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分析探討
當前,泵送混凝土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文章針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技術問題,從可泵性混凝土的配料、混凝土輸送泵的選型和布置、現(xiàn)場輸送管道的敷設、混凝土的輸送和管道堵塞原因及防止措施等方面作了分析探討。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術;配料;管道敷設;管道堵塞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在我國發(fā)展很快,并已在高層建筑、橋梁、地鐵等工程中廣泛地應用,經(jīng)試驗研究和工程實踐說明,泵送混凝土不僅與砂、石、水泥、泵送劑等材料標準有密切關系,并須有連續(xù)的施工工藝,對混凝土泵輸送管的選擇布置,泵送混凝土供應,混凝土泵送與澆筑等要求較高。
一、可泵性混凝土的配料
1.骨料的級配。骨料級配對泵送性能有很大的影響,必須嚴格控制。根據(jù)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規(guī)定,泵送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徑不得超過管道內徑的1/4~1/3。如果混凝土中細骨料含量過高,骨料總面積增加,需要增加水泥用量,才能全部包裹骨料,得到良好的泵送效果。細骨料含量少,骨料總面積減少,包裹骨料的水泥漿用量少,但骨料之間的間隙未被充滿,輸送壓力傳送不佳,泵送困難。
2.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不僅要滿足結構的強度要求,而且要有一定量的水泥泵漿作為潤滑劑。它在泵送過程中的作用是傳遞輸送壓力,減輕接觸部件間的磨損,減少磨擦阻力。水泥用量一般為270~320kg/m3。水泥用量超過320kg/m3,不僅不能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反而會使混凝土粘度增大,增加泵送阻力。為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可添加巖石粉末、粉煤灰、火山灰等,一般常摻加粉煤灰,根據(jù)經(jīng)驗,粉煤灰的摻量為35~50kg/m3。
3.水灰比、坍落度。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應限制在0.4~0.6,不得低于0.4,水灰比大,混凝土稠度減小,流動性好,泵送壓力會明顯下降,但由于在壓力作用下,混凝土過稀,骨料間的潤滑膜消失,混凝土的保水性不好,容易發(fā)生離析而堵塞管道,因此應限制水灰比。
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要適中,常用坍落度為8~15cm,以9~13cm為最佳值,坍落度大于15cm應加減水劑。
二、混凝土輸送泵的選型和布置
1.混凝土輸送泵的選擇。目前我國使用的混凝土泵機有兩種,一種是帶有布料桿可行走的泵車,另一種是牽引式固定泵。泵車的機動性強、移動方便,但價格較貴。固定泵機動性差,布泵時需要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情況進行合理布置,但價格較低。
2.泵機的布置。在選擇泵機位置時,要使泵機澆灌地點最近,附近有水源和照明設施,泵機附近無障礙物以便于攪拌車行走、喂料。泵機安裝就位,最好在機架底部墊木塊,增加附著力,以保證泵機穩(wěn)定。泵機周圍應當有一定空間以便于人員操作。泵機安裝地點應搭設防護棚。
3.泵機與攪拌車的匹配。混凝土攪拌輸送車的裝載量有5m3和6m3兩種。攪拌車在灌入混凝土后,攪拌筒做低速轉動,轉速為一定值,然后將混凝土運送到施工現(xiàn)場。由于攪拌站與施工現(xiàn)場有一段運送距離,并且攪拌車的出料量與泵機輸送量有一定的差值,因此存在泵機與攪拌運輸車的數(shù)量匹配問題。
三、現(xiàn)場輸送管道的敷設
管道的敷設對泵送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現(xiàn)場布管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輸送管道的配管線路最短,管道中盡量少采用彎管和軟管,更應避免使用彎度過大的彎頭,管道末端活動軟管彎曲不得超過180°,并不得扭曲。
2.泵機出口要有一定長度的水平管,然后再接彎頭,轉向垂直運輸,垂直管與水平管長度之比最好是2:1。水平管長度不小于15m。
3.泵機出口不宜在水平面上變換方向,如受場地限制,宜用半徑1m以上的彎頭。否則壓力損失過大,出口處管道最好用木方墊牢。
4.垂直管道用木方、花籃螺栓、8號線與接板的預留錨環(huán)固定,每間隔3m緊固一處,垂直管在樓板預留孔處用木楔子楔緊,否則會影響泵送效果。
5.施工面上水平管越短越好,長度不宜超過20m。否則應采取措施。
6.變徑管后至少第一節(jié)是直管、水平或略向下傾斜,然后再接彎道。泵送高度超過10m時在變徑管和立管之間水平管長度不得小于高度的2/3。
四、混凝土的輸送
(一)泵送前的準備工作
1.在泵送前要對泵機進行全面檢查,進行試運轉用系統(tǒng)各部位的調試。以保證泵機在泵送期間運轉正常。
2.檢查輸送管道的鋪設是否合理、牢固。
3.在泵送前先加入少量清水(約10L左右)使料斗、閥箱等部位濕潤,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泥砂漿,一般配合比為1:2。泵漿的用量取決于輸送管的長度。潤滑閥箱需砂漿0.07m3,潤滑30m管道需砂漿0.07m3。管道彎頭多,應適當增加砂漿用量。
(二)泵送作業(yè)
1.泵機操作人員要經(jīng)過嚴格訓練,掌握泵機制工作原理及泵機制結構,熟悉泵機的操作程序,能處理一般簡單事故。
2.泵機用水泥砂漿潤滑后,料斗內的泵漿未送完,就應輸入混凝土,以防空氣進入閥箱。如混凝土供應不上,應暫停泵送。
3.剛開始泵送混凝土時,應緩慢壓送,同時應檢查泵機是否運轉正常,輸送管接頭有無漏漿,如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停泵檢查。
4.泵機料斗上應裝有濾網(wǎng),并派專人負責以防過大石塊進入泵機。發(fā)現(xiàn)大石塊應及時揀出,以免造成堵塞。
5.泵送混凝土時,混凝土應充滿料斗,料斗內混凝土面最低不得低于料斗口20cm。如混凝土供應不上,泵送需要停歇時,每隔10min反泵一次,把料重新拌合,以免混凝土發(fā)生沉淀堵塞管道。
(三)清洗
泵機作業(yè)完成后,應立即清洗干凈。清洗泵機時要把料斗里的混凝土全部送完,排凈混凝土缸和閥箱內的混凝土。在沖洗混凝土缸和閥箱時,切記不要把手伸入閥箱,沖洗后把泵機總電源切斷,把閥窗關好。
五、管道堵塞原因及防止措施
(一)堵管的常見原因
1.骨料級配不合理,混凝土中有大卵石、大塊片狀碎石等。細骨料用量太少。攪拌車攪拌筒粘附的砂漿結塊落入料斗中,也可能發(fā)生管道堵塞。
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過多,水灰比過大,混凝土坍落度變化大,都容易引起管道堵塞。
3.管道敷設不合理。管道彎頭過多,水平管長度太短,管道過長或固定不牢等都可使堵塞發(fā)生。
4.泵送間停時間過長,管道中混凝土發(fā)生離析,使混凝土與管道的摩擦力增大而堵塞管道。
(二)堵塞部位的判斷
1.前面軟管或管道堵塞。泵機反轉時,吸回料斗的混凝土很少,再次壓送,混凝土仍然送不出去。
2.混凝土閥或錐形管堵塞。進行反向操作時,壓力計指針仍然停在最高位置,混凝土回不到料斗中來。
3.料斗喉部和混凝土缸出口都堵塞,主回路的壓力計指針在壓送壓力下,活塞動作,但料斗內混凝土不見減少,混凝土壓送不出去。
(三)防止管道堵塞措施及解決辦法
1.在料斗上加裝濾網(wǎng),防止大石塊進入料斗。
2.要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證混凝土的坍落度不發(fā)生較大的變化。
3.泵機操作期間,操作人員必須密切注意泵機壓力變化。如發(fā)現(xiàn)壓力升高,泵送困難。即應反泵,把混凝土抽回料斗攪拌后再送出。如多次反泵仍然不起作用,應停止泵送,拆卸堵塞管道,清洗干凈再開始泵送。
【參考文獻】
[1]利仕選.試論泵送混凝土施工技術[J].科技咨詢導報,20**,(8).
[2]于建華.大體積泵送混凝土施工技術[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7).
[3]李占斌.泵送混凝土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13).
[4]蘇勇敢,劉安朗.泵送混凝土堵管的原因及處理方法[J].中州煤炭,20**,(3).
篇2:泵送混凝土工程作業(yè)安全技術交底
泵送混凝土工程作業(yè)安全技術交底
施工單位:
工程名稱分部分項
工程工種
1.混凝土泵的操作人員必須經(jīng)過專門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獨立操作。
2.泵送混凝土時,混凝土泵的支腿應完全伸出,并插好安全銷。
3.混凝土泵與輸送管連通后,應按所用混凝土泵使用說明書的規(guī)定進行全面檢查,符合要求后方能開機進行空運轉。
4.泵送設備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和產品使用說明書。現(xiàn)場安裝接管,必須按施工方案執(zhí)行泵送混凝土所用碎石。不得大于輸送管徑的1/3,不得大于混凝土結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得大于鋼筋最小凈距的3/4。
5.泵送設備必須放置在堅實的地基上,與基坑周邊保持足夠安全距離。
6.水平泵送管道敷設線路應接近直線,少彎曲,管道支撐必須緊固可靠,管道接頭處應密封可靠。Y型管道應裝接錐形管。
7.垂直管道架設的前端應安裝長度不少于10m的水平管,嚴禁直接裝接在泵的軟出口上,水平管近泵處應裝逆止閥。熱天應用濕麻袋或濕草包等遮蓋管路。
8.敷設向下傾斜的管道時,下端應接一段水平管,其長度至少是傾斜高低差的5倍,如傾斜度較大時,應在坡道上端裝置排氣閥。
9.作業(yè)前應檢查各部位,操縱開關、調整手柄、手輪、控制桿、旋塞等位置正確,液壓系統(tǒng)無泄漏,電氣線路絕緣良好,接線正確,開關無損壞,有重復接地和觸電保護器,安全閥,壓力表等各種儀表正常有效。
10.泵送混凝土前必須先用按規(guī)定配制的水泥砂漿潤滑管道,無關人員必須離開管道,高層建筑管道較長,應分段設置監(jiān)控點。
11.混凝土攪拌運輸汽車出料前,應高速轉3~4min方可出料至泵機,按工程需要計劃多臺泵機和泵車配合。保證連續(xù)泵送施工。現(xiàn)場門口,應設專人指揮泵車進出安全。
12.使用布料桿澆筑混凝土時,支腿必須先全部伸出固定平穩(wěn),并按順序伸出布料桿。在全伸狀態(tài)中,嚴禁移動車身,嚴禁使用布料桿起吊或拖拉物件。
13.泵送混凝土連續(xù)作業(yè)中,料斗內應保持一定數(shù)量的混凝土,不得吸空,并隨時監(jiān)控各種儀表和指示燈,出現(xiàn)不正常時,應及時調整或處理。必須暫停作業(yè)時,應每隔5~10min(冬季3~5min)泵送一次。若停止時間較長再泵送時,應逆向運轉一至二個行程,然后順向泵送。
14.泵送過程中發(fā)生輸送管道堵塞現(xiàn)象時,應進行逆向運轉使混凝土返回料斗,必要時應拆管排除堵塞。
15.澆筑混凝土出料口的軟管應系扎防脫安全繩(帶),移動時要防碰撞傷人。
16.作業(yè)后,必須將料斗內和管道內的混凝土全部輸出,然后對泵機、料斗、管道進行沖洗。用壓縮空氣沖洗管道時,管道兩側和出口端前方10m內不得站人,并應采用金屬網(wǎng)等收集沖出的泡沫及砂、石粒,防止濺出傷人。
17.嚴禁用壓縮空氣沖洗布料桿配管,布料桿的折疊收縮應按順序進行。
18.各部位操縱開關、調整手柄、手輪、控制桿、旋塞等均應復位,液壓系統(tǒng)應卸荷,拉閘切斷電源,鎖好電箱。
19.遇大雨或五級大風及其以上時,必須停止泵送作業(yè)。
20.現(xiàn)場補充交底內容:
交底人簽字:
日期:
接受人(全員)簽字:
注:本交底一式三份,班組、交底人、資料保管員各一份
篇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探討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探討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在我國發(fā)展很快,并已在高層建筑、橋梁、地鐵等工程中廣泛地應用,經(jīng)試驗研究和工程實踐說明,泵送混凝土不僅與砂、石、水泥、泵送劑等材料標準有密切關系,并須有連續(xù)的施工工藝,對混凝土泵輸送管的選擇布置,泵送混凝土供應,混凝土泵送與澆筑等要求較高。
一、可泵性混凝土的配料
1.骨料的級配。骨料級配對泵送性能有很大的影響,必須嚴格控制。根據(jù)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規(guī)定,泵送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徑不得超過管道內徑的 1/4~1/3.如果混凝土中細骨料含量過高,骨料總面積增加,需要增加水泥用量,才能全部包裹骨料,得到良好的泵送效果。細骨料含量少,骨料總面積減少,包裹骨料的水泥漿用量少,但骨料之間的間隙未被充滿,輸送壓力傳送不佳,泵送困難。
2.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不僅要滿足結構的強度要求,而且要有一定量的水泥泵漿作為潤滑劑。它在泵送過程中的作用是傳遞輸送壓力,減輕接觸部件間的磨損,減少磨擦阻力。水泥用量一般為270~320kg/m3,水泥用量超過320kg/ m3,不僅不能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反而會使混凝土粘度增大,增加泵送阻力。為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可添加巖石粉末、粉煤灰、火山灰等,一般常摻加粉煤灰,根據(jù)經(jīng)驗,粉煤灰的摻量為35~50kg/ m3 .
3.水灰比、坍落度。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應限制在0.4~0.6,不得低于 0.4,水灰比大,混凝土稠度減小,流動性好,泵送壓力會明顯下降,但由于在壓力作用下,混凝土過稀,骨料間的潤滑膜消失,混凝土的保水性不好,容易發(fā)生離析而堵塞管道,因此應限制水灰比。
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要適中,常用坍落度為 8~15cm,以9~13cm為最佳值,坍落度大于 15cm應加減水劑。
二、混凝土輸送泵的選型和布置
1.混凝土輸送泵的選擇。目前我國使用的混凝土泵機有兩種,一種是帶有布料桿可行走的泵車,另一種是牽引式固定泵。泵車的機動性強、移動方便,但價格較貴。固定泵機動性差,布泵時需要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情況進行合理布置,但價格較低。
2.泵機的布置。在選擇泵機位置時,要使泵機澆灌地點最近,附近有水源和照明設施,泵機附近無障礙物以便于攪拌車行走、喂料。泵機安裝就位,最好在機架底部墊木塊,增加附著力,以保證泵機穩(wěn)定。泵機周圍應當有一定空間以便于人員操作。泵機安裝地點應搭設防護棚。
3.泵機與攪拌車的匹配。混凝土攪拌輸送車的裝載量有5 m3 和6 m3兩種。攪拌車在灌入混凝土后,攪拌筒做低速轉動,轉速為一定值,然后將混凝土運送到施工現(xiàn)場。由于攪拌站與施工現(xiàn)場有一段運送距離,并且攪拌車的出料量與泵機輸送量有一定的差值,因此存在泵機與攪拌運輸車的數(shù)量匹配問題。
三、現(xiàn)場輸送管道的敷設
管道的敷設對泵送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現(xiàn)場布管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輸送管道的配管線路最短,管道中盡量少采用彎管和軟管,更應避免使用彎度過大的彎頭,管道末端活動軟管彎曲不得超過180°,并不得扭曲。
2.泵機出口要有一定長度的水平管,然后再接彎頭,轉向垂直運輸,垂直管與水平管長度之比最好是2:1.水平管長度不小于15m. 3.泵機出口不宜在水平面上變換方向,如受場地限制,宜用半徑 1m 以上的彎頭。否則壓力損失過大,出口處管道最好用木方墊牢。
4.垂直管道用木方、花籃螺栓、8 號線與接板的預留錨環(huán)固定,每間隔3m緊固一處,垂直管在樓板預留孔處用木楔子楔緊,否則會影響泵送效果。
5. 施工面上水平管越短越好,長度不宜超過20m.否則應采取措施。
6.變徑管后至少第一節(jié)是直管、水平或略向下傾斜,然后再接彎道。泵送高度超過 10m時在變徑管和立管之間水平管長度不得小于高度的2/3。
四、混凝土的輸送
(一)泵送前的準備工作
1.在泵送前要對泵機進行全面檢查,進行試運轉用系統(tǒng)各部位的調試。以保證泵機在泵送期間運轉正常。
2.檢查輸送管道的鋪設是否合理、牢固。
3.在泵送前先加入少量清水(約 10L 左右)使料斗、閥箱等部位濕潤,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泥砂漿,一般配合比為 1:2.泵漿的用量取決于輸送管的長度。潤滑閥箱需砂漿0.07 m3,潤滑30m管道需砂漿 0.07 m3 .管道彎頭多,應適當增加砂漿用量。
(二)泵送作業(yè)
1.泵機操作人員要經(jīng)過嚴格訓練,掌握泵機制工作原理及泵機制結構,熟悉泵機的操作程序,能處理一般簡單事故。
2.泵機用水泥砂漿潤滑后,料斗內的泵漿未送完,就應輸入混凝土,以防空氣進入閥箱。如混凝土供應不上,應暫停泵送。
3.剛開始泵送混凝土時,應緩慢壓送,同時應檢查泵機是否運轉正常,輸送管接頭有無漏漿,如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停泵檢查。
4.泵機料斗上應裝有濾網(wǎng),并派專人負責以防過大石塊進入泵機。發(fā)現(xiàn)大石塊應及時揀出,以免造成堵塞。
5.泵送混凝土時,混凝土應充滿料斗,料斗內混凝土面最低不得低于料斗口 20cm.如混凝土供應不上,泵送需要停歇時,每隔 10min 反泵一次,把料重新拌合,以免混凝土發(fā)生沉淀堵塞管道。
(三)清洗泵機作業(yè)完成后,應立即清洗干凈。清洗泵機時要把料斗里的混凝土全部送完,排凈混凝土缸和閥箱內的混凝土。在沖洗混凝土缸和閥箱時,切記不要把手伸入閥箱,沖洗后把泵機總電源切斷,把閥窗關好。
五、管道堵塞原因及防止措施
(一)堵管的常見原因
1.骨料級配不合理,混凝土中有大卵石、大塊片狀碎石等。細骨料用量太少。攪拌車攪拌筒粘附的砂漿結塊落入料斗中,也可能發(fā)生管道堵塞。
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過多,水灰比過大,混凝土坍落度變化大,都容易引起管道堵塞。
3.管道敷設不合理。管道彎頭過多,水平管長度太短,管道過長或固定不牢等都可使堵塞發(fā)生。
4. 泵送間停時間過長,管道中混凝土發(fā)生離析,使混
凝土與管道的摩擦力增大而堵塞管道。(二)堵塞部位的判斷
1.前面軟管或管道堵塞。泵機反轉時,吸回料斗的混凝土很少,再次壓送,混凝土仍然送不出去。
2.混凝土閥或錐形管堵塞。進行反向操作時,壓力計指針仍然停在最高位置,混凝土回不到料斗中來。
3.料斗喉部和混凝土缸出口都堵塞,主回路的壓力計指針在壓送壓力下,活塞動作,但料斗內混凝土不見減少,混凝土壓送不出去。
(三)防止管道堵塞措施及解決辦法
1.在料斗上加裝濾網(wǎng),防止大石塊進入料斗。
2.要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證混凝土的坍落度不發(fā)生較大的變化。
3.泵機操作期間,操作人員必須密切注意泵機壓力變化。如發(fā)現(xiàn)壓力升高,泵送困難。即應反泵,把混凝土抽回料斗攪拌后再送出。如多次反泵仍然不起作用,應停止泵送,拆卸堵塞管道,清洗干凈再開始泵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