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教學活動設計:粉紅盒學具
活動內容:粉紅盒學具--培養判斷推理能力
學具類型:粉紅盒
輔助材料:1.兒歌《開火車》
2.相關課件
3.火車底卡、火車頭飾、粉色藍色紙張若干、
4.貼貼紙
一、目標設計
主要目標:
通過用學具塊按規律擺放的操作活動,讓全班90%以上的幼兒能在4分鐘能觀察出本教案一個掛圖學具塊顏色排列的規律,并將空白處用適當的學具塊補充完整,培養幼兒歸納推理的能力。
滲透目標:培養幼兒的自然觀察能力
活動過程
二、導入方法
教師情景引入,引導活動定向
指導語:“農民伯伯正在果園里辛勤工作,汗水淋濕了他的衣服。我們可以幫農民伯伯做些什么呢?不如我們一起來制作汗巾送給農民伯伯吧!”
分別出示掛圖1~3,讓幼兒為農民伯伯制作3中不同汗巾。
小結評價
三、展開方法
?。ㄒ唬┙o火車加車廂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活動定向
教師出示掛圖1,指導語:“果園里的水果成熟了,農民伯伯打算用小火車來運水果,他一節車廂放一種水果,可是...還有兩種水果沒有車廂放,怎么辦?有什么好辦法嗎?”
幼兒討論后,教師繼續說:“對了,可以幫火車再添上兩節車廂。車廂的顏色有什么特點呢?請你用前面兩行的學具塊,在桌面的底卡上擺出這列火車,并補上后面兩節車廂?!?/p>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幼兒動手操作,從學具盒中取出一粉紅底色一綠底色的兩個學具塊(只要底色正確就可以,畫面圖案沒有要求),排在自己拼擺的“火車”的后面。
教師巡回指導,對個別幼兒進行啟發。
3.教師出示正確答案,幼兒自我檢查驗證
教師出示正確答案,讓幼兒對照檢查。
4.討論總結操作方法,多角度積極評價
教師評價幼兒:“這列火車車廂顏色的排列規律是一節粉紅色,一節綠色,一節粉紅色,一節綠色,所以后面加上兩個車廂也一個是一個粉紅色一個綠色的。”
(二)給火車車廂填色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活動定向
教師出示掛圖2,指導語:“農民伯伯又開來一輛小火車,一節車廂放一箱蘋果,可是...其中有兩節車廂壞掉了。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并想一想,應該補上什么顏色的車廂?請你用后面兩行學具塊,在桌面上擺出這列火車,并把車廂顏色補上?!?/p>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幼兒動手操作,在桌面上擺出底色規律為藍-藍-黃-黃-藍-藍-黃-黃的共8塊學具塊的火車。
3.教師出示正確答案,幼兒自我檢查驗證
教師出示正確答案,讓幼兒對照檢查。
4.討論總結操作方法,多角度積極評價
教師對幼兒進行評價。指導語:“小朋友真聰明,火車擺得又快又好!”
教師小結,向幼兒分析掛圖2的學具塊顏色排列規律。
?。ㄈ┙o火車車廂填色,相同步驟操作
依據上述步驟和指導語,教師出示掛圖3,讓幼兒完成排列火車的操作。
四、結束方法
游戲:設計彩色小火車
指導語:“聰明的小朋友,火車擺得又快又好! 現在請小朋友們用白色和橘黃色兩種顏色,自己給農民伯伯設計一列火車,請你從學具盒拿出8塊學具塊來設計你的這輛火車,注意顏色排列要有規律!看看哪個小朋友能擺出最漂亮的火車。”
幼兒用白底色和橘黃底色的學具塊在桌面上排出一列有顏色規律的“火車”。
教師讓幼兒將學具恢復為常規排列收拾好,并從椅子下拿出紙張。教師當火車頭,幼兒當車廂,讓幼兒開著有顏色規律的火車去參觀農民伯伯的果園。活動結束。
篇2: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參考格式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原稱教學大綱)格式及要求(參考樣式):
《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教學活動設計方案
(注:請各專業注重項目的合理性及活動設計的可行性的審核)
項目一
工程地質堪察(6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熟悉的物理力學性質,能夠閱讀工程地質堪察報告。
促成目標:
1.掌握房屋建筑工程的堪察內容及其野外堪察方法。
2.能根據工程地質堪察報告的內容及圖件提出地基與基礎方案設計的初步建議,推薦地基持力層。
3.對軟弱地基或不良地基,提出地基處理(加固)方案的建議。
4.能根據室內土工試驗的測試結果進一步了解土的物理力學性質。
二、工作任務
1.野外堪察(進行真實或模擬堪察等)
2.根據堪察結果編寫堪察報告書。
3.做常規的室內土工試驗
三、活動設計
1.準備編寫地質堪察報告書的資料(閱讀堪察報告書)
2.準備試驗土樣(土工試驗)
模塊1
工程地質堪察報告書的編寫(2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
能閱讀堪察報告書
促成目標:
1.掌握房屋建筑工程的堪察內容及其野外堪察方法。
2.能根據工程地質堪察報告的內容及圖件提出地基與基礎方案設計的初步建議,推薦地基持力層。
3.能對軟弱地基或不良地基,提出地基處理加固方案的建議。
二、工作任務
根據選擇的堪察方法所獲得的主要堪察成果——地層剖面圖,結合工程概況編制堪察報告書。
三、活動設計
設計一個合適的地層剖面圖,指導學生完成編寫地質堪察報告書
四、相關實踐知識
(一)野外堪察方法及其測試步驟
1.初步選擇堪察方法并確定堪察步驟。
2.合理布置堪察點并進行堪察(只是了解過程與測試步驟,不能實際進行)。
(二)編制堪察報告書的步驟
1.緒論(工程概述或工程概況)
2.常規論述(土層分部)
3.專題論述(提出地基、基礎建議或基坑支護建議等)
4.結論與建議(工程評價)
5.附圖表(圖件)
(三)堪察成果及其對設計的建議
1.根據堪察結果,繪制工程地質柱狀圖、工程地質剖面圖等。
2.對地基與基礎方案設計提出建議。
3.對軟弱地基或不良地基,提出是否對進行處理的意見。對需要進行處理的,能提出地基處理加固方案的建議。
五、相關理論知識
問題1.巖土工程堪察等級是如何確定的?
問題2.房屋建筑工程的堪察內容有哪些?
問題3.工程堪察的目的和任務是什么?
(一)巖土工程堪察的目的、任務和分級
1.工程堪察的目的。
2.工程堪察的任務。
3.巖土工程堪察分級。
(二)房屋建筑工程的堪察內容
1.房屋建筑工程堪察的工作內容。
2.各階段的堪察內容。
3.堪察方法的適用范圍。
六、思考與練習
根據相關資料編寫堪察報告書。
模塊2
室內土工試驗(4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會測定砂性土的重度和密度,能進行顆粒分析并繪制顆粒大小分布曲線。
促成目標:
1.能熟練操作儀器。
2.會根據試驗步驟進行試驗。
3.能根據土工試驗測定土的物理及力學性質。
二、工作任務
做常規的土工試驗。
三、活動設計
學生自己取土樣進行試驗(測密度及含水量)
四、相關實踐知識
(一)土的密度試驗
1.密度試驗相關的儀器設備名稱。
2.試驗操作步驟。
3.計算與制圖
4.填寫試驗記錄。
(二)土的含水量試驗
1.烘干法試驗相關的儀器設備名稱。
2.試驗操作步驟。
3.計算與制圖
4.填寫試驗記錄。
(三)土的顆粒分析試驗
1.篩析法試驗相關的儀器設備名稱。
2.試驗操作步驟。
3.計算與制圖
4.填寫試驗記錄。
五、相關理論知識
問題1.土的物理性指標有哪些?
問題2.土的物理狀態指標有哪些?
問題3.土的三相指的是什么?
問題4.《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把巖土分為哪幾類?
(一)土的組成與結構
1.土的固體顆粒
2.土中水
3.土中氣體
4.土的結構
(二)土的物理性質指標與測定
1.試驗目的
2.土的三個基本指標
3.土的工程分類,根據室內土工試驗進一步了解土的物理力學性質。
六、拓展性知識
黏性土的液限、塑限聯合測定試驗
七、思考與練習
根據所給資料,確定土的名稱和狀態。
項目二
淺基礎設計與施工(10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能進行簡單的淺基礎設計;讀懂基礎施工方案,并熟悉相應施工準備與施工工藝。
促成目標:
1.熟悉地基與基礎設計原則及其分類
2.會確定基礎埋深
3.會進行地基計算
4.會確定基礎底面尺寸
5.能進行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設計
6.淺基礎施工方案的編制
二、工作任務
1.根據堪察報告書提出的建議及結論選擇基礎類型
2.進行基礎設計
3.編制基礎施工方案
4.確定基礎施工工藝流程并制定質量控制要點
三、活動設計
1.準備鋼筋混凝土淺基礎設計相關資料,根據堪察報告及設計要求,設計一淺基礎(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
2.根據給出的地基條件,確定淺基礎(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施工方法及施工工
識讀基礎施工圖,判斷淺基礎的類型、看懂基礎構造圖。
模塊1
淺基礎設計(6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會設計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
促成目標:
1.熟悉地基與基礎設計原則及其分類
2.會確定基礎埋深
3.會進行地基計算
4.會確定基礎底面尺寸
二、工作任務
設計一個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
三、活動設計
根據準備的淺基礎設計資料,設計柱下獨立基礎
四、相關實踐知識
(一)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1.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修正
2.理論公式確定地基承載力
3.軟弱下臥層承載力的驗算
(二)確定基底尺寸
1.中心荷載作用下獨立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
2.偏心荷載作用下獨立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
(三)基礎設計步驟
擴展基礎設計的步驟
五、相關理論知識
問題1.地基的有類型?
問題2.基礎的類型有哪些?
問題3.地基基礎的設計有那些基本要求和基本規定?
問題4.天然地基上淺基礎的設計的步驟是什么?
問題5.現澆基礎預留基礎插筋有何作用?
(一)地基基礎設計原則
1.地基與基礎的設計等級
2.地基與基礎的設計的設計內容
3.地基與基礎設計所需資料
4.極限狀態設計原則
(二)地基與基礎的分類
1.地基的分類
2.基礎(淺)的分類
(三)根據相關因素確定基礎埋深
1.建筑物用途的影響
2.荷載和性質的影響
3.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的影響
4.相鄰建筑物基礎埋深的影響
5.其他影響
六、拓展性知識
無筋擴展基礎的設計
七、思考與練習
根據所給相關的工程資料設計一個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
模塊2
淺基礎施工(4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熟悉淺基礎(鋼筋混凝土)施工工藝和方法。
促成目標:
1.能進行土方工程量的計算
2.進行土方工程的施工準備工作
3.掌握淺基礎(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施工工藝及相關的規范、標準等
二、工作任務
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的施工
三、活動設計
在給出的地基上確定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
四、相關實踐知識
(一)編寫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施工方案
1.(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的施工準備
2.混凝土基礎施工操作工藝及施工要點
(二)淺基礎(隱蔽工程)的質量驗收
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和《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的相關知識
2.混凝土基礎施工的工程質量驗收
五、相關理論知識
問題1.土方工程施工過程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問題2.基坑土方工程量如何計算?
問題3.土方調配的目的是什么?土方調配的原則是什么?
問題4.什么是淺基礎?主要有哪幾種形式?
(一)土方工程量的計算方法
1.基坑土方工程量的計算
2.場地平整土方工程量的計算
(二)鋼筋混凝土基礎施工的構造要求
1.獨立基礎與條形基礎的構造要求
2.片筏基礎的構造要求
六、拓展性知識
剛性基礎施工
七、思考與練習
條形基礎施工
項目三
樁基礎設計與施工(12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能進行簡單的樁基礎(鋼筋混凝土)設計;讀懂基礎施工方案,并熟悉相應施工準備、施工工藝及方法。
促成目標:
1.會確定豎向承載力設計值
2.會選擇合理的樁基礎類型并確定樁的規格和數量
3.能設計樁基承臺
4.掌握樁基礎施工工藝及相關的規范、標準等
二、工作任務
1.設計預制樁基礎
2.編制樁基礎的施工工藝流程
三、活動設計
1.準備樁基礎設計相關資料,設計一個簡單的樁基礎
2.根據給出的地基條件,確定樁基礎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
模塊1
樁基礎設計(8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會設計預制樁基礎。
促成目標:
1.會選擇樁基礎類型
2.會確定樁基礎的承載力
3.會確定樁的規格(樁型、樁長)、數量并進行平面布置
4.會設計樁基承臺
二、工作任務
設計一個樁基礎(預制樁)
三、活動設計
在準備的樁基礎設計的相關資料基礎上,設計一個簡單的樁基礎
四、相關實踐知識
(一)確定樁的豎向承載力
1.確定單樁豎向承載力設計值
2.確定群樁豎向承載力設計值
(二)確定樁的規格、數量和平面布置
1.確定樁型樁和長
2.確定樁的根數和間距
3.樁在平面內進行合理布置
(三)樁基承臺結構承載力計算
1.沖切計算
2.受剪計算
3.受彎計算
4.局部受壓計算
五、相關理論知識
問題1.樁基礎的適用性和特點有哪些?
問題2.樁的分類方法有哪些?樁按其承載性狀分為哪幾種?
問題3.樁基礎設計的主要步驟有哪些?
問題4.樁基礎驗算的內容有哪些?
(一)樁基礎的適用范圍與特點
1.樁基礎的適用范圍
2.樁基礎(深基礎)的特點
(二)樁與樁基礎的分類
1.按樁的承載性狀分類
2、按適用功能分類
3、按樁身材料分類
4.按施工方法分類
5.按成樁方法分類
(三)樁的質量檢測技術
1.低應變法
2.超聲波法
3.抽芯法
(四)樁基礎的驗算
1、承載力驗算
2、沉降驗算
六、拓展性知識
灌注樁設計
七、思考與練習
根據場地資料、上部結構荷載以及初選的預制樁(截面已知)設計一個樁基礎
模塊2
樁基礎施工(4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熟悉樁基礎(預制鋼筋混凝土樁)施工(沉樁)工藝和方法。
促成目標:
1.能制定合理的樁運輸方案
2.會選擇合適的樁堆放形式
3.會合理選擇沉樁機械設備
4.會合理選擇的沉樁方法
5.熟練掌握錘擊法的沉樁工藝
二、工作任務
預制樁基礎施工(錘擊法)
三、活動設計
在給出的地基條件上確定樁基礎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
四、相關實踐知識
(一)預制樁制作、運輸與堆放
1.樁的制作
2.樁的運輸
3.樁的堆放
(二)沉樁機械設備
1.樁錘
2.樁架
3.動力裝置
(三)沉樁
1.選擇合適的沉樁工藝(錘擊法)
2.施工(打樁)準備
3.打樁
4.打樁的質量控制
5.打樁記錄
五、相關理論知識
問題1.預制樁的主要施工方法有哪些?
問題2.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施工主要包括哪幾個過程?
問題3.打樁設備包括哪幾部分?
(一)預制樁施工方法及其適用范圍
1.錘擊法
2.振動法
3.靜力壓樁法
(二)沉樁常遇問題
1.樁頭打壞
2.樁位產生偏差
3.樁身破裂
(三)樁基礎質量檢查的一般要求
應按現行《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20**)的有關要求進行質量檢查與驗收
六、拓展性知識
灌注樁施工
七、思考與練習
編制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的沉樁工藝(錘擊法)
項目四
基坑工程(8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掌握基坑支護結構的施工工藝和方法
促成目標:
1.能根據基坑開挖方案組織施工
2.會進行簡單的排樁支護結構設計
3.會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地下水
4.會借助儀器設備對基坑進行現場監測
二、工作任務
1.設計單層支錨排樁支護結構
2.深基坑土方開挖施工
三、活動設計
1.給出一個排樁支護結構形式,選擇一個排樁進行設計
2.根據所給條件,確定土方開挖施工工藝及方法
模塊1
排樁支護結構設計(4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會進行簡單的排樁設計
促成目標:
1.會選擇合適的排樁支護結構類型
2.能進行淺埋排樁的計算
二、工作任務
設計一淺埋單層支錨排樁
三、活動設計
給出一個排樁支護結構形式,選擇一個排樁進行設計
四、相關實踐知識
1.確定淺埋單層支錨排樁的地下埋入深度
2.確定錨拉力或支撐力
3.確定最大彎矩
4.進行單層支錨排樁的結構計算
五、相關理論知識
1.基坑工程的主要特點
2.基坑支護結構的類型與適用條件
3、排樁支護結構的設計方法
六、拓展性知識
懸臂式排樁設計
七、思考與練習
單層支錨排樁設計
模塊2
土方開挖(4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掌握土方開挖施工工藝及方法
促成目標:
1.掌握擋土開挖方式
2.會根據深基坑開挖方案組織施工
3.會采取合適措施控制地下水
二、工作任務
深基坑土方開挖施工
三、活動設計
根據所給條件,確定土方開挖施工工藝及方法
四、相關實踐知識
1.確定地下水控制方案
2.土方開挖的施工工藝
五、相關理論知識
1.降水的方法及其適用范圍
2.現場監測的作用及其項目
3.土方開挖的分類與適用范圍
六、拓展性知識
逆作業施工的工藝原理及其優點
七、思考與練習
編制深基坑土方開挖施工方案
項目五
軟弱地基處理(4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掌握軟弱地基處理的方法及施工工藝
促成目標:
1.掌握軟弱地基的特點
2.會根據換土墊層法處理軟弱地基
3.會根據現場條件選擇合適的地基處理方法
二、工作任務
用換土墊層法處理軟弱地基
三、活動設計
給出軟土地基相關資料,進行墊層設計
四、相關實踐知識
1.確定墊層的厚度和寬度
2.墊層的施工工藝及其質量控制標準
五、相關理論知識
1.軟弱地基的特點
2.地基的處理目的
3.地基處理方法的分類與適用情況
六、拓展性知識
強夯法施工
七、思考與練習
根據軟土地基的實際情況,采取換土墊層施工工藝對地基進行處理
篇3:數學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要切實走進生活
數學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要切實走進生活
棗莊市薛城區張范鎮光明小學
陳瑞
案例
這是小學數學實驗教材(北師大版)一年級(下)第七單元P80-81——《我們來當家》,這是一節融購物及加減混合運算兩知識點于一體的綜合實踐課。本設計通過購物的系列活動來貫穿全課。
新課程標準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本人經過三回的探索修改,設計了一節融知識、技能、情感與價值觀于一體的實踐活動課——帶領學生到超市親身體會購物的樂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活動過程設計
第一回:課一開始,本人就創設了一個邀請學生幫助小主人公——淘氣和笑笑解決如何當家作主的情景。要當家作主首先得有錢,孩子們遇到了如何拿錢以及30元有多少種拿法的問題,于是我要求學生將準備好的課本后的小假鈔拿出來擺一擺,自己尋找多種拿錢方法,然后個別向老師匯報,教師用真錢貼于黑板進行實物板書。
接下來的環節里,精美的課件將學生帶到琳瑯滿目的滿家福,學生們在一片嘩然中興奮的講述著自己的所見。這時,我要求學生匯報圖中的商品及其價格,然后分小組幫助淘氣和笑笑,看看20元和30元能在食品區里買些什么?小組長記錄本組討論后的結果。為了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我還設計了價格固定讓學生反猜購物情況教學活動……
總的看來,這一次課較迎合低年級的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形式多樣,動靜結合,學生的參與面較廣.同時執教老師還善于捕捉學生的興奮點.整節課充分落實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重要教學建議。
第二回:
課后教研組的陳老師對此課進行了綜合評價。我在大家的幫助下改善了教學方案,換了另一個班的學生再次進行教學。
不足之處主要有幾點:在教學中應首先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與同伴合作、積極與他人交流,使學生增進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同時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例如在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討出30元有多種拿法之后,不該個別的進行匯報,教師板書,這種做法容易讓課堂冷場,同時打擊到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在第二次課中我嘗試鼓勵有不同想法的學生用老師事先準備好的真鈔進行板書,這樣學生的注意力被大大地調動起來了。
關于小組合作,陳老師提出了需要注重合作的有效性。學生小組合作表面看起來熱火朝天,可實際上又有多少學生做得到專心傾聽別人的發言?為了提高學習的效率,其實并不是非要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怎樣才能使學生更自主地學習才是教學關鍵。于是,我將“小淘氣整好花了25元,猜猜他都買了些什么?”這道題由原來的小組合作,代表匯報改為各自在練習本上寫,寫出兩種方法的同學就自由地到黑板上展示算式。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踴躍地寫滿了半個黑板。正當我為自己的創意感到沾沾自喜時,新的問題又擺在面前——寫了這么多題,如果要一一講解,勢必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無心聽講。課堂中教師又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此時,筆者靈機一動,讓學生自行找錯,如果發現黑板上有錯題,你無需舉手,迅速地上講臺來更改,看看誰的觀察能力最好。我話音剛落,許多學生就沖上講臺,抓起粉筆,當起了小老師。就連平時最愛溜號的小家伙,也奔上講臺得意了一番。不出一分鐘,黑板再也找不出一道錯題。真讓我感到欣慰,同樣的內容換一種教學方法,收到的效果差異竟是如此之大!
第三回:
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我得到許多的啟示,加深了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但是在第二次課上完之后,我又覺得不盡人意。既然新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必需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那我不如就讓我的課堂將新課標體現得更徹底,讓數學課堂切實走進生活。俗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課堂上“紙上談兵”的教學效果哪如真正的“實踐操作”啊!于是,我設定了一份“當家計劃”,讓學生在父母的引導下,仔細填寫。例如,家里明天需要買什么蔬菜,水果,副食品……做好數量的統計。并且要家長在當家計劃上簽上“同意購物”,給予孩子20元以下的現金。次日,就在班主任的幫助下將學生帶到學校旁邊的“萬昌百貨”進行真正的購物活動。小家伙們,樂顛顛地拿著計劃,象模象樣挑選商品,還真有那股當家的味。在結算的時候,售貨員也配合老師,詢問學生:“你一共花了多少錢?應找回多少錢?”這時侯的學生比任何時候都來得認真,基礎稍差的學生還專心地掰著小指頭,生怕算錯了阿姨不許他結賬。
第二天,數學課堂上,孩子們興奮地向我匯報,他們的累累碩果得到了父母如何的大番贊賞。有個孩子還跟我說,他們家就住在萬昌百貨的樓上,經過這次的實踐,他媽媽決定以后就由他來買菜啦。這次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切實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學好數學好處多,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與興趣。孩子們的收獲還真不少!
經過三次教學方案的修改,我覺得學生和我的收獲與次俱增??梢哉f在這一系列課中,學生經歷了知識與技能的形成、情感的培養、價值觀的體現。每位同學都將這些源于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又用于生活,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學生的學習更具體,更充實,更有效。這就是我在這些課中所感受到的心情。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加努力,不斷地去摸索更有效地教學方法,讓我能夠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與學生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