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結構填充墻裂縫的產生原因與預防措施論述
隨著我國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加氣混凝土砌塊以其重量輕、隔熱、保溫、防火、易施工等優點,在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由于施工及材料本身等因素,導致在使用過程中常出現一些裂縫,其主要表現在鋼筋混凝土框架梁與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之間出現的水平裂縫、墻中間和柱邊的垂直裂縫以及墻中的不規則裂縫。本文就墻體裂縫等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做一論述,供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1、墻體裂縫的產生原因與預防措施
1.1原因分析
1.1.1 物理性能差異
輕質加氣混凝土砌塊與鋼筋混凝土構建的物理性能有顯著差異,鋼筋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 r=10~14×10-6mm/m·℃,加氣混凝土砌塊的線膨脹系數r=8×10-6mm/m·℃在溫度變化時兩者變形不一致。
1.1.2構件對砌體的影響
鋼筋混凝土梁在受彎時,會出現彎曲變形,其變形值根據上部荷載大小及梁長度不同而異。這部分撓度是由填充墻施工完畢的地面裝修荷載和使用時的活荷載造成的。如后期這部分荷載過大,會使梁下撓度加大導致墻體出現水平裂縫和墻中垂直裂縫,影響建筑物外觀。
1.1.3 砌塊的含水率
加氣混凝土砌塊出廠時的含水率較高,以后砌塊逐漸干燥而收縮,造成體積不穩定。這時如果將剛出廠的新砌塊隨即砌筑,或進場的加氣混凝土砌塊隨意堆放遭受淋雨,使砌塊砌筑時的含水率較高,體積相對較大。更有甚者,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將填充墻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漿塞實梁下縫隙后即進行墻面抹灰。以上幾種作法不僅加大了砌塊自重,不便施工,而且會使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因砌塊失水體積收縮而出現水平及垂直裂縫。此類水平裂縫一般出現在梁底,垂直裂縫因承重墻、柱與填充墻之間有拉結筋作用,一般出現在拉結筋長度外或墻中。
1.1.4 砌塊干密度
砌塊的批號不同其干密度也不同,如果將不同批號的砌塊或不同強度等級的砌塊混砌于同一道墻上,造成含水率較高的塊體收縮變形較大;反之收縮變形較小,這種不均勻變形會使墻中部產生不規則裂縫。
1.1.5 砌塊的排列設計
施工前不做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排列組砌設計,致使上下砌塊的搭接長度在某些部位偏短,而填充墻使用的砌筑砂漿強度等級較低,施工時如未按要求加設鋼筋網補強,會使墻體收縮產生軸心受拉,沿齒縫出現垂直裂縫。
1.2 預防措施
(1)輕質加氣混凝土砌塊與鋼筋混凝土砌塊屬不同材質的材料,由于物理性能差異引起的墻體裂縫不可避免,但如果規范施工,精選材料還是可以將裂縫減少到最低程度。
(2)盡量減小灰縫厚度,砌至梁、板底應留不小于30mm的空隙,空隙填充應在砌筑后3d以上進行。填充材料宜用細石混凝土(砂漿收縮比混凝土大)填充密實,或用側磚或立磚斜砌頂緊(補砌梁、板下部空隙時應從建筑物的底層開始向頂層補砌,使上部承重梁、板對填充墻有擠壓作用,抹灰順序一般也從底層向上進行)。
(3)要消除砌塊體積收縮產生的裂縫,主要應控制砌筑時砌塊的含水率。施工時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含水率要控制在15%以下,砌塊砌筑前24h澆水濕潤,砌筑面要達到飽和面干狀態。
(4)每天砌筑高度應控制在1.5m以下,砌塊搭接尺寸按標準控制,不得使用破損砌塊,不得用瓦刀等斷切砌塊,應用專用工具切割,應使用同一批號的混凝土砌塊砌筑同一面墻體。當砌塊墻體長度大于5m時應加構造柱、拉結筋,高度大于4m時加圈梁,墻體與梁、板、柱結合處加鋼絲網片。
(5)砌筑前應根據墻面尺寸設計砌塊排列圖,同時要考慮砌塊上下搭接錯縫,要求搭接長度不小于塊體長度的1/3,并且不小于150mm。當某些部位搭接無法滿足要求時,可在水平灰縫中設置2根φ6的鋼筋或φ4的鋼筋網片加強,長度不小于500mm。
2、墻體抹灰空鼓龜裂產生的原因與預防措施
2.1 產生的原因
2.1.1 物理性能
抹灰空鼓的原因也與加氣混凝土砌塊本身的物理性能有很大關系,抹灰砂漿與加氣混凝砌塊的強度相差較大,加氣混凝土砌塊空隙大、吸水率高,結構狀態充滿了封閉式網狀微氣孔的泡沫結合體,其強度較低,這樣在其表面采用常規抹灰材料和傳統抹灰工藝進行施工,將形成基層強度低、面層強度較高、附著力差的特點,導致抹灰層空鼓、開裂,同時在相同荷載下加氣混凝土砌塊的變形較大,而抹灰砂漿的允許變形量較小,也會導致應力集中處產生空鼓和開裂。
2.1.2 含水率
抹灰砂漿保水性不能滿足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吸水率要求而引起空鼓和開裂。加氣混凝土的孔隙率大,吸水率高,抹灰前不進行澆水濕潤或澆水不夠,砌塊將大量吸收抹灰砂漿中的水分,使砂漿水泥水化不能正常進行,抹灰砂漿強度降低。當砂漿層的強度不能抵抗收縮應力時,砂漿層將開裂。同時由于此時砂漿層與加氣混凝土墻面的黏結力還未達到足以約束砂漿的滑動,因而發生空鼓和脫落。
2.1.3 操作不規范
加氣混凝土砌塊在切割過程中,表面會存在松散顆粒和灰塵附著物,抹灰時如不清理干凈,將很容易形成“兩層皮”,這樣日后會有空鼓開裂的隱患。如果加氣混凝土砌塊,表面凹凸不平,抹灰不均勻,產生收縮不均勻,也會成為空鼓開裂的原因。
2.1.4 砌塊處剔鑿線槽
因布設電線管,在加氣混凝土填充墻上面剔鑿線槽,因線槽較深砂漿嵌填不實而沿槽開裂。有些線管布設不牢固,而使布設線管處抹灰層空鼓、開裂。
2.2 預防措施
2.2.1 把好原材料關
首先,加氣混凝土砌塊應符合規范規定,進場后的加氣混凝土砌塊要經檢驗合格,包括質量證明書、準用證與檢測報告等以確保加氣混凝土砌塊質量。不同批次的砌塊應分開堆放,并有詳細的紀錄,嚴禁暴曬、雨淋及凍脹,以防破損。
2.2.2規范施工(1)砌筑時控制好砌塊的含水率,防止用水直接沖淋砌體,同一墻體的砌塊宜保持均一性。
(2)抹灰前要清除附著層,澆水濕潤整修平整,抹灰時基層表面要進行刷漿和刮糙等處理,以阻止或延緩墻體的吸水能力,避免抹灰砂漿在沒有充分水化前被吸走大量水分。
(3)砌塊抹灰與混凝土墻體或梁板柱面分別處理,砌塊墻面底灰采用混合砂漿,混凝土墻面宜先用1∶2.5水泥砂漿刮好,至最后面層時與砌塊墻面使用同種砂漿。經過處理后,混凝土墻面與砌塊墻面相交處不易空裂。
(4)為防止抹灰層的收縮裂縫,抹灰層應分格施工,一般在層間分格,豎向分格應視建筑物體積而定,面積一般宜為20~30m2。
(5)電線管敷設時應使用專用剔槽工具,剔槽寬度要與線管吻合,深度要以埋下線管,線管低于砌塊表面2cm為宜。敷管后在管槽兩側釘釘子并用鐵絲扎牢,再在管上用鋼絲網片加固。
(6)嚴格控制一次抹灰的厚度,一般控制在7mm左右,相鄰兩次抹灰的間隔應做好養護。
3、結束語
框架結構中的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的裂縫、空鼓問題,比起工程中其他裂縫原因相對單一,造成的影響較小,因此,框架結構中的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的裂縫、空鼓問題容易受到忽視,既影響墻體外觀,也給業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在實際工程中,只要精心施工,規范操作,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的裂縫、空鼓等質量通病是可以克服的。
篇2:家裝中導致墻面裂縫原因預防辦法
家裝中導致墻面裂縫的原因及預防辦法
紛紛抱怨自家的墻面產生了形態各異的裂縫,墻面裂縫:一般情況裂縫為面層裂縫,整墻裂縫較少,多為非承重墻,及內保溫墻。墻面裂縫是家裝中的常見病,施工中首先要檢查墻面基層。
導致墻面裂縫的原因很多,但總體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由房屋建筑本身結構問題造成的。這種原因導致的墻面裂縫一般呈直線,且比較深。通常,施工工人會對建筑墻體上的裂縫進行處理,但也無法確保日后墻面不會出現裂縫。另一類是由使用劣質材料或采取不標準施工工藝造成的。這種情況產生的墻面裂縫一般呈龜裂狀,其深度較前一種略淺。在施工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建筑材料質量的嚴格把關,以及對施工工藝的嚴密控制來最大限度地避免此類墻面裂縫的產生,將其扼殺在“搖籃”中。
一、家庭裝修如何避免裂縫的產生
1.選用優質裝修材料:
專家建議,在選用裝修材料時,一定要通過正規銷售渠道購買,選用質量合格的建材產品,并嚴格按照產品說明進行使用。
2.嚴格控制施工過程
毛坯墻刷墻的標準步驟是:刷一遍界面劑→墻體裂縫處理→石膏找平→貼布→刮2-3遍膩子→打磨→刷底漆→找補打磨→刷兩遍面漆。界面劑是一種膠粘劑,起固化和粘接作用。涂抹時,可按照產品廠家使用說明少量加水,但如果加水過量,就會造成日后墻面產生裂紋,嚴重的還會出現墻面剝皮甚至脫落的情況。在找平過程中,不可一次性找平,而應分多次進行。誤差較大的地方,一般先用石膏找平,再用膩子分2-3次找平。找平層不牢固或者涂抹不均勻,很容易造成日后墻面裂縫的產生。對于非承重墻,是必須全墻貼布的。盡量選擇質量好的墻布和白乳膠,這樣防裂效果會比較好。
3.合理處理原有墻面
目前市場上,裝飾公司的普遍做法是:針對老房裝修,裝飾公司都會建議業主先將墻面徹底鏟除后再進行后續施工;針對新房的裝修,考慮到開發商已對墻面做好基層處理,如業主沒有特殊要求,裝飾公司一般采取局部處理的方法,即只在現有基層出現裂縫的地方進行修補處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為了最大限度防止日后墻面開裂,無論新房、舊房,最好將原有墻面全面鏟除。因為,如果新房原有基層使用的建筑材料質量不好或是偽劣產品,會造成后續涂抹與基層粘接不牢,從而導致墻面裂縫。
4.注意細節處理:
不同基層的接縫部位很容易產生裂縫,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特殊處理。例如壁柜木框與墻面的接縫,若不加處理,經過四季變換,很容易產生裂縫。在施工過程中,一般采取鑲嵌木貼臉的方法,用來掩蓋可能產生的裂縫。此外,墻面開槽后的修補不當也會導致墻面出現裂紋。理論上,修補開槽使用的水泥砂漿應與建筑墻體水泥的配比相同,這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實現,因此,施工中一般使用1:3配比的水泥砂漿回填,并在開槽處貼布或牛皮紙以避免水泥收縮造成的墻面裂縫。
專家表示,如果每一個工人都嚴格按照標準工藝進行施工,就能夠最大程度避免后期墻面裂縫的產生。
二、家庭裝修施工后需要注意的事項
驟然的溫度、濕度變化都將成為墻面開裂的誘因。因此,專家建議裝修完畢后,應對居室進行適度通風。若居室一直處于密閉狀態,裝修材料中的水分無法揮發,造成居室環境溫度較高、濕度較大,入住后,突然通風,居室中水分急速減少,很容易造成墻面干裂。當然,通風也不宜過度。
保持室內正常溫度、濕度,加上高質量的裝修材料和標準的施工工藝,就會最大可能地避免裂縫的產生。
墻面暗埋線管也是造成墻面裂縫的主要原因,暗埋的線管首先要在入墻出墻處固定死,中間有一個固定點,然后用水泥找平。表面貼切不小于20厘米的牛皮紙或的確良,再刮膩子。
篇3:砌塊填充墻裂縫原因分析預防措施
砌塊填充墻裂縫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
鋼筋混凝土框架梁與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之間容易出現水平裂縫、墻中間和柱邊的垂直裂縫以及墻中的不規則裂縫等。
原因分析
1、填充墻下承重構件的變形對上部砌體的影響:鋼筋混凝土梁在受彎時,會出現彎曲變形,其變形值根據上部荷載大小及梁長度不同而異。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規定,其受彎變形允許有不大于L[_0]/200~L[_0]/300的撓度(允許撓度限制根據梁的計算長度L[_0]長短而有所不同),這部分撓度是由填充墻施工完畢的地面恒荷載和使用時的活荷載造成的。如后期這部分荷載過大,會使梁下撓導致墻體出現水平裂縫和墻中垂直裂縫。
2、加氣混凝土砌塊出釜時的含水率為35%左右,以后砌塊逐漸干燥而收縮。造成體積不穩定。有些施工單位對新出釜的砌塊邊采購進場邊砌筑,或進場的加氣混凝土砌塊隨意堆放,任其淋雨,使砌塊砌筑時的含水率較高,體積相對較大。更有甚者,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和減少工序,將填充墻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漿塞實梁下縫隙后即進行墻面抹灰。這種作法不僅加大了砌塊自重,不便施工,而且會使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因砌塊失水體積收縮而出現水平及垂直裂縫。此類水平裂縫一般出現在梁底,垂直裂縫因承重墻、柱與填充墻之間有拉結筋作用,一般出現在拉結筋長度外或墻中。
3、因施工人員疏忽、將不同出廠日期干密度不同的砌塊或不同強度等級的砌塊混砌于同一道墻上,造成含水率較高的塊體收縮變形較大;反之收縮變形較小,這種不均勻變形會使墻中部產生不規劃裂縫。
4、施工前不做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排列組砌設計,致使上下砌塊的搭接長度在某些部位偏短,而填充墻使用的砌筑砂漿強度等級較低,施工時如未按要求加設鋼筋網補強,會使墻體收縮產生軸心受拉,沿齒縫出現垂直裂縫。
5、因布設電線管,在加氣混凝土填充墻上面剔鑿線槽,因線槽較深而沿槽開裂。有些線管布設不牢固,使布設線管處抹灰層空鼓、開裂。
6、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吸水的特點是先快后慢,容量大且延續時間長。如果在抹灰前對基層表面不做處理或處理不當,抹灰層中砂漿的水分會過早被加氣混凝土砌塊吸走而失去凝結硬化條件,抹灰層達不到預期的強度,從而引起空鼓、開裂。
預防措施
1、要消除砌塊體積收縮產生的裂縫,主要應降低砌筑時砌塊的含水率。施工時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含水率要控制在15%以下,嚴禁提前大量澆水濕潤。要在砌筑之間向澆筑面適量澆水,這樣既保證砌筑砂漿有良好的硬化條件,又何使砌體不致含水率過高。填充墻砌至接近梁、板底部時,留出小于一皮砌塊高度的空隙,待砌體再收縮變形,抹灰前1~2d用側磚或立磚斜砌頂緊。補砌梁、板下部空隙時應從建筑物的底層開始向頂層補砌,使上部承重梁、板對填充墻有擠壓作用,抹灰順序一般也從底層向上進行。
2、砌筑前應根據墻面尺寸設計砌塊排列圖,設計排列圖時要考慮砌塊上下搭接錯縫,要求搭接長度不小于塊體長度的1/3,并且不小于150mm。當某些部位搭接無法滿足以上要求時,可在水平灰縫中設置2根直徑6mm的鋼筋或直徑4mm的鋼筋網片加強,加強筋長度不小于500mm。
3、電線管敷設時使用專用鏤槽工具,鏤槽寬度、深度要與線管吻合,敷管后在管槽兩側釘釘子并用鐵絲扎牢,再在管上用100mm寬鍍鋅鐵絲網加強。
4、抹灰前基層表面必須進行處理,處理方法有澆水刷素水泥漿、刷108膠水泥漿和刮糙處理等。其中以澆水刷素水泥漿的工藝最簡單可靠。操作方法是抹灰前一天在墻面均勻澆水2─3遍,每遍澆水之間的間歇時間不少于15min,在抹灰前再澆水1~2遍,澆水后立即刷素水泥漿,在素水泥漿干燥前抹灰。一次抹灰厚度應不大于10mm,如果厚度超過10mm要分層抹灰,下一層抹灰要在上一層砂漿終凝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