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十五個“一定不要”
(較大項目開發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人們對城市里現代化住宅小區的綜合要求越來越高,項目定位、產品定位、建筑形式定位決定著客戶群定位。那么,注意下面十個一定,就會規劃出現階段人們樂意接受的住宅小區。
1、 一定不要只想著自己賺錢
開發商進行項目合作,這本來是很好的開發方式,但是合作成功的不多。“有錢大家賺”這句話是廣東人的口頭禪,所以廣東人發財了。中國企業家發展不大,原因是不能合作,人人想做皇帝。今后因為土地的問題,使得項目合作變的多了起來,誰能廣泛地與人真誠地合作,誰就會快速地發展壯大起來。這就需要——“有錢大家賺啦!”
2、一定不要想象用營銷手段代替項目定位
有的開發商做過幾個樓盤,就以為知道了項目開發的真諦,盲目崇拜策劃手段。殊不知市場進步了,消費者進步了,市場研究也一定升格了,且難度加大了。項目定位、產品定位、客戶群定位變的越來越重要。不要自己想當然地進行各項定位,拍腦門時代已經一去不復反。
3、一定不要違背“適當超前”的原則
我們有很多開發商,一心想做樓王或者第一,建造超出本地人群能夠接受的樓盤,結果敗的一塌糊涂。適當,就要比在建的一些樓盤好,比想象中的又差一些,絕不是最好的。當然,眼下是最好的,不要想著讓人家永遠超不過,一定要讓下一個樓盤有的做。
4、一定不要復制樓盤進行異地建設
全國有太多復制樓盤異地建設失敗的案例,記住,每一個樓盤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就算他們挨著也是一樣。
5、一定不要過分相信國際性設計、策劃大師們
樓盤本地化,是房地產住宅項目開發的前提。當地開發商,誰要放棄了主導策劃和主導設計這兩項權利的話,誰的樓盤就要出現致命的問題。不管你是美國的、英國的、德國的、加拿大的、香港的、南方的等等,也不管你是什么國際大師,都會給你一個當地人接受不了的、燙手的、半生不熟魔芋。
6、一定不要超容積率建設住宅
現階段住宅小區的建設,開發商已經從追求多建面積發展到講究品質上來了。以品質爭得客戶,以品質贏得利潤。不能一味地多建面積,多建面積不一定賺錢。選擇高層還是別的什么形式,一定要經過科學仔細的計算,制訂出小投入大回報的方案。有人建設了幾十萬平方米高層塔式住宅,投資十幾個億,結果才賺了幾千萬。別人計算了一下,如果建設小高層板式住宅的話,投資少了一倍,可賺的比現在還多。真是可惜了一個項目。
7、一定不要修建筆直的小區道路
在做規劃的白紙上,用手繪的方式,隨意畫出一個正弧形或反弧形曲線,那就是小區的主要道路,然后再沿著道路擺放樓座和花園。這個規劃盡顯自然與和諧。筆直的道路只能增加車速,只能使樓座擺放的象兵營。
8、一定不要兵營式排列住宅樓
過去,開發商追求增加建筑面積,做了大量的兵營樓盤。但是現在,兵營式住宅小區只能超低價銷售了。規劃時,交錯擺放樓座,使得整個小區象一個公園,住一輩子也有的轉。
9、一定不要建造一樣高的樓群
在小區里面,因為樓房較多,抬頭一看都是樓,真是大殺風景。如果我們將天際線做的不規則,高低錯落有序,那就是一道風景線,使人們百看不厭。
10、一定不要平地建造小區景觀
如果小區夠大,不要將地面過于平整。要有高有低,樓座的地基也不要一樣高。那建造出來的小區才好美化,才容易做景觀,做出來才更象花園。
11、一定不要老總決定戶型
老總的經濟收入,決定了他們認識問題的價值觀,他們看著順眼、住著舒服的戶型,肯定是大多數消費者買不起的。所以,戶型設計一定要由下屬們來決定。當然,別墅除外。
12、一定不要超出資源定價
樓盤的銷售定價,是根據開發商向消費者提供資源的多少決定的。超前的設計,沒有配套資源,就是有些高價位樓盤成為死盤的原因。
13、一定不要改變已經開始銷售的規劃
開發商在建設一期工程時,為了制造銷售條件,隱瞞或者假造二期規劃,結果后期建設不能順利進行,原因是入住的業主與他們打官司。不但沒有在計劃中賺到錢,反而損壞了企業形象,不得不在后邊開發項目時重新注冊公司。項目的順利進行,使后邊項目的銜接縮短時間,增加資金使用率,才是正經賺錢的方法。
14、一定不要超期交房
開發與建筑是兩個概念,想當然的工期,必然導致超期交房。超期交房必然引起賠償,賠償必然引發矛盾,矛盾不管你怎么處理都必然會影響企業形象,形象沒了錢也就沒的賺了。
15、一定不要只管理不服務
物業管理是以提供各種服務條件形成的,做的時間長了,就容易覺得自己是這個小區的父母官,最終結果是被人家趕出小區。一定要始終想到,業主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篇2: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城市示范小區規劃設計
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城市示范小區規劃設計
根據《2000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城市示范小區規劃設計導則》,示范小區規劃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規劃結構。
城市示范小區的規劃布局應做到用地配置得當,功能組織合理,布局結構清晰,設施配套齊全,整體協調有序。小區組織結構應按照其規模,方便居民生活,有利鄰里交往與物業管理的需要,統籌考慮,靈活確定小區規劃結構的分級,合理規劃小區結構層次。設計中要重視小區的空間環境組織及其建筑文化內涵、主體設計應考慮地區特征及個性。小區內非居住性城市設施的布局,要保證小區結構的完整和居住環境質量,避免不利影響。
2.道路與交通。
小區內道路系統應構架清楚,分級明確,并與城市公交系統有機街接,方便與外界的聯系。小區道路應通暢,主要出入口應合理及避免區外交通穿越。同時須滿足消防、救護、抗災、避災等要求。組織好小區的人流、自行車及汽車的流向,選擇交通合流或分流的方式,減少人車的相互干擾,保證區內人車安全和居住的安寧。小區內的小汽車停車位,應按照不低于總住戶數的20%設置,并留有較大的發展可能性。經濟發達地區應按總住戶的30%以上要求設置。停車場地應保證必要的用地和安全停放,減少對住宅環境的影響。自行車停放場應方便而隱蔽,不得占用庭院、綠地。另外,小區內道路設計應符合殘疾人無障礙通行的規定。
3.住宅群體。
小區的住宅應結合我國經濟發展與地區經濟條件,家庭人口構成,現代居住生活行為以及住宅市場的需求,按照小康居住水平,確定住宅類型與標準,小區住宅宜以多層為主。為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豐富建筑空間環境,可采取多層、高層、中高層,低層相結合等不同構成方式。高層住宅集中的地域,住宅容積率應符合規定并保證良好的居住環境和配套設施。住宅群體布置與空間組織應與住宅建筑設計相結合,進行一體化設計,成為有機整體。應提高住宅群落或院落的功能與環境質量,注意住宅群體形態的標識,住宅間距必須滿足日照通風等要求,保證室內外環境質量,同時應做到節地、節能。
4.綠地與室外環境。
小區綠地按不低于30%的要求布置,并盡可能地增大綠地率。應充分利用空間,擴大綠化覆蓋,并提高綠化的質量。綠地的分布可采取集中與分散結合的方式,住宅群落內應安排休閑、健身與交往的場所,為老人休閑、兒童游戲設置活動場地,綠地須以綠為主,也可適當安排部分鋪裝地面及活動設施用地。小區環境綠化應結合住宅及其群體布置,綠地與住區環境須進行專門規劃和設計。
5.公共服務設施。
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應適應家務勞動社會化趨向合理配置,其設置應符合居民的活動規律,方便居民日常使用。布置上應避免對居住生活的干擾,按不同功能要求進行恰當安排。應結合社區建設的需求,配置居民的文化教育、體育健身、娛樂休閑設施以及居民*(交往)場所,并須有完備的環衛設施系統,集運設施系統,實現垃圾袋裝化或分類收集。
6.工程管線布置。
示范小區的供水、雨水、污水,電力、電訊、燃氣及供熱(北方地區)等管線應配套齊全。各種工程管線應地下敷設,敷設前要進行管線綜合規劃設計,合理安排,相對集中,一次建成,并應便于管理和維修。
7.環境質量保障。示范小區的大氣環境,水環境和聲光熱環境應符合規定,并應組織好居住區小環境。
小區采取集中供熱或積極發展和推廣應用家用燃氣小型鍋爐,以利節能及減少空氣污染;保證飲用水質量,污水排放要經處理合格;充分利用改造地面水為景觀水,對非流動水應采取措施,防水質惡化;減少交通、廣場、學校等噪音對小區環境的干擾,建設無裸土小區等,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篇3:住宅小區規劃設計質量評價
住宅小區規劃設計質量評價
住宅小區規劃設計質量需要通過評價,恰當的評價不僅能鑒別設計方案的質量水準,而且由此能促進設計水平的提高。規劃設計評價具有綜合性、預測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居住區的規劃設計是以其成果的綜合效益來予以評價的,而效益的綜合性是由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所決定的。
設計方案評價最基本的特征是預測性,預測中應包括對未來的變化做一定的估計,因而評價工作一般分兩個階段,一是方案預測評價,一是實效評價。以目前國內的一般情況看,設計評價活動基本上有兩種方式:設計方案由行政或專業管理系統內部評定,或是進行公開的設計競賽,邀集專家評選。
評價活動的技術方法也可分為兩種:一是按照方案的綜合效果進行抉擇,二是對方案進行分解評定。居住區建成后就成為一個實體環境,它的物質內容可概括為人工設施,自然環境與人的活動三部分,對環境的總體評價應以三者是否統一諧調為其目標。
評價主體一般有使用者即居民,設施經營管理單位;管理者,即建設、房產、市政、城建、園林以及消防、人防、環保等管理單位;任務委托者,即建設單位;施工者,即建筑、道路、管線等施工單位。作為各評價主體,居民方面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住宅的適用性,道路的通順便捷程度,設施的方便與可靠程度,生活安全和健康的保障,鄰里來往與互助,環境安靜衛生,景觀親切悅目等;管理者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便于居民組織管理,符合建設管理規章,符合城市規劃要求,利于房屋分配管理及維護,符合人防規定、環保規定及利于防災救災;來自建設單位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合理利用基地,達到計劃容量,投資能夠收回效益,工程質量達到優良,竣工時間適宜;來自施工者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技術與設備應當適用,能夠收回經濟效益,施工場地合用,交通運輸便利,水、電供應近便,建材易于籌集,施工期限適宜;再有設施經營者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設計適用,位置及環境適宜,便于養護管理,經營能收效益,交通運輸方便。
根據上述評價主體及其相應的基本要求可以制定出相應的評價項目,主要包括功能效用,經濟效益,環境景觀等幾個方面的項目,通過對各評價項目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再根據不同項目的重要程度次序及其不同的權值,可以對方案做出較為定量化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