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縣實驗小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一、總則
為了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范各類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或者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體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我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一)工作目標
1、普及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
2、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監測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采取措施,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在校園內蔓延。
(二)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宣傳普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防護意識和校園公共衛生水平,加強日常監測,發現病例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傳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于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成立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學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
建立預警和醫療救治快速反應機制,強化人力、物力、財力儲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證發現、報告、隔離、治療等環節緊密銜接,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快速反應,及時準確處置。
二、組織管理
學校成立由校長負責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學校的突發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職責如下:
1、根據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應急預案制訂本校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防治責任制,檢查、督促學校各部門各項突發事件防治措施落實情況。
3、廣泛深入地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突發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科學防病能力。
4、建立學生缺課登記制度和傳染病流行期間的晨檢制度,及時掌握師生的身體狀況,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期表現的師生,應及時督促其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開展校園環境整治和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后勤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衛生條件,保證學校教室、廁所及其他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
6、確保學生喝上安全飲用水,吃上放心飯菜。
7、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和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匯報學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情況,并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做好對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消毒、食物留樣等工作。
三、突發事件預防
(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學校衛生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學校經常對食堂、教學環境與生活區環境進行自查,盡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二)增加學校衛生投入,切實改善學校衛生基礎設施和條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學校衛生規范化管理。
1、加強學校生活飲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傳播。
2、加強廁所衛生管理,做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境和水源。
3、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重點搞好教室衛生和環境衛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4、學校切實履行職責,做好計劃免疫的宣傳工作,嚴格執行新生入學前預防接種證查驗和登記制度,提高學生疫苗接種率,防止疫苗相關性疾病的發生或流行。
(四)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師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落實好健康教育課,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
2、結合季節性、突發性傳染病的預防,通過黑板報、宣傳櫥窗、廣播以及校園網等宣傳途徑,大力宣傳、普及防治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防治突發事件的能力。
3、進行食品衛生知識和預防食物中毒的專題教育,增強學生識別腐敗變質食品、“三無”產品、劣質食品的能力,教育學生不買街頭無照、無證商販出售的各類食品。
4、督促和組織師生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合理營養,不斷增強體質。
四、突發事件預測和預警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內容包括:重大傳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學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種事故及嚴重異常反應,以及其它重大疑難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發事件監測
1、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系統。在學校建立考勤監測制度,指定專人對師生員工中的缺勤者進行逐一登記,查明缺勤原因。對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醫進行登記匯總并進行追蹤觀察,分析其發展趨勢,必要時采取進一步的措施。
2、重視信息的收集。要與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建立聯系,收集本地及周圍地區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情報,密切關注其動態變化,以便做好預防工作。
(二)突發事件報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逐級報告制度,并確保監測和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及時發現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期間,學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并開通疫情監控聯系電話。
2、嚴格執行學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程序。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學校應嚴格按程序逐級報告,確保信息暢通。
出現集體性食物中毒、甲類傳染病病例、乙類傳染病爆發、醫院感染爆發及其他突發衛生事件時,醫務室及學校有關部門應立即向本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報告,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在2小時之內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向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3、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突發事件。
4、建立突發事件舉報制度。任何部門和個人有權向學校報告突發事件隱患,有權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舉報有關部門不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規定的職責的情況。
五、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將突發事件的等級分為一般突發事件、重大突發事件和特大突發事件。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級次分類,結合學校的特點,在必要時啟動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
以下分級標準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的標準界定。
(一)傳染病
1、一般突發事件
所在地區發生屬于一般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三級應急響應。
①啟動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學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系統內的疫情通報。
②學校做好進入應急狀態的準備,落實各項防治措施。
③學校內如尚無疫情發生,可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對集體活動進行控制。
④傳染病流行時加強對發熱病人的追蹤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教室、圖書館、食堂等公共場所必須加強通風換氣,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對廁所、糞便、食堂及飲用水應加強消毒,并加強除“四害”工作。
⑤嚴格執行出入校門管理制度。
2、重大突發事件
所在地區發生屬于重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二級應急響應。除對接觸者實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級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印發宣傳資料,在校園張貼宣傳標語宣傳畫,提高師生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外出和進入公共場所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②對全體師生每日定時測量體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③對重大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學校要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進出校門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校園。
⑤學校根據情況,及時向師生員工通報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
3、特大突發事件
所在地區發生屬于特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一級應急響應。在二、三級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實行封閉式校園管理,住校學生不得離開學校,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校園。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員的流動情況,教職工外出必須向所在部門請假。外出學生和去疫區的人員返校后,必須進行醫學觀察。對缺勤者要逐一登記,及時查明缺勤原因。發現異常者勸其及時就醫或在家醫學觀察,暫停上學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動。學校不組織師生參加各類大型集體活動,調整大型會議時間;學校不安排教師外出參加教研和學術活動;學生的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等活動暫緩進行。
④對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廁所等場地使用期間每日進行消毒,通風換氣。
⑤學校每日公布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
4、校內疫情
校內若出現重大傳染病疫情,應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開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據出現傳染病的種類和病人的活動范圍,相應調整教學方式。出現一例傳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對該班級調整教學方式,暫時避免集中上課;出現一例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或兩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學校在報請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后,可對該班級和相關班級實行停課;如出現兩例及以上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及校內續發病例,可視情況擴大停課范圍。若需全校停課,須報市教育局批準。
②采取停課措施的班級或學校,合理調整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和教學形式,采用電話咨詢與指導、學生自學等方式進行學習。做到教師輔導不停,學生自學不停。如學校停課放假,學校領導和教師(非密切接觸者)要堅守崗位,加強與學生和家長的聯系。
③尊重和滿足師生的知情權,主動、及時、準確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維護校園穩定。
(二)食物中毒
及時掌握學生健康狀況,一旦發生校內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應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動,并在第一時間報告當地衛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門;
2、立即將發病師生送往醫院,并協助醫療機構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待確認后交予衛生部門處理;
4、積極配合衛生、公安部門進行調查,并按其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5、落實衛生部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處理善后事宜,維持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6、配合衛生部門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整改意見,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三)預防接種嚴重反應或事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事件。
1、迅速報告衛生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請求派遣專業人員進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時將受害師生送醫院接受救治。
3、盡快采取各項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態的發展。
4、總結經驗教訓,查漏補缺,杜絕隱患。必要時對事故和損害的責任人追究責任。
六、保障措施和監督管理
(一)組織機構保障
學校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各級各類學校應按《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要求設立衛生室,具體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預防與控制工作。
(二)人力資源保障
學校按《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要求配齊衛生技術人員。衛生技術人員應具備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定期接受衛生部門組織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知識、技能的培訓和演練,熟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與控制知識,具有處理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
(三)財力和物資保障
學校安排必要的經費預算,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資金保障和物資儲備。
七、責任追究
對出現集體性食物中毒、甲類傳染病病例、乙類傳染病爆發、醫院感染爆發及其他突發衛生事件時,對事故和損害的責任人追究責任。
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孫小青
副組長:王一鳴夏根水 錢清
成員:姜雙年甘永年聶悅鴻吳明輝孔愛萍葉彩云 胡明花
各教研組長各年級組長
篇2:大學生公寓餐飲部衛生安全突發預案
> 某學院大學生公寓餐飲部衛生安全突發預案為應對突發問題,遇事臨危不亂,沉著應對。在突發事故發生時,及時處理,妥善解決,把事態控制在最小范圍,把各種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制定工作預案如下:
一、工作預案涉及的范圍
餐廳管理、各項工作崗位人員。
二、組織領導(組織機構)
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付組長**。
三、責任分工
餐飲部全體員工,都要以突發事故違令。發生突發事故、發現、知情或接通知后在最短時間內到達現場,控制事故擴大,現場接受任務,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各餐廳,餐廳第一負責人,對本餐廳負責。
四、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
1、立即停止生產經營活動,立即通知餐廳管理負責人,餐飲部負責人,逐級上報。由主要領導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2、協助衛生機構救治病人。
3、保留適成食物中毒或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材料、工具、設備和現場。
4、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5、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態控制在最小范圍。
6、通知其他餐飲負責人,采購等各加工和各種采供食品點,確保正常就餐。
五、突發起火
1、在一般油鍋或物品著火時人員操作程序
(1)關閉開關、切斷電源、氣源、防止事態擴大;
(2)使用就近的大量蔬菜降溫或后捂蓋隔離空氣等方法;
(3)使用滅火迅速撲救
(4)通知餐廳管理負責人,人員操作措施
2、在一般電路短路著火時,人員操作措施
(1)切斷電源、氣源
(2)使用滅火器并呼救附近人員迅速滅火
(3)通知電工源頭切斷電源
(4)通知餐廳管理負責人
3、在火事不好控制時要緊急采取如下措施
(1)切斷附近所有電源、氣源;
(2)組織所有應急人員全力救火(使用滅火器、消防栓等一切滅火器財);
(3) 通知四鄰撲救、防止蔓延;
(4)及時向上級報告,由主要領導確定是否打“119”;
(5)通知各餐廳、采供部多加制作、多品種采供食品、確保餐;
4、餐廳著火
(1)組織人員迅速疏散餐廳就餐人員,不要驚慌失措的亂叫、亂喊、亂竄;
(2)同時切斷食堂內電源的氣源;
(3)使用滅火器、消防栓、組織所有人員進行全力撲救;
(4)逐級向領導上報;
(5)火勢較大、不好控制時,逐級向領導匯報后撥打“119”報警
(6)通知各餐廳,采供部多加制作、多品種采供食品、確保正常就餐。
5、管道煤氣泄漏著火
(1)立即關閉閥門,管道上的閥門,樓下閥門;
(2)利用滅火器進行撲救,同時切斷電源;
(3)利用消防栓進行撲救;
(4)同時逐級上報領導;
(5)火事較大,不好控制,逐級向領導匯報后撥打“119”報警。
6.突發停煤氣、停電
(1)通知各餐廳管理人員(主管);
(2)通知餐飲部總經理;
(3) 向主管領導匯報;
(4)及時與煤氣公司(供電局)聯系;
(5)通知餐廳管理負責人到位,多加工制作食品,保證正常就餐;
(6)通知采購多買熟食;
(7)出通告并做好解釋工作。
7.餐廳就餐者情緒不穩定或打架斗毆時
(1)管理者(主管)及時上前制止,并問清事故原因。
(2)如學生因小摩擦勸開止,大事及時通知保衛處經理,由經理向上級匯報。
(3)學生與炊事員發生小摩擦,應及時勸阻,溫情事由,如是炊事員不是時,應對學生賠禮道歉,對炊事員進行批評教育、處罰、辭退。如果學生不對時,應對其他其進行勸阻、講道理、防止事態擴大。
(4)如果事態不好控制時,應及時向總經理匯報,同時控制炊事員情緒,防止事態擴大。
(5)及時了解學生情況,要經常保持信息溝通。
篇3:大學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Z大學關于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暴發流行,指導和規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及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信息暢通、反應及時、措施果斷、科學防治、加強合作的原則,保證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或者可能發生時,能夠及時、準確、有效地實施預防、控制、救治,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及時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展、蔓延,維護學校的安全、穩定。
二、工作原則
1、加強宣傳,提高防護意識 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知識的宣傳,提高師生員工的防護意識;出現疫情時,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時報告、積極治療、正確轉送,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防護,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發展。
2、加強領導,群防群控 各部門、各學院要服從學校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工作組的統一部署與安排,信息共享、協調配合、群防群控。各部門、各學院主要負責人為防控工作第一責任人。
3、依法管理,科學防控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用科學方法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于違法行為,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處置程序與應急措施
1、學校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實行24小時值班。一旦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病例或疑似病例,立即向學校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不得瞞報、遲報、漏報、不報。
2、學校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疫情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程序和應急儲備的藥品及防護設備,派醫護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開展緊急救治,采取果斷措施進行科學處置。
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病例或疑似病例所在單位負責人要立即趕赴現場,穩定師生員工的情緒,服從學校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工作組的統一調度和指揮,積極參與應急處置工作。
4、公安處應立即派保衛人員趕赴現場維持秩序,設立警戒線封閉現場,禁止無關人員進入,配合做好疫點、疫區的封閉和戒備工作。
5、醫護人員對疫情波及的范圍、嚴重程度進行初步判斷后,按規定做好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患者到泰安市中心醫院或疾控中心指定醫院轉送等工作,患者所在單位派人負責協調、調度和陪護。轉移后,醫護人員應迅速對疫點現場進行消毒及相關處理。同時,校醫院要在2小時內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6、醫護人員對病例或疑似病例發生的時間、地點、范圍及原因進行詳細調查并做好記錄,及時分析匯總,并根據疫情發展趨勢,向學校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提出限制人群集聚活動或停課等建議,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的擴散和蔓延。
7、根據疫情控制情況,由學校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適時宣布疫情平息、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