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第一學期誦讀比賽活動方案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讀,在學習語文中有著特殊的功能,它既有吸收課文語言、內容的功能,又有發展語言、發展思維、激發朗讀者情感的功能,除此之外,小學生學習語文,重要的是強調知識的積累和注重字、詞、句的掌握,要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寫作能力,并為學習課外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今后的學習和自我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活動目的
1要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包括他的基礎知識、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水平的培養和提高。
2.大量地讀書和背誦課文,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積累知識和掌握字、詞、句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3.通過背誦語文課文,可以使小學生熟記課文內容,進而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揮課文內容的模仿和借鑒功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寫作能力.
4.為學習課外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今后的學習和自我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方法措施
誦讀課文包括背誦和朗讀兩大方面,因此就這兩方面分別談一下:
(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要想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應該做到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只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生才能有語氣、有感情地讀好課文,如果字音還讀不準,還不知道在哪里斷句,學生就不會讀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體會。
在訓練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時,對于學生要注意 。
(1)、停頓。朗讀中的停頓主要分語法停頓和語意停頓,即知道各種標點符號所表示的不同時間的停頓,還要使學生掌握沒有標點符號的一句話之間的短暫停頓。
(2)、重音。一句話的表意重點在朗讀上要作重音處理,以示強調。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以下幾種方法。
1、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而且為學生樹立了樣板,對于課文中難理解的句段,教師可以分析,講解,但對于朗讀時語言的輕重緩息,光靠講解,學生仍不明白,而范讀則可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學生聽到了正確的聲音形象,學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出來。范讀,最好是在課堂上面對面地使學生聽到聲音,看到神情,較之聽錄音效果強得多了。
2、創設情境,引發共鳴。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要為學生創設課文內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調動起他們的想象,借助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經驗感受來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可以用教師的語言描繪情境,用圖畫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擬情境,用音樂烘托渲染情境……學生進入情境,甚至進入角色,便容易"情動辭發"而讀出情感。
3、品讀與評讀結合。
自讀品味,聽讀評議。自讀時,品味意境,找到感覺從而讀出感情;聽別人朗讀時,可以與自己的體會相比較,指出理解上的正誤與表達上的得失,從而找到朗讀的正確形象。
4、注重教師的評價。
教師在學生朗讀時給予適時適當的評價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學生的信心,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讀的更好,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學到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5、指導讀好重點詞語。
課文中一些優美的句子中有含義較深的詞語,讀懂并讀好這些詞語才能讀好整句話。
6、恰當地運用各種現代化媒體,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
總之,只有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才可能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讀。除此之外反復練習,才可能深入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進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有感情進行背誦課文
啟發與激勵并用,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引導與輔佐相結合,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要想有感情的背誦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背熟練,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情感。在指導小學生背誦課文時,我是這樣做的:
(1)發揮教師以身作則的示范作用。小學生最喜歡模仿,在他們的心目中,老師就是他們最好的楷模。在這個時候,老師就應該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帶頭背誦。讓學生覺得,在師生共學的氛圍中,可以找到背書的樂趣。
(2)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在課堂上經常請背書背得快、背得好的同學上講臺來,現場為同學們背誦課文,介紹學習經驗,號召同學們向他們學習。這樣做,使同學們身邊有了學習的樣板,有利于同學們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3)把監督檢查與適當獎勵有機結合。小學生一般具有學習興趣時冷時熱、學習自覺性時續時斷的特點,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所決定的。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進步幅度得到了提升,在全班營造了一個爭先恐后、你追我趕、在學習上互相攀比的可喜氛圍。
(4)堅持家長教育相結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家庭教育和家長參與教育,是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指導小學生背誦課文,也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履行他們應盡的責任,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我布置的家庭作業中,每天都有讀書一個小時(包括看課外書籍)的要求,其中硬性規定必須由家長對學生背誦課文的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由家長簽署“已背”),彈性規定就是要閱讀一定數量的課外書籍(由家長簽署“已讀書一小時”)。
篇2:中心小學經典古詩文誦讀比賽活動方案
中心小學經典古詩文誦讀比賽活動方案
活動目的
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我校擬組織經典古詩文誦讀比賽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從小誦讀千古美文,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積累大量語言文字的精華,豐富孩子的文化素質,全面提高孩子的語文讀寫能力,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努力營造濃厚好讀書、讀好書的書香校園氛圍,同時將古詩文教育與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高尚情操、優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機地融合。
活動主題:
誦讀經典古詩文,弘揚傳統文化,提高自身修養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學生誦讀積累熱情,使師生養成多讀經典,會讀經典的良好習慣;
2、使廣大的師生借優秀詩詞朗讀的平臺,更新知識,發展智力,開闊視野,為終生學習發展奠基。
參加對象:
1—6年級全體學生
注意事項:
1、各班以班為單位,鼓勵全班學生參賽,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
2、比賽內容類別由各班自定,各班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努力營造誦讀中華經典古詩文的濃厚氛圍,積極推動經典誦讀進課堂、進校園、進家庭,探索和建立經典誦讀活動能夠深入、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3、所選詩詞內容脫稿朗誦,限時五——七分鐘。各班可在朗誦的形式上有所創新,鼓勵播放背景音樂,自制服裝道具以創造良好的欣賞情境,獲取良好的藝術效果,但要突出誦讀環節。
4、朗誦要求語音清晰準確、抑揚頓挫、情感豐富、表情達意、儀表得體大方具有感染力。
5、評分標準:
①吐字清晰,普通話標準。 (20分)
②正確把握詩詞節奏,朗誦富有韻味和表現力,串詞編寫體現誦讀主題,詞句優美,環環相扣,節節延伸作用明顯。 (30分)
③精神飽滿,姿態得體大方。 (20分)
④感情真摯,表達自然,能正確把握詩的意境,聲情并茂,可配樂朗誦,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力求表現形式多樣化。 (30分)
6、時間安排
12月1——12月10日準備階段:確立主題各班組織學生自主選材,進行誦讀,編排誦讀展示節目。
12月12日——12月13日教導處按順序進行校級競賽活動。
7、評獎辦法
按低、中、高年級段評出一、二、三等獎:
8、評委組成員: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篇3:小學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活動方案
小學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比賽的活動方案
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豐富校園生活,提高我校學生的誦讀水平和語文素養,根據今年的工作安排,決定舉辦以誦讀千古美文、傳承中華美德為主題的zz小學學生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比賽。
一、活動主題:誦讀千古美文、傳承中華美德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學生讀書熱情,使學生養成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
2、使廣大的學生借優秀詩詞美文朗讀的平臺,更新知識,發展智力,開闊視野,為終生學習發展奠基。
3、通過比賽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讓他們在活動中沐浴文化的恩澤,接受傳統的洗禮,享受閱讀的快樂。
三、參賽對象:全校學生
四、比賽內容:
1、古詩文集體誦讀
要求各班根據所選古詩文題材內容進行配樂朗誦,誦讀時限3-5分鐘。
2、古詩文背誦展示
3-6年級每班推選兩名學生參加比賽
3、古詩文知識競答
4-6年級每班分別推選4、3、2名學生參加比賽
五、比賽時間:20**年4月29日下午
教導處
20**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