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怎樣控制混凝土道路施工質量
1、前言
近幾年,城市道路建設發展很快,道路施工工藝和技術進步也大有發展,對道路工程施工質量也逐步有所重視。本文針對混凝土道路施工中幾個關鍵環節的施工,談幾點看法,供廣大技術人員參考。
2、道路土基的施工
道路土基是道路質量的根基,無論是填土路堤,還是挖方路槽,如果土基處理不好,道路的施工質量就根本談不上,對于這一點往往只是理論上的認識,而實際上往往被忽視。
2.1 常見問題——溝槽回填
進行道路施工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某些溝槽回填施工,在回填中往往不按要求進行,會給道路質量留下嚴重的隱患。有的雖有溝槽根基土方。但沒有經過壓實處理或夯實處理不合格就回填等。
這些原因造成的后果是:很多道路建成后不久溝槽部位在行車作用下發生沉陷,出現溝槽兩邊的縱向裂縫及溝槽部位出現明顯的凹槽現象。
要解決這類問題也并不困難。首先是領導重視,施工人員(從施工人員到班組工人)嚴格把關,不準帶水還土,瀝青塊不準填入溝槽內,有條件的地區應進行撼沙方法處理,另外分層夯實,這一點必須堅持。不論填干粘土或其他材料,都必須夯實,目前人工夯實已很少采用、而又無其他措施,大多采用將填溝材料填到土基表面后采用振動壓路機輾壓,已是唯—的方案。這種方法使道路表面密實很好、其實不然,因為既使采用了振動壓路機也受到實深度的限制,有的也受寬度的約束、根本振實不了,應對于深溝槽仍采取分層的夯實,最好不要采用木夯。我們應采用輕巧方便的機械夯實工具。以解決溝槽填土夯實問題。
2.2 土基的密實度及平整度、土基橫坡、盲溝及輾壓
近幾年在道路施工中,對于土路基的橫坡的整理及輾壓比較疏忽大意,認為土基何必花那么大精力之規規矩矩地按標高去整平輾壓,更不用說整出路拱來,一般都是用挖掘機挖土稍加平整后,或者用推土機推推,輾壓—下,就開始鋪筑路面底(基層)結構材料。同時對于絕對標高較低的土路基不加修整、只顧搶進度,而不考慮路基的盲溝及其他排水設施。
這樣的施工后果是:土基干整度差,標高不準,不是低便是高,低的地方造成筑路材料浪費;高地方承重層的厚度不夠。而引起承重層強度不足使路面出現龜裂現象。
由于土基橫坡不準或平整度差(土基橫坡應與路面橫坡一致),造成重層(結構層)或面層的厚度下均。因而影響道路的使用年限或者達不到設計年限要求,或者由于土路基的橫坡未做好,或整平后未當天輾壓,有的路段根本未布置盲溝的開設,遇雨天后排水不暢,大量水分被土基吸收,使土基在水中泡湯、面無法輾壓、或者成為“彈簧土”、使路基形成同部翻漿現象,嚴重影響道路路面綜合質量。
3、如何選擇砼材料
水泥砼面層直接承受行車荷載的作用和環境的影響,應具有較高的抗拉壓強度、耐久性、耐磨性和抗滑性,還要求有較低的彈性模量和溫度膨脹系數,以減少溫度應力。此外混合料還應有適當的施工和易性,以及適宜的酸堿度和強度,強度合理。所以選擇好的材料是保證砼質量最基本條件。
路面用水泥應具有抗拉彎強度高、收縮小,安定性與穩定性好,抗磨性和耐久性強以及彈性模量低等技術品質。目前路面用水泥應采用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強度應低于42.5.另外水泥的質量及用量不僅對砼強度有直接影響,而且對新澆砼的某些性能,如凝結的硬化速度、砼的早期收縮開裂、磨耗等也會帶來一定影響。砼用砂應具有高的密度和小的比面,以保證新拌砼有適宜的丁作性,同時要嚴格控制水灰比,為此應采用符合規定級配的中(粗)砂。所用的碎(礫)石應質地堅硬,并應符合規定級配,最大粒徑不應超過40n抓,宜選用巖漿巖或未風化的沉積巖碎石,最好不用石灰巖碎石,它易被磨光導致表面光滑,對于其針片狀顆粒含量、硫化物及硫酸含量、泥土雜物含量均要符合施工規范要求。
4、如何控制砼面層的質量
水泥砼面層施工質量是提高水泥砼道路施工質量的關鍵,其質量控制主要應從砼強度、砼板厚度及路面平整度三方面來進行。
(1)路面砼強度要求一般不小于C20,為保證其強度施工時必須從配合比設計,原材料選用及砼的搗固三個方面嚴格控制。在砼配合比設計時,要以砼的抗折強度為主要指標。設計使用干硬性砼是節約水泥,減少砼收縮率的主要途徑,配合比設計時,水灰比要控制在0.5以下(一般為:0.46~0.48);砂率在滿足砼澆搗所要求和易性前提下盡量取低值(26~28%),單位水泥用量一般為330~360kg/m3,水泥用量是工程質量得以保證的關鍵。施工時還應注意砼必須采用強制式拌和機拌和。
砼原材料的選用是保證砼工程質量的重要前提。砼是由水硬性質的水泥膠結集料而成,水泥的品種及質量是控制砼強度的關鍵之一,大水泥廠質量監督體系比較健全,水泥質量穩定、可靠。碎石選用石灰石澆筑可以得到較高的砼強度,使砼易切縫,開裂的危險較小。硅質中粗砂可以增強砼路面層的抗滑、耐磨能力。砼攪料用水應清潔、無污染。
(2)砼板厚度的控制應從基層施工時跟蹤測量控制開始,認真進行施工放樣、立模,模板基底要密實,平整度好,用于控制鋼模板的樁釘要直,用水準尺緊靠樁釘進行水準測量能有效地保證砼板的厚度,而以水準尺立于基層上測量后,用張拉時,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等級的75%。
5、結束語
總之,道路最終的成品質量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質量的好壞是各種因素的綜合反映。由于水泥砼路面具有剛度大、強度高、耐久性強、穩定性好、養護費用低且有利于夜間行車等優點,國內外在水泥砼路面的設計和修筑方面—直進行著不懈地研究和總結,使水泥砼路面在設計上日臻完善,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道路施工階段質量控制是一項重要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工程技術人員應做好各施工過程的質量預檢與控制,確保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要求。
篇2:工程項目門窗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工程項目門窗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1.安裝前檢查門窗扇的型號、規格、質量是否合乎要求,如發現問題,應事先修好或更換。
2.安裝前先量好門窗框的高低、寬窄尺寸,然后在相應的扇邊上畫出高低寬窄的線,對扇門要打迭(自由門除外),先在中間縫處畫出中線,再畫出邊線,并保證梃寬一致,上下冒頭也要畫線刨直。
3.畫好高低、寬窄線后,用粗刨刨去線外部分,再用細刨刨至光滑平直,使其合乎設計尺寸要求。
4.將扇放入框中試裝合格后,按扇高的1/8-1/10,在框上按合頁大小畫線,并剔出合頁槽,槽深一定要與合頁厚度相適應,槽底要平。
5.門窗扇安裝的留縫寬度,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6.先立門窗框(立口)
(1)立門窗框前須對成品加以檢查,進行校正規方,釘好斜拉條(不得少于2根),無下坎的門框應加釘水平拉條,以防在運輸和安裝中變形;
(2)立門窗框前要事先準備好撐桿、木橛子、木磚或倒刺釘,并在門窗框上釘好護角條;
(3)立門窗框前要看清門窗框在施工圖上的位置、標高、型號.
門窗框規格、門扇開啟方向、門窗框是里平、外平或是立在墻中,按圖立口;
(4)立門窗框時要注意拉通線,撐桿下端要固定在木橛子上;
(5)立框子時要用線錘找直吊正,并在砌筑磚墻時隨時檢查有否傾斜或移動。
7.后塞門窗框(后塞口)
(1)后塞門窗框前要預先檢查門窗洞口的尺寸、垂直度及木磚數量,如有問題,應事先修理好;
(2)門窗框應用釘子固定在墻內的預埋木磚上,每邊的固定點應不少于兩處,其間距應不大于1.2m;
(3)在預留門窗洞口的同時,應留出門窗框走頭(門窗框上、下坎兩端伸出口外部分)的缺口,在門窗框調整就位后,封砌缺口。
(4)當受條件限制,門窗框不能留走頭時,應采取可靠措施將門窗框固定在墻內木磚上;
(5)后塞門窗框時需注意水平線要直。多層建筑的門窗在墻中的位置,應在一直線上。安裝時,橫豎均拉通線。當門窗框的一面需鑲貼臉板,則門窗框應凸出墻面,凸出的厚度等于抹灰層的厚度;
篇3:工程項目裝飾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工程項目裝飾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1)對于內墻面粉刷紙筋灰,應做到隔夜括抹底層,中層粉刷表面用木抹子抹平磨毛,無綠豆大孔;待7-8成千后方能抹紙筋灰;面層要用"毛灰"和"光灰"兩遍成活。做到中層粉刷表面"平、毛、干",紙筋灰表面"平、薄、光"。對于管道立管處可采取先粉陰角兩側500mm寬墻面,后裝立管的方法。
2)對于外墻粉刷,應在底層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中層粉刷;中層粉刷表面要用木抹子抹平磨光,最后一遍要在"收水"時進行,接頭應細膩。
3)對于木制品,表面要光潔,拼縫和接榫要緊密、平整。鐵制品要面平、楞直、陽角磨光、電焊縫磨光。
4)對于油漆,著重要在批嵌膩子和打磨砂紙上下功夫,批磨遍數一般都要進行"二批三磨"以上。同時,嚴禁在油漆中隨便摻稀釋劑。
采用滾涂方法時,必須隨滾隨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