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教研工作實施方案
為了增強教研師培意識,鼓勵和督促教師搞好教研教改工作,落實“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發展思想,從而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全體教師必須積極投入此項工作,結合教育工作的實際,形成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良好教研風氣。
一、指導思想。
校本教研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作為研究的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的實施,及提高教師素質。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點將放在教學和課程改革實驗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切入點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生長點放在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自我提升上,推進新課程實驗。實現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與活動機制,確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實處。
二、學校教研工作。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協作解決、教學指導、說課、聽課、評課、骨干教師與教師對話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日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臺、創造條件。靈活運用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計劃——行動——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l、自我反思。教師的自我對話,對自己行為的進行思考、審視、分析。結合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自定專業提高學習、個人教研學習計劃,并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行學習和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組為互助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己見。以教師或教學生成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入組,以組為單位制定計劃開展研究。
3、專業引領。一方面請校外名師來本校進行示范指導,另一方面提倡教師利用刊物或遠程教育資源網絡等已有資源進行學習研討。將教研專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我校教師素質提高。
三、教研組工作。
成立教研組,語文組長王曉芳,數學組長李潘,英語組長陳孝娟。
(一)組長職責
1、教研組長要做到思想端正,學習風氣濃,有改革、創新意識,服務基層意識強,工作態度好,敬業好學、肯鉆研。
2、每一學年初制訂本組教研工作計劃,并組織教師訂出學期及學年教學進度安排和復習迎考計劃。
3、組織好本組的教學研究活動,學習大綱教材,分析考題考點考試動向,積極探索教法,組織示范課或者研究課,組織專題講座等。對活動內容及成果及總結、推廣,同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組織本組教師集體備課、個人備課及相互聽課活動。
4、組織好分段檢測,主動承擔出題任務,對考試結果組織認真分析。能同本組教師共同研究把握好考題動向、難易程度等。
5、按照“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原則,組內教師必須積極配合教研組長工作。有價值的信息相互傳達,實現資源共享。
(二)每學年給與教研組一定工作及考核經費。
四、教師教研教改工作。
各教師要認真積極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教研培訓學習、講座、聽課等活動,形成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外出學習的教師應做好學習筆記,回校后在相應范圍內及時傳達。每次校本教研活動,相關教師要按時參加并積極發言,與同伴互助,共同進步。教師參加校本教研必須完成以下常規工作:
1、按時參加教研組的校本教研活動,并把研究貫徹落實到課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動中。
2、在開學初制定本學期個人教研的研究重點。
3、實施“七個一”工程:
①學——每兩周學習一篇教育教改理論文章;
②記——寫好每堂課教學后記;
?、勐?mdash;—每兩周至少聽課一節;
?、芩?mdash;—每兩周寫一次教學反思,提出一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一條教學建議;
?、葜v——每學期主講一堂高質量的公開課;
?、拮x——每學期精讀一本教育專著;
?、哐?mdash;—每學期寫一篇研討論文。學校的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要在校本教研中發揮專業引領作用,每學期要上一節公開課,開一個講座,輔導一個教師。出一節樣本教案,寫一篇示范性教學論文。
五、設“四個一”活動獎勵
1、優質課獲獎;
2、好文章好活動案例設計、好教案獎。
3、參加上級組織的由教師直接參加的活動輔導獎。
六、以上教研工作將作為年度考核和職稱評聘及各類優秀表彰的考核依據之一。對教研教改漠不關心、無故不參加、態度差的教師不得參與各類評優評先等。
篇2:(中學)教研活動要求及考核方案
中學(學校)教研活動要求及考核方案
為了規范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研組在教學陣地上的作用,提高教研組的工作質量,實現以教研促教學、在教研重探索、在討論中提高,從而促進教改,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特制定本規定
一、工作思路
圍繞“素質教育”這個中心,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以課程改革為契機,教師隊伍建設為根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重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實現教向學突破,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學會;貫穿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能力,是學生會學;落實全程教學,逐步推進教育現代化工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三個年級各有側重,使教學過程系統化。
二、教研組工作要求
1、教研組工作由教導處全面安排,各組長具體負責,全面開展教研活動。
2、為充分發揮教研作用,實行領導下組制度,下組領導要督促各組完成教導處的各項安排,使教研活動落到實處。(語文組由李校長負責;物理組由晁主任負責;化學組由楊主任負責;外語組由賀校長負責;數學組由方主任負責;政史地由郗主任負責;生物組、體育組由王主任負責。)
3、各組教研活動定于每周四第二、三節晚自習進行,要求全組參加,且有記錄。
4、開學初,教研活動要求學習大綱,制定本學期計劃,安排大型活動,交流討論個人教學計劃及進程,周底上交教導處。
5、學期底活動。要求總結本學期工作,交流個人工作總結,評優選先,該周底上交教導處。
6、期中考試后教研活動。要求交流考試總結,調整教法,提出建議。期末考試后,由年級備課組長寫出考試總結,并交教導處。
7、各組每周要進行聽、說、評課活動,每人每學期要有一次優質課,全組聽、并上交教案、說課稿。
8、各組要確定年級備課小組,每周日晚2、3節自習在固定地點進行集體備課,研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要求每次有記錄,每周進度要統一,并通過集體研討使教學方法最優化。
9、為強化綜合科教學,成立文、理綜合組,由教導處安排定期活動。
10、各組要確定以老帶新,促進青年教師業務提高,對學生反映較差的教師、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要跟蹤聽課,全面指導。
11、青年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5節,老年教師不少于10節,新分教師(兩年內)不少于30節,初級職稱不少于20節,教研組長、校領導不少于20節。
12、各組要認真出好板報,要求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兩周一次,周四完成。
13、各組要立足本組實際,每學期要有教研專題,期末必須有成果,并上交教導處。同時,充分利用組內報刊進行專題討論,提倡組員撰寫教學論文(教學心得、教材分析、學情研究、考情探索等)。
14、為使高三復課更科學,各組每年要進行高三復課研討,要求本組高三教師每年至少要寫兩篇教學論文(試題分析、復習指導等)。
15、各組要積極組織青年骨干教師進行公開教學、觀摩課教學,組織年輕教師進行匯報課教學。
16、各組每學期要開展各種有利于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能力的大型活動。
17、每次教研活動,組長要檢查組員的教案。
三、量化考核辦法
考核采用積分形式,每組基礎分為80分,按要求加減分。由教導處專人檢查,每學期按積分排出名次,前兩名為先進教研組,該組長為優秀教研組長(按優秀教師對待)。
考核細則:
1、本組教師量化考核的平均值/5。占20分
2、教研組計劃、總結及時上交各5分,缺一個扣5分
3、板報及時加5分,缺一次扣1分。大型活動5分/次
4、各種賽教活動的教學能手加2分/人(校級)
5、各組承擔的教研任務總結加5分/篇
6、綜合評價10分,由校委會綜合評價
四、本制度解釋權在教導處
篇3:安海成功小學十校協作教研聯動方案
安海成功小學十校協作教研聯動方案
為深入開展教育教學質量建設活動,進一步加強校際之間的教研交流與合作,發揮區域教研的整體優勢,創新教研機制,轉變教研方式,提高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成立了以安海成功小學等十校教研協作聯動。為保障教研活動科學、扎實、有效進行,現擬定教研協作聯動方案如下:
一、教研協作聯動對象
泉州附小、成功小學、仁壽中心小學、前埔小學、桐林小學、西邊小學、五埭小學、水頭小學、下洪小學、早毓小學十校。
二、教研協作聯動工作小組
參與成員:協作校校級領導、教導主任、相關教師
三、教研協作聯動工作目標
協作聯動通過交流討論,認真分析各自在管理、教師隊伍和學科發展上的特點,通過結對互助,項目牽引,打破校際壁壘、打破學科壁壘,開放校園、開放課堂、開放研究,努力挖掘、發揮各自長處,從而達到強弱互補、資源共享、交互引領、和諧共進的目的,縮小并逐步消除學校人力資源差距,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四、教研協作聯動工作原則
明確目標,突出重點,找準問題,逐項突破,以事定人,以人幫事,幫事扶人,講求實效。
五、教研協作聯動內容
協作聯動學校將圍繞共同的理念、價值的追求以及共同關注的教育教學問題或話題,積極尋求對方的資源支持,包含教研組建設、校本研修、青年教師培養等。努力將學校常規教研、校本培訓、等活動與結對互助相結合。
1、實行聯合www.dewk.cn研討教研制度,即每學期開學前,組長牽頭,各成員一起總結上學期教研伙伴協作工作和各學校工作,交流新學期教研伙伴協作工作計劃和各學校工作設想。
2、每學年各校派骨干教師到泉州進行短期學習。通過這個活動,提高各小學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
3、建立課題研究、教師培訓聯動機制,每學期項目組互相聽、評課,交換教師上優質示范課。
4、聘請專家開設講座,實現資源共享。
5、實行學科協作項目組例會制度。①每學期開學前,在組長的組織下,各協作學校科組長及學科協作項目組成員一起交流上學期協作工作及各學??平M工作,并交流新學期結對合作工作計劃及各學??平M工作設想。②各學科互助項目組根據該組實際情況,定時間定地點每學期中至少集中兩次以上。
6、遵循研究、培訓與教學實踐一體的原則,組織一線教師研讀學習課標、教材,使教師逐漸把握學段、年級、章節教學目標。
7、通過各種活動形式(讀書研討式、課例研究式、診斷剖析式、案例解讀式、主題研討式、課題引領式等),組織一線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8、各學科成立QQ群、建立教育教學博客。鼓勵全體教師開設個人教育教學博客。
本方案自20**年10月10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