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藝術》讀書有感(二)
建筑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是一個時代文化藝術、政治經濟的縮影。建筑是藝術世界中最龐大、最引人注目的一員,就建筑藝術本身而言,它是一個囊括范圍很廣的門類,包括宮殿、陵墓、寺廟、園林等各種特色的建筑。建筑作為時代的一面鏡子,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熔鑄、反映出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審美追求,因其觸目的巨大形象,四維空間和時代的流動性,講究空間組合的節律感等,而被譽為"凝固的音樂"、"立體的畫"、"無形的詩"。
而《中國建筑藝術》主要從中國建筑的民族理性精神方面論述了宗教建筑的藝術特色,當然其中也提到了很多西方宗教建筑,二者相比較,更凸顯出中國宗教建筑的特色,比如木結構就是其一大特色,還有它在結構上的對稱,在時間進程上表現出來的流動美,是在平面上縱深的群體建筑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意識形態的變化,這種理性精神被打破,隨之出現的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迂回曲折的園林美。
下面就根據《中國建筑藝術》一文讀后感想,對中西宗教建筑的差異進行簡單的比較:
首先,宗教力量的強弱不同。在西方宗教建筑中,宗教的力量很強,在不少歷史時期,宗教領袖就是國家統治者。因此,神廟、教堂往往是一座城市或一個國家級別最高的建筑。而在我國,宗教力量就較弱,中國是大一統的封建國家,只有為皇帝服務的建筑才能是最好的,所以除了敕建的寺廟,一般宗教建筑在規模、用材、造型上都要比宮殿低。皇帝是最高統治階級,宗教只不過是他用來達到統治目的的手段。
其次,二者的形象特征不同。
第一,材質不同。西方宗教建筑基本上都是以石頭作為基本的建筑材料,因此被說成是"石頭的史書",而中國的宗教建筑則是以木材作為基本的建筑材料,所以被人稱之為"木頭的詩篇"。
第二,空間布局不同。西方宗教建筑以單體建筑物為中心,每個建筑物都是一個獨立、封閉的個體,占據著空間,在垂直方向加以擴展,有著巨大的體量與超然的尺度,被賦予一種向上騰起和向四周擴張的性格。而我國為信仰服務的建筑,像佛寺、道觀、孔廟、祠堂等,基本上都是群體建筑。
第三,中國宗教建筑以空間來表現時間,表達一種時間進程的流動美。第四,外部造型不同。我國宗教建筑突出線的藝術特征,注重點、線、面的結合,追求寧靜、和諧的韻律。第五,布局安排上不同。我國的宗教建筑強調有虛有實,輪廓線柔和多曲線,在穩重中顯出一定的變化,盡力做到與自然相協調。而西方宗教建筑喜歡表現實體的重量感,厚實的墻體,粗大的拱券和梁柱等,顯得與自然格格不入,孑然孤立、傲然獨存,表達一種與自然相抗衡的心理。
再次,建筑內部裝飾內容、風格不同。西方宗教建筑無論是古典時期的神廟還是后來的教堂,內部裝飾基本上都以雕刻、雕塑、(基督、圣母等)繪畫(頂部)為主,內容大多都是神話故事(具有西方色彩的希臘神話故事)或者是一些跟神有關的事物,風格比較自由活潑;而中國的宗教建筑像寺、廟、塔,基本上都供奉一些佛像、神像,當然在一些祠堂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神話故事(具有東方色彩)--但與西方神話故事不同,或者是民間故事(比如武氏祠堂里的二十四孝圖),顯得沉穩。
最后,變化與發展。西方宗教建筑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古典時期的神教神廟,封建社會后的基督教堂和伊斯蘭清真寺,文藝復興后帶有人文意味的教堂,各個時期都有自己的特色,在繼承的同時又有發展。而中國的宗教建筑基本上沿襲一種風格,沒有明顯的變化,也沒有明顯的創新,顯得比較穩定。
總的來說,中國宗教建筑在氣質上更重精神,重意境;西方宗教建筑重物質,重外觀。前者是群體的統一,內在而含蓄;后者是單體的突出,外在而暴露。簡言之:前者具有"繪畫"之美,而后者更多的帶有"雕刻"的意味。
篇2:《中國建筑藝術》讀書有感(二)
《中國建筑藝術》讀書有感(二)
建筑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是一個時代文化藝術、政治經濟的縮影。建筑是藝術世界中最龐大、最引人注目的一員,就建筑藝術本身而言,它是一個囊括范圍很廣的門類,包括宮殿、陵墓、寺廟、園林等各種特色的建筑。建筑作為時代的一面鏡子,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熔鑄、反映出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審美追求,因其觸目的巨大形象,四維空間和時代的流動性,講究空間組合的節律感等,而被譽為"凝固的音樂"、"立體的畫"、"無形的詩"。
而《中國建筑藝術》主要從中國建筑的民族理性精神方面論述了宗教建筑的藝術特色,當然其中也提到了很多西方宗教建筑,二者相比較,更凸顯出中國宗教建筑的特色,比如木結構就是其一大特色,還有它在結構上的對稱,在時間進程上表現出來的流動美,是在平面上縱深的群體建筑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意識形態的變化,這種理性精神被打破,隨之出現的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迂回曲折的園林美。
下面就根據《中國建筑藝術》一文讀后感想,對中西宗教建筑的差異進行簡單的比較:
首先,宗教力量的強弱不同。在西方宗教建筑中,宗教的力量很強,在不少歷史時期,宗教領袖就是國家統治者。因此,神廟、教堂往往是一座城市或一個國家級別最高的建筑。而在我國,宗教力量就較弱,中國是大一統的封建國家,只有為皇帝服務的建筑才能是最好的,所以除了敕建的寺廟,一般宗教建筑在規模、用材、造型上都要比宮殿低。皇帝是最高統治階級,宗教只不過是他用來達到統治目的的手段。
其次,二者的形象特征不同。
第一,材質不同。西方宗教建筑基本上都是以石頭作為基本的建筑材料,因此被說成是"石頭的史書",而中國的宗教建筑則是以木材作為基本的建筑材料,所以被人稱之為"木頭的詩篇"。
第二,空間布局不同。西方宗教建筑以單體建筑物為中心,每個建筑物都是一個獨立、封閉的個體,占據著空間,在垂直方向加以擴展,有著巨大的體量與超然的尺度,被賦予一種向上騰起和向四周擴張的性格。而我國為信仰服務的建筑,像佛寺、道觀、孔廟、祠堂等,基本上都是群體建筑。
第三,中國宗教建筑以空間來表現時間,表達一種時間進程的流動美。第四,外部造型不同。我國宗教建筑突出線的藝術特征,注重點、線、面的結合,追求寧靜、和諧的韻律。第五,布局安排上不同。我國的宗教建筑強調有虛有實,輪廓線柔和多曲線,在穩重中顯出一定的變化,盡力做到與自然相協調。而西方宗教建筑喜歡表現實體的重量感,厚實的墻體,粗大的拱券和梁柱等,顯得與自然格格不入,孑然孤立、傲然獨存,表達一種與自然相抗衡的心理。
再次,建筑內部裝飾內容、風格不同。西方宗教建筑無論是古典時期的神廟還是后來的教堂,內部裝飾基本上都以雕刻、雕塑、(基督、圣母等)繪畫(頂部)為主,內容大多都是神話故事(具有西方色彩的希臘神話故事)或者是一些跟神有關的事物,風格比較自由活潑;而中國的宗教建筑像寺、廟、塔,基本上都供奉一些佛像、神像,當然在一些祠堂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神話故事(具有東方色彩)--但與西方神話故事不同,或者是民間故事(比如武氏祠堂里的二十四孝圖),顯得沉穩。
最后,變化與發展。西方宗教建筑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古典時期的神教神廟,封建社會后的基督教堂和伊斯蘭清真寺,文藝復興后帶有人文意味的教堂,各個時期都有自己的特色,在繼承的同時又有發展。而中國的宗教建筑基本上沿襲一種風格,沒有明顯的變化,也沒有明顯的創新,顯得比較穩定。
總的來說,中國宗教建筑在氣質上更重精神,重意境;西方宗教建筑重物質,重外觀。前者是群體的統一,內在而含蓄;后者是單體的突出,外在而暴露。簡言之:前者具有"繪畫"之美,而后者更多的帶有"雕刻"的意味。
篇3:交通局支部青年讀書組工作總結
交通局支部青年讀書組工作總結
在共青團縣委的領導和支持幫助下,在全體團員的共同努力下,共青團秭歸縣交通局支部積極探索適應共青團性質和青年需求的青年理論讀書組創建新方法,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保證了工作順利開展
團的工作要發展,爭取領導重視是關鍵,我們通過積極的溝通和爭取,取得了各位領導的大力支持,對青年讀書組的成立給予了極大的關心,提供了較好的便利條件,并適時召開了青年職工座談會,為青年讀書組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青年讀書組開展各項活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也是青年讀書組活動取得一定的成果的必要條件。
二、活動經常保證了工作順利進行
在青年讀書組活動中,我們做到了“三個結合”,一是與黨的理論知識學習相結合,結合黨的十七大精神學習活動,青年讀書組開展了相關知識的學習和討論活動,并就相關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討論,更進一步明確了精神要點,加深了對十七大精神的理解,二是將理論學習與當前開展的各項活動相結合,20**年,全系統開展了較多的活動,如“六型”機關創建、演講比賽、系統運動會、廉政交通“三做起”等,也及時參加了縣舉辦的廉政歌會和縣直機關運動會等大型活動,通過參加活動,有效凝聚了人心,增強了理論學習的積極性。三是將理論學習與現實工作相結合,針對交通工作的難點和熱點開展學習,如開展的道路法規學習和執法教育活動,使廣大交通從業人員對所從事的執法法規有了更深的理解,運用法律知識開展工作也有了長足進步。
三、形式多樣保證了工作效果明顯
我們主要采取“三個互補”的學習形式,一是自學與集中學習互補,在規定學習內容自學的基礎上,針對學習難點和弱點問題開展集中學習,既保證了學習時間又保證了效果,得到了學習組人員的贊同和遵守。二是讀原著與交流體會互補,我們在對原著進行學習的基礎上,及時開展心得體會交流活動,使讀書組成員進一步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通過交流使他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三是學習體會與學習實踐互補,在學習中,我們嚴格要求讀書組成員要保證寫心得體會4篇以上,做學習筆記5000字以上,并適時開展了演講比賽活動,通過這種形式增強了讀書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也用這種形式為讀書組理論學習搭建了展示的舞臺。
四、檢查經常保證了工作基礎扎實
我們在理論學習間隙,開展了一系列的檢查活動,通過檢查促進讀書組保證了理論學習時間,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開展讀書情況檢查,主要是檢查學習筆記,看是否達到了規定的字數,對規定的篇目是否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同時也增加了學習的自覺性和經常性。二是對學習效果進行了檢查,在檢查中,公路段余葵、運管所鄭華、局機關魯景峰都形成了調研*,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我們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因為交通工作點多面廣線長,難以保證讀書組學習時間;二是由于所站理論層次不高,無法保證理論學習更進一步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堅持好的經驗和做法,積極想辦法解決存在的不足,以使工作更好的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