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及基礎工程施工方案(六)
1、場地平整:
由業主給定的標高,引測到基底,并把坐標定位也引測到基底,并定出建筑邊線。場地平整按設計給定的標高確定.
2、基坑基槽開挖
在開挖基坑基槽時,根據設計圖紙和地勘報告,在開挖坑槽過程中,如遇溶洞、裂隙,會同業主、設計、地勘、監理各方共同制定處理方法,保證施工的安全進行和達到設計要求的持力層。如遇涌水,如量少,可人工排凈的盡量采取人工排水;如涌水量大,經機械排水仍無效時,會同業主、監理等分析涌水原因 ,必要時采取前述降水方法,保證基坑內可安全持續作業。基槽在各方面驗收合格后,應及時澆筑墊層混凝土封閉,防止巖石風化變軟。
3 人工挖孔樁
另見《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案》
4 地下高分子合成橡膠卷材防水層施工工藝
4.1 施工準備
4.1.1 材料及要求:
4.1.1.1 SBS防水卷材:
規格:厚度1.2mm,1.5mm;寬度1.0m;長度20.0m。
主要技術性能:抗拉斷裂強度≥7MPa;斷裂伸長率>450%;低溫冷脆溫度-40℃以下;不透水性(MPa*min)>0.3×30。
4.1.1.2 聚氨酯底膠;用來做基層處理劑(相當于涂刷冷底子油),材料分甲、乙兩組份,甲料為黃褐色膠體,乙料為黑色膠體。
4.1.1.3 C*-404 膠:用于卷材與基層粘貼為黃色混濁膠體。
4.1.1.4 丁基膠粘劑:用于卷材接縫,分A、B 兩組份,A 組為黃濁膠體,B 組為黑色膠體。使用時按1∶1 的比例混合攪拌均勻使用。
4.1.1.5 聚氨酯涂膜材料:用于處理接縫增補密封,材料分甲、乙兩組份,甲組份為褐色膠體,乙組份為黑色膠體。
4.1.1.6 聚氨酯嵌縫膏:用于卷材收頭處密封。
4.1.1.7 其他材料:
4.1.1.7.1 二甲苯:用于浸洗刷工具。
4.1.1.7.2 乙酸乙酯:用于擦洗手。
4.1.2 主要用具:
4.1.2.1 基層處理用具:高壓吹風機、平鏟、鋼絲刷、笤帚。
4.1.2.2 材料容器:大小鐵桶。
4.1.2.3 彈線用具:量尺、小線、色粉袋。
4.1.2.4 裁剪卷材用具:剪刀。
4.1.2.5 涂刷用具:滾刷、油刷、壓輥,刮板。
4.1.3 作業條件:
4.1.3.1 在地下水位較高的條件下鋪貼防水層前,應先降低地下水位,做好排水處理,使地下水位降至防水層底標高300mm 以下,并保持到防水層施工完。
4.1.3.2 鋪貼防水層的基層表面應平整光滑,必須將基層表面的異物、砂漿疙瘩和其他塵上雜物清除干凈,不得有空鼓、開裂及起砂、脫皮等缺陷。
4.1.3.3 基層應保持干燥、含水車應不大于9%;陰陽角處應做成圓弧形。
4.1.3.4 防水層所用材料多屬易燃品,存放和操作應隔絕火源,做好防人工作。
4.2 操作工藝
4.2.1 工藝流程:
基層清理→ 聚氨酯底膠配制→ 涂刷聚氯酯底膠→ 特殊部位進行增補處理(附加層)→卷材粘貼面涂膠 →基層表面涂膠 鋪貼防水卷材做保護層
4.2.2 基層清理:施工前將驗收不合格的基層上雜物、塵土清掃干凈。
4.2.3 聚氨酯底膠配制:聚氨酯材料按甲∶乙=1∶3(重量比)的比例配合,攪拌均勻即可進行涂刷施工。
4.2.4 涂刷聚氨酯底膠:在大面積涂刷施工前,先在陰角、管根等復雜部位均勻涂刷一遍;然后用長把滾刷大面積順序涂刷,涂刷底膠厚度要均勻一致,不得有露底現象。涂刷的底膠經4h 干燥,手摸不粘時,即可進行下道工序。
4.3 特殊部位增補處理:
4.3.1 增補劑涂膜: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分甲、乙兩組份,按甲∶乙=1∶1.5 的重量比配合攪拌均勻,即可在地面,墻體的管根、伸縮縫、陰陽角部位,均勻涂刷一層聚氨酯涂膜,做為特殊防水薄弱部位的附加層,涂膜固化后即可進行下一工序。
4.3.2 附加層施工:設計要求特殊部位,如陰陽角、管根,可用SBS防水卷材鋪貼一層處理。
4.4 鋪貼SBS防水卷材防水層
4.4.1 鋪貼前在基層面上排尺彈線,作為掌握鋪貼的標準線,使其鋪設平直。
4.4.2 卷材粘貼面涂膠:將卷材鈉展在于凈的基層上,用長把滾刷蘸C*-404 膠涂勻,應留出搭接部位不涂膠。晾膠至膠基本干燥不粘手。
4.4.3 基層表面涂膠:底膠干燥后,在清理干凈的基層面上,用長把滾刷蘸C*-404 膠均勻涂刷,涂刷面不宜過大,然后晾膠。
4.4.4 卷材粘貼:在基層面及卷材粘貼面已涂刷好C*-404 膠的前提下,將卷材用Φ30mm、長1.5m 的圓心棒(圓木、或塑料管)卷好,由二人抬至鋪設端頭,注意用線控制,位置要正確,粘結固定端頭,然后沿彈好的標準線向另一端鋪貼,操作時卷材不要拉太緊,并注意方向沿標準線進行,以保證卷材搭接寬度。
4.4.4.1 卷材不得在陰陽角處接頭,接頭處應間隔錯開。
卷材晾膠 晾膠 排氣、壓實、接收頭處理
4.4.4.2 操作中排氣:每鋪完一張卷材,應立即用干凈的滾刷從卷材的一端開始橫向用力滾壓一遍,以便將空氣排出。
4.4.4.3 滾壓:排除空氣后,為使卷材粘結牢固,應用外包橡皮的鐵輥滾壓一遍。
4.4.4.4 接頭處理:卷材搭接的長邊與端頭的短邊100mm 范圍,用丁基膠粘劑粘結;將甲、乙組份料,按1∶1 重量比配合攪拌均勻,用毛刷蘸丁基膠粘劑,涂于搭接卷材的兩個面,待其干燥15~3Omin 即可進行壓合,擠出空氣,不許有皺折,然后用鐵輥滾壓一遍。凡遇有卷材重疊三層的部位,必須用聚氯酯嵌縫膏填密封嚴。
4.4.4.5 收頭處理,防水層周邊用聚氨酯嵌縫,并在其上涂刷一層聚氨酯涂膜。
4.5 保護層:防水層做完后,應按沒計要求做好保護層,一般平面為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保護層;立面為砌筑保護墻或抹水泥砂漿保護層,外做防水層的也可貼有一定厚度的板塊保護層。抹砂漿的保護層應在卷材鋪貼時,表面涂刷聚氨酯涂膜稀撒石碴,以利保護砂漿層粘結。防水層施工不得在雨、風天氣進行,施工的環境溫度不得低于5℃。
4.6質量標準
4.6.1 保證項目:
4.6.1.1 卷材與膠結材料必須符合設計和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檢查產品出廠合格證、試驗資料的技術性能指標,現場取樣試驗。
4.6.1.2 卷材防水層及變形縫、預埋管根等紉部特殊部位做法,必須經隱蔽工程驗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
4.6.2 基本項目:
4.6.2.1 卷材防水層的基層應牢固。平整,陰陽角處呈圓弧形或鈍角,表面潔凈;底膠涂刷均勻,無漏涂、透底。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4.6.2.2 卷材防水層的鋪貼構造和搭接、收頭粘貼牢固嚴密,無損傷、空鼓等缺陷。
4.6.2.3 卷材防水層的保護層應符合設計要求的作法。
4.7 成品保護
4.7.1 已鋪貼好的卷材防水層,加強保護措施,從管理上保證不受損壞。
4.7.2 穿過墻體的管根,施工中不得碰撞變位。
4.7.3 防水層施工完成后,應及時做好保護層、保護墻。
4.8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4.8.1 接頭處卷材搭接不良:接頭搭接形式以及長邊、短邊的搭接寬度侗小,接頭處的粘結不密實、空鼓、接槎損壞;操作應按程序、彈標準線,使與卷材規格相符,施工中齊線鋪貼,使卷材搭接長邊不小于100mm,短邊不小于150mm。
4.8.2 空鼓:鋪貼卷材的基層潮濕,不干整、不潔凈,易產生基層與卷材間空鼓;卷材鋪設空氣排除不徹底,也可使卷材間空鼓。注意施工時基層應充分干燥,卷材鋪設層間不能窩住空氣。刮大風時不宜施工,因在涼膠時易粘上砂塵而造成空鼓。
4.8.3 管根處防水層粘貼不良:在這種部位施工應仔細操作、清理應干凈,鋪貼卷材不得有張嘴、翹邊、折皺等問題。
6.4 轉角處滲漏水:轉角處不易操作,面積較大。施工時注意留搓位置,保護好留槎卷材,使搭接滿足規定的寬度。
篇2:垃圾處理場人工挖運基坑(槽)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
垃圾處理場人工挖運基坑(槽)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
1、人工挖運土石方基(槽)分項工程工程量
序號分項工程名稱工程量
1挖溝槽土方2236.41m3
2鑿溝槽石方559.116m3
3挖基坑土方0.9m3
4鑿基坑石方0.23m3
5回填土石方308.45m3
2、根據該工程量,該基槽、基坑用機械挖毛基(毛坑),人工清基(坑)。
3、基槽開挖注意事項:
3.1、基坑(槽)根據設計兩邊各放30cm有工作面,便于鋼筋綁扎,砼等工序的施工。
3.2、根據地基情況基槽(坑)開挖時四邊應放邊坡,土方坡比為1:1.5,頁巖為1:1。
3.3、基槽(坑)開挖應連續作業,以免滑坡,造成重復施工。
3.4、基槽(坑)在施工中處于雨季,在基槽(坑)中先挖600*600*600的沉井排水。
3.5、基槽(坑)挖至設計標高時會同業主、監理、設計、地勘驗收是否符合要求,達到設計并作好隱蔽記錄,及驗槽(坑)記錄,在設計標高范圍內,未達到基礎要求,根據設計通知繼續施工。
4、回填土石方
4.1填方基底處理
(1)填方基底的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清理完填方表面積水、淤泥、雜物及有機物。。
(3)在穩定山坡上填方,坡度大于1/5時,應將基底挖成階梯形,階寬不小于1米。
4.2填方材料要求
(1)根據設計及規范回填土方材料必須經監理、設計同意。
(2)淤泥及有機物,膨脹土不能作回填。
(3)含水量大的粘土不能回填。
4.3填方施工要求
(1)填土前,應對填方基底和已完隱蔽工程進行檢查和中間驗收,并作好記錄。
(2)碎石土或爆破石碴作回填時,其最大粒徑不得超過每層厚度的2/3,大塊材不應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頭處或填在與山坡連接處。
(3)填方應分層回填夯實,每層厚度為200-250厚,用蛙式打夯機壓密實,每層壓實遍數為3-4遍。
5基槽(坑)土石方,開挖的檢驗及評定
5.1保證項目
①柱基、基坑、基槽和管溝基底的土質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并嚴禁擾動。
②填方的基底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③填方和柱基、基坑、基槽、管溝回填的土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④填方和柱基、基坑、基槽、管溝的回填,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壓密實,取樣測定壓實以后的干土質量密度,其合格率不應小于90%;不合格干土質量密度的最低值與設計值的差不應大于0. 08g/cm3,且不應集中。
5.2允許偏差項目:應符合下表規定
項次*ml:namespace prefi*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項目 | 允許偏差(mm) | 檢驗方法 | ||||
柱基、基坑、基槽、管溝 | 挖方、填方、場地平整 | 排水溝 | 地(路) 面基層 | ||||
人工施工 | 機械施工 | ||||||
1 | 標高 | +0 -50 | ±50 | ±100 | +0 -50 | -0 -50 | 用水準儀檢查 |
2 | 長度、寬度(由設計中心線向兩邊量) | -0 | -0 | -0 | +100 -0 | 用經緯儀、拉線和尺量檢查 | |
3 | 邊坡偏陡 | 不允許 | 不允許 | 不允許 | 不允許 | 觀察或坡度尺檢查 | |
4 | 表面平整度 | 20 | 用*ml:namespace prefi*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
6土石開挖臨時排水溝及沉升圖:(見臨時排水圖)
7人工土石方雨季施工措施:
7.1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過大,應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重要的或特殊的土石方工程,應盡量在雨期前完成。
7.2雨期施工中應保證工程量質量和安全施工的技術措施,并應隨時掌握氣象變化情況。
7.3雨期施工時,應保證現場運輸道路暢通。道路路面應根據需要加鋪爐渣、砂礫或其他防滑材料,必要時應加高加固路基。道路兩側應修好排水溝,在低洼積水處應設置排水管,以利排水。
7.4填方施工中,取土、運土、鋪填、壓實等各工序應連續進行。雨前應及時壓完已填土層或將表面壓光,并做成一定坡勢,以利排除雨水。
7.5雨期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應注意邊坡穩定,必要時可適當放緩邊坡度或設置支撐。施工時應加強對邊坡和支撐的檢查。
7.6雨期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應在坑(槽)外側圍以土堤或開挖水溝,防止地面水流入。
篇3:X地產集團大型土石方工程管理辦法
某地產集團大型土石方工程管理辦法
為規范大型土石方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預決算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成本,特制定本辦法。
一、本辦法適用范圍:挖填土石方量在10萬立方米以上或造價在100萬元以上。
二、小區項目場地豎向設計和土方施工的原則是依山就勢、少動土、挖填平衡。
三、設計施工所用地形圖
新項目在收地后,地區公司工程部需對工程設計所用地形圖進行復核,如地形圖與現狀差別較大或精度不滿足要求的,地區公司須委托有資質的測量單位重新測量地形圖;地形圖精度不小于1:1000。
四、現場豎向設計討論會
集團設計院下發設計條件后,總工室須組織當地外委設計院完成豎向設計方案及編制土方平衡方格網圖(20M×20M),上報設計質量成本控制中心、集團預決算審計部后2天內,總工室組織設計質量成本控制中心、集團設計院、集團預決算審計部、當地外委設計院的相關專業負責人到現場踏勘、開會討論小區的豎向設計方案,形成初步意見后,地區公司完善豎向設計方案并報設計質量成本控制中心審批后,土方才可動工。
五、土方復核
1、原始測量數據要求
①土石方挖填前原地面、挖填后完成面必測;②實際挖填范圍線、邊坡線、坡度拐點、其它的輪廓點必測;③測量點要求布點均勻,間距大致為20M×20M,遇地形復雜的間距可大致為10M×10M或5M×5M或更密;④所有測量數據均需是三維坐標(*,Y,H)。⑤土方完成測量時,場地接收單位已進場的,竣工完成面測量須由土方施工單位、場地接收單位、工程部三方共同參加。
2、抽查復測
施工單位在完成土方開工前的原地面、土方完工后的完成面的地形測量后,工程部須對測量數據進行復核,復核確認后1天內,以書面或OA形式通知集團預決算審計部,預決算審計部在收到通知后2天內派測量工程師到現場進行抽查復測。
六、土方結算
經工程部、土方施工單位、接收場地的施工單位三方簽字蓋公章的土方工程挖填前和完成后的地形測量資料(含方格網電子版)作為土方結算的主要計算依據;集團預決算審計部的復測記錄作為結算資料之一。
七、招標定價
計價方式統一為綜合包干單價、按實測方量結算,招標時須確定場內挖填或堆土、外運等不同情況下的價格。
八、集團管理中心對本管理辦法進行監督和考核。
九、集團預決算審計部對本管理辦法進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