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水電施工遭遇的設計問題:
1.消防合同未包含開鑿孔洞,土建也未包括。造成現場無人開孔。
2.地下室設計管道出墻,未考慮室外商鋪位置,出墻管在商鋪下面。
3.陽臺玻璃頂面不宜開孔穿越管道,應做玻璃斜面自然排水。
4.廚房煙道管口被排水立管阻擋。應該將煙道與管子分別兩處布置。
5.單體建筑排水設計的化糞池與總平面布局不相符,造成單體建筑排出管口修改。
6.缺化糞池、隔油池、雨水斗等小型排水構造安裝大樣圖。
7.靠窗邊的排水立管阻擋窗框。
8.靠門邊的消防立管阻擋門框。
9.空調排水?
10.水電管井設計位置欠佳,不方便走線。
11.未考慮天面電梯機房電纜的敷設路徑。
12.管井需要設計檢修門。管井未與水電管線數量復核,井內凈尺寸面積偏小。
13.地下室排水出口與室外排水管接口位置不符。(如:地下室的機械排水出口在商鋪下面,并與總平面室外管接口位置不符)
14.水電設備房與給排水構筑物,應采納水電專業意見,使之更加合理化。(例如:消防天面水池設置在遠離水泵房的A棟)
15.廚房玻璃大窗前不應放立管,應將立管設于磚墻的角落。
16.通風管板材厚度僅僅寫在圖上:參照高壓系統風管板材厚度。卻未提供高壓系統相關資料。應該附表。
17.以后裝修的樓層未留出給排水和消防接口,也沒有考慮消防噴淋,比如A棟2層。
18.屋面僅有的一根雨水管直接排下,應該考慮與其他管連接。嚴重影響外立面美觀。
19.水泵房門必須直接出口。
20.應急燈和疏散指示燈應接在非消防電源上。失火時要切斷電源防止人員觸電傷亡,僅靠內置電池供電。
21.不要把疏散指示燈設計在車道下面,施工困難,燈具價格高。
22.應急燈不可以不做,不可以利用雙電源供電的普通照明代替應急燈,應接于普通照明線路上。
23.地下室的水表位置不可以設置在停車處,因妨礙停車會引發銷售車位經濟糾紛。
24.有線電視等未告知主設備分配路徑,造成臨時增加線槽。今后需要了解各個弱電設備線路分配功能。
篇2:住宅建筑水電施工遭遇設計問題
住宅建筑水電施工遭遇的設計問題:
1.消防合同未包含開鑿孔洞,土建也未包括。造成現場無人開孔。
2.地下室設計管道出墻,未考慮室外商鋪位置,出墻管在商鋪下面。
3.陽臺玻璃頂面不宜開孔穿越管道,應做玻璃斜面自然排水。
4.廚房煙道管口被排水立管阻擋。應該將煙道與管子分別兩處布置。
5.單體建筑排水設計的化糞池與總平面布局不相符,造成單體建筑排出管口修改。
6.缺化糞池、隔油池、雨水斗等小型排水構造安裝大樣圖。
7.靠窗邊的排水立管阻擋窗框。
8.靠門邊的消防立管阻擋門框。
9.空調排水?
10.水電管井設計位置欠佳,不方便走線。
11.未考慮天面電梯機房電纜的敷設路徑。
12.管井需要設計檢修門。管井未與水電管線數量復核,井內凈尺寸面積偏小。
13.地下室排水出口與室外排水管接口位置不符。(如:地下室的機械排水出口在商鋪下面,并與總平面室外管接口位置不符)
14.水電設備房與給排水構筑物,應采納水電專業意見,使之更加合理化。(例如:消防天面水池設置在遠離水泵房的A棟)
15.廚房玻璃大窗前不應放立管,應將立管設于磚墻的角落。
16.通風管板材厚度僅僅寫在圖上:參照高壓系統風管板材厚度。卻未提供高壓系統相關資料。應該附表。
17.以后裝修的樓層未留出給排水和消防接口,也沒有考慮消防噴淋,比如A棟2層。
18.屋面僅有的一根雨水管直接排下,應該考慮與其他管連接。嚴重影響外立面美觀。
19.水泵房門必須直接出口。
20.應急燈和疏散指示燈應接在非消防電源上。失火時要切斷電源防止人員觸電傷亡,僅靠內置電池供電。
21.不要把疏散指示燈設計在車道下面,施工困難,燈具價格高。
22.應急燈不可以不做,不可以利用雙電源供電的普通照明代替應急燈,應接于普通照明線路上。
23.地下室的水表位置不可以設置在停車處,因妨礙停車會引發銷售車位經濟糾紛。
24.有線電視等未告知主設備分配路徑,造成臨時增加線槽。今后需要了解各個弱電設備線路分配功能。
篇3:企業服務傳遞系統的設計
企業服務傳遞系統的設計
1.服務傳遞系統的構成
服務傳遞系統是指服務企業將服務從后臺傳遞至前臺并提供給客戶的綜合系統,其內涵是服務企業的運作和管理過程。服務傳遞系統通常由兩部分構成:
(1)硬件要素。包括服務空間的布局、環境、服務的設施設備、專業工具等。
(2)軟件要素。包括服務流程、員工培訓、服務過程中員工的職責、授權等。
2.服務傳遞系統的設計方法
設計服務傳遞系統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工業化方法。這種方法一般應用在技術相對密集、標準化程度高、大規模的服務性行業,如餐飲、零售業、銀行、酒店、航空等。運用這種方法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是:建立明確的勞動分工,使服務人員的行為規范化、服務程序標準化;盡量運用新技術、新設備來取代個人勞動。
(2)客戶化方法。這種方法需要充分考慮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使系統為客戶提供一種非標準化的、差異化的服務。一般來說,客戶在其中的參與程度較高,所需使用的服務技術也較復雜、不規范。采用客戶化方法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是:把握客戶的需求偏好和心理特點;引導客戶在服務過程中的參與;給予現場服務人員足夠的授權以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
(3)技術核分離方法。對于某些服務行業來說,可以將其服務傳遞系統分為高接觸部分和低接觸部分,即前臺服務和后臺服務。
這種方法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是:前臺運作和后臺運作之間的銜接;與客戶接觸程度的區分和兩種方法的結合使用;新技術的利用及其導致的前后臺區分的變化。
3.設計服務傳遞系統的基本步驟
(1)確認服務過程,確定服務的輸入、流程與產出。
(2)描繪服務藍圖,劃分步驟。
(3)識別容易失誤的環節。找出服務過程中可能由于人員、設備以及其他原因容易出現失誤的環節,以便進行監測、控制和修正。
(4)建立時間標準。依據客戶所能接受的標準確定每個環節的時間標準。
(5)分析成本收益。對每一環節以及整個服務系統的成本與收益進行分析,并加以改進,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