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社區宣傳:遇地震的應急措施
地震時的應急防護原則
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對策。
學校人員如何避震?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后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地震時,在街上行走時如何避震?
地震發生時,高層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紅燈架等,可能掉下傷人,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準備,要鎮靜,應該迅速離開電線桿和圍墻,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車間工人如何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地震發生時行駛的車輛應如何應急?
(1)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后腦部,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御姿勢。
樓房內人員地震時如何應急?
地震一旦發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較大。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筑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在商店遇震時如何應急?
在百貨公司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靜。由于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處于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離。
震后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后,往往還有多次余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此時,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
在這種極不利的環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余震發生后,環境進一步惡化。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過多。
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篇2:學校地震應急程序(3)
學校地震應急程序(三)
一、總則
(一)為保證地震應急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根據《日照市地震應急預案》、《日照市地震局地震應急行動細則》,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程序。
(二)學校成立地震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校地震應急的日常工作。
(三)地震應急工作包括臨震應急和震后應急。本預案為破壞性地震的臨震期及地震突然發生后(含有感地震),學校應急組織指揮自救互救減少災害的基本程序和組織原則。
(四)地震應急工作實行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由各學校領導、管理和部門負責的原則。
二、應急反應程序
(五)學校接到臨震應急通知和發生地震的報告后,立刻召集校地震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本預案中各工作組組長參加的緊急會議。會議主要內容:
1.校地震應急領導小組即可轉為"抗震救災指揮部"。
2.聽取有關部門匯報震情和災情。
3.實施本預案,部署應急救災工作,落實各工作組任務。
(六)全面了解學校災情,及時向縣教育局和當地政府部門報告震情和災情,視其震災破壞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請求搶救和支援。
(七)學校啟動預案后,視情況立即組織搶險救災隊伍,開展自救互救工作。救災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做好學生的疏散工作,抓緊寶貴時間搶救被壓埋人員。
(八)根據上級地震應急通知要求,宣布學校進入震后應急期,發表告全體師生書,號召全體師生自救互救,積極參加搶險救災工作。
三、臨震應急反應
(九)臨震應急是指發布地震臨震預報后的應急工作。當政府發布地震臨震預報后,預報區所在地學校即進入臨震應急期。
臨震應急措施如下:
1.由學校宣布進入臨震應急期,并規定臨震應急期的期限、區域、注意事項等。
2.啟動學校地震應急預案,"學校抗震救災指揮部"開展工作;建立24小時專人值班制度。
3.根據建筑物抗震能力,發布避震通知,組織師生避震疏散。
4.加強與教育行政領導和地震部門聯系,隨時注意震情變化。
5.做好搶險救災準備。
6.迅速調集人員做好應急準備,維護校園治安,注意易發生火災等次生災害的抗震性能除險加固工作。
7.按照政府的重要部署、指示,主動平息地震謠傳或誤傳,安定人心,保持學校安定。
四、有感地震應急反應
(十)有感地震是指在本市內陸及鄰近地區發生M<5.0級地震時,震中區民眾普遍感覺到的但沒有造成直接災害的地震。當發生有感地震是,按以下要求作出應急反應:
1.在上課時,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2.在室外時,教師和學生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
3.震感過后在教室就地躲避的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迅速撤離教室,不在教室的老師應迅速按分工應到樓梯、樓道、室外維護秩序,保障學生安全撤離。
4.學校了解災情,并及時向教育主管部門匯報;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召開地震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落實措施;做好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
五、破壞性地震應急反應
(十一)破壞性地震是指在本市內陸及鄰近地區發生M≥5.0級地震時,造成人員傷亡,房屋倒塌和嚴重損壞。若遭遇破壞性地震,學校按以下要求做出應急反應:
1.在上課時,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2.在室外時,教師和學生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
3.震后在教室就地躲避的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迅速撤離教室,不在教室的老師應迅速按分工應到樓梯、樓道、室外維護秩序,保障學生安全撤離。
4.學校迅速啟動地震應急預案。抗震救災指揮部立即開展工作,組織師生開展自救互救、疏散安置人員,維護學校秩序。
5.學校了解災情,向縣教育局和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匯報災情,提出救援請示。在本地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領導下,做好抗震救災、搶險救援工作。
6.學校應做好地震科普知識宣傳,平息地震謠傳和誤傳,安定人心,恢復正常教學秩序。
篇3:(學校)冬季防地震、防火、防踩踏演練預案
> 中學(學校)冬季防地震、防火、防踩踏演練預案一、演練目的
通過地震應急演練,使全體學生掌握應急避險的正確方法,熟悉我校緊急疏散的程序和線路,確保應急避險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進行,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全體學生的生命安全。同時通過演練活動培養學生聽從指揮、團結互助的品德,學會逃生的本領和能力,提高學生應急反應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練指揮小組
現場總指揮: *
現場副總指揮:*
操場指定地帶:*
后勤保障:*
現場疏導員: 教育處干事、
三、演練準備
1.演練前召開動員大會,闡述地震應急演練的重要意義,講明演練的程序、內容、時間和紀律要求,以及各個班級疏散的路線和到達的區域,同時強調演練是預防性、模擬性練習,以免發生誤解而引發地震謠傳。
2.演練前對疏散路線必經之處和到達的"安全地帶"進行實地仔細檢查,對存在問題及時進行整改,消除障礙和隱患,確保線路暢通和安全。
3.在校園廣播上發出信號(警笛聲),第一次信號不得離開教室,應迅速躲到桌子下面;第二次信號發出后,在老師的組織下有序離開教室。
4.各班主任提供參加演練人員名單,控制人數,嚴肅紀律,如有故意破壞且造成惡劣影響者將嚴加處理。
四、演練要求
1.聽從指揮,服從安排,保持安靜。
2.動作敏捷、規范,嚴禁推拉、沖撞、擁擠,避免踩踏事件的發生。
3.按規定線路疏散,不得串線。
4.在撤離途中,如出現擁擠摔倒,后面學生及樓梯口應立即大聲喊"停"同時停止不動,各班老師招呼本班學生停下,等險情排除后,再招呼按順序撤出。
5.各班主任在樓梯口安排專人值班,要高度負責,嚴防踩踏事件發生。如發生人為問題將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五、演練疏散程序
1.聽到第一次信號"緊急避險"后,全體學生在5秒鐘的時間內,迅速鉆到自己的課桌下并且用雙手抓緊課桌的桌腿。聽到第二次信號"緊急疏散"后,每班靠門的學生立即把門打開,按座次撤出教室,以班為單位有序撤出。
2.教室內學生疏散安排如下:
⑴靠近門的學生先疏散。
⑵前4排學生從前門依次疏散,后4排學生從后門依次疏散,要求有序、動作要迅速。
⑶出門后變成一路縱隊,按指定方向跑步前行。
3.教學樓內疏散安排:
初三1、2班走教學樓東樓梯。初三3班走東樓樓梯。初三4、5班走教學樓中間樓梯。初三6班走西樓樓梯。初三7、8班走教學樓西樓梯。到操場集合。
3.學生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帶后,各班班長、體委要在指定位置站好,清點人數,向班主任報告,再由班主任向安全辦主任報告。
5. 現場疏導員(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職責:
⑴第一次發出后,指導學生進行室內避震,糾正學生的不正確動作和姿勢。
⑵第二次信號發出后,帶領學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帶"。
⑶班主任要自始至終跟隊,密切關注演練現場,維護活動紀律,防止意外發生。
6.后勤保障要保證車輛、急用藥品、通信暢通。
六、演練時間
20**年11月24日下午第三節。
各相關人員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認真組織好本次演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