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中心綠色建筑考察匯報
一、概述
總重量多達8萬多噸,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懸拉建筑。
一個億的設計費,總造價約10億元人民幣,比同類建筑高出20%。設計成本占到了建筑成本的10%,遠遠高于國內2%-3%的平均比例
1.外形
整個建筑外形像一個個拼接在一起的“長方形盒子”,從造型上看,有點像飛機場的候機樓,由幾根大方柱子讓整個建筑物成懸空狀態,建筑整體挑高9到15米,突出部位阻隔住視線,站在地面上看不到它的全貌,似乎是按“之”字形走勢。“長方型的盒子”里伸出樓梯,直通地面。
像一段竹子,也像一只抽象的恐龍,它在萬科中心成為一個設計符號。仰頭墻上燈帶被設計成萬科中心的形狀,進入餐廳公共餐桌也被設計成它的形狀,一個門把手、一張休閑坐椅,不經意間就能看出它的影子,這個建筑外形在萬科中心作為一個設計符號被運用傳遞出一種詼諧感。
2.架空層
底部形成自然透風和良好的遮陰效果,由水景、土丘、下沿式廣場組成的空間立體景觀,在建筑下面,散落著藝術雕塑品,即便是指示牌也一種藝術。建筑底下全是生態綠化率達到100%以上,加上樓頂的綠化,綠化率達到140%。
3.內部
進入內部會發現這個建筑結構上的與眾不同,一些斜拉索從天花板斜穿入地,隱匿在建筑之中。據萬科中心講解員介紹,不同于一般建筑的框架結構,萬科中心是在斜拉橋上蓋房子。看上去這些斜拉索比橋梁上使用的數量少,整個建筑就這樣被吊裝起來。據說,建造的時候先蓋樓頂后裝樓板,是真正的“空中閣樓”。行走在萬科中心,除了辦公區域是方正空間,一些走廊等過渡空間被分割成不規則的形態,超出了人們習慣上對空間的經驗。隨行的萬科總部員工也說:“剛來時,常會迷路”。
4.樓道
每層的步行樓梯寬于正常樓道的三倍以上,樓道又分雙色“陰陽階梯”,一半正常級數,一半小于正常級數一倍,大臺階可以坐人,就像大學教室里的講座論壇,每層樓道的空間設計都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而有了人的活動又成了當代行為藝術。
二、區域功能布局
1.經濟指標
占地面積:61700平方米
建筑面積:121300平方米
建筑高度:35米
水景面積:2750平方米
綠化面積:75000平方米
綠化率>100%
2.功能分區
建筑是建造在大梅沙湖心島上,與湖心島中心公園合為一體,通過一排路燈進行用地紅線的區分。整個建筑是無邊界開放式的,市民可從湖心公園進入到萬科中心。萬科中心分兩級向市民開放。
3.市民開放流線
分兩級向市民開放;
景觀公園完全對市民開放;
內部藝術展廊適度向市民開放(未完成)。
三、綠色建筑細節
1.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的設計是一個整合的過程,而不是許多技術的疊加:各項設計從一開始就設計目標,并在設計、建造、運營的過程中反復調整,保證綠色建筑目標的實現。
2.綠色建筑4大目標
(1)綠色目標
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目標,就是要實現環境、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選擇一個好的評估標準是關鍵。萬科中心以LEED評估體系為建造標準,在設計中有效減少對環境和住戶的負面影響,成為國內極少數獲得LEED鉑金認證的建筑物之一。
(2)人體健康的保護
為萬科總部辦公使用者提供一個和諧、輕松的氛圍,一個安靜、恬宜、健康的辦公環境;大樓注重對水質、空氣的處理,建筑材采用無毒害綠色材料。同時也提供一個和諧、共享的辦公空間,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態。
(3)生態系統保護
安排合理的生態系統鏈條,減少因本項目建設及建成后的日常使用對周邊地區產生的各種污染和破壞。
(4)能源轉換與節約
通過對太陽能、雨水、地熱、地冷等自然能源的合理吸收與利用,通過降低自身能耗,降低本項目對電、氣等社會能源的索求。希望達到以下幾個節能目標:
能源與水資源消耗最少;運行成本最低;
低能耗、高舒適度。
3.遮陽板(會呼吸的表皮)
建筑主體外立面有一條條橫向排列的金屬是遮陽百葉(穿孔透光鋁板),百葉上有著大小長短不等的方型鏤空,據說這一設計是史蒂芬·霍爾受一片棕櫚葉的啟發設計而成
2.太陽能集熱設備
深圳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太陽輻射量為5225兆焦耳/平方米,全年約80%的白天具有采集太陽熱能的條件。萬科中心屋頂(除酒店)全部裝有太能光電板,總面積為1997平米,轉化的太陽能可提供整個萬科總部用電總量的14%,約28萬度。耗資1000多萬的“屋頂陽傘”--建筑光伏電系統,也形成了獨特的遮陽屋頂景觀。屋頂的除濕、冷卻系統,以及泳池熱水、大廈浴洗熱水,都來自于太陽能。
總面積為1997平米,轉化的太陽能可提供整個萬科總部用電總量的14%,約28萬度。
3.室內綠色材料
中國第一個在室內大規模的使用速生材料—竹材代替木材的辦公建筑,論書柜、辦公臺面,都找不到一塊木材,它減少了對森林的傷害,又創造出獨特的藝術空間。
4.中水處理
以水質較好的雨水為主,以中水資源為補充,提供景觀水體,綠化及景觀水不用自來水作為水源。
屋面雨水全部收集,地面雨水全部處理滲透,一年可節約大約45700噸水。
5.自然通風采光
建筑進深控制在20米以內,大面積的玻璃幕墻設計,75%的區域照度達到400lu*以上,保證自然光充足;幕墻系統開窗率高達30%,保證自然通風,形成對流。
樓梯檔板采用多孔造型,也保證了室內自然風流順暢。
6.地下采光
園林中有的是一方池水的中央是一個下凹的空間,其中沒有注水,有的是直接有一個大方型下凹的空間,周邊是玻璃幕墻,據介紹這是為萬科中心地下空間的采光而設計,保證萬科中心地下約4萬平方米建筑的建筑的自然采光,萬科中心綜合運用了照明系統、自然采光等一系列新技術,大大節約電能。
7.PC(預制混凝土)構件
王石說,住宅產業化改變大量使用木材的木模板傳統工法,使用鋼模。鋼模材料本身也要碳排放,但木模平均使用6.5次報廢,而鋼模可以500~600次重復使用,鋼模使用次數的平均排放量遠小于木模版的固碳量。住宅產業化較傳統工法比較,不僅大大減少木材使用量,在減
少水、水泥的消耗方面也很明顯。一段成品化的混凝土樓梯,踏板上有兩條防滑凹線,也是經鋼模壓制,紋理清晰、線條硬朗。細看底部,能發現一些緊固件,整個混凝土樓梯可以直接運到施工現場加固,而不需要“現澆”,專業上被稱為PC(預制混凝土)構件。
現場展示的PC構件現場還有許多,其中一面外墻,鋼筋混凝土、保溫層、外墻裝飾、窗框均一次成型,只待運輸到施工現場安裝,而且精度和質量遠高于現場手工操作
8.空調冷源及地板送風系統
采用冰蓄冷系統。夜間是用電低谷期,電價較低,這時采用電制冷機制冰,將冷量以冰的形式儲存起來,再在電價較高的白天把儲存的冷量釋放出來,利用峰谷電價差節省運行費用,每年可達34萬元。
室內通過地板送風系統,利用地板下低壓風管把冷風送到風口,送風溫度較常規送風溫度高2~4度,可節電3成以上。送風的高度為2米高度,是人體最感受最舒服的一個高度
9.電氣系統
每一盞燈都可以根據環境光線的變化進行獨立調節。不同的區域采用靈活的照明方式,配合節能型光源及燈具的使用,萬科總部照明能耗比同等規模同類建筑減少30%。
10.生態草地泳池
泳池的一邊是是鋪設草坪的階梯,一方面體現了自然生態,另一方面也使得泳池的造型十分獨特,泳池的對面是一個疊水池,一方面可收集雨水,另一方面統過中水系統進行循環利用。
11.分類垃圾箱
在萬科中心隨處可見生態垃極分類箱。倡導與引導環保行為。
12.自行車區
設置專門的自車車區域,辦公人員可通過自行車這種環保交通工具出行。
總結
綠色建筑、能源轉化再利用……是未來建筑的趨勢,萬科中心身體力行的向社會展示了一個集自然、人性化、時尚、舒適于一體的開放式建筑空間。證明通過對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與轉換,通過對自然原生態的保護,可以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美好環境與生活空間。
篇2: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2007年)
建科〔20**〕206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引導綠色建筑健康發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以下簡稱“評價標識”),是指對申請進行綠色建筑等級評定的建筑物,依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試行)》,按照本辦法確定的程序和要求,確認其等級并進行信息性標識的一種評價活動。標識包括證書和標志。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于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評價標識的組織實施與管理。
第四條 評價標識的申請遵循自愿原則,評價標識工作遵循科學、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
第五條 綠色建筑等級由低至高分為一星級、 二星級和三星級三個等級。
第二章 組織管理
第六條 建設部負責指導和管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制定管理辦法,監督實施,公示、審定、公布通過的項目。
第七條 對審定的項目由建設部公布,并頒發證書和標志。
第八條 建設部委托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負責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具體組織實施等日常管理工作,并接受建設部的監督與管理。
第九條 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負責對申請的項目組織評審,建立并管理評審工作檔案,受理查詢事務。
第三章 申請條件及程序
第十條 評價標識的申請應由業主單位、房地產開發單位提出,鼓勵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物業管理單位等相關單位共同參與申請。
第十一條 申請評價標識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應當通過工程質量驗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未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無拖欠工資和工程款。
第十二條 申請單位應當提供真實、完整的申報材料,填寫評價標識申報書,提供工程立項批件、申報單位的資質證書,工程用材料、產品、設備的合格證書、檢測報告等材料(來自:www.dewk.cn),以及必須的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和運營管理資料。
第十三條 評價標識申請在通過申請材料的形式審查后,由組成的評審專家委員會對其進行評審,并對通過評審的項目進行公示,公示期為30天。
第十四條 經公示后無異議或有異議但已協調解決的項目,由建設部審定。
第十五條 對有異議而且無法協調解決的項目,將不予進行審定并向申請單位說明情況,退還申請資料。
第四章 監督檢查
第十六條 標識持有單位應規范使用證書和標志,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
第十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標識進行虛假宣傳,不得轉讓、偽造或冒用標識。
第十八條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暫停使用標識:
(一)建筑物的個別指標與申請評價標識的要求不符
(二)證書或標志的使用不符合規定的要求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撤銷標識:
(一)建筑物的技術指標與申請評價標識的要求有多項(三項以上)不符的
(二)標識持有單位暫停使用標識超過一年的
(三)轉讓標識或違反有關規定、損害標識信譽的
(四)以不真實的申請材料通過評價獲得標識的
(五)無正當理由拒絕監督檢查的
被撤銷標識的建筑物和有關單位,自撤銷之日起三年內不得再次提出評價標識申請。
第十九條 標識持有單位有第十七條、第十八條情況之一時,知情單位或個人可向建設部舉報。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條 處于規劃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可比照本辦法對其規劃設計進行評價。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未規定的其他類型建筑,可參照本辦法開展評價標識工作。
第二十一條 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應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由建設部科學技術司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大廈LEED認證運營匯報:國內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簡介
大廈LEED認證運營匯報--國內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簡介
綠色建筑指標評價體系由六類指標組成: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
1、室外環境:周邊按照原設計雨水污水分流,綠化、綠植、樹木長勢良好,地面無裸路黃土,馬路人車分流。
2、節能與能源利用:辦公區照明利用IBS開關,玻璃幕墻采光,所用照明采用節能燈運行良好,照明系統采用樓控控制進行節能;設備采用群控進行遠距離控制節能與人工費用;所有電機運行采用變頻控制,大大降低電能能耗;所有電梯在自動等候客戶的前提下關燈等候乘客。
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所有潔具采用節能環保型,洗手盆、小便池采用紅外感應出水;綠化用水采用草坪噴淋頭,水幕墻采用客戶上下班時間開啟節水。
4、節材與材料利用:大廈裝修采用天然石材,天花、網絡地板采用環保材料。
5、室內環境質量:室內環境采用新風循環、大開間設計、開窗創新采用四面通風,消防正壓送風與消防排煙相結合,墻面采用環保乳膠漆,公共走道采用天然石材與墻面壁紙進行環保。
6、運營管理:
1)二次裝修:裝修所用全部材料環保標志與認證如:乳膠漆、油漆、石膏板、環保板材,嚴格控制非環保材料進場;24小時循環檢查材料入場與施工質量;辦公期間禁止油漆與異味作業;消防與空調施工嚴格按照節能節水進行,盡量一次泄水完成所有作業進行節水施工。
2)節電:大廈采用樓控進行所有電梯廳照明控制節能降耗;所有電機進行變頻進行控制節能。對衛生間照明長亮進行改造并入樓控,每天8:00-20:00開啟公共區域正常照明,其余時間開啟應急公共照明;所有樓道照明安裝紅外感應開關控制由24小時常亮改變為感應亮;所有設備機房、設備公共走道照明由長亮改為應急狀態狀態;車庫照明每天8:00-20:00開啟,只開啟車道部分照明,節假日開啟應急照明;對大廈客戶、物業辦公室全體人員進行節能降耗宣傳人走燈滅,關閉電腦等節能降耗宣傳。衛生間照明狀態改造后每月節電12000度,車庫照明控制方式改變后每月節電11000度。
3)節水:對安全泄水閥泄水進行改造,由原來泄水到下水管道改為到水箱進行循環節水;綠化水改為噴淋水龍頭進行節水;經過測算時間調整洗手池、小便池紅外感應出水時間進行節水。
4)耗材;大力宣揚中海企業文化一面紙兩面用的優良傳統。
5)空調運行:根據客戶上班時間以及大廈空調主機的性能進行人為的開啟空調時間,大廈主機在開啟時間1小時內末端可以達到正常的制冷效果,提前1小時開啟主機;在關閉主機1小時內能保證末端客戶正常制冷效果的前提下關閉主機,同時經過大廈辦公區域內測溫記錄以及根據天氣溫度變化進行實時的開啟大小制冷主機的開啟,進行節能降耗的控制。
6)供暖運行:熱力站供暖節能降耗的幾個關鍵點
A、室外溫度:供暖溫度的調節首先參考室外溫度,供暖溫度的降低或者提高根據天氣溫度的變化調節;
B、室外溫度變化大小決定室內溫度,根據兩者的溫度進行對比,進行調節供暖溫度的變化;
C、室內的保溫狀態,如果室內保溫效果好,室外溫度變化較大時可以決定供暖溫度的變化。效果好,室內溫度高,供暖溫度調低;保溫效果不好,室內溫度相應降低,供暖溫度隨之調高,流量加大,費用增加。
D、供暖溫度的調節應該與室內溫度、室外溫度進行對比,一度一度進行提高或者是降低,隨之觀察室內溫度的變化。
E、溫差,供暖溫度的溫差大小決定末端使用情況是否良好,溫差越大說明末端使用情況良好,溫差越小(正常供暖溫度的情況下)末端使用情況不好,供暖溫度沒有充分的使用。按照正常情況應該是:供暖溫度一定的情況下,溫差大,使用率高;溫差小,使用率底。
F、如果末端使用率良好的情況下,溫差小說明供暖溫度過高,應適當的調低供暖溫度,同時觀察室內溫度的變化,如果室內溫度變化小,供暖溫度繼續降低,隨時觀察室內溫度變化,如果供暖溫度調低,室內溫度隨著降低,說明供暖溫度基本符合常理。
G、供暖溫度的變化還應該根據大廈內供暖路線的情況確定,如果是一次到頂,溫度可以說明整個供暖區域溫度變化;另外一個就是高層樓宇由于受到高度的影響,在設備層內進行板換的轉換,應該考慮板換的熱量損失,供暖溫度應該根據一次轉換回水溫度確定最終供暖溫度。
總之,保證正常供暖的前提下,隨時根據各方面的溫度進行對比調節流量,進行充分的節能。
H、根據大廈供暖情況,如果按照正常的每平米繳費為30元計算,大廈每年的供暖費用為3398160元;按照現在的供暖方式計算:基價13.5元113272平米=1529172元一次性繳納熱力公司,其余按照每月的供暖流量吉焦(GJ)進行計算,每年大廈每平米合計為24元左右,24元比平常的供暖費用節約3398160-2718528=679632元。
**大廈工程部
二〇**年六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