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語中學學生吞食異物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目的
異物吞噬是導致學生死亡的第四大原因。為應對學生在校期間發生吞食異物的安全事件,做到對事態快速反應、果斷處置、控制局面、減少傷害和損失,特制定本預案。
(二)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江蘇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江蘇省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等。
(三)工作原則
1.預防和處置學生吞食異物事件要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要本著“內緊外松”的原則,不麻痹大意,不掉以輕心,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布置,及時處理。預防和處置學生吞食異物事件要抓好三個環節:一是事件發生前,要立足防范,掌握主動,加強宣傳,從細節抓起,引導學生不亂吃東西。二是事件發生時,要迅速查清吞食異物種類,有針對性的進行緊急施救;迅速撥打120電話并報告當地鎮政府和市教育局;同時依法辦事,注意方法,及時果斷處置,決不能讓事態擴大和蔓延,盡快平息。三是事件發生后,要認真調查事件原因,妥善處置。
(四)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處置本校學生突發的吞食異物傷害事故。
本預案所指吞食異物包括誤食藥物,吞食固體異物如扣子、大頭針、曲別針、手表電池、氣球、豆粒、糖丸、硬幣、果核、玩具的零部件如眼睛、小珠子等。
二、組織體系及職責任務
學校成立安全工作領導機構,負責部署、指揮學生吞食異物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
1.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圖
報警:110、120
總指揮:z
副 總 指揮:z
通訊組:z
安全保衛組:z
人員疏散組:z
后勤組:z
運輸組:z
救援組:z
醫療組:z
根據事件發生的具體情況,由總指揮統一指揮,領導小組可以隨時調集人員給予支持和配合。
2.主要職責
(1)對教師普及吞食異物簡單急救方法,提高教師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2)對學生開展不亂吃東西專題教育活動,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3)組織實施本預案,發布各項救治指令、批示、通知等;確定吞食異物種類,實施相對應的急救方法;調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資料;安撫學生,接待家長,做好安全穩定工作。
三、預防預警機制
學校安全工作領導機構,負責組織、處理學校內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學生吞食異物事件的具體工作。各處室具體職責如下:
1.校長室必須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加強對學生吞食異物預防工作組織領導,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德育處要充分利用各種各渠道進行不亂吃東西的宣傳教育,組織指導全體師生對吞食異物后的急救訓練,不斷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急救技能。
3.總務處認真做好各項物資保障,始終保持良好戰備狀態。
4.事件發生后,采取一切手段進行急救,把傷害降到最低點。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全面保障學校穩定。
四、應急響應
1.報告程序:發現突發情況,現場教師在第一時間向安全分管領導報告;分管領導立即報告校長,再由校長匯報教育局安保科。
2.應急響應:校長接報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3.應急支援:領導小組相關成員立即到達事發現場,保健教師診斷學生吞食的異物為何物,立即采取相應急救措施。通訊組準備車輛將學生送往醫院救治。事件發生后,由校長負責事件原因的調查工作,學校安全領導小組負責事件的檢測與后果評估,并形成處理意見。對發生的重大事件,學校配合公安、消防及其他專門機構的工作,對事件進行調查、檢測與評估。
4.信息發布:校方要及時、準確地向上級發送事件的相關信息。
5.應急結束:事件處理完畢,由校長宣布應急狀態解除。
五、應急保障
1.通信與信息保障
進入應急狀態后,領導小組通過電話、口授等形式傳達各種命令、指示,并根據相關領導指示及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及上級政府報告相關信息。
2.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校園工作用車或教職工私家車為突發事件的處理提供急救車輛;醫療保障主要由市人民醫院提供幫助;門衛和當地公安機關提供安全保障;總務處提供財力、物力支持。
3.宣傳、培訓和演習
(1)公眾信息交流:預案、報警電話在校園內共享,同時定期進行安全常識講座。
(2)培訓:學校安全領導小組對各崗位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對可能涉及的教職員工進行必要的急救方法培訓。
(3)演習:學校安全領導小組組織、實施各種突發事件的演習。根據突發事件可能發生的場所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疏散演習、應急救援演習等。
六、應急終止
1.由學校根據事件發展情況決定解除預警狀態,終止應急響應并向全園師生發布結束應急狀態的通知。
2.做好突發事件的調查、分析和應急經驗的總結,同時提出改進
建議。
3.做好師生的宣傳教育工作,迅速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七、附則
1.對在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個人和單位予以表彰和獎勵,對事故的責任者給與紀律處分以及依法追求其刑事。
2. 本預案由zz市外國語中學制訂與解釋,上交市教育局安保科備案。
篇2:學校校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應急處理預案(3)
> 學校校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應急處理預案(三)為了預防和減少校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保障學生健康成長,根據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上海節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的精神,結合我區教育系統的實際,制定本應急處理預案。
一、可能引發校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原因
引發校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
課間學生追逐、打鬧;學生自行到校活動或者放學后滯留學校活動;體育活動中不慎碰撞、摔倒;學校使用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和本市的安全標準;學校的場地、房屋和設備等維護、管理不當;學校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或未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實驗操作不當;極個別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
二、預防辦法
l、運用各種形式,加強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2、加強對教師進行師德規范教育,增強責任意識和法制意識。
3、加強對學校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以及場地、房屋和設備的安全檢查,發現隱患要立即整改。
三、處理程序
(-)事發階段的有關工作和注意事項
1、以最快的速度把受傷學生送往醫院救治。(就近、區級以上醫院、保留車票或發票)
2、及時通知家長。
3、報告。
(-般事故三天內書面報區青保辦和業務科室;重大事故立即報局辦、區青保辦和業務科室,可先口頭后書面,同時向有關保險公司報出險)
4、重大事故立即成立事故處理小組。(一般由校長、分管校長和政教、總務主任等人組成)
5、調查取證。 (被調查人是未成年人要有班主任或監護人在場并簽名;調查人員應2名,記錄內容要實事求是,不誘導;記錄用鋼筆或水筆)
(二)事故處理現階段的原則和注意事項
1、依法調解原則:
根據學生事故處理條例的有關條款規定接待學生家長,注意不要信口開河、隨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操作的分寸。
2、一次性解決原則:
學生事故的善后處理不解決住房、戶口、開學和工作;一個事故一次解決,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決;如家長不同意可提醒家長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事故處理結尾階段的工作和注意事項
1、起草《協議書》。
《協議書》要寫清協議雙方的身份小學生事故的簡要經過,包括事發時間、地點;雙方達成的協議;雙方簽名等內容。
2、給付補償金。
數額小的可支付現金,金額較大的用現金支票支付;不論金額大小,家長均要出具收條。
3、理賠。
不論是平保還是人保,均需提供下列材料:
(1)《協議書》復印件;
(2)病歷卡復印件:
(3)醫藥費發票原件和復印件;
(4)憑上述材料到區青保辦填寫的《校方責任險賠付意向書》,并由區青保辦蓋章;
(5)學校帳號
(6)平保理賠地址:常熟路*號靜安廣場1**樓 郵編***
聯系電話:****聯系人:***
人保理賠地址:四平路722號:(近郵電新村)
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流程圖
發生事故--通知家長--送醫院→成立事故處理小組
報局有關科室和保險公司→調查取證→協商→起草《協議書》→支付補償金→填寫校方責任險賠付意向書→保險公司理賠
篇3:九中意外傷害事故處理應急預案
九中學校意外傷害事故處理應急預案
為了預防和減少校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保障學生健康成長,根據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精神,結合實際,學校應制定相應應急處理預案。
一、可能引發校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原因
課間學生追逐、打鬧;學生自行到校活動或放學后滯留學校活動;體育活動中不慎碰撞、摔倒;學校使用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安全標準;學校的場地、房屋和設備等維護、管理不當;學校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或未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實驗操作不當;個別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
二、事故的預防
1.運用各種形式,加強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2.加強對教師進行師德規范教育,增強責任意識和法制意識。
3.加強對學校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以及場地、房屋和設備的安全檢查,發現隱患要立即整改。
三、事故的處理
1.發現人第一時間報校醫和班主任,并報應急領導小組。以最快的速度把受傷學生送往醫院救治。
2.迅速通知家長。
3.一般事故當天內書面報、重大事故立即報教體局綜合科、安監科,同時填寫《出險通知書》。
4.調查取證。被調查人是未成年人要有班主任或監護人在場并且簽名;調查人員應2名,記錄內容要實事求是,不誘導;記錄用鋼筆或水筆。
5.班主任及時通知雙方家長協商友好解決有關問題。
四、事故處理階段的原則和注意事項
1.依法調解的原則。根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的有關條款規定接待家長,注意不要信口開河,掌握合法、合理、有情操作的分寸。及時與教體局聯系和咨詢。
2.一次性解決原則。學生傷害事故的善后處理一般不解決住房、戶口、開學和工作等;一個事故一次解決,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決。如家長不同意可善意提醒家長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