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精神論》讀后感
教師作為知識和文化的傳播者需要專業化的技能,但更需要豐富的精神世界作基石。作為教育主體之一的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精神?又應該如何建構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師精神論》很好的闡述了教師精神是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它包括以下多個層面:不可復制的奇跡:生命意識;臻于完美的途徑:愛與寬容;充滿的行囊:理想與激情;獨特的“這一個”:個性精神;直面缺憾:學會反思。其中,第二層面“臻于完美的途徑:愛與寬容”我讀了以后產生了深深的共鳴。
對于教師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呢?蘇霍姆林斯基的回答是:“熱愛兒童。”愛,是人類情感的最高形式,更應該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有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愛,應該是自然的迸發而不是故作姿態,應該是不求回報的甘心付出,更應該是數十年如一日的長久滋養。愛不僅意味著每個學生的喜悅和苦惱都敲打著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關懷和擔心,不僅意味著小心翼翼地、深思熟慮地、關懷備至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更意味著擁有一顆寬容之心,去引導學生暫時失當的行為,去喚醒學生暫時迷惘的靈魂。教育的奇跡很多時候都是由愛與寬容造就的。朱小蔓教授說:“有了教師的愛,就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情感,教師的人格和學生的人格就開始互動、影響和溝通,在潛移默化之中教師的人格轉化成了學生的人格,教師也就完成了人格化教育的任務。”學生是處于發展中的未完善的人,我們不能用不符合學生實際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行為和思想,對于學生的錯誤或不完善之處決不能求全責備,否則可能導致精神萎縮。一顆無愛、無寬容的冷漠之心,必將絞殺學生的智慧和個性。有一則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老禪師,一日傍晚在禪院里散步,忽見墻角有一張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墻出去了。他沒有聲張,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個小和尚越墻而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現剛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口吻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我覺得我們的教育過程也應該充滿這樣漫溢寬容的細節,這樣的細節才真正具有人性的魅力。
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我覺得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時時處處都能給學生愛與寬容。寬以待人是一個道德水平較高的表現。任何人希望別人善待自己,都要先善待別人,多給人一些關懷和理解,對別人的缺點要善意指出,不幸災樂禍或者橫加指責;即使對有錯誤的人也不要嫌棄,應給人提供改過的寬松條件,原諒別人的過失,幫助別人改正錯誤。人總是喜歡和寬容厚道的人交朋友的,正所謂“寬則得眾”。寬以待人正是以寬廣的胸懷、寬容的氣度創造寬松的人際環境。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明白,寬以待人是為人處世的一個重要原則,努力讓我們的學生從小學會寬以待人。
在平時的小組競賽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失利組的學生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怯場心理而喪失比賽的信心。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教師要抓住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學會寬容,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記得有一次,我組織一(2)班的小朋友們進行“螃蟹賽跑”的游戲。在比賽中,紅隊www.dewk.cn的周海謨和徐偉剛兩位小朋友可能是因為求勝心切,胸前夾住的皮球在半途中不小心連續掉了好幾次,浪費了很多時間,結果導致紅隊在第一輪比賽中處于最后一名。當比賽結束時,紅隊其他的隊員都把失敗的責任歸咎于這兩位小朋友,責怪和抱怨聲一時此起彼伏——“你們兩個人這么沒用的!害得我們得了最后一名。”“真笨!這么一個球都夾不牢。”……當時,這兩位小朋友聽了同伴們無情的責罵都慚愧地低下了頭,小臉也都漲得通紅。我知道此時他們的心里一定無比的難過。當我看到紅隊的這一情況后立刻控制住當時有點混亂的場面,耐心地對學生進行了一番引導——“我們一次失敗了千萬不能灰心!更不能埋怨自己隊里的好伙伴。周海謨和徐偉剛這兩位小朋友雖然在比賽中出現了不小的失誤,但他倆都和我們一樣努力,也都希望自己的隊能獲勝,怎么能這樣埋怨他們、責怪他們呢?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伙伴在下一次比賽中一定能比好!”大家聽了似乎都明白了什么。“徐偉剛,別難過了,我們一起來加油!” “周海謨,加油!這一次我們一定會獲勝!”……一時,鼓勁和加油在隊友間互相傳遞著,自信也寫滿了紅隊的每一張小臉,其中也包括了剛才還耷拉著腦袋的那兩位小朋友。緊張的第二輪比賽終于開始了,紅隊的全體隊員配合默契、全力以赴,最終戰勝了黃隊和綠隊獲得了第二名。看到自己的隊有了這么大的進步,他們拉起小手跳躍著、歡呼著。我相信他們在互相慶祝的同時也一定能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寬容的珍貴。
教師,請記住泰戈爾的一句話: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
篇2:《做最好黨員》讀后感:做最好教師黨員
《做最好的黨員》讀后感--做最好的教師黨員
《做好的黨員》這本書以新穎的觀點、鮮活的案例以及有效的操作性深深地吸引了我。如何迎接建黨90周年呢?《做最好的黨員》一書給了我明確的答案,以實際行動去做一名最優秀的教師黨員就是獻給黨的最好的禮物。在書中第二單元“最好的黨員怎樣做”的一篇文章《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給了我很大的啟迪。付玉玲同志的例子令我佩服,她用心琢磨了崗位的特點,做起事來就心中有數了;她把工作做到了每一個點子上,為了及時聯系群眾,她收集到了每一戶主的電話。作為教師黨員的我應該努力向付玉玲同志學習,弄清楚我的教育對象的特點,把工作做到“點子”上。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先弄清楚自己的學生——90后的孩子。上海社會科學院員楊雄教授在對90后孩子的研究分析中,歸納出了幾個特點: 1、他們消費觀念超前,欲望更強,錢和獲得錢的渠道的重要性或多或少被過分強化。 2、90后相對缺乏一種對團隊組織的忠誠感,而是以個人和個性作為追求和崇尚的目標。3、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他們的視野更開闊,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更多元化,心智發展超前,知識面、早熟度也遠遠超過父母輩。4、一些社會現實讓他們很早就明白應該把價值取向關注于具體的事情,而不是關注抽象的哲學。他們更關注工具理性,而不是信仰層面的東西。他們中的一些人更關心自己怎么舒服地生存下去,熟練掌握社會游戲規則。楊雄教授認為他們會隨著社會進步向前發展,成為比較全面發展的一代。因此,作為90后孩子的老師應該主動地去了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需要。從而,用靈活多變、不同的教育方式去引導學生的學習、價值觀等。其次,應與家長保持好聯系,積極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以便全面地了解學生,更好地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也應抓住學生的特點,以不同的形式去展示每個學習內容。同時,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拓展業務能力。目前學生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力,他們在不斷得超前學習,老師只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教學才能“百戰不殆”;他們有著很強的好奇心,通過便捷的信息工具能獲取大量的信息,老師只有通過拓展業務能力,才能吸引學生對學科的關注。課堂上教師應當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應當認真得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抓住三維目標,以活潑生動的信息技術課堂,啟發式、引導式的教學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達到學生能自覺、自主學習的目的。
“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這是做事的根本”我十分贊同這一觀點。把教育教學做“精”,需要花大量的功夫才能實現,我愿意不斷努力,爭取不斷的進步,做到“有效教學”、“精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