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內配線工程施工技術交底
一、施工準備
(一)作業條件
根據國家GB5025的規定:管內穿線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結束后進行穿線前應將電線保護管內的積水及雜物清理干凈。但針對建筑電氣安裝項目逐漸增加管內穿線的工程量隨之增大,為配合工程整體同步竣工,管內穿線可以提前進行,但必須滿足下列條件:
1、混凝土結構工程必須經過結構驗收和核定。
2、磚混結構工程必須初裝修完成以后。
3、作好成品保護,箱、盒及導線不應破損及被灰、漿污染。
4、穿線后線管內不得有積水及潮氣侵入,必須保證導線絕緣強度符合規范要求。
5、已向穿線的操作人員做好技術交底。
(二)材質要求
1、絕緣導線:導線的規格、型號業、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有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單。導線進場時要檢驗其規格型號.外觀質量及導線上的標識,并用卡尺檢驗導線直徑是否符合國家標準。
2、鍍鋅鐵絲或鋼絲:應順直無背扣、扭結等現象,并有相應的機械拉力。
3、護門:根據管子直徑的大小選擇相應規格的護口。
4、安全型壓線帽:根據導線截面和根數正確選擇使用壓線帽,并必須有合格證。
5、連接套管:根據導線材質、規格正確選擇相應材質、規格的連接套管,并有合格證。
6、接線端子(接線鼻子):根據導線的根數和總截面選擇相應規格的接線端子。
7、輔助材料:焊錫、焊劑、絕緣帶、滑石粉、布條等。
(三)工器具
1、克絲鉗、尖嘴鉗、剝線鉗、壓線鉗、電工刀、一字及十字改錐。
2.萬用表、兆歐表。
3、放線架、放線車、高凳。
4、電爐子、電烙鐵、錫鍋、錫斗、錫勺等。
二、質量要求
(一)主控項目
1、三相或單相的交流單芯電纜,不得單獨穿于鋼導管內。
2、不同回路、不同電壓等級和交流與直流的電線,不應穿于同一導管內;同一交流回路的電線應穿于同一金屬導管內,且管內電線不得有接頭。
3、爆炸危險環境照明線路的電線和電纜額定電壓不得低于750V,且電線必須穿于鋼導
管內。
(二)一般項目
1、電線、電纜穿管前,應清除管內雜物和積水。管口應有保護措施,不進入接線盒(箱)的垂直管口穿人電線、電纜后,管口應密封。
2、當采用多相供電時,同一建筑物、構筑物的電線絕緣層顏色選擇應一致,即保護地線(PE線)應是黃綠相間色,零線用淡藍色:相線用:A相——黃色、B相——綠色、C相——紅色。
3、線槽敷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電線在線槽內有一定余量,不得有接頭。電線按回路編號分段綁扎,綁扎點間距不應大于2m;
(2)同一回路的相線和零線,敷設于同一金屬線槽內;
(3)同一電源的不同回路無抗干擾要求的線路可敷沒于同一線槽內;敷設于同一線槽內有抗干擾要求的線路用隔板隔離,或采用屏蔽電線且屏蔽護套一端接地。
三、工藝流程
選擇導線→穿帶線→掃管→帶護口→放線及斷線→導線與帶線的綁扎→管內穿線→導線連接→接頭包扎→線路檢查絕緣搖測
四、操作工藝
(一)選擇導線
1、根據設計圖紙要求,正確選擇導線規格、型號。
2、穿在管內絕緣導線的額定電壓不低于500伏。
3、導線的分色:穿入管內的干線可不分色。為了保證安全和施工方便,在線管出口處至配電箱、盤總開關的一段干線回路及各用電支路應按色標要求分色,L1相為黃色,L2相為綠色,L3相為紅色,N(中性線)為淡蘭色,PE(保護線)為綠/黃雙色。
(二)穿帶線
1、帶線用φ1.2~2.0mm的鐵絲,頭部彎成不封口的圓圈,以防止在管內遇到管接頭時被卡住,將帶線穿入管路內,在管路的兩端留有20cm的余量。
2、如在管路較長或轉彎時,可在結構施工敷設管路的同時將帶線一并穿好并留有20cm的余量后,將兩端的帶線盤入盒內或纏繞在管頭上固定好,防止被其他人員隨便拉出。
3、當穿帶線受阻時,采用兩端同時穿帶線的辦法,將兩根帶線的頭部彎成半圓的形狀,使兩根帶線同時攪動,使兩端頭相互鉤絞在一起,然后將帶線拉出。
(三)掃管
將布條的兩端牢固地綁扎在帶線上,兩人來回拉動帶線,將管內的浮銹、灰塵、泥水等雜物清除干凈。
(四)帶護口
按管口大小選擇護口,在管子清掃完后,將護口套入管口上。在鋼管(電線管)穿線前,檢查各個管口的護口是否齊全,如有遺漏或破損均應補齊和更換。
(五)放線及斷線
l、放線前應根據圖紙對導線的品種、規格、質量進行核對。
2、放線:對整盤導線放線時,將導線置于放線架或放線車上,放線避免出現死扣和背花。
3、斷線:剪斷導線時,盒內導線的頂留長度為15cm,箱內導線的預留長度為箱體周長的1/2出產導線的預留長度為1.5m。
(六)導線與帶線的綁扎
1、當導線根數為2~3根時,可將導線前端的絕緣層剝去,然后將線芯直接與帶線綁回頭壓實綁扎牢固,使綁扎處形成一個平滑的錐體過渡部位。
2、當導線根數較多或導線截面較大時,可將導線前端的絕緣層削去,然后將線芯斜錯排列在帶線上,用綁線纏繞綁扎牢固,使綁扎接頭處形成一個平滑的錐體過渡部位,便于穿線。
(七)管內穿線
l、當管路較長或轉彎較多時,要在穿線的同時向管內吹入適當的滑石粉。
2、兩人穿線時,一拉一送,配合協調。
3、穿線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①不同回路、不同電壓和交流與直流的導線,不得穿入同一根管子內,但下列幾種情況或設計有特殊規定的除外:
1)電壓為50伏及以下的回路;
2)同一臺設備的電機回路和無抗干擾要求的控制回路;
3)照明花燈的所有回路;
4)同類照明的幾個回路,可穿入同一根管內,但管內導線總數不應多于8根。
②同一交流回路的導線必須穿于同一鋼管內。
③導線在管內不得有接頭和扭結,其接頭應在接線盒內連接。
④管內導線包
括絕緣層在內的總截面積不應大于管子內空截面積的40%。⑤導線穿入鋼管時,管口處應裝設護口保護導線:在不進入接線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
導線后應將管口密封。
⑥敷設于垂直管線中的導線,當超過下列長度時應在管口處和接線盒中加以固定:
1)截面積力50mm2及以下的導線為30m;
2)截面積為70~90mm2的導線為20m;
3)截面積在l80~240mm2之間的導線為18m。
⑦導線在變形縫處,補償裝置應活動自如,導線應留有一定的余度。
(八)導線連接
1、導線連接時,必須先削掉絕緣去掉導線表面氧化膜,再進行連接、加錫焊,包纏絕緣,同時導線接頭必須滿足下列要求:
①導線接頭要緊密、牢固不能增加導線的電阻值。
②導線接頭受力時的機械強度不能低于原導線的機械強度。
③導線接頭包纏絕緣強度不能低于原導線絕緣強度。導線連接要牢固、緊密、包扎要良好。
2、導線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當設計無特殊規定時,導線的連接方法有:綁扎、套管連接、接線鼻子連接和壓線帽連接。
②綁扎連接處的焊錫縫應飽滿,表面光滑;焊劑應無腐蝕性,焊接后應清除殘余焊劑。
③套管、接線鼻子和壓線帽連接選用與導線線芯規格相匹配,壓接時壓接深度、壓門數量和壓接長度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有關規定。
④剖開導線絕緣層時,不應損傷線芯;線芯連接后,絕緣帶應包纏均勻緊密,在接線鼻子的根部與導線絕緣層間的空隙處,應采用絕緣帶包纏嚴密。
⑤在分支連接處,干線不應受到支線的橫向拉力。
3、剝削絕緣方法:
剝削導線絕緣層的長度和方法,根據接線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剝削工具有電工刀和剝削鉗。
① 對單芯塑料線可用電工刀進行單層剝削或斜削法,也可用克絲鉗或剝線鉗進行剝削,但在進行單層剝削時應注意不允許使用電工刀在導線周圍轉圈剝削絕緣層,以免傷及線芯;對多芯顏料絕緣導線需要斜削法剝削。
單層剝削法:一手握刀,刃口向上,另一手拿線放在刀上,并用握刀的手將導線壓在刀刃上,將線在刀刃上轉一周,把刀向導線端部快速移功,絕緣層即可切掉,見圖1-a。但應注意線地刀刃上轉動的力要用得恰當,既能切斷絕緣層又能不傷芯線,使用剝削鉗應選用大一級線芯的刀口剝線,防止損傷線芯。
篇2:管內配線工程施工技術交底
管內配線工程施工技術交底
一、施工準備
(一)作業條件
根據國家GB5025的規定:管內穿線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結束后進行穿線前應將電線保護管內的積水及雜物清理干凈。但針對建筑電氣安裝項目逐漸增加管內穿線的工程量隨之增大,為配合工程整體同步竣工,管內穿線可以提前進行,但必須滿足下列條件:
1、混凝土結構工程必須經過結構驗收和核定。
2、磚混結構工程必須初裝修完成以后。
3、作好成品保護,箱、盒及導線不應破損及被灰、漿污染。
4、穿線后線管內不得有積水及潮氣侵入,必須保證導線絕緣強度符合規范要求。
5、已向穿線的操作人員做好技術交底。
(二)材質要求
1、絕緣導線:導線的規格、型號業、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有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單。導線進場時要檢驗其規格型號.外觀質量及導線上的標識,并用卡尺檢驗導線直徑是否符合國家標準。
2、鍍鋅鐵絲或鋼絲:應順直無背扣、扭結等現象,并有相應的機械拉力。
3、護門:根據管子直徑的大小選擇相應規格的護口。
4、安全型壓線帽:根據導線截面和根數正確選擇使用壓線帽,并必須有合格證。
5、連接套管:根據導線材質、規格正確選擇相應材質、規格的連接套管,并有合格證。
6、接線端子(接線鼻子):根據導線的根數和總截面選擇相應規格的接線端子。
7、輔助材料:焊錫、焊劑、絕緣帶、滑石粉、布條等。
(三)工器具
1、克絲鉗、尖嘴鉗、剝線鉗、壓線鉗、電工刀、一字及十字改錐。
2.萬用表、兆歐表。
3、放線架、放線車、高凳。
4、電爐子、電烙鐵、錫鍋、錫斗、錫勺等。
二、質量要求
(一)主控項目
1、三相或單相的交流單芯電纜,不得單獨穿于鋼導管內。
2、不同回路、不同電壓等級和交流與直流的電線,不應穿于同一導管內;同一交流回路的電線應穿于同一金屬導管內,且管內電線不得有接頭。
3、爆炸危險環境照明線路的電線和電纜額定電壓不得低于750V,且電線必須穿于鋼導
管內。
(二)一般項目
1、電線、電纜穿管前,應清除管內雜物和積水。管口應有保護措施,不進入接線盒(箱)的垂直管口穿人電線、電纜后,管口應密封。
2、當采用多相供電時,同一建筑物、構筑物的電線絕緣層顏色選擇應一致,即保護地線(PE線)應是黃綠相間色,零線用淡藍色:相線用:A相——黃色、B相——綠色、C相——紅色。
3、線槽敷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電線在線槽內有一定余量,不得有接頭。電線按回路編號分段綁扎,綁扎點間距不應大于2m;
(2)同一回路的相線和零線,敷設于同一金屬線槽內;
(3)同一電源的不同回路無抗干擾要求的線路可敷沒于同一線槽內;敷設于同一線槽內有抗干擾要求的線路用隔板隔離,或采用屏蔽電線且屏蔽護套一端接地。
三、工藝流程
選擇導線→穿帶線→掃管→帶護口→放線及斷線→導線與帶線的綁扎→管內穿線→導線連接→接頭包扎→線路檢查絕緣搖測
四、操作工藝
(一)選擇導線
1、根據設計圖紙要求,正確選擇導線規格、型號。
2、穿在管內絕緣導線的額定電壓不低于500伏。
3、導線的分色:穿入管內的干線可不分色。為了保證安全和施工方便,在線管出口處至配電箱、盤總開關的一段干線回路及各用電支路應按色標要求分色,L1相為黃色,L2相為綠色,L3相為紅色,N(中性線)為淡蘭色,PE(保護線)為綠/黃雙色。
(二)穿帶線
1、帶線用φ1.2~2.0mm的鐵絲,頭部彎成不封口的圓圈,以防止在管內遇到管接頭時被卡住,將帶線穿入管路內,在管路的兩端留有20cm的余量。
2、如在管路較長或轉彎時,可在結構施工敷設管路的同時將帶線一并穿好并留有20cm的余量后,將兩端的帶線盤入盒內或纏繞在管頭上固定好,防止被其他人員隨便拉出。
3、當穿帶線受阻時,采用兩端同時穿帶線的辦法,將兩根帶線的頭部彎成半圓的形狀,使兩根帶線同時攪動,使兩端頭相互鉤絞在一起,然后將帶線拉出。
(三)掃管
將布條的兩端牢固地綁扎在帶線上,兩人來回拉動帶線,將管內的浮銹、灰塵、泥水等雜物清除干凈。
(四)帶護口
按管口大小選擇護口,在管子清掃完后,將護口套入管口上。在鋼管(電線管)穿線前,檢查各個管口的護口是否齊全,如有遺漏或破損均應補齊和更換。
(五)放線及斷線
l、放線前應根據圖紙對導線的品種、規格、質量進行核對。
2、放線:對整盤導線放線時,將導線置于放線架或放線車上,放線避免出現死扣和背花。
3、斷線:剪斷導線時,盒內導線的頂留長度為15cm,箱內導線的預留長度為箱體周長的1/2出產導線的預留長度為1.5m。
(六)導線與帶線的綁扎
1、當導線根數為2~3根時,可將導線前端的絕緣層剝去,然后將線芯直接與帶線綁回頭壓實綁扎牢固,使綁扎處形成一個平滑的錐體過渡部位。
2、當導線根數較多或導線截面較大時,可將導線前端的絕緣層削去,然后將線芯斜錯排列在帶線上,用綁線纏繞綁扎牢固,使綁扎接頭處形成一個平滑的錐體過渡部位,便于穿線。
(七)管內穿線
l、當管路較長或轉彎較多時,要在穿線的同時向管內吹入適當的滑石粉。
2、兩人穿線時,一拉一送,配合協調。
3、穿線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①不同回路、不同電壓和交流與直流的導線,不得穿入同一根管子內,但下列幾種情況或設計有特殊規定的除外:
1)電壓為50伏及以下的回路;
2)同一臺設備的電機回路和無抗干擾要求的控制回路;
3)照明花燈的所有回路;
4)同類照明的幾個回路,可穿入同一根管內,但管內導線總數不應多于8根。
②同一交流回路的導線必須穿于同一鋼管內。
③導線在管內不得有接頭和扭結,其接頭應在接線盒內連接。
④管內導線包
括絕緣層在內的總截面積不應大于管子內空截面積的40%。⑤導線穿入鋼管時,管口處應裝設護口保護導線:在不進入接線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
導線后應將管口密封。
⑥敷設于垂直管線中的導線,當超過下列長度時應在管口處和接線盒中加以固定:
1)截面積力50mm2及以下的導線為30m;
2)截面積為70~90mm2的導線為20m;
3)截面積在l80~240mm2之間的導線為18m。
⑦導線在變形縫處,補償裝置應活動自如,導線應留有一定的余度。
(八)導線連接
1、導線連接時,必須先削掉絕緣去掉導線表面氧化膜,再進行連接、加錫焊,包纏絕緣,同時導線接頭必須滿足下列要求:
①導線接頭要緊密、牢固不能增加導線的電阻值。
②導線接頭受力時的機械強度不能低于原導線的機械強度。
③導線接頭包纏絕緣強度不能低于原導線絕緣強度。導線連接要牢固、緊密、包扎要良好。
2、導線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當設計無特殊規定時,導線的連接方法有:綁扎、套管連接、接線鼻子連接和壓線帽連接。
②綁扎連接處的焊錫縫應飽滿,表面光滑;焊劑應無腐蝕性,焊接后應清除殘余焊劑。
③套管、接線鼻子和壓線帽連接選用與導線線芯規格相匹配,壓接時壓接深度、壓門數量和壓接長度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有關規定。
④剖開導線絕緣層時,不應損傷線芯;線芯連接后,絕緣帶應包纏均勻緊密,在接線鼻子的根部與導線絕緣層間的空隙處,應采用絕緣帶包纏嚴密。
⑤在分支連接處,干線不應受到支線的橫向拉力。
3、剝削絕緣方法:
剝削導線絕緣層的長度和方法,根據接線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剝削工具有電工刀和剝削鉗。
① 對單芯塑料線可用電工刀進行單層剝削或斜削法,也可用克絲鉗或剝線鉗進行剝削,但在進行單層剝削時應注意不允許使用電工刀在導線周圍轉圈剝削絕緣層,以免傷及線芯;對多芯顏料絕緣導線需要斜削法剝削。
單層剝削法:一手握刀,刃口向上,另一手拿線放在刀上,并用握刀的手將導線壓在刀刃上,將線在刀刃上轉一周,把刀向導線端部快速移功,絕緣層即可切掉,見圖1-a。但應注意線地刀刃上轉動的力要用得恰當,既能切斷絕緣層又能不傷芯線,使用剝削鉗應選用大一級線芯的刀口剝線,防止損傷線芯。
篇3:工程項目技術交底制度(3)
技術交底制度
一總則:
1、技術交底是設計文件、規范、標準向作業面延伸的重要技術資料,為規范、嚴格控制施工技術交底工作,提高技術管理水平,根據中《建筑規范》、《煤礦安全建設規范》及有關行業管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技術交底的目的:工程正式施工前,通過技術交底使參與施工的全體管理人員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擔的工程任務,以及工程的特點、施工難點、設計意圖、執行的技術標準、施工工藝和方法、施工操作要點,以及安全質量標準,做到按操作程序施工,確保施工安全、質量。
二機構、
職責:
1、技術交底實行項目經理部(以下簡稱項目部)、作業隊二層次技術交底的原則,并針對各單位、分部、分項工程分別進行,貫穿于工程施工全過程。
2、工程項目開工前,由項目部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工程部等相關部門,向項目部全體管理人員、作業隊主要管理人員、班組長等進行總體技術交底;
3、單位工程開工前,由項目部工程部分階段、分層次下達書面技術交底;當收到設計變更、冬雨季施工前、主要施工方案修訂時或遇不可抗力事件后,應進行專項技術交底。
4、分部、分項工程開工前,由作業隊技術負責人向作業隊管理人員、工班長、全體操作者進行技術交底。
5、特殊過程和關鍵部位由項目部總工程師組織編制作業指導書,并逐級進行技術交底。
三內容、程序、時間:
1、項目部總體技術交底的內容
(1)、承擔施工的項目內容,工程概況,項目的設計意圖,項目適用的規范、標準及技術要求,設計交底和設計文件會審會議的有關情況。
(2)、工程合同和投標承諾中有關內容。
(3)、業主、監理、設計及上級管理單位情況,管理分工及主要職責,有關管理文件及要求。
(4)、項目管理組織機構設置,管理分工及主要職責。
(5)、項目安全、質量、成本、進度、環保目標,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
(6)、施工組織設計、主要的施工方案,施工的方法與工藝,主要資源投入情況,采用的“四新”技術,安全、質量、進度、環保等方面要求。
(7)、其它需要說明的總體情況。
2、單位工程技術交底的內容
(1)、施工內容,工程概況,施工重點、難點,施工中的控制要點,需要注意的事項。
(2)、工程設計情況,業主、監理及上級的要求。
(3)、施工組織與施工方案,施工的方法與工藝,采用的“四新”技術,適用的規范、標準及技術要求,安全、質量、成本、進度、環保等方面要求。
(4)、主要工作量、構造、各部幾何尺寸、位置關系、限界等要求。
(5)、主要設備、材料,構件的型號、規格和質量等要求。
(6)、技術要求、操作要求、質量標準。
(7)、施工配合比,各工序的施工程序、主要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注意事項,上道工序和下道工序的內容、關系、有關要求。成品及半成品保護責任者,注意事項及要求等。
(8)、其它需要說明的內容。
3、分部、分項工程技術交底的內容
(1)、單位工程技術交底的內容。
(2)、分部(項)工程的重點控制部位,標高和尺寸,預留孔洞的位置及規格。預埋件平面位置、規格、品種、數量及走向、坡度、埋設標高等。
(3)、流水和立體交叉作業施工階段劃分。
(4)、重要部位夜間等特殊施工條件下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5)、工程測量定位,結構物主要軸線、尺寸和標高。
(6)、現澆混凝土、承重構件支模方法、拆模時間等。
(7)、預制、現澆構件配筋規格、品種、數量和制作、綁扎、安裝等要求。
(8)、混凝土、砂漿、防水、特殊水泥材料等配合比及試件、試塊的取樣、養護方法等。
(9)、其它應交底的內容。
4、專項技術交底的內容
(1)、參照單位、分部、分項工程技術交底的內容。
(2)、設計變更情況及施工要求,或冬雨季方案及各種施工保證措施,或主要施工方案修訂情況,或遇不可抗力事件后需要采取的措施等。
5、安全技術交底的內容
進行技術交底的同時必須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其主要內容包括:為保證施工安全所采取的技術措施、資源投入、安全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施工過程安全控制要求等;
四技術交底管理要求
1、技術交底必須在交底作業內容施工5日前下達。
2、技術交底要從實際出發,語言簡練,技術交底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于用文字表述比較麻煩或難以表述清楚的內容可以用圖示或表格來表達,并注明施工工藝中的關鍵點和操作要領。交底中不能出現“宜”、“應”、“一般采用”等選擇性內容。
3、技術交底記錄采用“附件1、2”格式。
4、技術交底及安全技術交底必須交至所有施工管理人員及所有施工操作人員,并認真講解施工工藝中的關鍵點和操作要領,參加交(接)底人員交清聽懂后雙方簽字,并注明交(接)底日期。對班組進行的技術交底必須一式六份以上(其它各級技術交底可參照執行),一份交操作者(接底人),一份交工長,一份交質檢員,一份交安全員,一份交技術資料員存檔,一份由交底人存查。
五審批、存檔、考核
1、技術交底的全部記錄內容都必須歸檔。誰負責交底,誰負責填寫交底記錄并將記錄移交給資料員進行歸檔。
2、交底資料按照交底先后順序或單位、分部、分項工程,編號裝訂成冊,以便查閱。
3、公司、區域公司、直屬工程公司、項目部應在定期、不定期的質量安全檢查中對技術交底的編制和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對于交底后不執行以及不交底的人員應給予相應處罰,對于因交底不當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應追究交底人的責任
六附則
本辦法由項目部負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