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苑住宅樓樁基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按圖紙要求及甲方提供的紅線圖,依安排好的施工順序放灰線,并同時考慮樁基工程的施工與其土方開挖、堆放的合理性,以避免二次搬運和不必要的窩工與工期浪費。
采用現澆砼分段護壁的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工藝流程。
1、放線定位
按設計圖紙放線、定位樁。
2、開挖土方
采取分段開挖,每段高度決定于土壁保持直立狀態的能力,一般以0.8~1.0m為一施工段。
在地下水以下施工應及時用吊桶將泥水吊出。如遇大量滲水,則在孔底一側挖集水坑,用高揚程潛水泵排出孔外。
3、測量控制
樁位軸線采用在地面設十字控制網,基準點。安裝提升設備時,使吊桶的鋼絲繩中心與樁孔中心線一致,以作挖土時粗略控制中心線用。
4、支設護壁模板
模板高度取決于開挖方施工段的高度,一般為1m,由8塊活動木模板組合而成。
5、設置操作平臺
在模板頂放置操作平臺,平臺可用角鋼和鋼板制成半圓形,兩個合起來即為一個整圓,使用時臨時放置砼拌合料和灌注護壁砼用。
6、灌注護壁砼
護壁砼要注意搗實,因它起著護壁與防水雙重作用,上下護壁間搭接50~75mm。
7、拆除模板繼續下一段的施工
當護壁砼達到一定強度后便可拆除模板,一般在常溫情況下約24小時可以拆除模板,再開挖下一段土方,然后繼續支模板灌注護壁砼,如此循環,直到挖到設計要求的深度。
8、鋼筋籠沉放
鋼筋籠就位,對質量1000kg以內的小型鋼筋籠,可用帶有小卷揚機和活動的小型吊運機具,或用汽車吊吊放入孔內就位。
9、排除孔底積水,灌注樁身砼
當灌注砼前,應先放置鋼筋籠,并再次測量孔內虛土厚度,超過要求應進行清理。砼坍落度為8~10cm。
砼灌注可用手推車運輸向樁孔內灌注。砼上下料用串桶,深樁孔用砼導管。
砼應連續分層灌注,每層灌注高度不超過1.5m。對于直徑較小的挖孔樁,距地面6m以下利用砼的大坍落度(摻粉煤灰或減水劑)和下沖力使之密實;6m以內的砼應分層振搗密實。對于直徑較大的挖孔樁應分層振搗密實,第一次灌注到擴底部位的頂面,隨即振搗密實;再分層灌注樁身,分層搗實,直至樁頂。當砼灌注量大時,可用砼泵車和布料桿。在初凝前抹壓平整,以避免出現塑性收縮裂縫或環向干縮裂縫。表面浮漿層應鑿除,使之與上部承臺或底板連接良好。
9.2.1.2施工注意事項
9.2.1.2.1施工安全措施
人工挖孔樁是人力挖掘成孔,必須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作業。
1、從事挖孔樁作業的工人以健壯男性青年為宜,并須經健康檢查和井下、高空、用電、吊裝及簡單機械操作等安全作業培訓且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現場施工。
2、在施工圖會審和樁孔挖掘前,要認真研究鉆探資料,分析地質情況,對可能出現管涌、涌水以及有害氣體等情況應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防護措施。如對安全施工存在疑慮,應事前向有關單位提出。
3、施工現場所有設備、設施、安全裝置、工具、配件以及個人勞保用品等必須經常進行檢查,確保完好和安全使用。
4、為防止孔壁坍塌,應根據樁徑大小和地質條件采取可靠的支護孔壁的施工辦法。
5、孔口操作平臺應自成穩定體系,防止在護壁下沉時被拉跨。
6、在孔口設水平移動式活動安全蓋板,當提土桶提升到離地面約1.8m,推活動蓋板關閉孔口,手推車推至蓋板上卸土后,再開蓋板,放下提土桶裝土,以防止土塊、操作人員掉入孔內傷人。采用電葫蘆提升提土桶,樁孔四周應設安全欄桿。
7、孔內必須設置應急軟爬梯,供人員上下孔使用的電葫蘆、吊籠等應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動卡緊保險裝置,不得使用麻繩和尼龍繩吊扶或腳踏井壁凸緣上下。電葫蘆宜采用按鈕式開關,使用前必須檢驗其安全吊線力。
8、吊運土方用的繩索、滑輪和盛土容器應完好牢固,起吊時垂直下方嚴禁站人。
9、施工場地內的一切電源、電路的安裝和拆除必須由持證電工操作,電器必須嚴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電保護器。各孔用電必須分閘,嚴禁一閘多用。孔上電纜必須架空2.0m以上,嚴禁拖地和埋壓土中,孔內電纜電線必須有防濕、防潮、防斷等保護措施。照明應采用安全礦燈或12V以下的安全燈。
10、護壁要高出承臺墊層面200mm左右,孔周圍要設置安全防護欄桿。
11、施工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穿絕緣膠鞋。孔內有人時,孔上必須有人監督防護,不得擅離崗位。
12、當樁孔開挖深度超過5m時,每天開工前應進行有毒氣體的檢測;挖孔時要時刻注意是否有有毒氣體;特別是當孔深超過10m時要采用必要的通風措施,風量不宜少于25L/s。
13、挖出的土方應及時運走,機動車不得在樁孔附近通行。
14、加強對孔壁土層涌水情況的觀察,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
15、灌注樁身砼時,相鄰10m范圍內的挖孔作業應停止,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16、暫停施工的樁孔,應加蓋板封閉孔口,并加0.8~1m高的圍欄圍蔽。
17、現場應設專職安全檢查員,在施工前和施工中應進行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待消除隱患后再行作業;對違章作業有權制止。
9.2.1.2.2挖孔注意事項
1、開挖前,應從樁中心位置向四周引出四個樁心控制點,用牢固的木樁標定。當一節樁孔挖好安裝護壁模板時,必須用樁心點來校正模板位置,并應設專人嚴格校核中心位置及護壁厚度。
2、修筑第一節孔圈護壁應符合下列規定:
(1)孔圈中心線應的樁的軸線重合,其與軸線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
(2)第一節孔圈護壁應比下面的護壁厚100~150mm,并應高出現場地表面200mm左右。
3、修筑孔圈護壁應遵守下列規定:
(1)護壁厚度、拉接鋼筋或配筋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
(2)樁孔開挖后應盡快灌注護壁砼,且必須當天一次性灌注完畢。
(3)上下護壁間的搭接長度不得少于50mm。
(4)灌注護壁砼時,可用敲擊模板用竹竿木棒等反復插搗。
(5)不得在樁孔水淹沒模板的情況下灌注護壁砼。
(6)護壁砼拌合料中宜摻入早強劑。
(7)護壁模板的拆除,應根據氣溫等情況而定,一般可在24小時后進行。
(8)發現護壁有蜂
窩、漏水現象應及時加以堵塞或導流,防止孔外水通過護壁流入樁內孔內。(9)同一水平面上的孔圈二正交直徑的極差不宜大于50mm。
4、多孔樁同時成孔,應采取間隔挖孔方法,以避免相互影響和防止土體滑移。
5、對樁的垂直度和直徑,應每段檢查,發現偏差,隨時糾正,保證位置正確。
6、遇到流動性淤泥或流沙時,可按下列方法進行處理:
(1)減少每節護壁的高度(可取0.3~0.5m),或采取鋼護筒、預制砼沉井等作為護壁。待穿過松軟層或流沙層后,可按一般方法邊挖掘邊灌注砼護壁,繼續開挖樁孔。
(2)當采用(1)方法仍無法施工時,應迅速用砂回填樁孔到能控制坍孔為止,并會同有關單位共同處理。
(3)開挖流砂嚴重的樁孔時,應將附近無流砂的樁孔挖深,使其起集水井作用。集水井應選在地下水流的上方。
7、遇到塌孔時,一般可在塌方處用磚砌成外模,配適當鋼筋(φ6~9mm,間距150mm)再支鋼內模灌注砼護壁。
8、當挖孔至樁端持力層巖(土)面時,應及時通知建設、設計單位和質檢(監)部門對孔底土進行鑒定。經鑒定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按設計要求進行入巖挖掘或進行擴底端施工。不能簡單地提供的樁長參考數據來終止挖掘。
9、擴底時,為防止擴底部位塌方,可采用間隔挖土擴底措施,留一部分土方作為支撐,待灌注砼前挖除。
10、終孔時,應清除護壁污泥、孔底殘渣、浮土、雜物和積水,并通知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及質檢(監)部門對孔底形狀、尺寸、土質等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應迅速封底、安裝鋼筋籠、灌注砼。孔底地質狀況應妥善保存備查。
11、工程樁施工前必須進行樁端持力層的"巖基荷載試驗"。
12、工程樁的質量檢驗根據成樁的質量而定。
13、當樁的最小中心距不滿足2.5d或D+1m(當D大于2.0m時),應跳挖施工,且待第一批樁澆灌混凝土并其強度達到5.0N/mm2后,再挖擴相鄰樁。
篇2:沖孔灌注樁基主要各工序施工方法
沖孔灌注樁基主要各工序施工方法
1 樁位放樣
本工程的樁位是屬于單樁單柱,在放樁位時要特別細心,隨時校對,以防止發生放樣時樁位偏差。
樁位是根據軸線控制網進行放樣,由于橫向的樁位間距較大,所以需要利用經緯儀并結合50m長尺進行樁位放樣。
2 泥漿池和沉淀池分布原則
泥漿池和沉淀池的布置應根據樁位的分布情況,在場地空閑并不影響施工的地方挖設,使泥漿循環池,沉淀池的布置能夠滿足整個工程施工要求且不再需要重新填挖泥漿循環池和沉淀池。
3 成孔施工方法
3.1泥漿制備: 沖擊成孔使用高比重、高粘度泥漿護壁和浮渣,也可直接向孔內投入粘土或泥球護壁。泥漿性能主要參數為:
項目比重粘度PH值膠體率含砂率
選用
參數1.1518~28s7~9>95%成孔時
<2%清孔時
<0.5%
本場地粘土層比較厚所以可采用自然造漿的辦法,在自然造漿不夠用的情況下可以從外拉進較粘的黃土進行造漿,并定期檢測泥漿的性能,認真做好泥漿性能的維護調整,及時清理泥漿循環系統的沉渣和廢漿。
3.2 沖擊成孔
① 開孔階段:成孔中心必須對準樁位中心,鉆機必須保持平穩,不能發生位移,傾斜和沉陷。開始時用小沖程密擊,錘高0.4~0.6m,并及時加片石,砂礫石和 粘土泥漿護壁,孔深不足3~4m時,不宜撈渣,應盡量使鉆渣擠入孔壁。撈渣筒的直徑宜選擇樁孔直徑50%~70%。
② 鉆進過程:孔深達護筒下3~4m后,加快速度,加大沖程,將錘提高至1.5~2.0m以上,每鉆進0.5~1.0m應撈渣一次,每次撈渣4~5筒為宜。在卵石、漂石層進尺小于5cm/h,在松散地層進尺小于15 cm/h時,應及時撈渣,減少鉆頭的重復破碎現象。
③ 每次撈渣后,應及時向孔內補充泥漿或粘土,保持孔內水位高于地下水位1.5~2.0m。
泥漿循環系統示意圖
④ 終孔條件;
a:孔底進入持力層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實際鉆孔深度應與設計深度基本相符,若相差太大應征得設計部門認可方可終孔。
b:所確定的持力層最終進尺速度應符合要求,且進尺速度應對應于一定的錘重和標高。
c:孔底巖樣應鑒別其巖性和風化程度,粗巖顆粒含量應大于70%,巖性應與地質質料相符。
3.3清孔
撈渣清孔是沖孔樁常用的一種清孔方法,清孔過程應邊撈渣邊向孔內注水,并保持孔內水頭高度1.5~2.0m,防止發生塌孔事故,并應隨時觀測孔底沉渣厚度和觀測沖洗液含渣量,當沖洗液含渣量小于4%時,孔底沉渣符和規定即可停止清孔。
3.4 測沉渣
①測沉渣使用的工具:測錘(直徑130~150mm,高度180~200m,質量3~5㎏),水紋測繩.
②測沉渣方法:沉渣厚度以鉆頭或圓錐底部中點標高為測量起點。
造漿粘土的性能指標造漿膠體率>95%
造漿含砂率<6%
泥漿性能指標泥漿比重1.15~1.20
粘度10~25S
失水量<30ml/30min
PH值7~9
以上泥漿性能的指標參數可用泥漿比重計、泥漿測試儀檢測。
4安放鋼筋籠
4.1鋼筋籠的制作:
鋼筋籠制作合格必須做到:電焊工要有特殊工種(焊工證)操作證并有過硬的技術本領,鋼材必須是合格產品(有出廠合格證,檢測報告合格的),焊條也應采用合格產品(本工程采用E43型及E50型)。
A:鋼筋籠長度為20m,由于施工機械吊裝限制分兩段吊裝,安裝時焊接完成。
B:在鋼筋圈制作臺上制作箍筋并按要求焊接。
C:將支承架按2~3m的間距擺放同一水平面(地面平實)上的同一直線上,然后將配好定長的主筋平直的擺放在支承架上。
D:將主筋按設計要求套入箍筋,加勁箍設在主筋內側,且保持與主筋垂直,進行點焊。
F:鋼筋籠保護層素砼墊塊采用綁扎。素砼墊塊是用在制作時把扎絲嵌入素砼內。綁扎時應牢固。
H:將制作好的鋼筋籠放在平實的地面上,防止變形,鋼筋籠制作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
主筋間距箍筋間距鋼筋籠直徑鋼筋籠長度縱向垂直度偏差主筋保護層
±10mm±20mm±10mm±50mm< 1/300±20mm
吊筋應該采用兩根主筋直接焊接牢固(固定在護筒邊上),以防止鋼筋籠產生浮籠或掉入孔中。起吊掛鋼絲繩的地方應焊接牢固,防止在起吊過程中發生脫落導致變形。
4.2 鋼筋籠的吊放
本工程的鋼筋吊放是采用樁機自帶的卷揚機分兩段進行吊裝。
用卷揚機的鋼絲繩掛住鋼筋籠,緩慢的起吊,先放下第一節鋼筋籠并固定在護筒上,再進行第二節鋼筋籠吊裝,用電焊把鋼筋籠按設計要求焊好(對焊時特別注意焊縫及垂直度要求),冷卻后,將鋼筋籠對中緩慢放到設計標高和中心位置,采取固定措施,待樁身砼灌注完畢,砼達到初凝后即可解除鋼筋籠的固定措施。
5下灌注導管
5.1 導管的選用和連接
A.導管的選用:
導管直徑(mm)初灌埋深(m)連續灌注埋深(m)樁頂部灌注埋深(m)
φ2501.261.2
B.導管用法藍連接;法藍連接需裝密封膠墊和"0"型 密封圈,膠墊厚度為5mm,"0"型密封圈直徑為5mm,法盤與導管連接應加焊三角形加勁板,防止法藍盤掛住鋼筋籠。
6.2導管的下放:
導管的下放是利用樁機自帶的卷揚機進行吊裝。
鋼筋籠安裝完成后必須進行二次清孔,其原理和方法與第一次相同。直至經施工員,監理或甲方檢測孔深和沉渣均達到設計要求并同意灌注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水下砼灌注
6.1 砼配制:
A.水泥 :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
B.粗骨料:選用堅硬卵石 ,堆放于干凈處,骨料的質量要求:
粒徑(mm)含泥量針片狀顆粒含量超徑含量遜徑含量
20~40< 1.5%15%零< 2%
C.細骨料:選用級配合,質地堅硬,顆粒潔凈的天然中、粗河沙,砂中含泥量<3%。
D
.水: 使用現場提供的自來水。6.2混凝土配合比選擇:
砼配合比嚴格按照經有資質試驗單位,試配的配合比報告單。
6.3混凝土的拌制
現場拌制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誤差應符合下列規定:
水泥和干燥狀態的外摻劑按重量計< 2%
砂,石料按重量計5%
水量外摻劑的水溶液2%
6.4 混凝土灌注
A:砼后臺采用自拌式砼攪拌機,前臺采用斗車將砼推到導管孔口,將砼倒入接料斗內進行。
B:開始灌注時,導管下到距孔底40~80cm左右。
C:隔水球用8#鐵絲懸掛于導管內泥漿面上約5~30cm,在導管中的隔水球的上部先灌入同設計砼標號的水泥砂漿0.2~0.3m3和約2m3的砼,使管內的隔水球上方所受的重力較大,以便剪斷鐵絲后隔水球在導管下行順暢,不易被卡住。
D:砼班組長或砼后臺操作人員在砼灌過程中要連續不斷測量導管外砼的頂面高度,并算出埋管深度,確定拆導管的長度,嚴禁導管提離砼上頂面,要求保持至少埋管2米,最大不超過6米,以防卡埋導管事故的發生。開管時的初次導管埋深一般不應少于1米。
E:灌注砼要連續不斷進行,中途不得停止。拆導管要求快拆、快接 ,一般不超過15分鐘 。
F:當導管內未灌滿砼時,后續的砼應徐徐地灌入,如猛灌會導管內形成較高氣壓,后面的砼將無法再進入導管內,嚴重的會發生堵管現象或將導管節膠墊擠出而使導管漏水。
G:灌注砼樁頂標高應比設計標高≥0.5米。
H:采用重5kg,底徑為15cm的測錘探 測樁頂標高。并適時提升拆卸導管 ,拆除的導管應用清水沖洗干凈,取下密封圈墊,置放妥當。
7施工可能發生的異常情況和處理防治措施
項目產生原因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塌孔1:提升,下落沖錘,掏渣筒和安放鋼筋骨架時碰撞孔壁。1:提升,下落沖錘,掏渣筒和安放鋼筋骨架時保持垂直上下。
2:護筒周圍未用粘土填封密實而漏水或護筒埋置太淺。2:護筒周圍用粘土填封密實,護筒埋置深度>1m。
3:未及時向孔內加泥漿,孔內泥漿面低于孔外水位,或孔內出現承壓水低于靜水壓力,或泥漿密度不夠。3:鉆進中及時添加新鮮泥漿,使其高于孔外水位。
4:在流沙,軟淤泥,破碎地面,松散砂層中鉆進。4:遇流砂,松散土層等. 適
當加大泥漿密度,不要使
進尺過快或空轉時間過長。
梅花孔1:沖孔時轉向環失靈,沖錘不能自由轉動。1:經常檢查轉向吊環,保持靈活,勤掏渣。
2:泥漿太稠,阻力太大。2:適當降低泥漿稠度。
3:提錘太低,沖錘得不到轉動時間,換不了方向。3:保持適當的提錘高度,必要時輔以人工轉動,用低沖程時隔一段時間更換高一些的沖程,使沖錘有足夠的轉動時間。
卡錘1:沖錘在孔內遇到大的探石頭(上卡)。1:上卡時,一個半截沖錘沖打幾下,使錘脫落卡頭,錘落孔底,然后吊出。
2:沖錘摩損過甚,孔徑成梅花型,提錘時,錘的大徑被錘的小徑卡住(下卡)。2:下卡時,可用鋼軌焊成T字型鉤,將錘拉緊后吊起。
3:石塊落入孔內,卡在錘與孔壁之間。3:被石塊卡住時可用"2"方法。
堵管1:灌注過程中砼不能順利下落,塌落度過小,拌制不均勻1:拌制砼時應嚴格控制塌落度,保證塌落度控制在16-22cm,并保證攪拌時間控制在90秒以上,縮短運輸上料時間
2:拌制砼的粗骨料粒徑過大。2:控制粗骨料粒徑在4cm以內
斷樁1、施工提管時速度過快,導致將管拔出砼面保持提管的連續性,每次提管控制在1m左右,避免將管拔出砼面
⑵拆管時計算不準確,將導管提出砼面。拆管時應用測繩測量完后仔細計算拆管長度,保證埋管2m以上。
篇3:錘擊管樁基礎施工方法
錘擊管樁基礎施工方法
1、樁機就位:樁機就位使錘中心對齊樁位中心。
2、上樁:樁機就位后在管樁上焊好鋼樁尖,用一臺卷揚機喂樁到樁機旁,上兩個鋼繩箍并蓋上樁帽,用兩臺卷揚機把樁管提升到適當高度,套入樁帽。
3、樁位:在未上樁前以原樁位為中心,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用鋼尺定出兩個定點;在上好樁后以兩垂直的定點到樁身兩側距離確定樁管是否對正中心;以錘輕擊幾下,并復核樁位,確定樁管沒有移位。
4、高校垂直: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架設吊垂線,用來觀測樁管和樁架的垂直度;機架可用前后、左右移動及前后的液壓桿調校垂直,樁插入時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0.5%。
5、沉樁:開始沉樁應起錘輕壓并輕擊數錘,觀察樁身、樁架、樁錘等垂直一致時,除下吊鉤,提錘施打。
6記錄:當沉樁到接近設計要求的樁持力層時(以地質資料作考)或觀測當時樁貫入度一陣錘在7-4cm時,開始在樁管或送樁器上刻畫橫線標記,最后以樁貫入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收錘。
7、移樁機到下一個樁位繼續施打,見錘擊管樁施工工藝流程圖(附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