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設計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張偉
電話13465211863
學科信息技術
年級初一年級
郵件
單位威海市城里中學
教學設計
教學主題
感受網絡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瀏覽信息》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泰山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上冊的第二章第一節。本章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學會本章內容對學生提升信息收集能力及知識面擴展大有幫助。本章分為三節課,分別是《瀏覽信息》《捕獲信息》《搜索信息》,其中《瀏覽信息》是學生系統規范的接觸因特網的第一節課,從知識層面上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因特網的組成和原理,從技能層面上講是今后網絡學習部分的操作基礎。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小學學習過網絡相關內容,能利用搜索的方式找到相關信息。但是沒有系統學習因特網的組成、原理;瀏覽器的相關功能、操作方法;網頁信息的定位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學生在獲得因特網信息的效率上會打折扣。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通過網址訪問因特網;
了解網站信息組織特點
了解IP地址、網址、域名的區別與聯系
了解超鏈接的形式與作用;
能應用鏈接瀏覽相關信息
@過程與方法
通過因特網發展史的視頻資料了解因特網的發展歷程,通過瀏覽網上魯迅紀念館自主體驗、討論總結網站信息組織特點及超鏈接的形式;通過微視頻;通過孔子學院實例鞏固練習訪問網頁、通過鏈接實現網頁跳轉、定位網站信息的技巧,達成學習目標;學有余力學生通過助力與加油部分了解網址、域名,學習IE設置。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網絡的特點增強網絡安全意識,通過了解網絡信息組織特點增強獲取網站信息能力的信心,通過孔子學院資料的收集了解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增強國家榮譽感。
四、教學環境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
□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
網絡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
□移動學習
□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節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200字
本節課使用的信息技術手段包括極域網絡教室和明博優課系統支持下的投票、微視頻、電子試卷、互動交流區功能。通過微視頻《因特網發展史》幫助學生了解因特網的發展歷史初步感知因特網,然后利用調查問卷對學生基礎(瀏覽器和因特網知識)進行調查,課堂上利用微視頻《瀏覽器簡介》輔助學生自主學習,并利用錄屏工具錄制學生技術操作方面的自主展示,作為微視頻留存分享。在練習環節,利用電子試卷進行技術操作的比賽幫助學生達到熟練技術,并能利用網站信息組織特點準確定位信息的目的。最后還會利用電子試卷進行基礎知識的課堂檢測。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啟用討論組功能隨時收集小組提出的問題,并由學生自由解決問題,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展示環節通過教師引導解決。
六、教學流程設計(可加行)
教學環節
(如:導入、講授、復習、訓練、實驗、研討、探究、評價、建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資源、方法、手段等)
導入
布置觀看目的,讓學生帶問題看微視頻《因特網發展史》。
問題:
1.網絡是由什么組成的?
2.網絡誕生的目的
3.我們可以用網絡做什么?
觀看視頻并找出問題答案
利用微視頻因特網發展史幫助學生了解網絡的特點、組成。
探究一:
實踐內容:魯迅作品的網絡傳播。
解決知識:如何利用網址訪問網頁,并通過超鏈接實現網頁間跳轉。
以魯迅作品的網絡傳播為例,初步感受網絡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教師:分發導學案,指導學生自主完成通過網址訪問網頁、定位網頁信息并通過超鏈接實現網頁間跳轉的學習。
導學案引導學生重點思考
1.網址的類型、作用、結構
2.超鏈接的作用、類型
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改善學習狀態,并根據討論區的問題和相關學生進行交流,為研討環節準備。
通過導學案、課本、微視頻《瀏覽器簡介》,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學習任務。疑難問題采用組內解決和提交互動交流區方式呈現。
使用微視頻幫助學生學習網址訪問網頁的方法,微視頻和課本資料的結合可以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自學需求。使用互動交流區為每個學生提供隨時發言的機會,建立全班學生的有效交流。
研討展示:解決網址訪問的技術問題,展示交流超鏈接的作用、形式;解決互動交流區的疑難問題。
輔助學生展示交流,適當進行總結提升補充。
將學生錄制的視頻保存分享。
學生展示交流,并將計劃錄制的內容錄制下來。
學生參與研討,傾聽他人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
利用錄屏工具將學生講解的方法錄制下來,進行分享,并留存資料以備復習使用。
研討建構(機動):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補充交流問題
魯迅紀念館首頁改進意見、可否將網站服務器的ip地址發布給大家。教師提出問題,并準備相應的微視頻資料《Ip、網址、域名》
問題:1.ip、網址、域名的區別是?聯系?為什么不直接用ip代替網址、域名?
2.如何利用網站首頁結構快速定位信息
學生思考、看視頻,討論,發布問題答案
利用微視頻幫助學生理解ip、網址、域名的關系,并從網絡安全角度理解網絡的聯通性,進一步增強網絡安全意識。
訓練:快速定位網站信息。
孔子學院是我國文化傳播的重要機構之一,請訪問孔子學院網站,快速了解題中相關問題。在網絡傳播上,孔子學院還有哪些待改進之處。
教師布置任務:在5分鐘內,通過網址訪問孔子學院,找到試卷中的問題答案。
學生參與比賽
利用電子試卷呈現給學生許多客觀題,方便學生能及時完成題目的判分,實現不同步的練習,完成難點訓練。
交流:定位網站信息的技巧
教師主持交流
學生交流
總結評價
教師發布試題
教師發布討論(選其一)
1.對比小學的收獲
2.對因特網的新認識
3.最大的成就感
4.還想繼續學習的方面
教師總結
學生做題
學生討論區發帖說收獲
通過教師的總結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體系,回顧定位信息的技巧。
利用電子試卷鞏固學生本節課知識點達到學生自我知識評價的目的,利用討論區發布學生想談的收獲收集學生學習感受,以幫助老師完成這節課的評價(課程與學生學習感受方面的評價),學生也可以通過同學的感受獲得更多收獲
七、教學特色(如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等)200字左右
1.學生主體、教師引導,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構。
每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由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只在學生應該掌握但沒有發現的問題上以提問的形式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解決問題。充分重視學生思維基礎上的知識建構。
2.利用微課、互動交流輔助學生自學
本節課課本知識難度不大,因此可以采用自學的方式進行,考慮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同因此為學生準備了微視頻資料幫助自主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完成本節內容并逐步適應自主學習。對于ip、網址、域名的理解采用動畫形式的微課用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三者的關系,
3.利用電子試卷幫助學生自主練習,提升練習效率。
本節課的外延知識與技能較多,其中定位網站信息是難點,通過課本案例的初步體驗,電子試題比賽環節的加強訓練和比賽交流,給學生提供較多的練習和互相學習的機會,突破難點。
4.利用互動交流,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為思維的碰撞提供平臺
5.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評價
利用電子試卷幫助學生自評,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利用討論區鼓勵學生談收獲,收獲其實也是一種自我評價,收獲的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更完善自我評價。同時也是幫助老師實現課程的評價,了解學生需求。
篇2:工程管理部電腦網絡運行管理制度
工程管理部電腦網絡運行管理制度
1.范圍
1.1.本標準規定了對網絡結構、網絡設備、網絡信息、網絡安全及網絡用戶的管理,適用于中心網絡運行管理。
2.編制依據/引用文件
3.工程管理部電腦網絡運行管理制度
3.1.公告欄的使用管理規定
3.1.1.中心公告欄是中心領導班子成員及行政人事部對中心所有員工發布通告、信息的地方。
3.1.2.公告欄中的部門文件夾是以部門為單位發布信息、通知、備忘錄以及放置公共信息的地方。目的是讓本部門或其他部門人員進行查詢資料和信息共享。
3.1.3.服務器上的用戶數據:是以部門為單位備份文件的地方。
3.1.4.部門經理要每天早晚兩次定期瀏覽郵箱和公告欄的公告內容。
3.1.5.中心公告欄要嚴格按授權進行管理和使用。修改、設置授權必須經中心批準后,由電腦工程師進行操作。
3.1.6.對于中心領導在公告欄提出要求相關單位進行填寫的文字和數據,部門經理(或其委派人員)要及時進行填寫,不得隨意更改其他的內容。
3.1.7.部門之間需要交流的文字、數據以發E-MAIL的形式進行溝通,保證文件的直接性和保密性。
3.1.8.凡是在公告欄中設立的公告,由設立人自己進行撤銷,他人不得進行修改和撤銷工作。因計算機容量有限,部門對自己公告欄的內容要及時更新。
3.1.9.需要備份的員工個人或部門文件存放在服務器上用戶文件下,不要存放在公告欄上。
3.1.10.中心電腦有權對部門公告欄所占用的容量提出要求,部門經理要配合電腦工程師的管理,盡量減少所占用的網絡資源。
3.1.11.行政人事部要定期對郵件和公告欄的使用效率進行抽查,凡未在指定時間內對公告欄和郵件進行回復的由行政人事部進行記錄。
3.2.E-MAIL的使用管理規定
3.2.1.凡是重要文件、信息和直接向領導進行匯報的文件要用E-MAIL進行發送。
凡是需要其他部門提供的文件和資料(重要的)也要使用E-MAIL發送。
財務發放的報表和需其他部門進行填寫的表格也要用E-MAIL進行發送。
3.2.2.在使用E-MAIL發送郵件時要寫明郵件的主題,發急件后要用電話再直接通知對方以免誤事。禁止使用無主題郵件。
3.2.3.一封郵件應控制在2M以內,否則系統拒絕收發。因圖片的容量比較大,極易造成路由堵塞,使用中應盡量減少圖片的發送。
3.2.4.限于郵箱容量有限(小于25M),各部門郵件不能無限制地在服務器中留存。郵箱使用者要定期刪除不必要的文件,并清空已刪除郵件中郵件。
3.3.網絡管理規定
3.3.1.中心的各個部門和個人在使用網絡過程中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3.3.2.網絡管理員對入網設備的名稱、入網軟硬件配置、入網接入端口和安裝的軟件實行統一規范和管理,不定期檢查其使用情況。
3.3.3.網絡上不允許進行任何干擾網絡用戶、破壞網絡設備和服務的活動,包括(但不局限于)在網上發布不真實的信息、散布計算機病毒、使用網絡進入未經授權使用的計算機、不以真實身份使用網絡資源、隨意復制或使用未經安全檢查的系統軟件,以及盜用他人賬號等。
3.3.4.網絡用戶必須妥善管理訪問網絡資源和用戶名稱和密碼,長期使用網絡資源的用戶必須按照網絡中心對各種資源的使用規定按時更換用戶密碼。
3.3.5.網絡管理員為需要接入網絡的用戶統一分配IP地址。
3.3.6.網絡用戶必須按照所獲得的權限使用網絡的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和信息資源,禁止未經授權或超出授權范圍使用網絡資源。
3.4.電腦使用管理規定
3.4.1.中心的所有電腦中禁止安裝運行游戲軟件、安裝未經允許的應用軟件和擅自使用外來光盤。
3.4.2.對使用中的電腦顯示器(CRT)要禁止在散熱器上方用物品進行遮蓋,以免影響散熱。
3.4.3.禁止抽出正在讀寫的軟盤,以免造成軟盤的損壞。
3.4.4.不要對正在讀寫的硬盤進行停電操作,否則有可能損失硬盤中全部數據,甚至損壞硬盤。
3.4.5.對于長期時間不用的電腦要拔掉電源線。
3.5.寬帶的使用管理規定
3.5.1.禁止在網上玩游戲和下載游戲。
3.5.2.不得瀏覽政府禁止上的網站。
3.5.3.不得隨意使用OUTLOOK設置郵箱。
3.5.4.要注意本機使用的硬盤空間,下載資料要注意下載盤的空間。不得
把資料下載到系統盤C:盤目錄下面。3.5.5.不得關閉電腦防火墻。
3.5.6.發現問題不得擅自解決,要請電腦工程師處理。
3.5.7.不得隨意更改電腦設置。
3.6.總值班監督和管理非工作期間電腦使用情況。
4.記錄
附加說明:
1.本標準由工程管理部負責起草、由中心主管領導負責審核、中心總經理批準。
2.本標準由工程管理部負責解釋、修訂。
篇3:物業網絡設備管理規程
1、運行管理規定
(1) 所有網絡設備保持24小時運行。
(2) 每天用相應工具整理主、備服務器磁盤碎片。
(3) 保持設備表面清潔。
(4) 嚴禁于網絡設備上運行自帶軟件及游戲。
(5) 嚴禁私自接駁互聯網系統。
(6) 機房空調應保持開啟。
(7) 根據保養計劃做設備保養。
(8) 各設備運行參數、接線、元器件不得隨意更改。
(9) 防火墻、服務器、主干交換機路由器故障應于4小時內修復;接入交換機及網絡線故障應于8小時內修復。
2、維修保養規程
(1) 接用戶投訴故障后,需利用相應設備確認故障范圍。
(2) 留意后備電源電池充放電情況。
(3) 保養時注意檢查各插件情況,并填寫《網絡設備檢查表》。
(4) 維修保養時主、備服務器不可同時退出。
(5) 當服務器硬盤故障可于帶電情況下更換,但只限于規格型號相同的情況下。
(6) 掃描硬盤時若發現壞區,應嘗試用軟件修復,修復失敗則將之隔離。
(7) DDN專線中斷時應立即向互聯網供應商報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