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課下,贏在課上
——識字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原創(chuàng): 高斐 李梅小學語文工作室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仁們:
大家早上好!經驗真談不上,我就把我這些年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精心備好課
眾所周知,要上好一堂課,備課是關鍵。如何備好一節(jié)課呢?課前的研讀教材是關鍵(也就是讀懂教材)。
(一)研讀課標。
每年暑假,中心校都要組織我們進行開學前培訓學習,其中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學習課標。我們不但要學習我們這學段的課標,還要把所有學段的課標都看一看,明白各年段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做到融會貫通,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指導教學。
(二)讀好教材。
拿到教材,我做的第一件事就看一下教材都包括哪些內容,從目錄一直看到最后。統(tǒng)編版的一年級教材,后邊有識字表,寫字表,有常用筆畫名稱表,還有常用偏旁名稱表,這些都非常實用,能夠規(guī)范我們的教學。
以前的北師大版教材和現(xiàn)在的統(tǒng)編版教材,它們有的偏旁名稱不太一樣的,所以我們就要多了解,多看一看。用現(xiàn)在統(tǒng)編教材的名稱去教孩子們,而不是想當然的用我們記憶中的名字去教他。一些漢字中的筆畫名稱我們拿捏不準,我們可以多看看常用筆畫中的例字,多研究多琢磨,多去問問其他老師,實在不行還可以到網上查閱。
目前的統(tǒng)編版教材編寫得特別用心,每個一類字都有它的筆順。我每次復備教案時,就要重點看看每個字筆順是什么,在田字格中的寫法,重點記一記易錯的,把它弄準確。只有我們課前讀好教材了,上課才不至于出現(xiàn)知識性的錯誤。如果大家有拿不準的,課前我們在讀教材的時候就可以自己看一看,把它弄明白,弄準確。
(三)寫好教案
我主要做到3點:
1.激發(fā)孩子積極性。
2.體現(xiàn)能力培養(yǎng)。
3.備好板書。
好的板書不僅能給學生示范引領作用,而且給人以美的享受。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教師范寫一定要美觀,指導書寫時必須細致。不僅應該從整體上觀察生字,還要從筆畫的占格位置、正確筆順,生字的大小,甚至筆畫從哪里起筆,怎樣收筆都要提醒。教師范寫指導要貫穿整個的學生書寫過程。我們課前完全可以把板書的字先練一練,對這些內容心中有數(shù) hTtp://www.dewk.cn/ ,課上才能游刃有余。
二、認真上好課
課堂,就是教師成長的主陣地,誰站穩(wěn)了講臺,誰就將站穩(wěn)教師崗!誰在課堂上干得漂亮,誰才有了在學校儀態(tài)萬方的資本!
我著重做好兩點:
(一)課堂關注學生。
1.關注學生是否認真聽講。如果學生不認真聽講,你教學設計得再好等于白費。除了采用各種形式的游戲激發(fā)學生興趣外,我還用一些簡單的口令提醒孩子認真聽講,比如123我坐端,抱臂坐端,老師喜歡認真聽講的孩子等。
2.關注學生能力培養(yǎng)。葉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話:“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但其實意味深長。達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本領,讓他們自己學習一輩子。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的。課堂上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識字始終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課堂上我主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觀察的方法,以培養(yǎng)他們自主識字、觀察的能力。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除了通過反復認讀、多次強化鞏固認知以外,我還大力開掘多種方式,通過多種途徑來識字。如在看圖中識字,在表演中識字等,讓識字自然地與閱讀、看圖、想象、游戲整合在一起,讓識字變得更輕松。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我主要是通過同桌一起讀、互相讀。讀得好,夸夸他,有困難幫幫他這種同桌合作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3.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首先是讀書的習慣,為了使孩子能夠不加字掉字,所以強調讀書的時候小手指字。我一般采用口令“小手指字”,孩子們回答“我就指字”,邊說邊按要求做。第二培養(yǎng)孩子認真傾聽的習慣,當別人回答問題的時候,我要求孩子們認真聽講,大聲回答問題的習慣。第三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個重點是先觀察字形然后描紅最后書寫。在寫的時候按筆順寫,注意握筆寫字的姿勢。
我們在課堂上要關注學生,多與學生眼神交流,根據(jù)學生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所以我們就不能老是盯著教案、盯著課本。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教案,而不是眼睛盯教案。課前我總是牢記每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內容,方法和過渡語,這樣上課條理才會清楚,多關注學生,多和學生互動,這樣學生積極性高,上課效果也會很好。
(二)寫好板書
以上就是我平時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幫到大家,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最后有四句話與大家共勉:心中有標,目中有人,深研教材,教學得法。
特別說明:
12月份,工作室高斐老師作為唯一一位受邀教師在大營中心校識字教學研討會上作了示范課和經驗介紹,與會的30余名語文教師受益。
篇2:高級中學組織公開課和教學經驗交流制度
高級中學組織公開課和教學經驗交流制度
1.公開課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和開展教法研究。但在組織公開課時應本著少、小、實、新的精神。少就是少而精;小就是規(guī)模不宜過大;實就是不搞虛假;新就是有改革、創(chuàng)新。
2.每次公開課必須有一定的教法和教學經驗做基礎,減少盲目性和為公開而公開的走過場。
3.每次公開課要善始善終:有全課的目的和所講一節(jié)課的要求;有教者的教改設想;有群眾評議;有領導的小結。即使是萌芽的創(chuàng)新也應充分肯定,對主要缺點應實事求是地指出。
4.教學經驗交流也本著上述精神進行。
5.對有較高水平的公開課和教學經驗可向上一級業(yè)務部門推薦。
6.教學經驗的書面材料要及時歸檔。
篇3:小學語文教學經驗交流發(fā)言稿
淺談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幾點思考與做法
西坡中心校(羅畢小學)
盧卿
雖說從教的年頭也不短了,但是教無定法,這么多年一直沒有摸索出一套既實用又可行的教學方法。因為面對的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是有思想,靈性的,所以教學方法也要酌時而用,不能生搬硬套。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淺顯的認識跟大家交流一下,希望我們共同進步。我覺得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既要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又要應對考試,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多注重思想引領,在學生心中注入正能量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所以作為語文老師需要身兼數(shù)職,首先要做好學生的心靈導師,喚醒學生的學習激情,平時在班上多表揚、多鼓勵,多尋找學生的閃光點,盡可能的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被賞識,獲得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即會被點燃,如果這星星之火能成燎原之勢增長,并長期保持,就會形成不竭的學習動力,有了動力,成績的提高就有保障了。
其次要懂得愛學生。愛是人世間最具能量的情感,多關心學生的生活,多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心靈動向和需求。還要當好學生的心里醫(yī)生。一次上課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教室的鐘表上用粉筆寫著“打倒老師”四個字,我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了,不快頓時布滿了身心,當時我發(fā)現(xiàn)有些敏感的學生覺察到了這四個字會惹來麻煩,因為鐘表就放在課桌的中間,為了不影響到上課,我便裝作不動聲色。下課后我反復咀嚼這四個字,終于明白,這四個字的意義不單純,它折射出了我工作中的疏漏與不足。經過深思熟慮,我和孩子們做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長談,我終于明白:為了小考能打個漂亮仗,學生的學習負擔太重了,整天像個陀螺似的不停運轉,繁重的作業(yè)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于是開始厭倦學習,逃避老師。就把“打到老師”四個字寫在鐘表上發(fā)泄不滿,其實細細琢磨,學生極其渴望老師聽聽他們的心聲。他們人小鬼大,平時也在琢磨我們,師生相互琢磨,我們不能跟學生比看誰能笑到最后,我們應該柔化自己的言行,蹲下身子走入學生的心里,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幫學生排憂解難。
二、備課功在平時的學識積累
作為老師,臺上四十分鐘,臺下卻要準備一生。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領導和教師本來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課后提些意見,可是他們都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課后,鄰校的一位教師向這位教師請教備課花了多長時間?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是啊,高效的備課需要源頭活水,這源頭,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這活水,就是每天注入思想里的知識。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想提高教學藝術,就需要用學術著作豐盈頭腦,才不至于把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才能靈活自如的駕馭課堂,才能擁有魅力四射的課堂。
三、要注重學法的導引
好的學習方法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接手新班,都會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學生不會學習:不知道怎么預習課文;課堂上不會聽課、不會做筆記;不懂背誦技巧等等問題,導致學習耗時低效。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尤其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技巧的引導:
首先預習的引導可以從兩方面進行。(1)預習內容:預習切記草草了事,需要有價值的任務驅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根據(jù)課文內容選擇預習內容:給自然段標序號;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讀通課文;了解文本大意或要點(記事類文章、說明性文章要梳理要點),精讀課文要巧設問題,牽一問而動全文;略讀課文可依據(jù)導讀提示嘗試解決,踐行研究;提疑難問題,查資料(包括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寫作背景等)。但是預習內容可以因教材學習需要,學情而定。(2)預習方法指導:以上的預習內容都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時完成,但是那么多內容都在預習時完成,學生的負擔就加重了,所以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可以分為兩方面:①規(guī)定動作:②自選動作。這樣既保證了預習的有效性,又展現(xiàn)了孩子獨特的個性。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所謂學問就是學與問的融合,要重視開啟學生的好問之門。預習時可引導學生:讀(從讀中找疑,釋疑);查(可以從有關書籍、報紙、雜志、字典、詞典中查資料;可以從網上下載資料;也可以從生活中尋找資料);問(解惑可以問老師、同學、家長或周圍的人);思(在閱讀的同時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閱讀);寫(積累摘抄好詞佳句,作批注,寫感悟)。比如《山雨》,一文中的好詞佳句很多,照抄背誦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還會為寫作打下基礎。
其次還要注重課堂學習的引導:一堂課只有四十分鐘,因此學生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聽和理解上。還要教會學生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啊。課堂筆記可以借鑒以下幾點:記關鍵詞,記老師強調的重點,記疑點,記方法,解題技巧,思路;寫字要快;注意聽課與看書結合,直接在書上批注;用不同顏色凸顯。
總之,盡可能持之以恒地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形成自動化的模式,這樣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才會與日俱增。
四、課內、課外雙向延伸
我們不應把自己定位為教書匠,而是要通過教書達到育人的目的,要明確教課文和教語文的區(qū)別。教課文是生搬硬套,學生是知識學習的機器;教語文是活學達到活用,讓學生在學習中的思想、情感、智力等都能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和發(fā)展。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課內知識可根據(jù)需要適度延展,旁征博引:(①鏈接相似語段(可以是學法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人文方面的都可以。如講《漁夫的故事》鏈接到《狼和小羊》、《東郭先生和狼》,是情感上的鏈接;講《珍珠鳥》時鏈接到《貓》《白公鵝》,屬寫法鏈接。講《跨越百年的美麗》鏈接到《為人民服務》,屬文章體裁方面的鏈接。)②鏈接背景材料;③鏈接同類文章,(如講《學會看病》課文時鏈接到選學課文《
剝豆》、《孩子,我為什么打你》,出自同一作家,宗旨相同,寫法相同。)
2、課外拓展。閱讀應當跟學習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因為閱讀是學生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因此我們可以把課堂教學作為契機,關注怎樣在講課環(huán)節(jié)驅動學生后續(xù)閱讀的動力,喚醒學生后續(xù)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閱讀,愛上閱讀。長此以往,如果學生的閱讀能形成一種自動化的程度,那么日積月累,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儲備將會大幅度增加,語文水平的提高就有了保障。
五、寫作方面不能重長文,輕短文
眾所周知,文章的骨架無非就是字、詞、句、段、篇,由點到面。長文就是一個個小短文的累積,寫好小短文是寫好長文的抓手,循序漸進,長文才能誕生。因此,我們可以教材內容為寫作生長點,有意識地發(fā)現(xiàn)寫作契機,并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學生的心里埋下寫作意識的種子。比如講《凡卡》時,凡卡寫信的部分有很多的留白,尤其是凡卡的夢,讓學生進行想象練筆;講《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時,可以讓學生補充可以證明論點的事例資料,也可以讓學生以此文為范,自選論點,用事例論證。
六、寫作評價要得法
寫作需要方法指導,更需要評價激勵。教學評價能起到反饋和規(guī)范、激勵的作用,每個學生內心都有成功的渴望,通過評價可以點旺這把火,讓寫作成為一種享受。反饋回來的問題一般有個性、共性問題,應該區(qū)別對待,以免形成誤導,對于問題還要趁熱打鐵,及時指導糾正。評價的方式也應該多元化,比如:家長參與、文章發(fā)表、網絡互動、學生互改等,避免評價的單一引發(fā)學生的倦怠情緒。
七、注重錘煉和更新自己的教學藝術
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大,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學生模仿的范例,所以為人師,更要為師表,教師的板書字跡美,給學生美的享受;教態(tài)始終親切自然,語言風趣幽默,保證了課堂氣氛的活躍;教師的激勵性語言能應時隨口而出,及時而新鮮,飽含著真情;教學設計思路清晰,深入淺出,注重細節(jié);人性美徜徉課堂,閃耀著思想感化和教育的光芒;每節(jié)課都充滿了質樸美,雖沒有華辭的雕琢,卻有熠熠生輝的光芒。我想要做到這些不是朝夕的事,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錘煉。我們的教學活動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溪來滋養(yǎng)它,才能永葆活力,教師的教學藝術的錘煉,對專業(yè)知識的研學等等正是這潺潺不斷的小溪。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雖然辛苦,但是也時時有收獲的喜悅,這就是有失就有得,我們擁有了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機會,為了實現(xiàn)人生的意義讓我們共勉吧!
20**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