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重力和基本相互作用
基礎訓練
1.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力不能離開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而獨立存在
B.力不能離開施力物體,但可以離開受力物體
C.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施力物體也是受力物體
D.力一定有受力物體,但不一定有施力物體
2.在世界壯漢大賽上有拉汽車前進的一項比賽,如圖是某壯漢正通過繩索拉汽車運動.則汽車所受拉力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分別是()
A.壯漢、汽車
B.壯漢、繩索
C.繩索、汽車
D.汽車、繩索
3.關于重力和重心的敘述,正確的是()
A.質量為1kg的物體所受的重力一定等于9.8N
B.掛在豎直懸繩下的物體,靜止時物體對繩的拉力就是物體受到的重力
C.物體的重心就是物體上最重的一點,所以物體的重心不可能不在這個物體上
D.物體的重心位置由物體的幾何形狀和質量分布情況決定
4.關于自然界的四種基本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萬有引力是一切物體之間存在的一種力
②電磁相互作用力是帶電體之間、磁體之間存在的一種力
③強相互作用力是放射現象中起作用的一種力
④弱相互作用力是原子核內的基本粒子之間的一種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如圖甲、乙所示的作用效果,其中圖甲主要表示力能使物體________,圖乙主要表示力能使物體__________.
6.試畫出下圖中各物體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并用G表示出來.
7.物體A對物體B的壓力是20
N,如圖所示,試畫出這個力的圖示.
8.一個正在表演“爬云梯”的體格健壯的演員,他用雙肩頂著一架足有五、六米高的梯子.另外五個演員陸續爬到梯子頂端,進行各種表演.觀眾們無不為此提心吊膽;梯子這么高且頭重腳輕,是多么容易翻倒呀!可是,梯子盡管有一些搖擺,到底還是穩住了,據知情人士透露竹梯越長越容易平衡,這是什么緣故?
能力提升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拳擊手一拳擊出,沒有擊中對方,這時只有施力物體,沒有受力物體
B.運動員將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飛行是因為球受到一個向前的推力
C.甲用力把乙推倒,說明只是甲對乙有力,而乙對甲沒有力
D.兩個物體發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觸
2.一個大木塊重8N,在下列哪種情況下,它受的重力還是8N()
A.將它豎直拋出
B.將它放到月球上
C.將它放在加速上升的電梯內
D.將它放到水里,它浮在水面上
3.水平桌面上的幾個燒杯中分別盛有下列混合溶液,其重心在其幾何中心的是()
A.肥皂水
B.酒精與水的混合液
C.Fe(OH)3膠體
D.Ca(OH)2溶液
4.一人站在體重計上稱體重,保持立正姿勢稱的體重為G,當其緩慢地把一條腿伸出臺面,體重計指針穩定后讀數為G′,則()
A.G>G′
B.G
C.G=G′
D.無法確定
5.炮彈發射后在空中飛行,若不計空氣阻力,則炮彈在空中的受力情況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炮彈只受重力作用,方向沿豎直方向向下
②若炮彈的質量是m,則其重力大小為mg
③炮彈在飛行中還受到一個向前的推力,其方向不斷發生變化
④炮彈在飛行過程中還受到大炮對它的推力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在下表中,分別表示了A、B、C、D四個力的圖示,其中正確的是()
題號
力的圖示
施力物體
受力物體
A地球
燈繩
B地球
氣球
C鐵錘
道釘
D書本
桌面
A.重3
N的電燈受到燈繩的拉力
B.靜止在空中重力是2
500
N的氣球受到的重力
C.鐵錘對道釘豎直向下的大小為2.5×103
N的打擊力
D.重5
N的書對水平桌面的壓力
7.如右圖所示,一個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車,小車受到的阻力是20N,試作出小車受到的這兩個力的圖示.
8.一個質量為60
kg的人,在地球上的重量為588
N,在月球上的重量為98
N.該人做摸高運動時,在地球上的高度為0.5
m.那么,在月球觸摸高度為多少?
3-2彈力
基礎訓練
1.下列兩個實驗中體現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A.極限法
B.放大法
C.控制變量法
D.等效替代法
2.關于彈力的產生說法正確的是()
A.只要兩物體相接觸就一定產生彈力
B.只要兩物體相互吸引就一定產生彈力
C.只要物體發生形變就一定有彈力產生
D.只有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才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彈力作用
3.如圖所示,小球A在細繩的下端,并與光滑的斜面接觸且處于靜止狀態,圖中細繩傾斜,圖中小球的受力是()
A.重力和繩的拉力
B.重力、繩的拉力和斜面對球的彈力
C.重力、斜面對球的彈力
D.以上說法都不對
4.下圖中,P物體對Q物體的壓力的示意圖,有明顯錯誤的是()
5.某同學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實驗中,利用得到的彈力F和彈簧總長度L的數據,作出了F-L圖象,如圖所示,由此可知:(1)彈簧不發生形變時的長度L0=________cm.
(2)彈簧的勁度系數k=________N/m.
7.試分析下圖中物體A是否受彈力作用,若受彈力,試指出其施力物體.
8.體育課上一學生在水平籃球場上拍籃球,如下圖所示,試分析籃球與地面作用時,地面給籃球的彈力的方向.
能力提升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書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書發生了微小形變而產生的
B.用細木棍撥動浮在水中的圓木,圓木受到的彈力是由于細木棍發生形變而產生的
C.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D.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2.對于如圖所示的兩種情況,若都在A處剪斷細繩,在剪斷瞬間,關于甲、乙兩球的受力情況,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球都只受重力作用
B.甲球只受重力作用
C.乙球只受重力作用,甲球受重力和彈力作用
D.以上說法都不對
3.如圖所示,摩擦及繩子、滑輪的質量不計,物體A重4N,物體B重1N,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地面對A的支持力是3N
B.測力計的讀數為2N
C.物體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為2N
D.測力計示數為3N
4.如圖所示,用拇指、食指捏住圓規的一個針腳,另一個有鉛筆芯的腳支撐在手掌心位置,使OA水平,然后在外端掛上一些不太重的物品,這時針腳A、B對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力,對這兩個作用力方向的判斷,下列各圖中大致正確的是()
5.由實驗測得彈簧彈力F與長度l的關系如圖所示,則該彈簧的原長l0=______cm,勁度系數k=______N/m.
6.畫出下圖中物體A和B所受重力、彈力的示意圖(各接觸面均光滑)
7.如右圖所示,一根彈簧,其自由端B在未懸掛重物時,正對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掛上100
N重物時正對著刻度20.試問:
(1)當彈簧分別掛50
N和150
N重物時,自由端所對刻度尺讀數應是多少?
(2)若自由端所對刻度是18,這時彈簧下端懸掛了多重的重物?
3—1基礎訓練
1、答案:AC
解析:力的物質性決定了任一個力必和兩個物體相聯系,兩個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且同時發生的.
2、答案:C
解析:要研究的是汽車,直接對汽車產生拉力的是繩索而不是壯漢,汽車所受拉力是繩索和汽車之間的相互作用,故其施力物體是繩索,受力物體是汽車.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改變運動狀態
發生形變
6、答案: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7、答案:(1)選取標度.選取5
mm長的線段表示5
N的力,如圖所示.
(2)從力的作用點O沿豎直方向畫一線段,線段的長度取4倍于標度,即取20
mm長,并在線段上加上刻度.
(3)在線段端點加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如圖所示.
8、答案:在偏離平衡位置的距離相同的情況下,竹梯越高,從離開平衡位置到某一偏離位置需要的時間越長.這樣,盡管竹梯長,重心高對穩定性不利,但是由于它開始傾倒時的速度很慢,因而在基底可以移動的情況下,就有充分的時間來調整竹梯的平衡,就能變不利為有利,竹梯越長反而越容易保持平衡.
能力提升
1、答案:D解析:拳擊手沒擊中對方,說明拳擊手與對方之間沒有相互作用,因為沒有受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所以此時也不存在說拳擊手是施力物體的問題,故選項A錯.踢出去的球向前運動,并沒有受到向前的推力,因為找不到這個力的施力物體,而沒有施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故B選項錯誤.由力的相互性可知,甲推乙的同時,乙也“推”甲,故選項C錯誤.物體發生相互作用并不一定相互接觸,如磁鐵之間不需要接觸就有磁力,所以D正確.
2、答案:ACD解析:A、C、D三種情況木塊在地面附近,它受到的重力G=mg.因為m、g未變化,故這三種情況,木塊的重力仍為8N;將木塊放在月球上,木塊質量不變,但是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比地面上小,故此種情況重力將小于8N.本題答案選ACD.
3、答案:BCD解析:本節知識經常運用到其他的學科之中,要注意各科知識的融會貫通,本題主要考查重心位置,并與化學知識結合起來.若要液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就要求其為均勻的液體,膠體和溶液均為勻質液體,故應選B、C、D.肥皂水為懸濁液,故不選.
4、答案:C人平直伸出腿后,身體重心所在的豎直線必過與臺面接觸的腳,即重心仍在臺面上方,故兩次示數應相同.
5、答案:A
6、答案:BC解析:四種情況下各力的圖示長度都是正確的.而燈繩對電燈的拉力,施力物體是繩,受力物體是電燈,且方向豎直向上,故A選項錯誤;B、C選項中力的圖示所表示的力的方向、大小及作用點都正確;D選項中力的圖示的作用點不應畫在書上,應畫于桌面上,故B、C選項正確,D選項錯誤.
7、答案:
8、答案:3.0
m。解析:人在地球和月球上的質量相等,由G=mg得,地球表面的自由落體加速度g==
m/s2=9.8
m/s2
月球表面的自由落體加速度g′==
m/s2=1.63
m/s2設人在地球上觸摸高度為h,在月球上觸摸高度為h′,
由v-v=2a*得,=,解得h′=h=×0.5
m=3.0
m.
3—2基礎訓練
1、答案:B
2、答案:D解析:此題根據彈力的產生條件,接觸和彈性形變缺一不可判定.A、C都只有彈力產生條件一個方面,而B只說有“有相互吸引”,只能證明有力存在,不一定是彈力,故選D.
3、答案:B解析:圖中小球一定受重力,判斷繩子拉力是否存在,可以假設將圖中繩與球斷開,則A球不能再靜止.因此,繩對A球有拉力作用.判斷斜面對A球有無彈力作用,可假設將斜面撤去,圖中A球則會由圖中位置向右擺.因此,A球受到斜面的彈力.
4、答案:BCD解析:首先P對Q物體的壓力一定作用在Q物體上,所以選項B、D錯.另外,壓力的方向應垂直于接觸面指向Q物體,所以選項C錯.故只有選項A正確,所以選B、C、D.
5、答案:20
100
解析:(1)由圖可知L0=20cm(2)K===100N/m.
7、解析:采用假設法可判定(1)受到繩的拉力;(2)受到繩的拉力及斜面的支持力;(3)受水平面的支持力;(4)受斜面的支持力及豎直擋板的彈力.
8、答案:豎直向上。解析:籃球與水平地面接觸時發生形變,產生彈力.如果認為球的一點與地面接觸,則屬于點與面接觸問題,彈力應垂直于面(即地面),方向豎直向上
能力提升
1、答案:BCD
2、答案:A
3、答案:AB解析:向上拉A的力應等于B的重力1N,這樣A受三個力的作用:地球對A向下的重力為4N,向上的繩子拉力為1N,地面對A的支持力應豎直向上為3N,故A選項正確,C錯誤.而測力計的示數應為兩繩子向下的拉力,都等于B的重力,故應為2N,所以B選項正確,而D錯誤.本題正確答案為AB.
4、答案:C
5、答案:15
3000解析:由圖象可知彈力F=0時(彈簧處于原長),彈簧原長為15cm,由k=可得,勁度系數為3000N/m.
6、答案:本題考查的是彈力產生的條件,彈力的方向,以及力的示意圖等知識點.各圖中A和B受到的重力和彈力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7、答案:10;30;90N.
解析:(1)設掛50
N和150
N重物時,自由端所對刻度尺值分別是*1、*2,由胡克定律:
=①
=②
由①、②可得:*1=10*2=30
(2)設自由端刻度是18時,所掛重物為G,由胡克定律:=G=90N
篇2:X校中學生物理學習狀況調查報告
某校中學生物理學習狀況調查報告
眾所周知,物理難學。對于這樣一門學科,我們的中學生學習狀況如何?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些什莫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本次問卷對我校初中學生共215人,從兩個方面進行調查:一、就物理知識難易程度而言;二、就課堂學習情況而言。
一、知識難易程度而言:
調查從三方面入手,教材、實驗、習題(課外)的難易程度,分三個等級。
學生認為教材難的有占 12.4%中等的57%容易的30.6%;認為實驗難的有23.8%中等的有47.7%容易的有28.5% ,習題難的有16.2% 中等的36% 容易的47.8%。單就知識難度而言學生應該多半掌握,可現實是成績不理想。分析原因如下:
1教材內容,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完善教材銜接性,適當深化教材難度,提高知識點的坡度,培養學生應試的舒適度。
實驗是物理學發展的科學基礎,是檢驗物理學理論的唯一標準。中學物理教學必須要以實驗為基礎,加強實驗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創造能力。
2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實驗室設備的不斷完善,我校申辦標準化高中地進行,實驗課以開足開齊為原則,無缺開現象,經調查有41.9%學生認為通過做實驗對動手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有36.6%的學生認為較有幫助,只有少數學生認為沒有太大的幫助。可見,學生對實驗還是持肯定態度的,既然學生認為實驗對他們能力的提高幫助很大,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是經常親自動手做實驗,進入實驗室無所適從,這是不是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呢?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改革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把部分演示實驗改成學生上臺演示或邊講邊實驗的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操作機會。這種“邊學邊實驗”或“邊教邊實驗”的方式是有很多好處的。它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有利于克服課堂教學“滿堂灌”的現象,它有利于擴大師生間的信息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它還可以提供更多的機會來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
(2)注重學生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實驗物理教師不要隨意取消或者減少課時。對學生實驗的教學,教師要組織好實驗,要求學生按“預習——實驗——觀察記錄——分析討論——總結報告”的形式進行,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認真討論,分析原因,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寫出實驗報告,從而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搗蛋的學生實驗中要嚴格管教,以防影響課堂氣氛。
(3)加強學生課外實驗。課堂上的實驗由于受到課時的限制,畢竟數量很少、時間有限。而課外實驗就不一樣了,只要學生們愿意,他們隨時隨地可以做任何實驗。對于課外實驗,可以采取學生為主、教師從旁輔導、指點的方法。采取“自設方案——選擇方案——實驗驗證——總結報告”的程序進行,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設計并通過實驗驗證。這樣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以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次活動卡的設計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它增加了小實驗的數量,那么,學生們對此又有什么看法呢?有34.7%的學生表示他們有時會親自動手去做課本課后的小實驗,經常做的不到10%,而40.6%的學生卻從來不做。這種情況值得我們反思。
3關于習題,我們將它單獨地列出來,是因為根據調查問卷,學生們對于這方面的反映比較多。學生們很多都提到要配練習冊,多增加一些題目,甚至提出難題的數目太少。他們認為,課本上的知識不太完全,有的題目過于簡單,有些題目難度相當沒有梯度。很多學生認為,書本上的知識雖然簡單、易懂,但考試的題目卻還是像過去一樣的有難度。所以,很多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要補充很多的附加知識點和附加題目。從中可以看出學生所學的內容還是沒有減少,所作的習題也沒有減少。這與我們要減少學生負擔的思想產生了一些矛盾。這一點在問卷調查中體現的很清楚:有64.9%的學生表示課后習題的難度一般,71.7%的學生表示課后的習題數目一般練習是知識運用的一種主要方式,是中學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幫助學生鞏固、熟練、活用基礎知識,加深和擴展物理知識,將理論運用到實際。所以,對于習題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既不能搞“題海戰術”,也不能隨便找幾個題讓學生做。我們要對題目進行必要的選擇,對題目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認真的分析:
(1)解這個題要運用到哪些物理概念、規律,涉及哪些知識點;
(2)題中涉及的研究對象和物理過程的復雜程度,以及涉及的條件如何;
(3)解題中的困難、關鍵處和易錯處;
(4)解題時所涉及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在這方面訓練的熟練程度;
(5)解這個題在了解物理知識與社會、技術、生活的聯系方面有哪些價值;
(6)解這個題在發展學生能力、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品質方面的價值。
任課的老師若能夠根據上述的幾條來選擇習題,那么學生的學習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觸類旁通的效果了。
二、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況
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向老師質疑的情況:
存在,許多同學都能主動提問 11.8%
存在,凡能主動提問的都是成績較好的同學 8.8%
存在,凡能主動提問的都是成績較差的同學 3.9%
大多數同學不習慣主動問老師 76.5%
課堂上師生之間、同學之間:
經常討論并形成習慣 10%
經常,但討論得不深 15.5%
有時討論,但不多 24%
很少討論 50.5%
從整體上看,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很好 1.3%
比較好 36.2%
說不出好壞 25.2%
存在很多問題 37.3%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
很滿意 9.6%
比較滿意 39.4%
說不出滿意不滿意 40%
不滿意 11%
學生在獨立思考、整理知識、提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
很強 0.9%
較強 27.3%
較弱 60.7%
很弱 11.1%
學生在實驗課上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強 0.9%
較強 33.7%
較弱 61.8%
很弱 3.6%
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最薄弱的是:
解題能力 22.1%
實驗能力 16.7%
解決問題的能力 26.9%
聯系實際的能力 34.3%
教師認為學生抄襲作業情況:
嚴重 10%
較嚴重 40%
不頻繁 50%
沒有發現 0%
學生認為同學間抄襲物理作業的現象:
很嚴重 10%
比較嚴重 50%
很少 35%
基本沒有 5%
從上述問卷結果分析可知:
A.課堂上學生主動向老師提問、經常討論的比率只占10%,缺乏討論氣氛。從某種程度上講,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因此必須大大增加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活動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這點也是新課程標準要求的。
B.莫把“合作”變成“合坐”
片面追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的設計。一有疑問,無論難易,馬上布置前后4人小組坐在一起討論,甚至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都要在小組里討論,討論時間又不去把握,有時討論時間過長,學生最后變討論為聊天;有時學生還沒有進人合作學習的狀態,小組合作學習就在教師的要求下結束了,“成果”從何談起?這是典型的應付式、被動式討論。而學生方面,往往缺乏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結果往往是發言的意見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了陪襯,他們即使發表了意見也不會受到重視,從頭到尾當聽眾。這種小組合作學習處于一種自發階段,隨意性較大,偏重于“坐在一起”的形式,缺乏對其內涵的深刻認識和反思。
C.學生的能力普遍較差,包括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如何做到從單純的知識學習轉變為知識、方法、能力、態度兼顧的學習,這個問題不僅在于學生學習習慣等的轉變,更在于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D.在當前的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是比較嚴重的,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三教師的教學方法
從問卷結果來看,
滿堂灌、填鴨式教學 滿意度0%
實驗教學 滿意45%
理論與實際聯系教學滿意42%
多媒體輔助教學滿意49%
圖片、史料教學滿意50%
幾種方法綜合使用教學 滿意90%
在教學中,單一的使用一種方法,都容易使學生出現疲勞大腦不轉/或看了熱鬧/或聽了故事,一節課學生在熱烈/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哈哈度過,而對于知識,壓根未注意 /未理解/未記住,就這樣一節一節過去了,作業一做就錯,老師一講就會。針對這種實際情況,要求教師上課時針對課的特點,采取多種方法交替使用,使學生既有觀察、思考,還有動手的操作、動口的討論,既有科學家探究的艱辛故事,又有現代多媒體的輔助,使他們全身心的動起來,更好地進行該課業的學習.建議從幾個方面注意:
1盡量利用實驗教學,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得出結論,教師進行點播、深化并聯系實際靈活運用。
2利用多媒體適當的進行輔助教學,擴大學生視野、增大課容量
3課中穿插介紹物理學家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方法教育
4盡量利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合作學習,教師做好引導。
篇3:實驗學校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實驗學校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新的學年又已經開始,在生源結構逐漸發生趨弱變化的新形勢下,我們的教育教學面臨新的改變。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跟平時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本著“生活中的物理”這一思想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形象生動中體會到物理的樂趣,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使學生能進入物理的世界里來,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對周圍的自然世界有一個重新的,更加科學的認識。進一步了解當前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的方向及趨勢,學習新的物理教育觀念。
本學期是學生剛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學期,我們物理組的工作重心是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通過物理課堂的實驗、作業平臺的交流,讓我們教師走近學生,讓學生走進物理。本學期內容側重于對物理的感性認識,關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物理的習慣,重視觀察和實驗,學習用物理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與物。在目前教學任務重、時間少的現狀下,要求我們能精化課堂、優化作業,提高教學效率。物理教學應該回歸課堂,著眼于課堂效率的提高,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高興,考試成績好。本學期中,我們將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以及綜合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針對原有的學生被動學習狀況,以及教師機械使用原平臺信息進行教學工作的不足之處,調整使用教學案的教學模式,將以課件為主的教師講授式課堂調整為重視學生自學、認同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案為主,課件輔助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備課組管理方面,統一教育教學思想,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備課等任務,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規范教學行為。通過規范的備課要求、課堂和作業等加強業務能力培養。重視教育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多了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針對現階段使用網絡平臺的優勢,對原課件、教案和作業平臺進行優化。通過blog展示和集備交流提高平臺質量和教師個人的業務能力水平。引導教師精力合理分配。一方面繼續完善教案、課件和作業的三位一體平臺;另一方面投入學生方面,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通過師生互動教學,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感。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技能。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學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