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垂直指揮系統的依據
垂直指揮系統以組織系統表(機構圖)為序列,以崗位描述為依據。
二、垂直指揮的原則
(一)服從指揮的原則
沒有服從,就沒有管理。
在一般情況下,下級無權判斷上級的對錯,上級的對錯由上級的上級來裁定。
(二)一個上級的原則(指揮行為)
每個崗位、每個人只有一個上級,只服從一個上級的指揮,只向一個上級報告。
(三)逐級的原則
上級對下級可以越級檢查不能越級指揮。
下列情況,可以越級指揮:
1)緊急情況
上級領導沒有找到他的直線下級,不能眼看著損失發生,即可越級指揮。
2)直接下屬表示或實際上不服從指揮
直接下屬用(來自:www.dewk.cn)種種理由不貫徹執行上級的指示,任何領導都有權越級直接指揮。這種情況發生后,直接下級應該表示自己錯了或辭職。
3)下級無力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
4)必要的情況下,進行整體指揮
下級對上級可以越級申訴,不能越級報告。
申訴和報告的界定是:
報告是在正常情況下,向直接上級請示工作取得指示。
申訴是告狀。
申訴只有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是被認為合法的。
1)上級有貪污、盜竊、違法亂紀的行為。
2)上級有重大出賣和危害公司的行為。
3)上級濫用職權,對申訴者有重大不公正的行為。
以上三種情況,如果屬實,即可成立。如屬誣告,申訴者必須對此負責。
三、垂直指揮的類型
1、單向指揮
只與單個的直接下級有關。
2、多項指揮
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直接下級有關。
3、整體指揮
命令同時發給下屬各級人員。也就是說,命令內容與各級下屬都有關聯。
例:總經理宣布調整工資方案。
4、在緊急情況下的現場指揮
四、垂直指揮的常用形式
1、命令
命令一般分為口頭命令和書面命令兩種。
口頭命令主要是指面對面的談、小組討論、電話或其他情況下以講話形式出現的命令方式。
書面命令主要是指通過下任務單和命令書的形式的命令,往往顯得比較嚴肅和正式,而且可以避免口頭命令帶來的問題。
命令人:
即接受命令的執行人,也就是讓誰去完成任務。
命令內容:
即讓某個人去干什么工作,包括時間、地點、人員、行動、行動的對象。
完成的標準:
也就是說該項任務要完成到什么程度,即做成什么樣,一般分常規標準和特定標準。
常規標準即公司已做好的規定或工作標準--下令時不用講明,可以強調。
特定標準指沒有先例或未做規定的工作標準--下令時必須講明。
完成的標志:
驗收合格,交回令簽。
復命的時限和方式:
在什么時間以前,用書面、電訊或口頭的形式向誰報告。
四小時復命制:
對任何命令不管完成與否,都要在規定時間內復命,如執行人在執行開始后發現有
困難或阻力,應努力(來自:www.dewk.cn)去克服;如確實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執行人無法按時、按標準完成,要立即向下命令者復命,講明不能完成任務的困難或原因。如已完成任務,也要復命。"立即":我們規定為不得超過四小時,這就叫"四小時復命制"。
這條規定特別重要。不能完成任務的人,可以取得下命令人的新指示,保證任務的完成或取得下命令人的幫助,及時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在發現不能執行命令以后,沒有向下命令人復命,延誤了工作,要由受命令人負責。
命令時的語言要求:
A.簡煉、準確、不需要形容和描繪。
B.使用專業術語,概念清楚,盡可能排除誤解。
C.有可操作性。
D.保證傳達渠道暢通無誤。
2、會議
會議經常用來決定多項指揮和總體指揮。會議要求開得簡短,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會議種類
序號
會議名稱
主持人
召開時間
會議內容
參加人員
基本要求
1
公司月度
工作例會
總經理或
副總經理
每月1日下午
2:00~4:00
1. 上個月工作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
2. 下個月工作計、重要方案研討。
總經理
副總經理
各部門經理
總經理秘書
行政秘書(記錄)
每月28日前將書面材料交到人事行政部以便會議中使用。
2
公司周度
工作例會
每周五下午
4:00~5:00
1. 上周工作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
2. 下周重點工作方案研討。
3. 對公司建議。
3
公司經濟活動分析會議
總經理
每月15日下午
2:00~4:00
1.對上個月財務管理、資金使用、經濟效益情況給予匯報分析。
2.下個月資金計劃
及調配使用。
總經理
副總經理
財務部經理
總經理秘書(記錄)
4
各部門月度工作例會
各部門經理
每月28日下午
2:00~4:00
1.上個月工作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
2.下個月重要工作,方案研討。
3.對公司建議。
各部門員工
每月29日交會議紀要到人事行政部
5
各部門周度工作例會
各部門經理
每周五下午
2:00~4:00
1.上周工作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
2.下周重點工作方案研討。
3.對公司建議。
每周一交會議紀要到人事行政部
(1)會前準備:
包括議題、主持人、記錄人、將要下發的文件、有準備發言,對會議進程的預測和對策。
議題:不要多于三個。
主持人:主管級以上管理人員(不同層級會議)
記錄人由主持人委派,即各部門文員,總經理會議有總經理秘書,行政例會有行政秘書。
將下發的文件要做到準確,有錯誤在會前要經過修改。
文件要按照與會人數復印,不要造成開會中途文件準備不全。
要預先考慮到保密程序。
(2)會議通知:
根據會前準備擬定會議通知。
會議通知包括:會議的名稱、議題、時間、地點、參加人需帶資料,以及通知發放方法和途徑。
3、會議紀要
由記錄人整理會議紀要。會議紀要只記決議,不記討論過程,個別重要語句可記。
會議紀要一定要有執行人和完成時間。
會議紀要整理后要由會議主持人簽發。
如果是連續性會議(如例會),會議上要總結上次會議決議的執行情況。
"會議的成果,凝固在會議紀要的決議中。"
會議紀要格式如下:
會議紀要
**M字[年份]第 號
會議名稱:
地點:
時間:
主持人:
記錄人:
參加人:
缺席:
序號
決議
執行人
協作人
完成時間 簽發人:
3、公文
批閱文件:
批閱文件,下達書面指示是重要的指揮方法之一。
呈報文件:
按文件呈報程序向有關負責人呈報,呈報時間和批復時間要做記錄。
只能有一個人呈報,可以抄送其他人。
批閱文件的處理形式:
三種處理形式:發回、批轉、留中。
A.發回即發回給呈報人執行(或否)。
B.批轉即被呈送人不能做出決定則批轉給有關負責人。
C.留中有兩種情況:
①做為資料收存。
②暫不處理(文件暫不處理的決定要及時通知呈報人)。
公司中常用的文件:
公司內部日常事務文件,是一種信息決策、執行配合、審批手續、立此存照、公務聯系、宣傳教育、工作依據、規范指導等等一系列重要手段的媒介體裁。
常使用的公文種類有:
計劃、通知、總結、報告、簡報、章程、辦法、規則、準則、守則、備忘錄、函等等。
公文格式:
1)標題:應當準確簡要概括公文的主要內容,一般應標明發文部門和公文種類。
2)簽發人:發到哪一級的公文,應注明簽發人。
3)主送部門:即負責承辦的受文單位。
4)正文:由開頭、主題、結尾三部分組成,或由依據、說明、決策三部分組成。要條理層次清楚,文字簡練確切,標點符號精確無誤,篇幅短小,一目了然。
5)發文部門落款:俗稱"下款"。發文部門應寫部門全稱或規范化簡稱,幾個
部門聯合發文,將主辦部門排在前面。
6)發文時間:用公元,小寫漢字數碼,不能省略"年"、"月"、"日",也不能
省略數字。一個部門單獨成文的,按簽發人簽發的日期;幾個部門聯合制發的,按最后一個部門的簽發人的簽發日期。
為了便于本公司的文件管理,現將各部門的文件統一編制文件頭,請各部門按以下的文件頭參照本文的打印格式發出文件:
總經辦 **總 字[年份]第 號
策劃部 **策 字[年份]第 號
銷售部 **售 字[年份]第 號
設計部 **設 字[年份]第 號
開發部 **開 字[年份]第 號
人事行政部 **人 字[年份]第 號
財務部 **財 字[年份]第 號
工程部 **工 字[年份]第 號
裝修部 **裝 字[年份]第 號
總工室 **總工 字[年份]第 號
預決算部 **預 字[年份]第 號
物業管理部 **物 字[年份]第 號
R-報告 P-計劃 N-通知 M-會議紀要 O-其它
因企業經營管理中心和工程管理中心隸屬總經辦,其發文落款需注明相應名稱。
例如:總經辦發出一份通知,那么其文件的編號為"**總N字[20**]第001
號"。[ ]中填寫的是年份,"第"和"號"之間填寫的是第幾號文件。
5)附件:補充說明主題內容的附件,與正文構成一份完整的文件。
6)印章:公文一律加蓋印章。這是正式成文的標志。印章蓋在部門名稱和日期上。落款部門應與印章一致,否則失去法定存在權。
公文的撰寫程序:
撰寫公文時所要遵守的一定的程序,專指公文的制作流程,基本程序有:
1)交擬
2)擬稿
3)核稿
4)繕校
5)簽發
6)用印
7)封發
公文的發文程序:
1)審核:公司各部門發文必須經人事行政部審核后才可簽發
2)簽發
3)用印
4)分發
5)立卷
6)歸檔
7)銷毀
公文的收文程序:
1)傳遞
2)簽收
3)登記
4)分發
5)催辦
6)查辦
7)立卷
8)歸檔
9)銷毀
簽收的方法是在原件上由收件人背簽,背簽后直接放入文件夾存檔備查。
五、垂直指揮系統的重要法則
1、不間斷
公司的管理要做到指揮不間斷,包括休假、下班、夜間。
時間不間斷。
最高決策不間斷。
指揮渠道不間斷。
2、及時
決策就是要不失時機。該決定時不決定是最大的失敗。
領導做出決定要有時限,任何指揮上的延誤都會造成混亂和損失。
3、前后一致
領導人在進行指揮的時候:
要考慮到同類事情的連續性。
要考慮到領導者本人的連續性。
要考慮到換屆負責人之間的連續性,在這一條上,基本原則是人換法不換。
公司不同部門之間的一致性:
凡出現不一致的情況,要有以下三點:
A.原則
B.內容
C.轉換時間
4、確保執行
確保能執行,確保已執行。
凡不能執行的命令不要下,這就是可行性的問題。
5、可監督
命令下達后要有有效的監察手段。
篇2: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組織指揮
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組織指揮
當前,我國高層建筑日益興起,高層建筑火災也時有發生。高層建筑火災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程度,可以說明其撲救難度相當大,與一般建筑物火災撲救截然區別。如何撲救高層建筑火災,將火災傷亡和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筆者就高層建筑火災的組織指揮,談談自己粗俗的看法。
一、搶抓戰機,以快制快
高層建筑層數多、樓面大、登高撲救的距離遠,戰斗人員到達戰斗區域需要較長時間,戰斗行動往往要慢于火災發展速度,對疏散和搶救被困人員,撲滅火災,有相當大的困難。因而,在火場中必須搶抓戰機,以快制快,力爭主動,加快戰斗進程,有效地撲滅火災。
1、迅速進行火情偵察。
及時發現著火源,正確判斷火災的發展趨勢,是爭取快速展開戰斗進攻,實行以快制快的關鍵。由于高層建筑火災煙氣擴散快(煙氣水平方向流動速度為0.3-0.8m/s)。消防隊到場時,往往是多層的開口部大量冒煙,室內集聚的煙氣層又會阻礙著火點的發現,影響戰斗進攻的實施。因此,指揮員到場后,首要的任務是加強火情偵察的組織,進行外部和內部偵察,盡快地查明著火點,確定燃燒范圍和主要蔓延途徑,爭取戰斗攻勢的快速實現。
2、組織突擊隊,快速登高,占領陣地。
在高層建筑火災中,組織突擊力量快速登高是為滅火主力陸續登樓滅火創造條件的有效手段。可以成立多個突擊小組,攜帶必要的簡便滅火器材(如水帶、水槍、安全繩、照明燈和破拆工具等),先于滅火主力行動,按不同的方位、不同層次,運用多種登高手段,快速突擊上樓,從多路進攻,占領陣地,接近火區,形成內外并舉之勢,控制火點,阻截火勢的發展。登高上樓通常可以采用五種方法:一是利用疏散樓梯和消防電梯登高;二是借助消防拉梯或消防舉高車的輸送來登樓;三是借助安全繩控制落點,進入室內到達戰斗位置;四是徒手攀登樓層;五是利用鄰近建筑物跨越等。
3、實行指揮計劃化,熟中求速。
熟中求速,是實行以快制快的必要條件。指揮員對著火層的情況全面熟悉,就能胸有成竹地依據火災態勢,周密考慮戰斗方案,正確地部署滅火力量,加快滅火進程,有效地完成戰斗任務。情況的全面熟悉,依賴于平時的調查研究,制定高層建筑滅火作戰計劃,組織實戰演練,現場研究對策,使參戰官兵都能了解大樓的基本情況、進攻路線、消防設施,熟悉戰斗方案。一旦發生火災,在滅火作戰預案的基礎上,迅速查明情況,有計劃的組織戰斗和實施指揮。
二、搞好協同作戰,發揮整體戰斗力
高層建筑火災的特點,決定了在火災撲救過程中是一場既有公安消防又有企業專職、義務消防,還有本大樓和有關單位大力配合的協同作戰、整體作戰,不僅參戰人員多(要比地面撲救火災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組織協同作戰復雜,而且作戰范圍廣,戰斗任務艱巨。如果不能正確地運用和發揮整體戰斗力,協調一致地進行作戰,就會嚴重影響滅火進程和整體戰斗的全局行動,甚至導致滅火失敗。因此,必須有效地運用人力,充分發揮整體戰斗力,抓住有利時機撲滅火災。
1、建立統一的指揮機構,實行分工負責制。
高層建筑火災不僅地面上要建有火場指揮部,而且在樓層內應建立指揮所,實行指揮靠前,還要發揮調度中心的聯絡部作用,構成完整指揮系統。指揮部可設在地面明顯而安全的地方,利于各參戰單位的聯絡和接受任務,主要負責整個火場的行動指揮,按戰斗方案調集和部署滅火力量,下達戰斗任務,組織戰斗保障;前線指揮所應設在大樓著火層以下一、二層為宜,利于監視和觀察火情,便于指揮,主要對火場第一線實施滅火指揮;調度中心是在完成調度指揮之后,按火場指揮部的指令負責與有關部門之間的聯絡,傳遞火災信息。在戰斗部署中,還要在指揮所(或指揮所的下一層)附近集結必要的預備力量和必需的器材物資儲備,做到既是指揮要地,又是戰斗保障的據點,以防火情突變和用于戰斗急需,縮短時間,加快戰斗行動。
2、制定協同作戰方案。
高層建筑火災的撲救,通常是在接受任務倉促,準備時間短,行動要求迅速,加之高層與地面聯絡不便的情況下展開戰斗,如果沒有統一的行動依據,步調很難一致,整體戰斗力就不便發揮。因此,必須制定幾種可行的高層建筑火災作戰協同方案。方案應以滅火作戰計劃為依據,由各參戰單位的指揮員,共同明確在火災燃燒各階段、各戰斗時節的任務和協同方法,同時各參戰單位必須嚴格按協同方案所規定的時間、地點、目標,準確地實行各項戰斗任務,加強時間觀念和紀律觀念,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和作戰的積極性、主動性。只要能使戰斗人員及時進入戰斗位置,快速實施堵截煙火,有組織地疏散出被困人員等戰斗任務的協同搞好,就可以做到戰斗行動的有條不紊,充分發揮整體的作戰能力。
3、照顧特長,發揮優勢。
照顧各戰斗單位指揮員的特長,合理地賦予任務,有利于發揮整體戰斗力。諸如配有登高消防車的戰斗單位,其戰斗人員具有登高滅火、救人的優勢,在深入突擊內攻的同時,應考慮發揮這支力量的作用,選擇適當位置,從外部陽臺、窗口、房頂等處攻入,有效地支援內攻部隊的作戰。對具有技術熟練、體格強健、技藝高超、作風頑強的戰斗班組,在火災中,應按其特長,分別賦予他們強行突破,快速登樓,以多種手段執行救人、滅火和疏散物資等艱巨任務。不少高層建筑火災實例證明,最先發現并參與撲救的往往是高層建筑內部的工作人員,他們是最有可能捕捉到撲滅初起火災的最佳戰機,又是我們最佳向導和疏散人員的得力助手。因此,平時必須加強對高層建筑單位專職和義務消防隊員的滅火、逃生訓練,爭取做到大樓發生火災時及時發現,正確處置,迅速組織疏散和撲滅火災。
4、建立可靠的通訊聯絡。
通訊聯絡的暢通、及時,是戰斗行動快速化,提高指揮效率的重要方面。高層建筑火災,在指揮通訊方面應以無線通訊為主,對各參戰單位、戰斗陣地應配有性能良好的350兆赫手持電臺,以前線指揮所為中心,建立指揮所與指揮部之間,前沿陣地之間,指揮所與各層戰斗班(組)之間,指揮部與地面作戰部隊之間的無線電協同網。必要時,還可以利用本大樓有線電話為主體,建立有線電話通訊網。并輔以通訊員傳遞火災信息,傳達命令等手段,保障指揮通訊的暢通、及時。此外,廣播系統還可以作為通知各樓層人員,引導他們選擇正確的方面和路線逃生的通訊工具。
三、針對火災特點,采取靈活機動的戰法
撲救高層建筑火災,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戰斗,它與一般建筑物火災相比,有許多不同的特點,主要是蔓延途徑多、煙火上升快、擴散迅猛、情況變化急劇、安全疏散困難、作戰區域立體化、無固定作戰線、登高困難、戰斗行動不便、滅火劑供應困難、撲救難度大等。因此,必須針對這些特點,采取機動靈活的戰術撲滅火災。
1、適時突擊,層層堵截。
由于高層建筑火災煙氣擴散迅猛,指戰員難以及時進入戰斗位置執行戰斗任務,因此,要求指揮員迅速組織力量,以多種登高手段,強行突擊上樓,切斷火勢蔓延路線,阻止煙火擴散,將燃燒限制在最小范圍內。進攻路線的選擇,一般是利用正常的出入口或安全出口、陽臺、窗口,從樓梯、電梯、消防梯和鄰近建筑物等通道為進攻突破口。戰斗進攻的實施,要選擇煙氣流入量少的場所或避開疏散人員的主要通道,以免延誤戰機。水槍陣地和射流的選擇,應遵循能把住“關口”切斷蔓延,有安全屏障并能發揮火力的作用,以及最大范圍的射擊火焰,提高滅火效率等原則,實施多路堵截,并選用直流、開花(或噴霧)水流同時使用或交替使用為滅火手段,視條件也可選用高倍數泡沫為滅火手段。
2、內攻為主,攻防結合。
高層建筑火災的撲救,要強調內攻為主的進攻戰,不宜在消防登高車、鄰近建筑物外部射水滅火。只有展開主動進攻,把住“關口”,及早疏散出被困人員,有效地堵截火勢的發展,并對火勢發展趨勢作出正確的判斷后,搶在其蔓延線路上部署兵力,組織防御,限其擴展。在火災形成立體燃燒的情況下,高層建筑火災的進攻,應確保重點,采取多層次的掩護,利用防護器材(隔熱服、空氣呼吸器等)編成多支戰斗小組,實施機動作戰,做到勤替換,交替前進等方法突入縱深,或以噴霧水流作掩護,組成進攻和掩護兩層的戰斗小組,進入內部執行戰斗任務,有利于提高進攻能力。
3、穿插分割,各個圍殲。
在高層建筑火災的撲救中,可以根據高層建筑樓房堅固、高大、耐火等級較高,有較好的消防設施,易于接近和分隔著火區的特點,在采取突入縱深,以走廊、通道、防火門、防火卷簾等安全屏障,組織多路多方向戰斗攻勢的同時,實施穿插分割,將火區分割成數段、數塊,各個殲滅,做到割中有滅,邊插邊割邊滅,在行進中展開攻勢,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
4、優先救人,救滅結合。
高層建筑中通常有大量人員相對集中,一旦發生火災,由于人們受到煙火的侵襲,極易發生傷亡事故。因此,指揮員要牢固樹立優先救人的指導思想,積極主動地組織力量,利用各種可能運用的設施、地形地物來疏散和搶救人員。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疏散救人要按先著火層,后著火層的上層及下層的順序進行。在樓梯未被煙氣污染或煙害不嚴重的情況下,應把受威脅人員首先引導到安全地段(一般是在起火層以下二、三層為宜),利用安全疏散樓梯、消防電梯進行疏散,逐漸轉移到樓外地面。如果樓梯已被煙氣充漬,人員來不及往下疏散時,可引導被困人員撤離到樓內避難層或屋頂平臺,利用直升飛機、云梯車、緩降器、救生袋、救生梯、救生氣墊、繩索等全面展開人命救助。
疏散救人時,先疏散受煙火危害的人員,比如起火房間、部位和著火層。接著疏散受煙火威脅最大部位的人員,比如起火層一、二層或煙氣波及嚴重的走廊、樓梯間。再疏散起火層下一、二層的人員,為撲救火災騰出必要活動區域。爾后,視災情酌情處理。當火勢已控制或基本撲滅,則可不必再繼續疏散;如果火勢尚未控制或仍在發展蔓延,則應繼續疏散火災層以下各層的人員。
四、搞好戰斗保障
搞好戰斗保障,有利于充分發揮技術戰術的作用,保障參戰人員的安全,加速滅火戰斗進程,提高滅火成功率,達到減少火災損失的目的。
1、調集必要的滅火力量。
滅火力量的調集,一般應按作戰計劃確定的數量、順序進行調派。有時因報警晚、火災規模大、搶救任務重,或室內消防給水系統發生故障等原因,需要較多的滅火力量,調度指揮員在作出正確判斷,派出首批滅火力量的同時,速派增援隊,保證火場有足夠的滅火力量。調派的戰斗車型,應根據高層建筑物的用途、特點和報警情況,除派出一般戰斗車和大功率供水車外,還需要調派特勤戰斗車,如云梯車、曲臂登高車、照明車、大型水罐車等。除按滅火進程及時調派滅火力量外,還需要調集戰斗作風過硬、技術熟練、進攻能力強的特勤中隊(班)到火場,組成突擊力量,以爭取滅火主動權。
2、排除煙霧,掃清障礙。
高層建筑火災通常是充滿濃煙,積蓄大量的熱,溫度大都在1000℃以上,嚴重威脅人員的安全,妨礙滅火戰斗行動。因此,需要組織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來實施排煙工作。一是關閉中央空調,啟動送排風系統,對疏散樓梯間進行正壓送風排煙;二是開窗對流自然排煙或開啟室內鼓風機排煙;三是利用移動式機械排煙機排煙;四是破拆門、窗、甚至玻璃幕墻進行自然排煙,破拆玻璃幕墻時,應用腰斧尖端由外向內猛擊玻璃幕墻的邊緣位置(易破拆點)進行破拆;五是在中庭的玻璃頂棚邊緣位置破拆孔洞。必要時還可以利用噴霧水流、高倍數泡沫等技術手段來強制排煙。但一般不宜采用常規的交叉通風排煙方法,隨意打開著火層以下的門窗或破碎玻璃,以免增加空氣進入量,造成中性壓力平面下降,擴大危險范圍。
3、正確供水,保證戰斗需要。
水是撲救高層建筑火災的主要滅火劑。能否及時輸送到戰斗區域,并保證不間斷的供水,是戰斗成敗的關鍵。高層建筑一般都設有完整的給水系統,具有出水快,將火災撲滅于初起階段的優越條件,是撲救高層建筑火災立足于瞬息萬變救的物質基礎。但由于設計的滅火用水量有限,當遇上大火或固定滅火設施有故障,就顯得水量不足或供水不上。因此,需要發揮室內給水系統作用的同時,要有消防車供水。消防車可以采取三種方式進行供水:一是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內消防管網供水加壓或利用底層墻式消火栓出口直接供水;二是登高施放水帶,組織多泵串聯供水;三是利用泵浦與手抬泵(抬至泵浦車供水高度允許的樓層)串聯供水。
4、劃分警戒區,確保安全。
高層建筑大多數處于市區或商業中心,發生火災時,往往圍觀群眾較多,致使交通車輛行駛不暢通阻礙消防車到達火場,影響接近著火建筑物;加之火場溫度高,建筑的玻璃幕墻極易破碎或脫膠造成大面積墜落,對地面人員及器材裝備帶來極大威脅。因此,火場指揮部要及時通知有關部門,調派糾察力量,確定警戒范圍,維持好火場秩序,必要時實行交通管制,保證消防車輛暢通,確保人員安全和各項滅火工作順利完成。
5、組織好后勤供應。
高層建筑火災的延續時間較長,一般是1-2小時居多,亦有少數長達十幾個小時。因而,在繁重而艱巨的任務面前,參戰人員容易疲勞,體力消耗大,危險因素增多,火場指揮員應關注戰斗人員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戰斗傷亡。同時,要切實搞好后勤保障,比如人員的替換、油料的補充、滅火器材的供應,飲料和食品的供給等。
篇3:車輛指揮動作要領培訓
車輛指揮動作要領培訓
向左轉彎
要求:在立正的基礎上,右手向前平舉。臂伸直,手掌成立掌,左臂在立正的動作上,向側前方打出到
身體中線的部位。做循環動作三次,成立正姿勢,行軍禮。過程中目視司機。
標準:做動作迅速有力,干凈利落。
向右轉彎
要求:在立正的基礎上,左手向前平舉。臂伸直,手掌成立掌,右臂在立正的動作上,向側前方打出到身體中線的部位。做循環動作三次,成立正姿勢,行軍禮。過程中目視司機。
標準:做動作迅速有力,干凈利落。
向右直行
要求:身體在立正的基礎上,右臂向右側伸出與肩同高。臂要伸直,五指并攏,頭向右擺。同時左手向左側伸出與肩同高,臂伸直,五指并攏,頭向左擺,目視司機,在原動作上左臂折回180度。頭轉正后,放臂成立正姿勢,行軍禮。
標準:迅速抬臂,迅速放臂。動作干凈利落、有力度、有節奏。
向左直行
要求:身體在立正的基礎上,右臂向左側伸出與肩同高。臂要伸直,五指并攏,頭向左擺。同時右手向右側伸出與肩同高,臂伸直,五指并攏,頭向右擺,目視司機,在原動作上右臂折回180度。頭轉正后,放臂成立正姿勢,行軍禮。
標準:迅速抬臂,迅速放臂。動作干凈利落、有力度、有節奏。
前車停止,后車超越
要求:身體在立正的基礎上,左臂向前平伸,手掌成立掌。五指并攏,右臂反轉平伸,五指并攏,掌心朝上,向后方做90度循環擺臂動作。
標準:動作有力、要到位、目視前方。前車停止,后車超越預備動作。
要求:在身體保持立正的基礎上,左臂自然向前伸直。手掌成立掌,目視前方。
一、掏襠砍脖
二、壓頸別肘
三、抱腿鎖喉
四、撬腿扛摔
五、掀腿壓頸
六、接腿翻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