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舊小學學生品德行為綜合評價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了落實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品德行為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根據《德育大綱》、《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的意義
通過考核評價,可以客觀、公正、合理地衡量學生品德行為所達到的實際水平,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正確衡量別人,同時便于學校、教師檢查教育效果,改進德育工作。
1、學生思想品德評定要做到經常化制度化,使其成為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2、在對學生進行行為訓練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實現從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向道德信念的轉化。
3、堅持以表揚、獎勵為主,批評、懲罰為輔的原則,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
4、堅持品德行為評定的民主化,發揮班、組等學生集體和家長在品德行為評定中的作用。把自評、他評作為學生思想評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發展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5、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生品德行為評定中的主導作用。學校各任科教師,各有關部門及人員參與學生的品德行為評定,政教處負責評定結果的審核。
6、在學生品德行為評定中,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做到周密嚴謹,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優質到評定結果準確、客觀,符合學生實際,同時又便于應用,具有可行性。
三、組織機構
1、學生品德行為評價領導小組
組長:陳校長
副組長:李副校長、工會主席(負責關工委工作)
成員:政教處主任、大隊輔導員、各年級組長
2、評價小組:各班班主任、科任老師、班委會、班支部
四、工作人員職責
(一)領導小組職責
(1)研究制定思想品德評價工作方案;
(2)審批各班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結果;
(3)總結思想品德評價工作。
(二)評價小組職責:
(1)組織學習方案,布置評價工作;
(2)對本班學生平時個人表現情況進行監督、記錄,獲取相關信息。
(3)組織進行評價;
(4)上交學生品德行為評價資料。
五、工作程序
1、在班上組織學習《學生品德行為評價工作方案》,進行思想動員;
2、組織進行評價;
3、填寫相關表格;
4、上交相關資料。
六、學生品德行為評價細則
學生品德行為實行量化評價,評價分值項分為:基礎項、獎勵項和扣分項三大項,三大項得分的總和為該生評價得分。
其中基礎項得分由自評、小組評、師評分三部分組成,計算公式為:得分=自評分數×20%+小組評議分數×40%+師評分數×40%。獎勵項和扣分項由班主任及班委會平時根據每一個學生出現的具體情況記錄進行獎分或扣分。
評價等級分優秀(A等)、良好(B等)、中(C等)、須努力(D等)四個等次。得分100分以上(包括100分)為優秀,85—99分為良好,70—84分為及格,69分以下不及格。每學期評價為優秀的學生才有資格評選該學期的三好學生、優秀干部、優秀團員,每學年兩個學期都被評為優秀的學生才有資格評選省、市、縣級三好學生標兵、三好學生和優秀干部。
本方案適用于按月評價、按學期評價或按學年評價。
具體評分細則見附表。
七、品德行為評語方法
1、操行評語由班主任負責撰寫。
2、寫品德行為評語要依據學生品德行為評價得分,學生評議小組意見,班主任日常觀察和檢查記錄,任課教師及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學生家長意見。
3、品德行為評語內容包括學生的優點、缺點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三部分。評語既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又要指出不足。
4、對犯有錯誤,受過學校處分的,要在評語中說明其性質及處分意見。
5、對受到校和校級以上部門表彰、獎勵的學生,其事跡及表彰情況應寫在評語中,并注明行為規范獎勵分數情況。
6、品德行為評語為每學期進行一次。
7、將學生品德行為評議填入學生素質手冊相應欄目中,將其材料歸入檔案。
羅舊小學學生“思想品德與行為素養”的評價表
班級:
學生:
總評得分:
評價要求
評價重點
評價等級
得分
自評
組評
師評
熱愛國家關心時政
1、尊重國歌、國徽、國歌,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2、升旗儀式時,唱響國歌,并安靜、認真聽國旗下講話。
3、每天讀報、看新聞,關心國內外大事和時事政治。
遵紀守法遵守公德
1、遵守校規校紀,自覺穿校服,佩戴紅領巾。
2、遵守“小學生守則”,有辨別是非的能力。
3、學習與青少年有關的法律法規,并爭做合格小公民。
文明禮貌尊老愛幼
1、尊敬父母師長,不耍脾氣,禮貌待人。
2、遇到老師主動問好,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
3、同學之間和睦相處,不諷刺他人,不罵人,不打架。
關心集體樂于助人
1、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的集體活動,遵守班級的公約。
2、努力完成班集體的任務,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3、關心同學,幫助同學,善于合作。
刻苦學習勤于思考
1、學習態度端正,遵守課堂紀律,不做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勤思好問,刻苦鉆研。
2、學習習慣良好,認真做好預復習工作,按時獨立完成作業。
3、按時到校,不無故遲到、早退和曠課。
尊重他人學會合作
1、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與教師積極配合。
2、參加*時不說話,不看書,認真聽講。
3、在學習、勞動和生活中,能發揚協作精神,與他人共同進步。
誠實守信自尊自愛
1、不抄襲作業,考試不作弊,不說謊,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并知錯能改。
2、學生不能燙發、染發和化妝,不能佩帶任何飾品。注意儀表美,穿著整潔的校服,不穿怪、透、露等服裝。
3、不拉幫結派,不與社會青年有來往。
熱愛勞動生活自理
1、認真值日,做到踏實肯干,不怕臟、不怕累。
2、日常生活中能夠自我服務,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
3、勤勞儉樸,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勞動。
鍛煉身體公共衛生
1、積極參加課內外體育活動,并認真做廣播操和眼保健操,并注意運動安全。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亂扔紙屑雜物,不亂倒飯菜。
3、合理安排學習、運動和休息的時間,并做到勞逸結合。
愛護公物保護環境
1、愛護公共財物和公共設施,不浪費水、電、糧食,不破壞校內的學習和活動器具、花草樹木、課桌椅等所有教育設施。
2、講究衛生,維護潔、凈、美的校園環境,不亂涂亂畫。
3、積極參加各類環境保護活動,做環境小衛士。
獎扣分數
總計
說明:(1)評價等級為優、良、中、須努力四種,其中優為4分,良為3分,中2分,須努力1分。總計得分計算公式為:得分=自評分數×20%+小組評議分數×40%+師評分數×40%。獎勵項和扣分項由班主任及班委會平時根據每一個學生出現的具體情況記錄進行獎分或扣分。
篇2:學年一年級第二學期品德教學計劃
20**學年一年級第二學期品德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學校德育工作制度,堅持德育領先,樹立全員育人意識,形成濃厚的育人氛圍,確定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育人的全過程,努力發揮德育在班級工作中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確定德育目標,寓德育于教學之中,做到有機滲透,在新的實踐中實現德育工作新的創新發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日常行為養成教育為基礎,著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個性心理品質,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主動發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礎。
二、具體實施
1、加強班級管理
本學期我校把《品德與生活》與綜合實踐課相結合,成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根據課本的安排教育內容包括了所有對兒童有意義,使兒童感興趣的題材,讓學生了解祖國了解世界,開闊學生的眼界,領略全球風光。我打算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通過學生自己討論、調查、模擬情景、扮演角色等多種形式,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能夠適應并喜歡學校的生活,能愉快、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做到誠實友善,遵守社會規范,熱愛祖國熱愛家鄉。
除此之外,我還擔任語文的教學工作。在語文教學中,我要根據課文內容適時地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在欣賞課文優美語言,深刻內涵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
1)開展班級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晨讀、班會和隊會的作用。
2)制定班級激勵機制,完善班級光榮榜的利率,定期公布班級的好人好事。
3)加強班級日常管理,利用學校開展的各項評比活動,把養成教育落到每位學生身上,規范學生的言行,形成良好班風。
2、強化行為養成教育
本學期我仍然要充分利用晨會的短暫時間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個學期學校繼續開展文明禮儀活動,所以在晨會時間里,我www.dewk.cn將繼續帶領學生逐條學習《學生在校一日禮儀常規》,并根據班里發生的事情,對禮儀常規進行解釋,使學生能夠從自身的體驗中理解常規的內容,自覺做到常規中的要求。
結合學校的文明禮儀活動,我還要組織學生在班隊會中對禮儀常規做進一步的學習。開展以“爭做禮儀小標兵”為主題的中隊會。并結合學校的其他活動及時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
1)進行禮貌待人,講文明、守紀律的教育。
主動有禮貌地稱呼自己所接近的人,并主動熱情使用禮貌用語。
2)、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友愛謙讓,誠實的優良品質。
3)、愛父母、愛教師、愛集體。
4)、培養積極情緒、主動精神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5)、向兒童講解一些簡單的現實中常見的事理,使學生能獲得最起碼的是非觀念。
3.、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本學期我還要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匯報學生們各方面的情況,也及時讓家長了解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以得到家長們的支持,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學生在校有了問題我還要通過電話及時與家長聯系相互配合把問題解決,使學生在思想上有所改變。
1)、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線,在當前,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十分迫切。我們不僅要告訴學生為什么愛國,更要告訴學生怎樣做才是愛國,愛國首先從愛父母、愛親人、愛老師、愛同學、愛學校做起。
2)、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教師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等)適時地組織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篇3:科學品德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課堂研究月活動方案
“科學品德與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課堂研究月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現代化迎評工作為契機,深入貫徹新課程理念,深化課程改革,積極貫徹落實市教研室提出的“有效課堂”教學研究實施的具體要求,我校擬在11月份深入開展“科學、品德與社會(生活)、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課堂研究月”活動。這次活動旨在通過相關學科教師全員參與,學習,解讀學科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什么是有效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專業水平的提高,力爭打造一支合格、高效的教師隊伍。
二、學科評審小組成員:
品德與社會(生活):z
科學:z
綜合實踐 動:z
三、活動安排:
1.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
組織教師學習姜堰市小學常規,解讀相關學科課程標準,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學習、理解什么是有效課堂教學,懂得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本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原則,將研究貫穿于教學始終,堅持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領悟,在領悟中升華。
2.檢查備課,隨機聽課。學校將組織人員隨機聽課,及時交流,檢查督促科學教師充分利用教學器材,認真指導學生實驗,填寫好實驗報告,收集整理好教學成果,同時對隨堂課進行等級評價。
3.撰寫教學反思。
對有效教學教研月中新穎的有效教研形式、有效教學方法、教師共性的收獲與問題、磨課中最受啟發的課例等感受進行反思,形成有質量的反思心得,并將其作為自己今后發展提升的又一新起點。鼓勵教師互通有無,將高質量的反思交流、投稿,由教學型向教研型轉變。
四、具體工作:
第10周:
1.組織教師學習姜堰市小學常規。
2.解讀學科課程標準。
3.學習課程改革要求。
第11周:
1.組織學習什么是有效課堂教學。
2.舉行優www.dewk.cn質課比賽活動。
3.組織聽課。
第12周:
1.檢查備課。
2.檢查資料的收集整理情況。
3.隨機聽課。
第13周:
1.了解學生實驗操作、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資料收集情況。
2.上傳教學反思。
3.組織交流有效課堂研究月活動心得。
4.組織教學反思論文評比活動。
姜堰市淤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