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及工人運動的興起
泰安真題演練
考點一
君主立憲制下的英國
命題角度
《權利法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1.(20**·泰安中考節選)英、法、美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國王不得征收和支配稅收,不得在和平時期征集和維持常備軍。議會選舉應當是自由的。
請回答:
材料出自哪一法律文獻?這部法律文獻的頒布有何重大意義?
2.(20**·泰安中考節選)近現代史上,中外各國為加強法治建設,進行了不懈努力。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稅,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權利法案》
請回答:
材料反映了《權利法案》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該法案的頒布使英國逐漸確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考點二
美國的獨立
命題角度
獨立戰爭的過程、《獨立宣言》、
1787年憲法
3.(20**·泰安中考)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發表了一部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它成為當時歐洲大陸各國反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面旗幟,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它是()
A.《人權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C.《拿破侖法典》
D.《獨立宣言》
4.(20**·泰安中考節選)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
……1787年9月17日,美國第一部成文憲法最終形成。聯邦憲法的制定和實施,使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美國誕生了。
——《大國崛起》之“新國新夢(美國)”解說詞
請回答:
1787年憲法確立了美國三權分立的權力運行機制。請根據所學知識填寫空白內容:
享有行政權;
掌握國家的主法權;
掌握國家的司法大權。
5.(20**·泰安中考節選)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
美國前總統布什在演講中說:“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
請回答:
結合材料和1787年憲法有關知識,簡要說明美國是怎樣把統治者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的。
考點三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命題角度
啟蒙運動、《人權宣言》,拿破侖的貢獻與對外戰爭的影響,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比較
6.(20**·泰安中考)一位意大利愛國者在1814年寫道:“沒有人比我更意識到我們應該向拿破侖表示感激。沒有人比我更懂得濕潤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復生氣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國人鮮血的價值。”這是指法國大革命()
A.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
B.控制了歐洲的很多地方
C.傳播了進步思想,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
D.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
7.(20**·泰安中考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
如下圖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的資產階級革命戰爭爆發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請你選擇其中一次革命談談其影響是什么。
8.(20**·泰安中考節選)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社會的進步始終伴隨著人的覺醒和解放。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
如下圖
圖中兩位人物分別與什么思想運動有關?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兩場運動的歷史作用有什么共同之處?
9.(20**·泰安中考節選)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
人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天賦而不可剝奪的人權,國家主權屬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請回答:
(1)材料出自哪一法律文獻?概括材料的主要主張。
(2)結合英、法、美頒布的法律文獻的內容及影響,請你概括世界近代政治文明演進的趨勢。
10.(20**·泰安中考節選)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
伏爾泰認為: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都是平等的;當他們發揮各種動物機能的時候以及運用他們的理智的時候,他們是平等的。
請回答:
材料中伏爾泰提出了什么觀點?他是哪一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
考點四
第一次工業革命
命題角度
重大發明成就、蒸汽時代
11.(20**·泰安中考)一部紀錄片中這樣評述:“牛頓締造了工業革命的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打開了工業革命的大門。”上述兩人的主要貢獻分別是()
A.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創制內燃機
B.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機
C.發明電燈、制造汽車
D.提出相對論、
創制了火車機車
參考答案
【泰安真題演練】
1.《權利法案》。英國逐步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解析】
第一小問由材料信息“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為非法權力”“國王不得”判斷回答;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2.限制王權。君主立憲制。
【解析】
本題考查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確立。第一小問,根據“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為非法權力”等信息分析作答;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作答即可。
3.D
4.總統
國會
最高法院
5.美國憲法根據三權分立原則實施國家權力的互相制衡,規定總統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權。
【解析】
結合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對統治者的馴服”“站在籠子里”和1787年憲法的內容可知,此問實際上考查的是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由此分析作答即可。
6.C
【解析】
本題考查拿破侖對外戰爭的影響。由題干材料關鍵信息“向拿破侖表示感激……濕潤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復生氣”可知,強調了拿破侖對外戰爭對意大利的積極影響,據此可知選C項。
7.資本主義發展受到阻礙。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美國獨立戰爭影響: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法國大革命影響: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任選一次革命即可)
8.但?。何乃噺团d運動,伏爾泰:啟蒙運動。歷史作用:都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解析】
本題考查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相關知識點。識讀圖片中人物,根據所學可知,但丁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伏爾泰是啟蒙運動的杰出代表。第二小問共同之處從思想的解放和對資本主義的促進方面回答。
9.(1)《人權宣言》。主張自由、平等;主權在民;人們的權利是不可侵犯的(或天賦人權)。(答對其中兩點即可)
(2)由專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解析】
第(1)題,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回答;第二小問結合材料信息“自由的”“平等的”“不可剝奪的人權”概括回答。第(2)題,注意題干的限制詞“政治文明演進”。
10.人生來平等。啟蒙運動。
【解析】
本題考查伏爾泰的相關知識。第一小問根據“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都是平等的”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問聯系所學知識作答即可。
11.B
篇2:外國語中學九年級歷史復習計劃
外國語中學九年級歷史復習計劃
九年級的歷史作為中考學科,相當重要,為了更好的搞好歷史的教學工作,特制定以下復習計劃:
一、復習目標
1、掌握并熟記歷史基礎知識,準確再認和再現重要歷史事實。
2、通過歷史現象初步理解一些歷史基本概念和觀點。
3、初步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分析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
二、復習時間及進程安排
19周上冊一到三單元2課時
20周上冊四單元及下冊一單元1課時
自主復習1課時
第一課時,復習英法美日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形成知識體系,把握重點知識,通過課件練習鞏固。第二課時,復習兩次思想解放運動(包括第三次無產階級思想)和兩次科技革命及引發的一戰。第三課時,復習一戰后的世界。包括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及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和經濟危機。第四課時,學生自主復習,查漏補缺。
三、復習措施
為了完成復習內容,提高復習質量。為此,制定如下復習計劃:
第一,復習課本,夯實基礎。往年的考試題告訴我們學好課本的重要性:在復習時必須深鉆教材,復習時要做到細、廣、不留下任何知識死角。所以,計劃用三節課帶領學生復習課本,復習完畢,通過課件完成一些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夯實基礎。因為即使是能力型試題也要以基礎知識為依托。教會學生一些記憶知識的方法。如用歷史表格整理知識、系統法、把歷史知識用點、線、面串成網絡使之成為一個整體,現在通行的是專題式教材,所以更多的使用歸類復習,對同類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總結,條理化。
第二,綜合訓練,講、練、評結合,提高能力。具體做法是:從往年考卷、網上資料中精選幾份進行訓練,或自編模擬試卷,設計的題目由典型性、針對性到層次性和時代性,并注意試題的靈活性。因為時間關系,和學生一起完成,做題過程中及時指出學生掌握知識和審題解題及書面語言等存在盲點和誤區。要查漏補缺,糾偏正誤。
第三,回味練習。針對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掃清盲點,強化知識點。
最后,在心理上要調整好自身和學生心態。在復習時,教會學生正確對待壓力與挫折,正確看待成績,增強自信,發揮學習的最佳效能。同時復習時注意從講課復習、做練習(試題)、改正試卷、小結等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在學習的每個環節上合理利用時間,學習得法,做到事半功倍。
總之,只有在復習過程中,師生共同配合,用扎扎實實的態度,科學的方法進行復習,才能全面提高歷史學科的能力,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考出好的成績。
篇3:初中國旗下講話:初中歷史復習方法
初中國旗下講話:初中歷史復習方法
歷史加入中考已多年,現在同學們又面臨著一次中考,又是歷史抓分的好時機,結合同學們反映的情況和自己的經驗,想談對于中考歷史復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解決辦法。
一、初中同學們歷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歷史線索不清,前后顛倒混淆。由于人教版歷史的編排部分是按專題進行的,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雖能有所補充,做到前后聯系,但同學們在課堂上掌握幾千年歷史的過程中往往并不牢固。而在接下來學習各專題時,又再次涉及到各個時期或朝代,造成了對歷史時期的混淆,甚至有同學連中國古代史最基本的朝代先后都搞不清楚,所以經常造成朝代與事件、與人物,事件與內容等張冠李戴,混淆不清,更別說是世界歷史了。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只是簡單機械的背誦,卻未能加以理解記憶,雖將知識點背下來,卻無法準確應用。
2.漢字基礎不牢,別字錯字成堆。無論在填空題還是綜合題的答題中幾乎每題都能批到同學們的錯別字,就連平時最常用的字,錯誤率也不低,所以自然就在無形中讓同學們的答題準確率降低許多,令人非常惋惜。
3.解題能力缺乏。選擇和綜合題中考查的必然有一部分是同學們的解題能力。特別是同學們對一些歷史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明顯缺乏,所以整個閱卷中這材料題的錯誤率是極高的。有的同學在審題、答題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題目沒有看清就做題,有的答題答不到點子。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復習過程中同學們的背誦效率,復習課的參與度等也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在與同行閱卷老師的交流中,我也發現不少老師反映同學們對復習課明顯積極性不高,所以,如何提高復習課的效率也是我們復習中必須解決的一大問題。
二、動起來——歷史復習的捷徑
1.化整為段背一背。像歷史這樣的文科,它必須建立在牢固的背誦上,如果沒有扎實的背誦,即使能力再強,也是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那如何提高背誦效率呢?首先,應堅決完成每次上課后的背誦任務。其次,把背誦內容劃分為一小段一小段,在做回家作業的休息期間回想老師上課時對歷史知識的分析,迫使自己最短的時間內背完,完成背誦后第二天再回想背誦的內容,這樣的話就把一段又一段的零碎時間利用起來了,同學們的學習效果自然就提升了。第三,抓反復,雖然同學們已經完成背誦,但是往往會在背完后出現反復,為鞏固記憶效果,在每次背誦下一課的內容時,就應該給自己留鞏固時間,以避免背完就扔的現象。
當然除了進行短時背誦,還可以想想教師上課時的一些歷史小故事等感興趣的教學內容。
2.抓住重點寫一寫。雖說歷史很長,知識點繁雜,但是作為初中歷史老師都能抓住重點知識,加以整理和精煉后再交給同學們,必然會使同學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同學們也將自己不熟悉的內容寫下,這樣一來同學們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復習狀況,讓自己的復習效率越來越高,需要背誦的東西也越來越少,增強它的成功感,并且還可以加強其錯別字的訓練,盡量避免許多同學們會背不會寫的現象。
3.精選習題練一練?;A知識掌握以后,所需要的就是加強同學們解題能力的訓練,否則會背而不會做仍是空談。初中同學們學習歷史的時間有限,在基礎背誦上花費大部分時間后,解題訓練所剩的時間極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其解題能力,教師肯定會根據同學們的實際情況,精心編寫習題,讓同學們進行訓練。每次訓練同學們應該認真對待每一個題目,并認真聽好教師的評講。不僅聽評講正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聽教給同學們審題、解題的方法,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及今后應注意的問題,這樣舉一反三,讓同學們掌握要領。
當然,歷史復習方法多種多樣,相信只要充分挖掘和了解同學們,結合他們的身心特點,制訂相關計劃,讓同學們發揮其主動性,成為課堂和學習的主人,必能事半功倍,取得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