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中國夢,勞動美”征文:立足崗位實現中國夢
何為“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句夢想宣言出自*xxx之口,他平實的話語深深的觸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作為一名白衣天使,我想說,我的“中國夢”就是用立足崗位,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充實、拓展護理服務內涵,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優質、貼心的護理服務,營造一個舒適、溫馨、和諧的就醫氛圍。
將崗位工作和中國夢的實現聯系在一起似乎太過牽強,其實不然。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更是每一位白衣天使的夢。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因人而異,但我們的夢想都是建立在中國這塊熱土之上,“南丁格爾精神”時時激勵著我,鞭策著我。白衣天使不僅是人民健康的衛士,也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窗口,所以我們要時刻注重個人修養,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感,以精湛、嫻熟的醫療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患者,服務于社會。
回望過去,在20**年抗擊非典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多少醫務人員倒下了。生前,她們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和耀眼的光環,但在黨和人民最需要她們的時刻,以自己的血肉之軀詮釋了“白衣天使”的最高榮譽。一件白色的工裝,一雙堅定的目光,隱藏著一件件催人淚下的故事;一顆純潔的心靈,一個堅毅的信念,成就了千家萬戶的幸福。面對危機,中國政府很快作出正確的決策,使得疫情很快得到控制,這一舉動也受到了世人的贊賞。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國難當頭的拼搏印記,更是一個個模范黨員、白衣天使人格魅力的生動見證。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13億中華兒女經歷過非凡的抗爭奮斗一起創造了我們美好的家園,中華民族精神會一直激勵著我們實現我們的偉大復興,實現我們的中國夢。我們會永遠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作為我們的重要職責。滿懷信心的揣著那份信仰,那份信念,那份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立足崗位去追逐自己的中國夢!
篇2:慨百年滄桑,盼中國夢圓--觀看《筑夢中國》有感
慨百年滄桑,盼中國夢圓
--觀《筑夢中國》有感
《筑夢中國》回顧了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從一個受列強欺辱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征程,是中華人民不屈不撓抗爭與奮斗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從莊嚴誕生到發展壯大領導中華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尋求獨立自主鑄就偉大復興夢想的歷史。
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能在建黨94周年重溫中國革命史,我倍感今日來之不易的平和環境和幸福生活。觀看《筑夢中國》后,我對夢想的詮釋有了新的認識,夢想是會隨著歷史的潮流而發生改變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追逐的夢想是和當時的國情掛鉤的。
中華民族從1840年第一次*戰爭開始,由天朝上國淪為飄零搖曳、外強中干的國家,到由無數有識之士在艱苦歲月艱難摸索、奮斗建立現代化中國的歷史。中國人的夢想也隨著這個歷史旋流在不斷升華、改變。維新、變法敲響了中國人覺醒的警鐘,成為第一代有識之士對振興中華的憧憬與向往。但是由于當局者的腐敗,他們的夢想破滅在搖籃之中。但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中國人追逐振興中華的這個夢想,在新一批有識之士的帶領下,建立民主、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民族自救引起了無數華夏兒女的共鳴。但是,革命熱潮的果實卻被袁世凱代表的封建團體竊取。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中國進步人士看到了希望,需建立一個擁有自我民族特色的國家才能拯救這個亂世飄零的雄獅。在共產國際的幫扶下,中華人民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找到了拯救中國的引領。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一個新興政黨承擔著復興中華的偉大理想,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攻克了無數困難,完成了這一歷史遺命。
有夢想的人才能走得更遠,有夢想的民族才能實現偉大的超越。中華民族走過曲折的歷史是繁榮一世的輝煌,也有屈辱沒落的沉淪。現在的中華民族再慢慢變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新一任的領導人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讓我們的內心有了追求、有了動力,那就是實現中國夢。
總覽全片,讓人有淚有笑。風雨如磐,滄桑歷史,讓我既為我國千年輝煌而自豪,又為百年滄桑而感慨,更感到習xxx提出中國夢的真切,讓全中華人民充滿希望。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這不是夢想,而是通過我們全國人民的努力共筑中國夢,而且定能實現!
篇3:用愛鑄就中國夢:《平凡世界》讀書感觸
用愛鑄就“中國夢”--《平凡的世界》讀書感觸
閑暇之余,有機會讀到《平凡的世界》,結合個人教學生涯,感觸頗深。
記得文中有這樣一句“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我喜歡上教師職業,來源于我的父親,因為他就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教師。雖然他已經去世很久了,但那些同事和教過的學生們提起他,依然充滿感激和懷念。他身上那種無私奉獻、甘做人梯的好品德讓我繼續去做他沒有完成的事業,把我的愛傳遞給我的學生們。
在我看來愛是一種無私的奉獻。當我從事教育的第一天起,我就暗暗發誓,用高尚的師德嚴格要求自己,用無私的愛去教育和關愛學生,就像父親當年做的一樣。
為了我教的孩子們,我很多時候不能回去照顧年幼的女兒,心里很慚愧。有次女兒打電話給我:“媽媽,你只顧得自己的學生,不要你的女兒了嗎?”我聽了心如刀絞,卻又不能丟下那一個個可愛的學生,只有愧對女兒,愧對家庭。
命運總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并不都是歡樂。
通過閱讀《平凡的世界》,我深知愛也是一種敢于擔當的責任。“身正為師,學高為范”,這句話果然不假,學生們很多時候都在模仿老師的言行。記得有一年,我教的有個學生叫孫國強,他非常調皮,經常惹他的女同桌哭。我通過調查知道,他母親離家出走多年,和父親相依為命。他父親成天忙生計,哪有時間照顧他呢,結果造成了他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放學后,我決定親自去他家一趟。他很不情愿地帶著我,快走到他家的時候,他突然大跑開,玩起了失蹤。我沒有怪他,依然到了他家。家徒四壁,大門都要散架了,院落里一片狼藉,我說不出的心酸。一不做二不休,把他家收拾好。我在他家掃地洗刷半個多小時的時候,突然看到一雙含淚的小眼睛在門口偷看我,原來是孫國強。我把他拉進院子,他紅著臉低著頭說:“老師你真像我的媽媽,我不惹你生氣了。”聽到這話,我所有的辛苦都被拋到九霄云外了。后來,孫國強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學習積極性提高了,也開始團結同學,處處替他人著想。很快由一個后進生變成了優秀生。他現在已經上初三了,成績非常棒。去年教師節他送我一張卡片,說長大了想做我這樣的老師。我不由得笑了。有的人笑我,這樣對學生值得嗎?他們長大后早把你忘到九霄云外了。我微微一笑,因為他們不明白,老師肩膀上擔起的不是一個學生的今天,而是擔著很多學生的未來,這種責任之重重于泰山!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了目標并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同時,愛還是一種堅守,無怨無悔。
“愛”源于高尚的師德,“愛”意味著無私的奉獻。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出自個人的感情,而是出自社會的需要、教育的需要。我從教轉眼十多年了,很多不在教育戰線的同學都腰纏萬貫,而我依然清貧固守在三尺講臺。再瞧瞧身邊那些在教育戰線嘔心瀝血幾十年的老教師,退休時青絲已變成白發,帶走的除了滿箱的教案,剩下的卻只有兩袖清風。每當這樣的時候,我彷徨,我疑惑,也曾動搖:曾令我魂牽夢繞的選擇是否正確?我是否真的會無怨無悔走完這一生呢?當我看了那么多優秀教師的感人事跡,讀了那么多教師的愛與人生,特別是大地震中教師的感人場面,讓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息,是什么力量讓他們這樣做,是什么精神支撐著他們,我想這就是教師的愛與責任吧。孩子們都是一個個希望,無論他們將來成功與否,我捫心自問,無愧于心。
現在我依然和孩子們一起奔跑在追夢的路上,用愛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和他們一起為偉大的“中國夢”而奮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