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建筑設計過程中的問題及應對措施(1)
針對現有設計中一些常見問題作一總結,杜絕設計常見錯、漏、碰、缺等問題出現,提高設計施工質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提高萬科全部產品線的品質。
消防設計(6大問題)
存在問題1:消防車道沒有4米寬、沒有回車場或回車道、園林種樹影響消防車輛。
解決措施:按照規范執行,消防車道寬度執行規范,消防車回車場如果上部做草坪,下部構造設計必須符合消防車通行要求,園林總圖應經建筑設計人員審核,并報消防部門通過。
存在問題2:電梯前室開窗面積不夠3平方米。
解決措施:按照規范執行,不夠3平方米可加設加壓送風井。
存在問題3:各棟樓之間防火間距不夠。
解決措施:按照規范執行。
存在問題4:樓梯間首層與地下室沒有隔開。
解決措施:按照規范執行。
存在問題5:發電機和消防水泵不在第一期,拖延第一期驗收時間。
解決措施:在一期應考慮完善配套,裙樓不裝修、暫時不使用也應先設計消防系統,待施工完成后方可驗收。
存在問題6:消防水泵房沒有直通安全出口。
解決措施:按規范執行。
屋面防水(7大問題)
存在問題1:廣州地區911防水材料質量不穩定
解決措施:
(1)選用防水卷材,根據國家規范確定厚度。
(2)北方地區的別墅,按二級防水等級做兩道卷材防水。
存在問題2:保溫隔熱層隔熱層設置位置不明確。
解決措施:
(1)采用擠塑聚苯板保溫材料。
(2)北方地區先做保溫,后做防水,南方先做防水,后做保溫。
存在問題3:天面女兒墻底裂縫滲漏。
解決措施:300mm以下做混凝土女兒墻。
存在問題4:凸出屋面的管道、井、煙道周邊滲漏。
解決措施:凸出屋面的管道、井、煙道周邊應同屋面結構一起整澆一道鋼筋混凝土防水反梁,平屋面標高定于最高完成面以上250mm,坡屋面為完成面250mm。
存在問題5:管道穿越樓板、屋面處滲漏
解決措施:按規定選用和埋設套管;套管處要用瀝青麻絲和防水油膏充填。
存在問題6:屋面西班牙瓦的施工方法設計有兩種做法,一種為掛貼,一種為臥貼。但按掛貼施工的別墅屋面大部分有滲水現象。
解決措施:改為臥貼工藝。如確實因屋面坡度太陡時,臥貼工藝中應增加掛網等加強措施,或將卷材防水層加厚(30mm以上)再采用掛貼工藝施工。具體做法均以各公司地區規范為主。
存在問題7:別墅部分戶型設計有暗天溝,但由于設計時此處未采取加強措施,許多屋面出現暗天溝漏水現象。
解決措施:統一改為明溝。
室內防水(5大問題)
存在問題1:沉箱式衛生間無側排地漏,使得沉箱內容易積水而形成滲水隱患。而準備補加側排地漏時,又由于管井面積不夠,無法增加立管。
解決措施:加側排地漏,北方地區因安裝困難可適當加大管井。
存在問題2:沉箱管道井防水套管安裝,衛生間設置管道井時,管道井壁(沉箱內部分)厚往往只有8~250px混凝土墻或者采用砌磚,無法較好地安裝防水套管。
解決措施:建議沉箱管道井壁厚300px,并且應為鋼砼結構,沉箱內部架空,不回填。
存在問題3:浴室墻面滲漏。
解決措施:柔性防水上返300mm高,以上部份做防水砂漿。北京地區墻根部砼上返120mm。
存在問題4:安裝衛生間設備時無法固定且易滲漏。
解決措施:衛生間墻體建議全部采用實心磚。
存在問題5:室內給水管被打穿。
解決措施:水暖管道盡量避開門口經過,而從門側穿墻過,剪力墻預留套管。
外墻防水(4大問題)
存在問題1:外墻裂縫滲漏。
解決措施:外墻是涂料的摻抗裂纖維水泥砂漿。
存在問題2:墻體材料。
解決措施:同意廣州試用加氣蒸壓混凝土砌塊,但應增加相應的抗裂措施 (如內外墻批蕩掛網,抹灰層加抗裂纖維)。
存在問題3:窗楣、窗臺處漏水
解決措施:窗楣要做滴水線;外窗臺要低于內窗臺,做足排水坡度;鋁合金窗下框要有瀉水結構;鋁合金窗外邊要打防水膠密封。嚴格執行施工規范。
存在問題4:GRC外裝飾構件多,而部分外墻GRC線腳上沒有設計挑檐,容易造成GRC構件與外墻交接處出現滲漏水現象,而且GRC構件之間的連接也極易產生裂縫。
解決措施:
(1)盡量減少使用GRC,并減少GRC線條的樣式。
(2)選定供應商后,及時將安裝節點提供給設計單位。待設計確認后方可安裝。
(3)設計院在圖紙中要對裝飾線條的排水坡度、滴水槽及不同材料搭接的防裂措施有所標注。
(4)設計部定板中要考慮線條泛水、滲水的問題。
(5)工程部要認真審核裝飾線條的施工方案。
篇2:智能建筑設計面臨問題建議
智能建筑設計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1.存在的問題。目前,國內已投入使用的智能建筑中,有的"智能"水平低,智能系統運行不良,業主和用戶不滿。在形成這一結果的許多原因中,設計是主要原因。
(1)對智能建筑的認識與理解存在片面性和誤區。許多建設單位對智能建筑的期望過高,通常都號稱"跨世紀"、"世界一流"、"幾十年不落后"等等,過分聽信設備供應商,盲目求新、求全,提出大大超過建筑物功能與規模實際的智能化要求。
(2)國內有些設計人員不熟悉智能化設備的技術與智能建筑設計的方法,因而不能完備地完成智能建筑的整體設計。也有些業主轉而請境外設計,出了高價,也無滿意效果,甚至不少境外設計也并非智能建筑設計的行家,圖紙與設計文件低于國內水平,而且境內外的設計方法與工程施工、承包方式有很大差別,結果卻無法實施。
(3)不重視智能建筑的規劃設計和技術、產品的配合選擇。有些建設、設計單位誤以為只要各種"一流產品"堆積起來,就可能成為一流的智能大樓,缺乏"系統集成"概念,因缺少智能系統規劃設計、技術和產品選擇、盲目上馬,造成不良效果。
2.須采取的措施。
(1)設計資質的確認。鑒于智能建筑系統的先進性和復雜性,此類工程只能由具備"智能建筑設計許可證"的甲級設計院承擔。這種"設計許可證",要通過技術、經濟與管理水平考核,對確有能力設計智能建筑的甲級設計單位才能頒發。
(2)建設工作。建設單位應該在立項報告中說明智能化系統要達到的功能要求、標準、投資、能耗的估計以及解決的對策,立項報告經有關部門批準后,方能委托設計。在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也沒有經過批準,不能任意提高或降低要求和標準。
(3)智能建筑設計標準的建立。從現行的標準與規范來看,多是20世紀80年代制定的,涉及自動控制、通信、計算機網絡、廣播電視、衛星通信等高新技術領域少。在工程建設中,業主、設計師、承包商、供應商在工程實施中,仍感覺到缺乏統一的語言進行交流,無法從現行的標準與規范中,正確地選用適宜的內容指導智能建筑的建設行為。因此,應根據智能建筑的特點,系統地整理、修改與補充現行的標準與規范,以使之有效地指導智能建筑的設計。建立專門的智能建筑設計標準與規范,已十分迫切。
(4)設計內容與職責。設計內容包括:系統的設計與設備的選型;施工的配合;系統集成商所做的系統深化設計的指導、協調和監督;系統建成后的試運行、驗收以及物業管理;培訓工作等。由于智能建筑涉及到眾多的高技術及其產業,設計院不能"包打天下",設計院的主要職責是智能建筑結構的設計與自動化系統的集成,即全部建筑、結構設計和除弱電以外的機電水等系統的設計,均由設計院完成。對于弱電系統,由于其涉及面廣,難度大,很難要求建筑設計院全面掌握,故建筑設計院需負責總體方案與系統設計、并配合承包單位完成弱電系統的技術與施工設計。
(5)智能化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
①從我國國情出發。對于智能化建筑系統工程的設計,應符合我國國情,從使用功能和現實需要出發,認真考慮建筑近期和遠期使用功能和投資能力,以經濟實用和持續發展的眼光,做好智能化建筑工程的總體規劃設計方案,并做好設備、技術的選型配套工作。
②從用戶需求分析著手。認真做好用戶需求分析、系統功能設置分析、系統設計、施工深化設計等環節的工作,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維修管理方便、又要留有可擴充的余地。
③投資優化。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目前尚不可能大量興建高檔智能化大樓。這就要求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必須考慮項目投資的因素,做好最優化設計。
④建立應用信息處理系統。未來建筑的智能化是必然趨勢,建筑結構設計應按智能大廈標準,盡量建成樓宇自動化、綜合布線系統、程控電話與衛星等通信系統和提高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公用信息處理系統,重點投資到3A系統,即可提高大樓的"智商系數"。
篇3:萬科建筑設計過程中問題應對措施(4)
萬科建筑設計過程中的問題及應對措施(4)
給排水專業(22大問題)
存在問題1:車庫應考慮沖洗車輛的給水閥
解決措施:設計考慮給水龍頭并設置相應的排水設施。
存在問題2:各地塊應設計量總表,各支路也應設計量分表,以便尋找漏水點
解決措施:由市政設計考慮加設水表。
存在問題3:水表型號要考慮防水防潮問題
解決措施:設計選用符合要求的產品。
存在問題4:應重視水表計量問題,做到綠化、清潔及各地塊均有表計量。
解決措施:應加強園林設計,設置必要的計量設施。
存在問題5:沉箱式衛生間無側排地漏,使得沉箱內容易積水而形成滲水隱患。而準備補加側排地漏時,又由于管井面積不夠,無法增加立管的問題。
解決措施:建議加大管井的面積,沉箱式衛生間設計側排地漏。
存在問題6:沉箱管道井防水套管安裝,衛生間設置管道井時,管道井壁(沉箱內部分)厚往往只有8-250px混凝土墻或者采用砌磚,無法較好地安裝防水套管的問題。
解決措施:沉箱內部架空,沉箱管道井壁厚300px。
存在問題7:室內給水管被打穿的問題。
解決措施:水暖管道盡量不從門口經過,從門側穿墻過。
存在問題8:室內衛生間、陽臺排水地漏使用鐘罩式地漏,水封易干涸,反冒臭氣,傳染疾病等的問題
解決措施:建議設計明確取消鐘罩式地漏,采用帶存水彎加普通地漏方式。
存在問題9:樓面給水采用壓槽工藝,最大壓槽深度37.5px,而管件最大直徑112.5px容易造成過度壓深,壓低負筋,引起板開裂的問題。
解決措施:
(1)有采暖的北方地區,增加板面找平層至125px
(2)無采暖的南方地區,管線集中處局部降板處理,戶內管管徑較小,采用壓槽。
存在問題10:設計圖紙未說明塑料給水管壓力等級的選用問題。
解決措施:塑料給水管壓力等級較多,應根據設計工作壓力選用,選用塑料管時,應注意壓力等級,并選用合適的壓力管級。壓力等級過高,會造成造價偏高,建議選用的管材壓力等級應略高于工作壓力,但不應超過一個壓力等級范圍。
存在問題11:衛生間地漏排水采用多通道地漏;因為多通道地漏自身高度較高,25CM左右,安裝后有可能影響下層吊頂的高度,且多通道地漏是集中排水,容易堵塞。
解決措施:建議不采用多通道地漏,選用一般地漏加存水彎的排水方式。
存在問題12:設計高層建筑排水立管材質采用三管式U-PVC實壁排水光管;據分析,內螺旋消音管可以滿足18層以下高層建筑排水壓力要求且減噪效果較PVC光管好。
解決措施:建議18層以下高層建筑排水立管管材采用兩管式UPVC內螺旋消音管,相對綜合成本降低。
存在問題13:水表井設計院未考慮排水系統,結果是容易造成維修管理上的不便。
解決措施:水表井應增加排水設施。
存在問題14:各戶型內的廚房沒有地漏,為考慮防水問題,一旦由于水源安裝質量或閥門滲漏,就會造成下面的廚房天花漏水;建議廚房地面作防水處理。
解決措施:為業主安全考慮,防止煤氣泄露,建議不設地漏。
存在問題15:電梯底坑與旁邊的積水坑相通,常常造成水倒流。
解決措施:設計師應考慮積水坑內的啟泵排水水位在電梯底坑地面以下,并由設計確認水位控制器型號。
存在問題16:鍋爐房內電纜溝與排水溝相通,造成電纜溝積水。
解決措施:電纜溝不應與排水溝直接連通,電纜溝單獨設置集水坑排水。
存在問題17:部分集水坑內的污水泵,未使用帶絞刀或未加裝過濾網,造成水泵堵塞燒毀。
解決措施:設計根據具體要求采用代絞刀的污水提升泵或加設過濾網。
存在問題18:部分地下車庫的排水設施不夠。
解決措施:應根據地下室出入口,平面排水情況計算設計。
存在問題19:某小區未考慮地熱水回水管,易造成溫泉水浪費,且供熱效果不好。
解決措施:建議改用局部雙管系統。
存在問題20:溫泉水系統末端溫控閥未考慮專門公用電源。
解決措施:由設計單位的水電專業協調,采用專用公用電源。
存在問題21:給水管道施工基礎施工處理隨意,以留下隱患。
解決措施:施工時應按規范進行。
存在問題22:毛胚房交樓陽臺和露臺的排水地漏是按最終完成面設計,但在業主沒有裝修前地漏與陽臺面還有一定高度,這樣雨水不能有效地排除。
解決措施:工程部在施工過程中控制地漏的標高。
采暖通風(5大問題)
存在問題1:水暖圖紙中的設備表基本上都沒有詳細列明設備的所有參數,招標前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找甲方或設計溝通,但往往會拖延好久才解決,嚴重影響招標工作的問題。
解決措施:建議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及時進行設備選型,列出設備表并標明詳細的設備參數。
存在問題2:部分變配電房的風道、風口小,風量不能滿足室內的換氣要求。
解決措施:設計需根據不同房間的通風要求,增設排風裝置。
存在問題3:部分管井內的各戶暖氣分支路較多,供熱效果較差。
解決措施:在滿足國家有關技術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確定供暖分之路,必要時增加立管系統。施工中做好管道的清洗工作,初運行時做好系統的調試。
存在問題4:北方采暖地區的別墅要考慮冬季無人使用時的泄水裝置。
解決措施:設計加設泄氣閥,采用吹氣工藝泄水。
存在問題5:室內管徑小,容易堵塞。
解決措施:按規范施工,并須進行管道清洗程序。
強弱電部分(24大問題)
存在問題1:區內路燈燈桿內未設保險。
解決措施:設計須說明設置短路及過載保護裝置。
存在問題2:消防風機、水泵電氣控制柜安裝,二次控制電路不詳細的問題。
解決措施:消防風機、水泵的電控柜內的二次控制電路應說明與消防報警系統聯動如何接口。
存在問題3:電纜橋架、金屬線槽的規格尺寸未標注清楚的問題。
解決措施:電纜橋架、金屬線槽的規格尺寸及標高需標注清楚,不能漏標。
存在問題4:衛生間等電位連接設計不清楚的問題。
解決措施:衛生間等電位連接應根據衛生間的實際布置情況,在平面圖中或衛生間大樣圖中將等電位線路連接標示清楚并畫出系統圖。
存在問題5:雙電源轉換開關(ATS)電路設計前面加兩只斷路器不統一,轉換開關沒有用PC級產品的問題。
解決措施:建議雙電源轉換開關前面取消兩個斷路器;按消防要求采用PC級產品,
不選用CB級產品。
存在問題6:IC卡電表設在管井里,不便業主使用,且管井太小的問題。
解決措施:IC卡電表裝在業主便于觀察的公共部位,管井空間要考慮設備安裝、使用。
存在問題7:部分園林路燈及車庫照明未考慮不同時段的照明需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解決措施:設計時應考慮采用多路控制方式及夜間值班照明回路。園林照明應采用定時控制器控制。
存在問題8:戶內的總開關比管井內的電源開關容量大,如果用戶內電器短路故障時,造成電器開關越級跳閘,造成恢復困難,業主投訴。
解決措施:戶內總開關整定值不應大于上級開關,戶箱總開關選用斷路器。
存在問題9:部分戶外的配電箱、柜未具備防水功能。
解決措施:設計應注明IP防護等級,采購時嚴格按照設計定貨。
存在問題10:電纜線埋深大部分達不到設計要求。
解決措施:加強監理工作力度,埋深應符合設計要求。
存在問題11:草坪燈、地燈施工埋深較淺,穿管采用PVC防護效果差
解決措施:施工時需按設計要求并采用重型PVC線管。
存在問題12:部分線管預埋處的樓板開裂。
解決措施:凡是PVC線管通過的地方,板筋下用鋼絲網加強,防止開裂;盡量避免線管集中布置,盡可能間隔一定距離。
存在問題13:地埋管線接頭多,易發生故障且難尋找。
解決措施:保護管內電纜不允許有接頭,需做接頭時須按施工規范施工。
弱電部分
存在問題14:規劃設計時應避免弱電箱(包括其他公共設施)在業主院內
解決措施:在確定規劃平面后應及時進行其他專業的設計,規劃時預留公共設施的安裝位置。
存在問題15:紅外系統在使用中受到庭院圍墻中綠化的遮擋,不能達到其真正功效
解決措施:弱電系統專業公司在設計中紅外探測裝置設置位置與景觀相關專業在施工圖出圖前進行溝通并確認。以避免外圍綠化植物遮擋,保證紅外裝置防范功能。
存在問題16:消防報警系統,有些線路沒有線號回路編號的問題。
解決措施:對于總線回路、電源回路、電話回路、廣播回路、多線聯動控制回路等,每個回路及分支回路均需設計線號,以便于安裝調試及維修查線。
存在問題17:消防梯、客梯轎廂內的緊急呼叫系統,不能作為三方通話使用,現轎廂內的應急電話,因數部應急電話通過一條消防電話線路連通,通話質量不能保證;電話無編碼定位,無法確認求救源,并不能實施快速救援;應啟用電梯內的緊急呼叫系統,采用屏蔽線路與監控中心或消防中心對號連通,并準確定位,確保通話質量,達到快速救援目的。
解決措施:設計預留管線,滿足三方通話,增加帶地址碼手報并帶電話扦孔。
存在問題18:小區出入口未設可視對講機,小區入口保安與業主聯系不方便,不便于安防管理。
解決措施:小區出入口安裝可視對講主機,以便訪客在小區入口與業主聯系,并確認準許進入。
存在問題19:車庫內進入各樓的門未設置門禁、可視對講系統。
解決措施:增加相應的安防系統。
存在問題20:部分弱電系統(包括消防報警)未設專用防雷保護裝置。
解決措施:強弱電系統均增加浪涌保護裝置,與防雷保護系統綜合設計。
存在問題21:小區入戶電話容量不夠,豎井內各戶只預留2個號碼位,業主報增時無法滿足需求。
解決措施:公寓式建筑在總容量上按每戶2.5個號碼預留。
存在問題22:部分的中控消防、閉路電視監視系統包括攝象機未采用集中供電方式,只就近所取電源;在管理過程中發現電源被人為拔掉,導致工作中斷。
解決措施:采用集中供電方式,設備系統應配備應急備用電源(雙路互投)。
存在問題23:住宅入戶大堂和電梯轎廂要考慮增加視頻弱電線路,可播放營銷及其它廣告。
解決措施:同意,采用其做法。
存在問題24:弱電管線施工質量不好,穿線困難甚至穿不過
解決措施:施工時須按施工規范進行,管線的配件齊全。
綜合部分(13大問題)
存在問題1:防水--屋面中管道穿越樓板、屋面處滲漏問題
解決措施:按規定選用和埋設套管;套管處要用瀝青麻絲和防水油膏充填。
存在問題2:設備房缺少大樣圖的問題
解決措施:設備房、管井房提供詳細的設備平面布置圖及剖面大樣圖。
存在問題3:水、電、通風空調專業管線沖突。
解決措施:在地下室,通風空調的風管及管道、給排水管道、電纜橋架、金屬線槽、母線槽等須標注其安裝位置及高度。
存在問題4:有時設計選用的設備為獨家生產的,如水箱自潔器,可能會加大工程成本或質量隱患的問題。
解決措施:建議設計選用成熟的通用設備和產品,以利于形成競爭擇優選用。
存在問題5:有的樓盤出現線管在廚房煙道口處通過,造成無法安裝排風管。
解決措施:在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時設計須標出管線的準確位置并避免沖突。
存在問題6:低壓配電室內的配電柜,未預留基礎座
解決措施:應增設基礎座,室內的電纜溝與排水溝分離。
存在問題7:水泵房(生活水房、中水房)內的排水溝,應滿足水箱跑、溢水時的排水量。
解決措施:設計應進行計算,確定合理的排水溝斷面尺寸。
存在問題8:部分水箱的液位控制系統經常出現故障,出現嚴重溢水情況。
解決措施:選用可靠的液位控制系統,報警信號引到值班室。
存在問題9:電梯因停電出現困人現象,造成業主投訴。
解決措施:增加自動平層功能(加應急EPS電源)。
存在問題10:舊樓盤的電梯均采用單控方式,增加了電梯的運行費用和業主的等候時間。
解決措施:采用群控方式。
存在問題11:電梯機房夏天的室內溫度很高,機房內的通風設備不能降
低室內溫度,造成電子設備不能正常工作。解決措施:機房內增加空調機。
存在問題12:設備房未預留承重鉤,不利于重型機械設備的拆裝維修。
解決措施:設備機房內按需要預留承重鉤(結構增加埋設件)。
存在問題13:施工破壞管道現象嚴重
解決措施:各種管道應設置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