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技術部作業控制程序范本(5)
編制人:
審核人:
批準人:
批準日期:
版本號:A版
修訂次:0次
編制單位:技術部
生效日期:
文件修訂履歷
版本/修訂次
修訂要項
修訂內容
修訂日期
A/0
首次發行
1、0目的:
為了有效控制本公司工程技術性文件的編制、更改及運作的及時性、有效性,確保公司各段技術性文件的規范、順暢,最終產品滿足客戶要求。特制訂此程序。
2、0范圍:
公司內所有的技術部文件與資料的編制與變更,所有由技術部指導與操作的活動均屬本程序的管理范圍。
3、0定義:
無。
4、0權責:
4.1各部門:負責技術資料的提供或變更的申請提出,確保技術指導、規范要求和變更方案等的有效落實與執行;
4.2技術部:負責技術指導的執行,規范文件、技術更改方案的制訂與執行效果跟蹤。
4.3計劃部:負責及時提供新產品相關信息與資源。
4.4采購部:負責提供技術部設計、開發階段所需的設備和物料。
4.5質管部:負責技術部發出文件的執行與配合監督所有規范與標準的有效運作。
5、0流程說明:
5.1流程示意圖:(略)
5.2工程技術資料制訂:
5.2.1技術部接到新產品通知后,相關責任人員編制BOM、工程圖紙、工序
《作業指導書》和《QC作業指導書》等規范文件。
5.2.2當BOM等技術支持文件完成后,由技術部分發相關部門。如有新物料需外購確認時,采購部負責提供,技術部負責新物料的確認。同時采購部填寫《樣品確認單》與樣品一式三份(技術部一份、質管部一份、供應商一份)作為樣品確認憑證與品質驗證依據。
5.2.3當新產品有新物料但屬自制品時,由新物料自制人員填寫《樣品確認單》與樣品一起給到技術部相關責任人員處確認,同時確認合格的樣品與《樣品確認單》需由技術部和質管部各一份作為后續運作依據。
5.3產品過程中的技術控制
5.3.1技術部責任工程師對公司所有產品形成的過程進行現場技術指導、跟蹤與驗證。
5.3.2在PP試產階段技術部相關人員需全程跟進產品形成過程,并填寫新產品《試產報告》記錄技術要點與異常問題點,同時作出相應有效的解決方案。
5.3.3產品PP階段完成后,技術部組織相關部門召開試產會議,并作詳細的《試產會議記錄》呈相關責任副總審核。審核通過后方可量產。
5.3.4新產品的量產與其它產品一樣,技術部、質管部和其它相關部門都必須提供該新產品的技術指導、流程說明、操作方法和檢驗標準等資源,以確保生產順暢、及時解決生產異常。
5.4工程技術變更:
5.4.1在出現下列情況時可由需求部門提出《工程變更申請》;
a)生產流程需要變更時;
b)物料規格與物料明細表(BOM)不一致時;
c)檢驗標準與規定不相符時;
d)作業方法需要變更時;
e)檢驗方法需要變更時;
f)外部變更:如客戶在產品加工過程中需求時,可由客戶以書面形式或有相關部門轉換提出《工程變更申請》。
5.4.2技術部經理或責任工程師接到其他部門或本部門提出的工程變更申請時,應審查其可行性,如不可行,說明理由,回復申請部門;如可行,則指定責任工程師擬定變更方案。
5.4.3責任工程師依照所提出的工程變更申請結合現場工作狀況和產品加工經驗,擬定工程變更方案。如需變更物料或供應商,則填寫《工程更改通知書》;如需作模具變更,則填寫《改模通知書》經部門經理與責任副總批準后,分發相應部門執行變更。
5.4.4技術部責任工程師,對工程變更方案的執行過程進行跟進,以確保變更達到預期效果。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工程變更,并重新擬定相關變更對策。
5.5文件與記錄的保管:所有技術性文件與記錄均需列入管制文件范圍,參照《文件與資料控制程序》和《記錄控制程序》執行標準化工作。
5.6測量和監控裝置的控制請參照《測量和監控裝置控制程序》執行。
6、0參考文件
6.1《文件與資料控制程序》…………(QP-002)
6.2《記錄控制程序》…………(QP-003)
6.3《測量和監控裝置控制程序》…………(QP-008)
7、0相關附件
7.1《試產報告》…………(WF-PE-008-A)
7.2《試產會議記錄》…………(WF-PE-009-A)
7.3《工程變更申請》…………(WF-PE-012-A)
7.4《工程更改通知書》…………(WF-PE-013-A)
7.5《改模通知書》…………(WF-PE-014-A)
篇2:CCA2102:《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流程和作業控制
CCA2102:20**《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流程和作業控制
流程和作業控制
7.2.1總則
標準條文
組織應對產生成本動量的流程和作業進行控制,并確保:
a)針對成本動量標準制定流程和作業標準;
b)流程和作業有能力滿足成本動量標準的要求和其他要求;
c)提供必要的方法、技術、裝置和手段控制成本動量發生的合理性和穩定性;
d)與流程和作業相關的人員得到培訓(見4.5.2);
e)持續改進流程和作業的有效性。
注:除成本動量標準外的其他要求通常包括:質量、安全、環境、現場、貯存、生產和服務提供等要求。
目的和意圖
流程和作業是成本動量源,是資源消耗的地方,對流程和作業進行控制是控制資源(動量)消耗的根本。本要素條款給出了對流程和作業進行控制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成本動量(CCA2101:20**標準第2.7.5條)是指決定和驅動某種過程的資源消耗水平的可變量。成本動量通常應包括:
——資源動量(資源消耗的數量);
——價格動量(某種資源的單位價格);
——作業動量(單位流程中的作業數量);
——業務動量(從事單位業務的次數);
——時間動量(時間消耗量);
——距離動量(距離的長短);
——產出動量(產出的數量);
——質量動量(不合格品的數量);
——費用動量(費用消耗數量);
——流程動量(流程的數量)。
組織應對產生上述這些成本動量的流程和作業進行控制,并確保:
a)針對成本動量www.dewk.cn標準制定流程和作業標準;
b)流程和作業有能力滿足成本動量標準的要求和其他要求(除成本動量標準外的其他要求通常包括:質量、安全、環境、現場、貯存、生產和服務提供等要求);
c)提供必要的方法、技術、裝置(包括動量裝置7.2.3)和手段控制成本動量發生的合理性和穩定性(成本動量發生的合理性和穩定性是系統和過程能力的具體體現);
d)與流程和作業相關的人員得到培訓(見4.5.2),包括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
e)持續改進流程和作業的有效性,使流程和作業更加先進。流程改善可包括取消流程、合并流程、重排流程、簡化流程,也包括流程革新、流程創新和流程標桿等方面;作業改善可包括作業動量的改善、作業識別和分析、作業消除(消除非增值作業)、作業選擇、作業減少、作業共享等方面。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條款對以下要素條款起指導作用:
——7.2.2流程和作業標準;
——7.2.3成本動量裝置控制。
篇3:公司技術部作業控制工作程序范本(5)
公司技術部作業控制程序范本(5)
編制人:
審核人:
批準人:
批準日期:
版本號:A版
修訂次:0次
編制單位:技術部
生效日期:
文件修訂履歷
版本/修訂次
修訂要項
修訂內容
修訂日期
A/0
首次發行
1、0目的:
為了有效控制本公司工程技術性文件的編制、更改及運作的及時性、有效性,確保公司各段技術性文件的規范、順暢,最終產品滿足客戶要求。特制訂此程序。
2、0范圍:
公司內所有的技術部文件與資料的編制與變更,所有由技術部指導與操作的活動均屬本程序的管理范圍。
3、0定義:
無。
4、0權責:
4.1各部門:負責技術資料的提供或變更的申請提出,確保技術指導、規范要求和變更方案等的有效落實與執行;
4.2技術部:負責技術指導的執行,規范文件、技術更改方案的制訂與執行效果跟蹤。
4.3計劃部:負責及時提供新產品相關信息與資源。
4.4采購部:負責提供技術部設計、開發階段所需的設備和物料。
4.5質管部:負責技術部發出文件的執行與配合監督所有規范與標準的有效運作。
5、0流程說明:
5.1流程示意圖:(略)
5.2工程技術資料制訂:
5.2.1技術部接到新產品通知后,相關責任人員編制BOM、工程圖紙、工序
《作業指導書》和《QC作業指導書》等規范文件。
5.2.2當BOM等技術支持文件完成后,由技術部分發相關部門。如有新物料需外購確認時,采購部負責提供,技術部負責新物料的確認。同時采購部填寫《樣品確認單》與樣品一式三份(技術部一份、質管部一份、供應商一份)作為樣品確認憑證與品質驗證依據。
5.2.3當新產品有新物料但屬自制品時,由新物料自制人員填寫《樣品確認單》與樣品一起給到技術部相關責任人員處確認,同時確認合格的樣品與《樣品確認單》需由技術部和質管部各一份作為后續運作依據。
5.3產品過程中的技術控制
5.3.1技術部責任工程師對公司所有產品形成的過程進行現場技術指導、跟蹤與驗證。
5.3.2在PP試產階段技術部相關人員需全程跟進產品形成過程,并填寫新產品《試產報告》記錄技術要點與異常問題點,同時作出相應有效的解決方案。
5.3.3產品PP階段完成后,技術部組織相關部門召開試產會議,并作詳細的《試產會議記錄》呈相關責任副總審核。審核通過后方可量產。
5.3.4新產品的量產與其它產品一樣,技術部、質管部和其它相關部門都必須提供該新產品的技術指導、流程說明、操作方法和檢驗標準等資源,以確保生產順暢、及時解決生產異常。
5.4工程技術變更:
5.4.1在出現下列情況時可由需求部門提出《工程變更申請》;
a)生產流程需要變更時;
b)物料規格與物料明細表(BOM)不一致時;
c)檢驗標準與規定不相符時;
d)作業方法需要變更時;
e)檢驗方法需要變更時;
f)外部變更:如客戶在產品加工過程中需求時,可由客戶以書面形式或有相關部門轉換提出《工程變更申請》。
5.4.2技術部經理或責任工程師接到其他部門或本部門提出的工程變更申請時,應審查其可行性,如不可行,說明理由,回復申請部門;如可行,則指定責任工程師擬定變更方案。
5.4.3責任工程師依照所提出的工程變更申請結合現場工作狀況和產品加工經驗,擬定工程變更方案。如需變更物料或供應商,則填寫《工程更改通知書》;如需作模具變更,則填寫《改模通知書》經部門經理與責任副總批準后,分發相應部門執行變更。
5.4.4技術部責任工程師,對工程變更方案的執行過程進行跟進,以確保變更達到預期效果。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工程變更,并重新擬定相關變更對策。
5.5文件與記錄的保管:所有技術性文件與記錄均需列入管制文件范圍,參照《文件與資料控制程序》和《記錄控制程序》執行標準化工作。
5.6測量和監控裝置的控制請參照《測量和監控裝置控制程序》執行。
6、0參考文件
6.1《文件與資料控制程序》…………(QP-002)
6.2《記錄控制程序》…………(QP-003)
6.3《測量和監控裝置控制程序》…………(QP-008)
7、0相關附件
7.1《試產報告》…………(WF-PE-008-A)
7.2《試產會議記錄》…………(WF-PE-009-A)
7.3《工程變更申請》…………(WF-PE-012-A)
7.4《工程更改通知書》…………(WF-PE-013-A)
7.5《改模通知書》…………(WF-PE-0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