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墻飾面磚的施工工藝(四)
1、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吊垂直、套方、找規矩、貼灰餅→抹底層砂漿→彈線分格、排磚→鋪貼面磚→面磚勾縫→清洗墻面
2、操作要點
1)基層處理
A、混凝土表面處理:當基體為混凝土時,先剔鑿混凝土基體上凸出部分,使基體保持平整,毛糙。基體表面如有凹入部位,則需用1:3水泥砂漿補平。用強力膠在交接處兩側各粘一排保溫釘,待達到一定強度后貼上鋼絲網,為防止混凝土表面與抹灰結合層不牢,發生空鼓,混凝土面上噴涂一道1:1水泥砂漿內摻水狀界面劑的粘合漿,以增強結合層的附著力。如遇有洞口需封堵時,應支模用高于設計標號的砼加膨脹劑進行封堵。
B、磚墻表面處理:當基體為磚砌體時,應清除磚墻面多余灰漿,并用清水將墻體充分濕水,使潤濕深度約2~3mm,給排水穿墻洞眼應封堵嚴實,腳手眼亦應填塞嚴密。
2)吊垂直、套方、找規矩、貼灰餅、沖筋
外墻面抹底層砂漿前,應在房屋大角用經緯儀和線錘,按底層刮糙厚度,從頂到底測定垂直線,沿垂線做標志,貼灰餅。垂直線應一次吊線,嚴禁兩次吊線。外柱到頂的外墻,每個外柱邊角必須吊線(即柱面雙線),做雙灰餅,然后再根據垂直線拉橫向通線,沿通線每隔1200~1500mm做灰餅;同時應在門窗或陽臺等處拉橫向通線,找出垂直方正后,貼好灰餅。應特別注意各層樓的陽臺和窗口的水平向、豎向和進出方向必須“三向”成線。連通灰餅進行沖筋,作為底層砂漿平整度和垂直度的標準。
3)抹底層砂漿(刮糙)
A打底應分層分遍進行,第一遍厚度宜為7mm,用1:3水泥砂漿抹,抹后用木抹子搓平;掃毛,待第一遍六至七成干時,即可抹第二遍,厚度約為8~12mm,用1:3水泥砂漿抹,抹后隨即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毛,終凝后灑水養護。局部加厚部位應加掛鋼絲網。抹灰時應快抹快找平,不得反復揉壓,造成人為空鼓。加強處理基層抹灰必須充分潤濕基體,嚴禁在干燥的混凝土或磚墻上抹砂漿找平層。因為干燥的墻面,尤其當混凝土或磚砌體表面溫度較高時,緊貼基體的砂漿,很快被基體吸干水分,使貼靠基體的砂漿失水,形成抹灰層與基體的隔離層,即“干漿層”。此層水化極不充分,無強度,而引起基層抹灰脫殼和出現裂縫而影響質量。
抹外墻面的底層砂漿時,注意墻面的窗臺,腰線、陽角及滴水線等部位飾面層鋪貼排磚方法和換算關系,朝上面的面磚要有流水坡度,底面的面磚要有滴水坡度。
此外還應對照建筑圖尺寸核對結構實際偏差情況,決定打底層厚度及排磚模數。
B抹面層砂漿:打底層抹灰完成后,再用1:2水泥砂漿抹厚5mm厚左右的面層,抹后用鋁合金尺子按灰餅刮平,用木槎子搓平。
4)彈線分格、排磚:
基層刮糙完成1~2d后,就可進入操作階段。
A選磚:根據設計圖紙要求對面磚進行分選。首先,按顏色分為三種,一種為白色,貼25層以上及南北四個凸出墻面的陽臺部分,另一種為駱色貼25層以下至四層部分,面磚規格為45×195,留縫5mm,一至三層貼深灰色面磚,面磚規格為300×600,留縫12mm。
B預排:外墻面磚預排主要是確定面磚排列方法和磚縫大小。外墻面磚鋪貼方法較多,按圖紙為橫貼,4層以上豎向對縫。一至三層為錯縫貼。預排中應該遵循如下原則:凡陽角部位盡量是整磚,且陽角處對角粘貼。對大面積墻面磚的鋪貼,除不規則部位外,其它都不裁磚,除柱面鋪貼外。排外墻面磚還應按外墻實際尺寸,以確定外墻抹底層砂漿的厚度,控制排磚模數(即確定豎向,水平、疏密縫度度及排列方法)。還應注意外墻面磚的橫縫應與門窗貼臉和窗臺相平;門窗洞口陽角處側面都順墻排整磚。窗間墻應盡可能排整磚。
C彈線與做分格線:根據預排畫出大樣圖。按縫的寬窄大小(主要指水平縫),彈出每層分格線,(分格線為豎貼磚),即窗上口一排豎貼磚,飄窗底板上至其它窗底為兩排豎貼磚,作為鋪貼面磚的鋪助基準線。彈線的步驟是:在外墻陽角處大角用大于5kg的線錘,吊垂線并用經緯儀校核,最后用花籃螺栓將線錘吊正的鋼絲固定繃緊上下端,作為找準基線。以陽角基線為準,每隔200mm彈出垂直線一條,按預排大樣先彈出頂面水平線,在墻面的每一層,根據分格線,每隔100mm彈一水平線。
5)外墻面磚鋪貼施工:鋪貼面磚用面磚粘合劑鋪貼,鋪貼自上而下分層、分段進行,每段內仍自上而下鋪貼。先鋪貼大片外墻面,然后再貼附墻柱,腰線等墻面突出部分。操作程序是先在每塊墻的四周按墨線貼出輪框即沖筋,再根據沖筋橫向、豎向拉通線,再根據線貼磚。當一行貼完后,須將磚面擠出灰漿刮凈。鋪貼外墻面應遵循:“平上不平下”的原則,保證上口一線齊。如上口不齊,可用灰鏟上撥使之靠住上沿分縫條。縫的寬度與垂直度除依靠彈出的線外,還應經常用木靠尺檢查和目測控制,并隨時在灰漿凝固前修整。
6)勾縫:一面墻面貼完經檢查合格后,即可對疏縫作勾縫處理。勾縫用專用面磚勾縫劑。勾縫應分兩次嵌入。第一次先抹平壓實,第二遍為縫太深處補平,擦洗干凈。再待勾縫劑達到一定干硬度時用縫纖壓實、拉光。
7)清洗墻面
勾縫劑勾縫完成,達到一定強度后,用海棉粘上稀草酸清洗粘在面磚上的水泥漿及殘留物,然后用清水沖冼干凈即可(夏季酸洗時忌遭陽光曝曬,應有遮蓋措施)。
篇2:裝飾工程墻身飾面磚鑲貼施工工藝
裝飾工程墻身飾面磚鑲貼施工工藝
1、施工準備
(1)墻地面磚粘(鋪)貼前首先應在放線、排版,對墻面開關插座不在一塊磚中間的進行改位,并補防水后進行選磚,對尺寸偏差太大,翹曲、不平整的不合格品嚴禁使用。選磚完成后必須先進行樣板施工,樣板確認后方可大面積進行鋪貼。
(2)排版注意事項:
A、衛生間排版時必須注意窗臺石上的安裝高度。
B、墻面瓷片不允許出現小于整磚寬度1/4的小條出現。
2、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彈線排磚--貼標準點--鑲貼--擦縫--清潔
3、施工要點:
A基層處理:將基層表面的浮灰、砂漿疙瘩、油污等清除干凈,如為混凝土基層應鑿毛;
B.排磚彈線:根據磚的尺寸和鑲貼面積在墻面進行分段分格排磚彈線,在同一墻面上的磚塊橫豎排列,均不得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磚,只能排在次要部位或不醒目處,遇有突出的管線、燈具、潔具、暖氣設備等時,應整磚套割吻合;
C.貼標準點:用廢面磚水泥砂漿粘貼在墻面上,按此拉線作為鋪貼面磚的控制點,標準點間距以1.5M×1.5M或2M×2M為宜,面磚鋪貼到此處時敲掉;
D.鑲貼:鑲貼前,磚墻面應提前一天濕潤好,混凝土墻可提前3-4h,瓷磚要在施工前浸水,時間不小于2h,后取出晾干至手按背無水跡方可貼磚,有不銹鋼條分縫的先安裝好,后用體積比1:1水泥砂漿鋪貼,如無則直接鋪貼,水泥不低于強度等級3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砂為中砂,粘貼8-10塊用靠尺板檢查平整,并用灰匙將縫撥直,陰陽角拼縫處用陰陽角條或磨45?斜角,保證接縫平直、密實,掃去表灰,用竹簽將橫豎縫化出來,棉絲試凈,鑲貼高度每天為1.2-1.5M;
E.擦縫:待磚貼好24h后,用白水泥漿摻顏料調成磚色涂滿縫隙,再用棉紗頭蘸漿將縫隙擦平實;
F.清潔:待縫隙材料硬化后清洗表面。
4、質量要求
1)飾面磚粘貼必須牢固。
2)飾面磚工程應無空鼓、裂縫。
3)墻面突出物周圍的飾面磚應整磚套割吻合,邊緣應整齊。墻裙、貼臉突出墻面的厚度應一致。
4)飾面磚表面應平整、潔凈、色澤一致,無裂痕和缺損,偏差符合下表。
飾面磚粘貼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外墻面磚內墻面磚
1立面垂直度32用2m垂直檢測尺檢查
2表面平整度43用2m靠尺和塞尺檢查
3陰陽角方正33用直角檢測尺檢查
4接縫干線度32拉5m線,不足5m拉通線,用鋼直尺檢查
5接縫高低差10.5用鋼直尺和塞尺檢查
6接縫寬度11用鋼直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