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管理程序文件
--物業公司新、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程序
1.0 目的
1.1為防止公司內新、擴、改建項目產生新的環境污染,保護環境,特制定本程序。
2.0 適用范圍
2.1適用于公司內新、擴、改建項目實施過程中及項目完成后的污染控制及環境保護管理。
3.0 職責
3.1機電工程部確保公司內新、擴、改建項目的有關的所有活動均按國家或省、地方有關的環保規章執行。
4.0 工作程序
4.1 定義
4.1.1"三同時"制度:防治污染及其他保護環境的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
4.1.2建設項目:指以擴大物業管理能力或新工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新建、改建、遷建、恢復、維修等工程。
4.2建設項目從提出到竣工驗收的建設期內,必須按以下步驟進行環境保護管理。
4.2.1項目建議書階段--項目建議書階段的環境管理
4.2.1.1立項報審:由行機電工程部提交項目建議書、申請立項報告及有關文件、資料,由市環保局確定項目審批權限。
4.2.2可行性研究階段--環境影響評價階段
4.2.2.1由新、改、擴建項目相關部門提交選址報告、地形位置圖、項目平面布置圖,填寫《選址申報表》。
4.2.2.2 有關部門現場踏勘,確定是編寫"環境影響報告書"還是"環境影響報告表"
4.2.2.3環評審查:根據環保部門審批的意見,由機電工程部按有關規定提交環境影響評價委托書等資料,并協同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報環保局規劃科審批。
4.2.2.4報建審批:公司提交"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有關章程、合同書,有關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由環保部門審查同意,發給"項目環境保護審核許可證"。
4.2.3 設計階段,施工階段,試生產竣工驗收階段--"三同時"管理階段。
4.2.3.1機電工程部應提交環保工程的委托書、有關初步設計文件、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方案等,經環保主管部門審批后,方可施工建設。承建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分承包方,必須是被批準的有資格機構。
4.2.3.2建設項目完工后,應提交建設項目執行"三同時"總結報告,經環保部門現場預驗收后,確定試運轉時間,由環境監測站對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監測,編寫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監測報告,然后公司再按規定填報一系列報告、表格,經環保部門驗收,并發給《環保設施竣工驗收合格證》后,方準投產。
4.3 施工過程中的環境控制:
4.3.1 機電工程部應按《對相關方環境施加影響程序》的要求嚴格控制施工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并對其環境因素進行識別,報公司質量/環境/安全管理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及時對《環境因素清單》進行更新。
4.4各階段留下的記錄由機電工程部負責整理、歸類、存檔保存。
5.0支持性文件
5.1 新項目報建系列資料、表格(政府表格)
5.2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政府表格)
5.3 三同時報告(政府表格)
5.4 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申報表(政府表格)
5.5《對相關方環境施加影響程序》(ZH*-EP-05)
6.0 質量記錄
6.1《環境因素清單》(ZH*-EP-01-2/A)
篇2:物業公司新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程序
環境管理程序文件
--物業公司新、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程序
1.0 目的
1.1為防止公司內新、擴、改建項目產生新的環境污染,保護環境,特制定本程序。
2.0 適用范圍
2.1適用于公司內新、擴、改建項目實施過程中及項目完成后的污染控制及環境保護管理。
3.0 職責
3.1機電工程部確保公司內新、擴、改建項目的有關的所有活動均按國家或省、地方有關的環保規章執行。
4.0 工作程序
4.1 定義
4.1.1"三同時"制度:防治污染及其他保護環境的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
4.1.2建設項目:指以擴大物業管理能力或新工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新建、改建、遷建、恢復、維修等工程。
4.2建設項目從提出到竣工驗收的建設期內,必須按以下步驟進行環境保護管理。
4.2.1項目建議書階段--項目建議書階段的環境管理
4.2.1.1立項報審:由行機電工程部提交項目建議書、申請立項報告及有關文件、資料,由市環保局確定項目審批權限。
4.2.2可行性研究階段--環境影響評價階段
4.2.2.1由新、改、擴建項目相關部門提交選址報告、地形位置圖、項目平面布置圖,填寫《選址申報表》。
4.2.2.2 有關部門現場踏勘,確定是編寫"環境影響報告書"還是"環境影響報告表"
4.2.2.3環評審查:根據環保部門審批的意見,由機電工程部按有關規定提交環境影響評價委托書等資料,并協同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報環保局規劃科審批。
4.2.2.4報建審批:公司提交"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有關章程、合同書,有關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由環保部門審查同意,發給"項目環境保護審核許可證"。
4.2.3 設計階段,施工階段,試生產竣工驗收階段--"三同時"管理階段。
4.2.3.1機電工程部應提交環保工程的委托書、有關初步設計文件、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方案等,經環保主管部門審批后,方可施工建設。承建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分承包方,必須是被批準的有資格機構。
4.2.3.2建設項目完工后,應提交建設項目執行"三同時"總結報告,經環保部門現場預驗收后,確定試運轉時間,由環境監測站對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監測,編寫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監測報告,然后公司再按規定填報一系列報告、表格,經環保部門驗收,并發給《環保設施竣工驗收合格證》后,方準投產。
4.3 施工過程中的環境控制:
4.3.1 機電工程部應按《對相關方環境施加影響程序》的要求嚴格控制施工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并對其環境因素進行識別,報公司質量/環境/安全管理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及時對《環境因素清單》進行更新。
4.4各階段留下的記錄由機電工程部負責整理、歸類、存檔保存。
5.0支持性文件
5.1 新項目報建系列資料、表格(政府表格)
5.2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政府表格)
5.3 三同時報告(政府表格)
5.4 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申報表(政府表格)
5.5《對相關方環境施加影響程序》(ZH*-EP-05)
6.0 質量記錄
6.1《環境因素清單》(ZH*-EP-01-2/A)
篇3:物業公司環境影響評價標準作業指導書
物業公司環境影響評價標準作業指導書
1.0適用范圍:
適用于環境初始評價和經常性的環境影響評價。
2.0環境影響評價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
環境影響發生的頻次(A)--由高至低依次得分為4、3、2、1 環境影響結果的重大性(B)--由高至低依次得分為4、3、2、1 環境影響的受控狀況(C)--由完全受控至完全不受控得分為1、2、3、4 3.0環境影響評價標準 評分發生頻次(A)環境影響結果的重要性(B)環境影響的受控狀況(C) 4每日發生。1、由于有害物質或使用量大,對環境有重大破壞; 2、違反法律法規;
3、嚴重危及人體健康。完全不受控 3每周發生。1、由于有害物質或使用量大,所以存在和和環境破壞相聯系的重大環境影響; 2、有超出法定標準的可能性; 3、有威脅人體健康的危險性。不受控,但可以施加影響 2每月發生。
1、對環境或人體健康有影響;
2、從全公司來看,由于量多所以影響也較大;
3、應考慮將來使用量增加、過程變更時影響增大的可能性。受控,但并不徹底 1每季度以上或幾乎不發生。
1、對環境或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大,且使用量小。完全受到控制 4.0環境影響評價得分計算方法:
按下式計算境影響評價綜合得分
(D): D=A×B×C 5.0綜合評價結果
環境因素評價滿足下列條件之一,則被確定為重大環境因素,并加以控制:
(1)違反環境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
(2)環境影響評價綜合得分(A×B×C)高于6分(不含6分)的環境因素;
(3)環境影響結果的重要性(B)達到4分的環境因素。
(4)節約能源、資源類根據實際情況可直接認定為重大環境因素。
6.0說明:
6.1該評分標準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允許作適當的調整。
6.2具體是否要進行環境改善要根據具體的環境影響結果而確定。
6.3在執行過程中要充分地考慮法律法規及相關方的要求。
6.4當環境因素發生變化時,上述評分表可作出適當調整,以適應變化的需要。
編制: 審核: 批準: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