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園綠色行動”科技實踐活動總結
一、背景介紹
“校園綠色行動”科技實踐活動是歷城中學20**——20**學年度依托浦東新區社區科普教育基地——水生命科學館開展的一項全校范圍的綜合性的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主題的科技實踐活動。該活動的設計理念圍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廢水利用、保護海洋,創建綠色學校等目標,不僅充分利用水生命科學館豐富的科普教育資源,而且與社會熱點、大眾焦點等結合起來,與上海市大型科普調查活動結合起來,體現了科普教育的時效性、針對性、普及性的特征,豐富了中學科技實踐活動的內涵,使基地資源與科普教育實現了有機的整合。
加強青少年學生的環境保護教育,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使青少年學生自小養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這是中小學環境教育的重要內容。歷城中學是浦東新區科技教育特色學校,也是全國科普創新示范學校,近年來,學校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挖掘各種教育資源,在環境保護和綠色學校的建設中,走出了一條具有學校特色的環境教育之路。
二、活動目的
通過對校園苗木的辨名掛牌活動,增長學生在植物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拓展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通過對校園綠化維護責任區的認養活動以及通過綠色科普知識講座、征文、主題班會隊會、科幻畫剪紙書法創作、主題知識小報設計制作、宣傳板報等科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自小樹立起愛綠護綠、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為他們長大后服務社會、建設國家打下良好的生態道德基礎。
通過參與“保護鯊魚、關注海洋”問卷調查、知識競賽,通過“保護鯊魚、關注海洋——拒*用鯊魚及鯊魚產品”簽名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保護鯊魚對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自覺養成關注海洋、保護海洋,拒*用魚翅的良好道德品質,并在實際行動中體現,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通過利用水生命科學館養魚廢水進行綠色蔬菜的培植實驗探究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水中營養成分的簡單測量方法,無土綠色蔬菜、有機蔬菜以及有土蔬菜栽培的一般原理與方法,了解蔬菜種植所需要的一般條件和需要的營養成分,掌握基本的水栽培的科學知識和實踐技能,熟悉簡單的科學實驗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對珍惜水資源,加強水的循環利用,保護水環境的重要性的認識。
三、實施過程
“校園綠色行動”科技實踐活動緊緊圍繞“綠色”這個主題,從學習接受和宣傳綠色知識,開展創綠護綠實踐活動,提高綠色環保節約意識出發,主要開展了三大版塊的綠色行動。
一、校園綠色使者主題行動(20**.3-20**.12)
這一板塊主題圍繞學校綠色環境的創建為目標,通過一系列適合中學生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知識結構和活動能力水平的活動,著力培養初中生的愛綠、護綠、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用實際行動踐行生態道德修養。
1、校園綠色責任區認養活動——將有限的校園綠化區域分成若干塊,以年級為單位,在全校范圍內動員宣傳,組成年級組為單位的校園綠化維護志愿者隊伍,分預備、初一、初二、初三四個年級四塊綠化維護責任區,主要配合物業綠化部門做好責任區內的苗木花草的澆水、養護工作,甚至苗木的修剪,垃圾的清理,阻止學生對花草苗木的破壞行為,培養學生的綠化意識和責任意識。
2、校園樹木認名掛牌行動——校園擁有將近30多種100多株苗木,這些苗木對于初中生來說,絕大多數同學都不認識,更分不清楚苗木的學名、俗名、
科屬種類等,為了幫助同學們從植物學上分辨出這些苗木,增長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生物老師帶領興趣小組開展了校園苗木辨名掛牌行動,對校園的絕大多數苗木,均根據綱目科屬種科學分類法進行分類辨名,并制作標牌,以方便學生辯認熟悉,增長了學生對苗木辨別方面的知識能力。
3、創建班級資源節約角活動——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節約資源,廢物利用活動,每個班級均建立一個資源節約角,要求同學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將廢紙、塑料瓶等平時生活中的廢棄物收集起來,當到了一定量之后統一送交收廢站,培養廢物再利用的意識。同時,在校園設立了廢電池收集箱,有害有毒物資集中收集,以防污染。
學生平時生活中拒絕使用或盡量少用一次性飯盒、筷子以及不可溶解塑料袋。從小事出發,培養節約資源的意識。
4、開展“校園綠色行動”科普知識講座,主題班會和隊會活動,校園綠色征文,創建綠色校園科幻畫、剪紙以及書法創作比賽活動,以綠色環保,節約資源為主題的知識小報、黑板報創作活動,通過這些具體的行動,動員全校學生積極投身于“校園綠色行動”的活動中來,通過自身的參與,在學習綠色知識的同時,懂得創建綠色環境,節約資源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環保意識,使節約資源成為自己的自覺行為。
二、參與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舉辦的大型“保護鯊魚,關注海洋”科普教育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環保的理念,創建綠色校園(20**.10-20**.12)
“校園綠色行動”拓寬到更寬領域,更大視野,就是引導初中生關注海洋保護,關注藍色國土,從保護鯊魚的具體行動中去切實關注海洋保護。我校600多名學生接受了“保護鯊魚、關注海洋”
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學校制訂了活動方案,通過升旗儀式進行宣傳發動,通過專題知識講座,播放DVD錄相等形式,在學生中間進行了一次比較好的鯊魚知識普及教育活動。學校有200多人參加了市里組織的問卷調查和知識競賽,每一次活動都認真組織,學生認真填寫卡片,教師收齊后用快遞送到上海海洋水族館活動組委會。同時還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一次“保護鯊魚,關注海洋——拒絕魚翅”簽名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通過活動,使學生對保護鯊魚、保護海洋的重要性有了更多清醒的認識。
三、利用水生命科學館養魚廢水進行蔬菜無土栽培實驗探究活動(20**.10-)
“校園綠色行動”的另一項重要活動,主要是節水行動。學校水生命科學館喂養了幾千尾熱帶魚、觀賞魚以及水草,這些水生物的排泄物往往會造成水質的污染,使水富營養化,如何使這些污染的水再發揮作用,作為“校園綠色行動”的一部分,我們通過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了利用養魚廢水進行綠色蔬菜栽培的實驗探究活動,主要分三種情況:一是利用養魚廢水進行無土栽培實驗:將廢水抽到培植水槽,在水槽中栽種白菜、塔菇菜等蔬菜品種,觀察蔬菜生長情況,并進行認真記載,被蔬菜吸收了營養之后的水又回流到魚缸養魚,實現了水的循環再利用。
二是利用養魚廢水進行有土栽培實驗:主要選擇沙土,利用水中的營養成分澆灌沙土進行蔬菜栽培。
三是利用養魚廢水進行無機蔬菜種植實驗,例如利用養魚廢水進行豆芽、豆苗等無機蔬菜的培植實驗。
這三種實驗探究活動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無土蔬菜栽培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下一次將深入下去,擴大培植蔬菜品種,加強水質監測,優化實驗步驟,完善實驗記錄,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提升綠色節水意識。
四、活動結果
1、參加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組織的“保護鯊魚、關注海洋”知識問卷調查活動,有200人積極參加,通過問卷調查普及科學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隨后,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保護鯊魚、關注海洋”科普知識宣傳,利用班會課在全校范圍統一進行,利用PPT進行講述,集中觀看錄象,在12月10日升旗儀式開展“保護鯊魚,關注海洋——拒絕魚翅”師生共同簽名活動,在全校形成了一個關注海洋,保護海洋資源,保護鯊魚,建設綠色校園的良好氛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校園綠色行動”還開展了“校園苗木知多少”學生問卷調查,有300人參與了調查活動,獲得了學生關于苗木認識的第一手資料,為進一步開展活動打下了基礎。學校作為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學校,還舉辦《保護動物,我們能做什么?》的知識講座,有近200人參與聽講。
3、校園樹林認名掛牌行動——對校園內的主要苗木,均制作名目牌,方便學生認識。校園綠色責任區認養活動——以年級為單位,各領養維護一塊綠化區域,責任區成員定期對綠地進行維護,配合物業管理部門做好責任區的綠化養護。
4、自從班級資源節約角創建活動以來,學生大多數都能夠自覺地把用過的廢紙、廢瓶子、紙盒等放到回收點,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量,對有毒有害物質如電池都自覺放到集中點。
5、政教處開展了“創建綠色校園”征文、主題班會隊會、科幻畫、剪紙、書法創作、環保圣誕樹制作、宣傳黑板報、主題小報設計、社區科普宣傳等系列活動,每個班級都積極動員,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參與的人數在1000人次以上,收到的各類作品達到100多件。
6、學校成立了科技興趣活動小組,在科技老師的具體指導下定期開展活動。興趣小組從魚的養殖、魚的解剖和標本制作逐漸擴大到利用水科館養魚廢水進行綠色蔬菜栽培實驗,將養魚廢水中的營養成分提供給蔬菜。學校已經準備好了實驗所需的場地和器材,活動小組目前已經進行了有色蔬菜無土種植的實驗探究活動,取得了初步的實驗成果。
7、參加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組織的“保護鯊魚、關注海洋”知識競賽活動有1人獲得一等獎;2人獲得二等獎;三人獲得三等獎。
20**年歷城中學成功申報為浦東新區綠色學校。
參加黃浦中學杯“愛鳥周”繪畫演講比賽,有1人獲得一等獎;三人獲得三等獎,獲獎作品集結正式出版。
五、相關數據
歷城中學校園綠色行動以創建浦東新區綠色學校為行動綱領,引導學生愛綠、護綠,關注海洋,保護生態環境,自覺養成節約資源的良好生活習慣。通過對綠色知識的了解,參與“保護鯊魚、關注海洋”知識宣傳和知識競賽活動,建立學校綠化保護責任區和為學校樹苗木懸掛知識標牌等形式,以及利用水科館的養魚廢水進行蔬菜種植實驗等多種形式與綠色環保知識有機聯系起來,通過多種形式的科技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們去感受綠色理念,以自覺的生態行為,樹立科學健康的生態道德觀,關注綠色家園,創造美好生活。
活動突出了參與性,實踐性,科學性和綜合性。有1600多人參與了五個大項10多個小項的各類實踐活動,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主要數據見下表:
內容 序號 項目人數 效果
問卷調查
1參與上海市“關注海洋、保護鯊魚”問卷調查200人好
“校園苗木知多少”學生問卷調查300人好
講座
1校園苗木的養護科普知識講座100人好
“關注海洋、保護鯊魚”科普知識講座600人好
《保護動物,我們能做什么?》科普知識講座200人好
系列科技活動
1參與“保護鯊魚,關注海洋——拒絕魚翅”簽名活動200人好
參與“保護鯊魚,關注海洋”知識科普宣傳300人好
校園綠化責任區認養活動40人好
校園樹木辨名掛牌行動30人好
5班級資源節約角創建12件好
6創建綠色校園征文30余篇好
7創建綠色校園主題班會活動12堂好
8創建綠色校園——科幻畫、剪紙、書法等創作比賽30余件好
9“校園綠色行動”環保圣誕樹制作20余件好
10“校園綠色行動”黑板報宣傳
12版面好
11“校園綠色行動”主題小報設計30余份好
12“校園綠色行動”社區科普宣傳活動
1200人好
知識競賽
1“關注海洋、保護鯊魚”
上海市知識測試200人好
《保護動物,我們能做什么?》知識測試100人好
探究
1利用水科館養魚廢水進行綠色蔬菜種植實驗探究活動20人次好
探究活動相關論文2篇好
六、活動收獲
“校園綠色行動”科技實踐活動收到了很大的成效,豐富了學校的科技教育內涵,拓寬了科普教育基地——水生命科學館的教育功能,尤其是使學生的綠色環保意識有了顯著的提高,具體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了學生的綠色生態理念,樹立了基本的生態道德觀,學校加入上海市生態道德教育會員學校。
通過對校園苗木的辯名掛牌活動以及校園綠化責任區域認養活動,通過創建班級資源節約角行動,初步認識到了一部分植物的學名、種屬、分布區域及特征,認識到建設綠色校園、加強綠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廢物廢水利用需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而樹立起社會責任感。
2、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和科技活動的參與能力。
3、培養了學生的科技意識,學生學會了用綠色和生態的生活理念,綠色生態的行動去營造自己的生活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4、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們的主人翁意識和綠色生態的理念,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行動去建設綠色學校,去創造自己未來美好的生活。
上海市歷城中學
20**.2.18
篇2: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總結
“我們的開心菜園”
——薊縣二小科技實踐活動總結報告
一、活動背景
我校地處郊區,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搬遷到了城鎮。我們的學生也漸離農村生活,對原本習以為常的各種農作物日益陌生。生活中,學生經常能看到、吃到品種多樣的蔬菜,好奇的他們會想到:鮮綠的蔬菜叫啥名?它們是怎樣長大的?怎樣食用最有營養價值?等問題。在本次主題實踐活動中,學生們帶著問題,開展自主探究,在實踐中,進一步了解了這些熟悉蔬菜的更多秘密。他們通過資料收集,了解蔬菜名稱,生長的有關知識及如何食用最有營養,存在哪些禁忌;通過參觀現代農業園區,開展校內蔬菜種植實驗,觀察、記錄,探究怎樣種植蔬菜才是綠色產品。活動使學生的探究歸納、交流溝通能力得以提高,同時,體會到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探究調查,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有關蔬菜的常識,并能關注自身的健康成長。
2、通過記錄家中吃蔬菜的情況,了解蔬菜的營養,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從小養成愛吃蔬菜、常吃蔬菜的好習慣。
3、通過社會實踐與種植蔬菜活動,培養學生競爭與合作意識,并能在活動中充分地張揚個性,展示特長,體驗成長的快樂。
三、實施過程
(一)實施時間:
20**年9月15日~20**年9月30日
(二)活動地點:
華亭人家、封浜園藝場、雙贏果蔬園藝場、薊縣二小
(三)參加對象:
一至五年級全體師生
總人數1187人
(四)活動口號:
“綠色 科技 童年”
(五)活動內容:
1、板塊一:“小小農藝家”
參加對象:一、二年級各班
這一板塊主題圍繞學生辨認江小網上“我們的開心菜園”內的各類蔬菜并能正確叫出這些蔬菜的名稱為目標,關注自身的健康成長,以學校探究課為陣地,通過開展一系列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知識結構和活動能力水平的探究活動:1)和家長去菜場看看,現在菜場內有哪些蔬菜;2)根據經驗或資料說一說自己能識別的蔬菜;3)講清是怎樣認識這種蔬菜的;4)請你為“我們的開心菜園”內的蔬菜圖片標上名稱。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和學會通過各種信息識別一些常用蔬菜。
活動過程:識別蔬菜(探究課)
1、交流課前調查:
調查時間:
地點:
班級:
姓名:
蔬菜名稱
時令蔬菜
反季蔬菜
食用部位
葉
莖
根
果實
其它
根據你調查到蔬菜在相應的表格內(√)。
2、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的教室好像是個蔬菜園,里面有好多蔬菜寶寶,它們多漂亮呀。老師知道你們也準備了好多蔬菜,快把它們也請到我們的課堂上來。(學生把準備好的蔬菜放到桌面上)誰愿意來介紹你帶來的蔬菜?請介紹它叫什么名字,長得什么樣,是什么顏色的。
3、這么多的蔬菜呀!老師也帶來了幾種蔬菜,你們認識嗎?認識就大聲地說出它的名字。
4、除了這些蔬菜,你還認識哪些蔬菜?
5、你們認識這么多的蔬菜,可真了不起呀!你們知道嗎,這些蔬菜還會變魔術呢!你們看,這回你們還認識他們嗎?(媒體課件)
6、游戲:
1)在我們的校園網上有個開心菜園,老師帶領你們一起去參觀。(根據蔬菜照片連接相應菜名)
2)評選:小小農藝家
(答對10種為五星農藝家、8種為四星農藝家,以此類推)
2、板塊二:“小小營養師”
參加對象:三、四年級各班
這一板塊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閱讀書籍,上網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各種蔬菜的營養成分和蔬菜營養的合理搭配為目標,開展:1)調查你家平常吃的最多的蔬菜有哪些,你最喜歡哪種蔬菜;2)“注意蔬菜營養成分之外,我們還應關注什么”大討論;3)蔬菜合理搭配,設計蔬菜小點(親子活動),將蔬菜合理搭配的金點子上傳“我們的開心菜園”。培養學生能夠通過資料的閱讀,發現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食用蔬菜和制作蔬菜小點的欲望。
活動過程一:了解蔬菜(探究課)
1、通過調查,資料收集,交流:你家最常吃的蔬菜有哪些?你們最喜歡什么蔬菜?為什么?
這些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你們知道它們有哪些營養嗎?
2、可別小看這些蔬菜,它們可含有豐富的營養,為你們的成長出了不少的力,特別是人體離不開的維生素,我們來認識兩個新朋友。(課件:維生素A)維生素A藏在哪里呢?你們能說說嗎?許多蔬菜都含有維生素A。下面的蔬菜中含有什么最多?(出示課件。)
3、了解了維生素A的作用,我們再來了解一下維生素C弟弟(出示課件。)原來維生素C弟弟也藏在蔬菜里,蔬菜當中含有維生素C最多的有──(出示課件。)
4、蔬菜里除了含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C外,還含有各種蛋白質、大量的纖維素。纖維素可以加快我們的腸蠕動,使排便通暢。蔬菜當中還有許多的營養成分,可以讓我們變得更聰明,身體更結實,所以同學們要多吃蔬菜。你們喜歡吃蔬菜嗎?我和你們一樣,我最了解地瓜,因為地瓜里面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可以潤腸,使我的皮膚變得更好。你們能不能向我一樣,夸夸你熟悉的蔬菜,并且說說它的作用?請先和自己的同桌說說,然后再全班匯報。
活動過程二:請你來當小小的營養師(探究課)
1、通過大家的介紹,我們知道了每一種蔬菜都有不同的作用,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和更多的蔬菜交朋友。
2、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咱們學校食堂委托老師要在咱們班聘請幾名營養師,你們愿意當嗎?(生:愿意!)不過你們可要經過測試才可以當呀。
(課件:A、選一選:
哪種蔬菜含有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最多?B、說一說:纖維素的作用是什么?C、幫一幫:給身體肥胖的洋洋小朋友開“藥方”。)
3、在你們自己或者你們身邊的家人中,有沒有和洋洋類似的情況呢?請說一說。
4、我們的身體每天需要很多的營養,除了補充米飯、饅頭、肉、蛋之外還要多吃蔬菜,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這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5、親子活動:
1)和家人一起設計制作一樣蔬菜小點,并把這個金點子上傳到我們校園網上我們的開心菜園。
2)評選:小小營養師
(根據學生提供的金點子,從營養搭配、取材方便、制作容易、美味可口、新奇度五方面,評選五星營養師、四星營養師,以此類推)
3、板塊三:“小小種植家”
參加對象:五年級
以學生通過種植實踐,了解蔬菜種植生長所需的必備條件為目標,開展:1)參觀華亭人家、封浜園藝場、雙贏果蔬園藝場了解現代農業的種植方式,聽校外科技輔導員講解一般蔬菜的生長條件,了解綠色產品的界定,有機蔬菜和無機蔬菜的差異;2)在校內科技教育陣地開展,綠豆、大豆、菠菜、油菜等蔬菜的種植活動,學寫觀察記錄并上傳江小網上“我們的開心菜園”。讓學生在觀察、記錄中體會嚴謹、客觀的科學態度。
活動過程一:參觀華亭人家、封浜園藝場、雙贏果蔬園藝場
目的:了解現代農業的種植方式,聽校外科技輔導員講解一般蔬菜的生長條件,了解綠色產品的界定。
活動過程二:小小種植家
讓學生了解種菜的幾種方法以及自己實踐種菜的活動。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用他們能想到的和能實施的方法大膽的進行實踐。
活動階段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活動建議
設計意圖
確定種植對象
1、閱讀、歸納常見蔬菜的種植時間、生長周期、生長特點等主要信息,并進行口頭交流。
2、討論、選擇本小組進行種植實驗的蔬菜。并進行交流,說一說選擇的依據。
1、提供給學生常見蔬菜的生長情況資料,組織學生閱讀,并進行整理、歸納。
2、要求學生根據表內的匯總資料,選擇適合開展種植實驗的蔬菜。選擇當季生長周期較短,容易養護的蔬菜。
同一班內盡可能種植幾種不同蔬菜。
合理選擇實驗觀察對象。
學習記錄方法
1、觀察綠豆幼芽的圖像。嘗試用語言描述這棵綠豆幼芽的生長情況。交流,探討怎樣科學詳實的表述。
2、運用相同的方法,嘗試書面文字描述綠豆的幾個不同生長階段。
1、組織學生觀看綠豆生長視頻資料,指導學生口頭描述綠豆的生長情況。總結描述方法。
可提示描述使用什么工具觀察、測量?觀察植物的哪些特征?如何描述這些特征?
2、組織學生運用文字描述綠豆的生長情況。
用描述法記錄蔬菜的生長情況,提示學生可以適當的配上照片或簡圖。
學習運用描述法記錄生長情況。
動手實踐
1、討論、制定種植計劃,明確種植蔬菜中的各自任務。
2、分工合作種植本小組選擇的蔬菜,并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1、組織討論、交流、完善各小組的種植計劃。
對其種植方法的科學性、分工的合理性給出一些建議。
2、分發種植所需的蔬菜種子、莖或根。
3、指導學生種植及觀察、測量、記錄菜秧的生長情況。
1、建議組內同學在共同觀察,討論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每天輪流由一位同學記錄。
2、建議于種植時段的中途,交流或檢查一次觀察日記,以及時發現觀察、記錄中的問題。并鼓勵能夠堅持觀察、記錄的小組。
1、嘗試制定種植計劃。
2、體驗蔬菜種植蔬菜,了解種植的方法。
A、播種法。如:葉菜類,花朵凋謝之后,結出果實,等種子成熟后,就可以采收下來重新播種了。
B、分株法。像蓮藕、芋頭、茭白等,將老苗從根部分開,再分別種植,就可以獲得滿池或滿田的新苗了。
C、塊莖做種法。比如馬鈴薯可以切成幾塊,每塊上只要有芽就可以發芽。
D、無土栽培法。即利用基質固定植株,讓植物根系直接接觸營養液,使其生長。
3、實踐觀察、記錄的方法。
總結評價
1、展示、交流各組的種植成果及種植日記。
2、完成網上評價單,并開展班內或班級間交流。
1、組織學生開展組間交流。
2、引導學生在完成評價單的基礎上,進行自我評價與總結。
3、結合評價交流,總結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因素:光照、水、肥料、溫度、排水等。
對觀察日記的評價,重點在于客觀、精確、詳細、書寫認真。
開展自我小結、互相學習。
四、活動結果:
1、本次科普實踐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蔬菜種類、營養、種植方法等的了解,還培養了他們熱愛農業的科技意識和從小樹立利用科學為農業服務的理想、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科技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及身心發展。以年級組、中隊為單位的形式,開展科技普及活動,學生參與率達到100%。
2、學校與華亭人家、封浜園藝場等科普教育基地聯手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整合了社會科技教育的資源,拓寬了學校開展科技活動的途徑,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深化了學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充分發揮科技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健康活潑的成長。
五、收獲與體驗:
學生收獲與體驗
有的同學有共同的體驗,說:“我們在菜場的調查活動中,自己設計蔬菜調查表,不但鍛煉了我們的合作、探究、實踐能力,還提高了我們搜索數據、整理數據、總結問題的能力。”有的說:“我這是第一次進行這么有趣的科技探究實踐活動,通過觀察、分析、統計、調查、合作等學會很多的探索方法。并且我們自主成立的研究小組,進行分析研究學習,我感到收獲很大,我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
有的說:“我的學習成績還不錯,可是膽量和口才都不好,別說是采訪了就是在班里回答問題都會心里嘭嘭直跳,通過這次實踐活動,不但鍛煉了我的膽量和口才,更使我深深感受到同學給我的幫助和啟發,以后我會繼續參加這樣的科技探究實踐活動。”還有的說:“我很喜歡科技探究實踐活動,覺得很有意思,希望以后老師能多開展一些這樣的科技活動。”
教師的認識和體會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科技探究實踐活動,使我們深深體會到科技教育模式是靈活多變的,需要教師與學生產生極大的互動。學生對這種科技實踐活動很感興趣,在參與的過程中一直處于比較興奮的狀態。在活動中學生不但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而且了解到很多關于蔬菜的知識,同時使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調查、實踐活動中,學生學會了查找資料、自行設計表格、主動調查、大膽創新、合作探究、實踐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自信性,加強了與家長的溝通和理解。但我也發現有少數學生的自動參與性有所欠缺,怎樣培養這些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各項活動,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