煙壁)、排煙口(或帶有排煙閥的排煙口)、防火排煙閥門、排煙道、排煙風機和排煙出口組成。

  據有關資料介紹,一個設計優良的機械排煙系統在火災時能排出80%的熱量,使火災溫度大大降低,從而對人員安全疏散和撲救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確保機械排煙系統在火災時能有效地發揮作用,設計時應對機械排煙部位的確定、防煙分區的劃分、排煙口的位置、風道的設計等,進行認真地考慮與分析。

  (一)機械排煙設置部位的確定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對一類建筑和高層超過32m的二類建筑的下列走道和房間設置機械排煙設施:

  (1)長度超過20m,且無直接天然采光或設固定窗的內走道。

  (2)雖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風,但長度超過60m的內走道

  (3)面積超過100㎡及高度在12m以下,并且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室內中庭。

  (4)地下室各房間總面積超過200㎡或一個房間面積超過100㎡,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房間。但設有窗井等采用可開窗自然排煙措施的房間除外。

  (二)機械排煙方式與防煙分區的劃分

  1.機械排煙方式

  機械排煙可分為局部排煙和集中排煙兩種方式。局部排煙方式,是在每個需要排煙的部位,設置獨立的排煙風機,直接進行排煙;集中排煙方式,是將建筑物劃分為若干個區,在每個區內設置排煙風機,通過排煙風道排煙。

  局部排煙方式投資大,而且排煙風機分散,維修管理麻煩,所以很少采用。采用時,一般與通風換氣要求相結合,即平時可兼作通風排氣使用。

  2.防煙分區的劃分

  劃分防煙分區的目的,是防止煙氣的擴散。防煙分區的劃分,主要是采用擋煙垂壁、擋煙梁或者擋煙隔墻等措施來實現,以滿足人員安全疏散和消防撲救的需要,避免造成不應有的傷亡事故。劃分防煙分區應注意以下幾點:

  (1)凡需要設置排煙設施的走道、房間(不包括凈空高度超過6m的房間)、應采用擋煙垂壁、隔墻或從頂棚下突出不小于50cm的梁劃分防煙分區。

  (2)每個防煙分區的面積不宜超過500㎡,且防煙分區不應跨越防火分區。

  (3)防煙分區面積的計算。

  ①走道按規定需要設排煙設施,而房間(包括地下室)不設,且房間與走道相通的門為防火門時,可只按走道面積劃分防煙分區;如房間與走道相通的門不是防火門時,防煙分區面積的劃分包括房間的面積。

 ?、诜块g(包括地下室)按規定設排煙設施而走道不設,并且房間與走道相通的門是防火門時,可只按房間的面積劃分防煙分區;如房間與走道相通的門不是防火門,則防煙分區面積的劃分應包括走道的面積。

  ③走道和房間(包括地下室)按規定均設排煙設施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分設或合設排煙設施,按分設或合設排煙設施的情況劃分防煙分區。

  (4)當建筑面積較大時,可將每個防煙分區劃分成幾個排煙系統,并將豎風道分散布置在相應防煙分區之內,以便盡量縮短水平風道。這樣,不僅排煙效果好,而且經濟。

  3.擋煙壁

  設置排煙的房間、走道和地下室,應用隔墻和從頂棚下突出不小于50m(地下室不小于80cm的擋煙垂壁、梁劃分防煙分區。

  擋煙垂壁起阻擋煙氣的作用,同時可以增強防煙分區排煙口的吸煙效果。擋煙垂壁應用非燃材料制作,如鋼板、夾絲玻璃、鋼化玻璃等。擋煙垂壁可采用固定或活動式的,當建筑物凈空較高時,可采用固定式的,將擋煙垂壁長期固定在頂棚上,如圖4-8-23(a)所示;當建筑物凈空較低時,宜采用活動式的擋煙垂壁。

  活動擋煙垂壁應由感煙控測器控制,或與排煙口聯動,或受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但同時應能就地手動控制?;顒訐鯚煷贡诼湎聲r,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應大于1.8m。從擋煙效果看,擋煙隔墻比擋煙垂壁的效果要好些。因此,要求在成為安全區域的場所,宜采用擋煙隔墻,如圖4-8-24所示。

  有條件的建筑物,可利用鋼筋混凝土梁或鋼梁作擋煙梁進行擋煙。

  當頂棚為非燃燒材料或難燃材料時,則擋煙垂壁或擋煙隔墻只緊貼頂棚平面即可,不必完全隔斷,如圖4-8-26所示;當頂棚為可燃材料時,則擋煙垂壁或擋煙隔墻要穿過頂棚平面,并緊貼非燃燒體樓板或頂板。

  (三)機械排煙量的計算

  1.機械排煙系統的設計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排煙量的計算按如下要求進行:

  (1)當排煙風機擔負一個防煙分區時(包括不劃分防煙分區的大空間房間),應按該防煙分區面積每1㎡不小于60m3/h計算;當擔負兩個或兩個以上防煙分區時,應按最大防煙分區面積每1㎡不小于120m3/h計算。一個排煙系統可以擔負幾個防煙分區,其最大排煙量為60000m3/h;最小排煙量為720**/h。

  (2)室內中庭的排煙量以其體積大小,按4~6次換氣計算。當室內中庭體積大于17000m3時,其排煙量按其體積的4次換氣計算;當室內中庭體積小于17000m3時,其排煙量按其體積的6次換氣計算。但必須注意,按規定計算出來的總風量,不應小于相鄰檔次按其最大體積計算出來的總風量。

  (3)帶裙房的高層建筑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當裙房以上部分能采用可開啟外窗自然排煙措施時,其裙房以內部分如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應設置局部機械排煙設施,其排煙量按每1m3不小于60m3/h計算。

  選擇排煙風機,應附加漏風系數,一般采用10%~30%。排煙系統的管道,應按系統最不利的條件考慮,也就是按最遠兩個排煙口同時開啟的條件計算。

  2.排煙系統的布置

  (1)走道與房間的排煙系統宜分開設置,走道的排煙系統宜豎向布置,房間的排煙系統宜按防煙分區布置。

  (2)排煙氣流應與機械加壓送風的氣流合理組織,并盡量考慮與疏散人流方向相反。

  (3)機械排煙系統與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宜分開獨立設置。當有條件利用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進行排煙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如設有在火災時能將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自動切換為排煙系統的裝置。

  (4)為防止風機超負荷運轉,排煙系統豎直方向可分成數個系統,但是不能采用將上層煙氣引向下層風道的布置方式。

  (5)每個排煙系統設有排煙口的數量不宜超過30個。

  (6)獨立設置的機械排煙系統可兼作平時通風排氣使用。

  (7)需要排煙的地下室房間,應同時設有進風系統(機械進風或自然進風),進風量不宜小于排煙量的50%,并應組織合理的氣流使煙氣順利排出。

  (8)凈空高度超過12m的室內中廳,豎向的排煙口應按2至3層設一排煙口或者分段設置。

  3.排煙口

  (1)當用隔墻或擋煙垂壁劃分防煙分區時,每個防煙分區應分別設置排煙口。

  (2)排煙口應盡量設在防煙分區的中心部位,排煙口至該防煙分區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超過30m。(3)排煙口必須設置在距頂棚800mm以內的高度上。對于頂棚高度超過3m的建筑物,排煙口可設在距地面2.1m的高度上,或者設置在地面與頂棚之間1/2以上高度的墻面上。

  (4)為防止頂部排煙口處的煙氣外溢,可在排煙口一側的上部裝設防煙幕墻。

  (5)排煙口的尺寸,可根據煙氣通過排煙口有效斷面時的速度不小于10m/s進行計算。排煙速度越高,排出氣體中空氣所占的比率越大,因此排煙口的最小面積一般不應小于0.04㎡。

  (6)同一分區內設置數個排煙口時,要求做到所有排煙口能同時開啟,排煙量應等于各排煙口排煙量的總和。

  (7)排煙口均設有手動開啟裝置,或與感煙器連鎖的自動開啟裝置,或消防控制中心遠距離控制的開啟裝置等。除開啟裝置將其打開外,平時需要一直保持閉鎖狀態。

  手動開啟裝置宜設在墻面上,距地板面0.8~1.5m處,或從頂棚下垂時,距地面宜為1.8m處。

  4.排煙風道

  (1)排煙風道不應穿越防火分區。豎直穿越各層的豎風道應用耐火材料制成,并宜設在管道井內或用混凝土風道。

  (2)排煙風道因排出火災時煙氣溫度較高,除應采用金屬板、混凝土等非金屬非燃燒材料制作外,還應安裝牢固,排煙時溫度升高不變形、不脫落,并應具有良好的氣密性。

  (3)排煙道構造和施工要求:

 ?、倩炷疗鰤K等非金屬材料排煙道,灰縫必須飽滿,防止漏煙。通過悶頂的部分,必須勾縫或抹水泥砂漿。

 ?、谂艧燂L道外表面與木質等可燃構件的距離不應小于15cm,或在排煙道外表面包有厚度不小于10cm的保溫材料進行隔熱。

 ?、叟艧煹来┻^擋煙墻時,風道與擋煙隔墻之間的空隙,應用水泥砂漿等非燃材料嚴密填塞。

 ?、芘艧燂L道與排煙風機的連接,宜采用法蘭連接,或采用非燃的軟性連接。

 ?、菪韪魺岬慕饘倥艧煹?,必須采用非燃保溫材料,如礦棉、玻璃棉、巖棉、硅酸鋁等材料。

  (4)煙氣排出口:

  ①煙氣排出口的材料,可采用1.5mm厚鋼板或用具有同等耐火性能的材料制作。

  ②煙氣排出口的設置,應根據建筑物所處的條件(風向、風速、周圍建筑物以及道路等情況)考慮確定,既不能將排出的煙氣直接吹在其它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建筑物上,也不能防礙人員避難和滅火活動的進行,更不能讓排出的煙氣再被通風或空調設備等吸入。此外,必須避開有燃燒危險的部位。

 ?、郛敓煔馀懦隹谠O在室外時,應防止雨水、蟲鳥等侵入,并要求在排煙時堅固而不脫落。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成a人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毛片卡 | 免费一级a毛片在线播放视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 午夜丝袜美腿福利视频在线看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5599 | 国产91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不卡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威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 超清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 | 成人 欧美| 欧美午夜网 | 日本又黄又爽又免费 |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毛片 | 91日韩精品天海翼在线观看 | 免费一级淫片aaa片毛片a级 | 在线欧美精品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 亚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 免费无毒| 国产精品二区高清在线 | 精品国产精品 | 91香蕉国产观看免费人人 |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宅女深夜福利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在线免费成人网 | 日韩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 |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香蕉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 |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 久久午夜国产片 | 成人毛片免费 |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免费成人 | 免看一级a一片成人123 | 高清日本在线成人免费视频 | 无码孕妇孕交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视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