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工程的施工工藝(9)
[1、鋼筋加工
1)加工場地的設置
加工場地設根據現場平面布置圖設置,鋼筋配筋工作由負責土建施工的分包專職配筋人員嚴格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規定要求執行。結構中所有大于300洞口,全部在配筋時,按照結施-2中圖一進行施工,不允許出現現場割筋留洞的現象。
2)加工工藝
加工工藝:鋼筋除銹、除污→鋼筋調直→鋼筋切斷→鋼筋成型
a、鋼筋除銹可采用手工鋼絲刷除銹,一級鋼的調直冷拉率不大于4%,鋼筋調直后應平直,且無局部曲折。
b、鋼筋切斷時,應根據不同長度搭配,統籌安排,一般先斷長料,后斷短料,減少耗損,切斷時避免用短尺量長料,防止產生累計誤差。因此在工作臺上標出尺寸刻度線,并設置控制斷料尺寸用的擋板。在切割過程中如發現鋼筋有劈裂、縮頭或嚴重的彎頭等,必須切除。鋼筋的斷口不得有馬蹄形或起彎等現象,長度允許偏差±10mm。
c、鋼筋彎曲前,應計算好起彎點的位置,在鋼筋上劃好線,進行準確的彎曲成型,鋼筋彎曲成型后,彎曲點處不得有裂縫,二級鋼不得反復彎折,鋼筋成型后的允許偏差全長為±10mm。
d、一級鋼筋末端需作180度彎鉤,其圓弧彎曲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直徑的3倍。
[2、鋼筋定位、間距、保護層控制
墻體、暗柱在底板中插筋定位措施:墻體的鋼筋采用定位筋保證墻體、暗柱主筋間距位置準確,墻、柱側面鋼筋保護層采用塑料卡,墻體外墻水平筋放在豎筋內側。(底)板、梁使用大理石碎片墊塊。
保護層厚度確定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1)主筋保護層必須按設計要求,筏板40,外墻外側25㎜,外墻內側、其他墻體、頂板15㎜;柱35㎜。
2)梁、暗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15mm;
3)墻、板中分布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10mm;
4)梁、暗柱主筋的保護層≥25mm。
[3、電渣壓力焊焊接質量要求
(1)設計同意采用焊接,故暗柱、主筋采用電渣壓力焊(立焊)。
(2)鋼筋電渣壓力焊時,應采取措施扶直鋼筋上端,以防止上、下鋼筋錯位和夾具變形。
(3)鋼筋電渣壓力焊時,渣池電壓,焊接電流,焊接通電時間應根據不同的直徑確定。
(4)在焊接生產中,如發現裂紋、未熔化、燒傷等焊接缺陷,要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時消除。
(5)焊接接頭還應符合:
1)焊包均勻
2)上下錯位≤2mm及0.1倍鋼筋直徑
3)鋼筋平直偏差≤4度,相邊接頭之間與樓面間距≥500,且還應滿足≥35d。
[4閃光對焊的操作要點:
1)操作參數系隨鋼筋級別和鋼筋直徑以及焊機的性能而異。
2)被焊鋼筋要求平直,經過除銹,安裝鋼筋于焊機上要放正、夾緊,使兩鋼筋端面的凸出部分相接觸,燒化過程應該穩、強烈,防止焊縫金屬氧化。頂端應在足夠大的壓力下完成,以保證焊口閉合良好和接頭處產生足夠的鐓粗變形。
[5、綁扎、錨固
1)底板鋼筋
a、綁扎順利:底板下層南北向筋→東西向筋→基礎梁鋼筋→鋼筋馬凳→上層東西向筋→上層南北向筋→暗柱、墻插筋。
b、底板為雙層雙向布筋,接頭均采用閃光對焊或搭接焊。
c、底板上層鋼筋用幾形鋼筋馬凳支撐,馬凳排距為1.0m,用Ф22鋼筋加工,集水坑面層筋采用幾形馬凳支撐,馬凳間距為1.2m。
d、根據已放好的基礎線,用紅粉彈線包彈出底板鋼筋位置線。
e、底板鋼筋必須每個交點全部綁扎牢固,上層鋼筋與馬凳交接處用電焊焊接牢固并固定,用于固定上層鋼筋。
f、最下層鋼筋綁扎完后,綁其余鋼筋,均應先按間距用白粉筆劃分好間距線位置,并拉通長線綁扎。
g、下層鋼筋綁扎完后進行墻、暗柱插筋,墻柱豎向筋均帶彎腳插在板底,再上層鋼筋綁扎。
h、插筋前,根據墻、柱插筋位置,柱子先綁一根定位箍于上層鋼筋(或梁)上,剪力墻先綁兩道水平筋,此定位鋼筋必須與上層鋼筋(或梁)綁扎牢固。
l、在柱墻插筋距板面40cm處,設一道定位鋼筋,以保證豎向主筋間距位置。
m、暗柱主筋在底板范圍內設上下二道定位箍筋,所有插筋至底板處彎腳均與底板鋼筋綁扎牢固。
2)墻柱鋼筋
a、在柱的對角2根鋼筋上用白粉筆自混凝土面上50mm處起劃線,劃好箍筋間距,然后按箍筋用量將箍筋套于主筋上,隨后進行綁扎。
b、箍筋面與主筋應垂直,箍筋與主筋交點均需綁扎,并且要保持箍筋開口角在柱上四周通轉。
c、暗柱箍筋彎鉤平直長度為10d,箍筋的彎鉤必須保證135度并應垂直于柱主筋,且要求同一根柱的箍筋彎鉤平直長度必須一致,柱筋綁扎時應掛線錘檢查其垂直度,應注意不發生柱筋扭曲現象,如有發生應及時調整,或拆除重綁。
注:所有暗柱加密按設計說明及圖集要求執行。
d、墻筋施工順序:①修整板面預留插筋;②立梯形支撐筋;③綁豎向筋;④綁橫向筋;⑤掛保護層。
當不同的鋼筋直徑搭接時,其搭接長度值按較小的直徑計算。
e、剪力墻內墻豎向筋在內側,水平鋼筋在外側,雙向雙排鋼筋,每個交點處均需綁扎,墻筋與梁柱主筋交點也都綁扎,兩片鋼筋網之間的拉接筋梅花形布置。
f、墻筋保護層采用塑料卡保護層,間距800mm~1000mm呈梅花形布置。
g、為防止墻筋偏位,在墻頂部加定位卡,卡在墻水平筋上,待澆完混凝土后拿出。澆完混凝土后如果發現鋼筋偏位,以1:6比例將鋼筋調直,再繼續綁扎鋼筋。墻體上預留洞口尺寸及時綁扎加強鋼筋。
3)板梁筋
a、綁扎順序:清理模板→模板上彈線→綁扎下層受力筋→專業預埋→綁扎上層受力筋和馬凳→成品保護
b、清理模板上的雜物和油污,用粉筆在安裝好的模板上標明鋼筋的規格、形狀、數量以及預留洞口的位置,并彈線定位。
c、板筋綁扎先鋪短方向筋,后鋪長方向筋,全部采用搭接綁扎,下鐵進支座伸至梁墻中心線且不小于5d。綁扎時用順扣或
八字扣,雙向板相交點必須全部綁扎,下層鋼筋綁扎完后放墊塊,間距600-800mm。180度彎鉤的鋼筋應向上,不能倒一邊;雙層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彎鉤應朝向下。d、為確保兩層鋼筋之間的高度,兩層鋼筋之間墊鋼筋馬凳,間距1米,高度為[板厚-(上層兩筋直徑+下層底筋直徑+兩層保護層厚度)],馬凳下板筋處對應放好墊塊。
e、板筋綁扎完后,要注意成品的保護,并進行再次清理。
f、梁筋綁扎先穿下部主筋,再穿上部主筋,后套箍筋綁扎。
篇2:鋼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工藝
鋼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工藝
本合同段目前涵洞剩余主要是線外涵。施工前要先改道或改勾,以保證被交道路的通行和當地排水系統的通暢。涵洞的臺背回填須對稱進行,涵頂填土需達到規定厚度后可在其上行車。鋼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工藝如下:
1、施工放樣:施工前先放出基坑位置,放出中線樁,并引至不宜破壞的地方以備校核用。
2、基坑開挖:采取機械開挖配合人工修整的方法進行基坑開挖,并進行地基承載力檢測,如地基承載力不符合設計要求,應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
3、基坑施工完后,鋪設砂墊層。支立模板,在涵身中部設變形縫一道,澆注箱涵基礎混凝土,然后測量放樣,并用墨線標出箱涵的軸線、邊線。
4、綁扎底板鋼筋和側板預埋筋,支立模板,采用就地澆注工藝。全箱涵分為兩次澆注。第一層澆至底板的內壁以上30㎝,第二層澆注剩余部分。兩次澆注的接縫處保證有良好的銜接面(粗糙、干凈并且沒有堆落的混凝土、砂漿等)。
5、砼由拌和站集中拌制,砼攪拌運輸車運至現場,汽車式起重機配吊斗進行澆筑,插入式振動器進行振搗,澆筑完成覆蓋并灑水進行養生。
6、進行變形縫處理,采用2㎝寬涂瀝青膏的木板填塞。
7、進行洞口工程施工,洞口砌石及砼工程均應嚴格按照設計及規范要求進行。
8、搭板在臺背回填完工后進行。
篇3:鋼筋混凝土護坡施工工藝
鋼筋混凝土護坡施工工藝
1、素噴施工方案
本工程基坑圍護冠梁上部土方開挖采用放坡素噴圍護,深度85公分,坡度1:1。分層開挖,為保護坡面不受擾動,即時進行邊坡素噴圍護。
1.1工藝流程
1)修整邊坡,埋設噴射砼厚度控制標志。2)噴射第一層砼。3)掛網4)噴射第二層砼5)設置坡頂排水系統
1.2素噴范圍
坡面至-1.95m支撐梁范圍采用素噴混凝土支護,放坡系數1:1。素噴范圍沿基坑四周,噴射高度為0.85米。
1.3工藝要求
面層采用C20噴射混凝土,素噴厚度為60,配雙向鋼筋網片ф6.5@250*250。噴射混凝土采用干噴法,分二層施工。噴射第一層混凝土厚度為30-50mm完成后,綁扎鋼筋網片,然后噴射第二層混凝土至設計厚度。鋼筋網片鋼筋的搭接長度為300mm,橫向加強連接筋的搭接采用焊接。
1.4施工要點
①¢6.5@250×250鋼筋網片,網片用插入土中的鋼筋固定,并與加強筋焊接牢固,端部應與加強筋互相焊接牢固。每步鋼筋網片均應與上步搭接,給下步留茬,兩步的鋼筋網片接頭應上下錯開焊接,橫向壓筋交叉與錨桿焊接在一起。
②面層內的鋼筋網片應牢固固定在邊壁上并符合規定的保護層厚度要求,經檢驗合格后進行面層噴射混凝土施工,表面平整,噴完后按規范進行養護。
③本工程上部素噴范圍內,土方開挖分段進行,修整后的裸露邊坡能在規定時間內保持自立并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支護,對穩定性不好部位必須立即進行支護。
④噴射混凝土的槍頭距坡面宜再0.8m~1.5m的范圍內,噴射方向應垂直指向噴射面,并從底部向上部噴射。
1.1.5施工注意事項
①素噴施工期間,不得在基坑頂面堆載,以免施工期間邊坡坍塌,施工完成后,支護區應避免重車沿基坑邊行駛,堆載控制在15KN/㎡。
②素噴支護應分層施工,分層深度滿足修整后的裸露邊坡在完成支護時間內(及時設置噴射作業)保持自立穩定。
③鋼絲網片可焊接或綁扎,網格允許誤差±10mm,鋼筋搭接長度不小于200mm,如為焊接則不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
④噴射混凝土終凝后2h,連續7日養護至達到砼設計強度。
1.1.6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①施工用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鋼筋、水泥、砂等具有質保單報告。
②配制砂漿應符合設計要求,嚴格按配比正確配制,砂應過篩后方可使用,防止大塊材料堵塞壓力泵。
③嚴格控制基坑周圍地面荷載,對基坑周邊地上建筑、地下工程以及道路工程等應進行監測,采取預防保護措施。
④在施工中如局部地表水補給豐富,可在坑壁設置排水孔引出,不宜強堵。
⑤噴漿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不小于5min,終凝時間不小于10min。
⑥嚴格按照設計說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